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村创大业人少办大事何德云,夏建文,何正春浙江省淳安县许源乡村坑村是一个移民后靠的库边村,全村32户132人,3500亩山林,29亩耕地(其中旱地16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个村人均收入不到100元。经过10年奋战,村坑村变成一个全省闻名的小山...  相似文献   

2.
岚皋县洋溪乡下台子村是大巴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三个村民小组291人,总面积4500亩,其中耕地450亩,宜林荒山2500亩。1984年以来,在向守安等村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大力发展以杜仲、蚕桑、食用菌为主的林特生产,使一个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贫困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超千元、粮食超千斤的  相似文献   

3.
综合开发奔小康八亩山地做文章湖南省怀化地区林业局我们怀化地区是一个农村人均拥有8亩山地的典型山区。但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林业的深度综合开发,每亩山地产值不足5元,农村人均收入不到280元,40%多的林农处于贫困线以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委、行署...  相似文献   

4.
馨香圆富梦     
走进桂西南美丽的鉴水河畔、德保县首富村之一绿柳村,但见柳绿山军飘馨香,河水清清映新楼,由团四时采谷丰,村寨百姓乐悠悠。绿柳村是东关乡的一个壮族山村。全村5个自然屯320多户N家散落在鉴水河南岸的原野山岭中,因村寨的周围遍栽柳树而名“绿柳”。绿柳全村耕地面积1079亩,荒山宜林面积15642亩,曾是个贫困村。多数人家一年缺三、四个月的口粮,靠国家“救济粮”、“返销粮”接济。直至1980年,绿柳全村的人均收入仍不足150元,多数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下,住房多数是东歪西外的篱笆式瓦房或茅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系一股强劲的春风…  相似文献   

5.
买买提阿西木是乌什县英阿瓦提乡四大队七生产队社员,家有六口人,二个劳力,承包责任田十二亩,混合林三十亩及二亩半葡萄。1984年全家总收入6,445元,人均收入1074元,其中林业收入3650元,占总收入的56.6%。 买买提阿西木早就有开荒造林的念头,但怕党的政策变,没敢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决心进行开发性造林,走“多种经营、勤劳致富”的道路。从1982年开始育苗造林,两年来先后集资5,470元。秋冬时节他雇用了推土机,推掉了几十个大小土包,挖沟植树。  相似文献   

6.
富岗山庄原名岗底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西部深山区,全村169户人家,569口人,8000亩山场,180亩耕地,其中果树面积3500亩,优势树种面积3400亩,其他树种1500亩。富岗山庄过去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400元的穷山村,现在变成了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其中人均果品收入近6000元的小康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富岗山庄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山场优势和气候条件,以科技为先导,依靠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使全村群众走上了富裕的康庄大道,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以及专家们的充分肯定。曾到富岗山庄考察工作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称赞富岗山庄是…  相似文献   

7.
带领村民建设家乡,经过十个春秋的艰苦创业,把一个落后的特困村变成先进致富的“千佳村”,他就是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乡孙家店村党支部书记冷怀玉同志(见图1)。 孙家店村位于县西南部大柏山域,很偏僻。全村土地总面积3.1万亩,其中宜林荒山2.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70年代,亩均产粮100公斤,年人均收入40元,非常  相似文献   

8.
科技兴茶致富文/林日运浙江省临海市双港镇安头村,近年来依靠科技,生产名优茶,16.6公顷茶叶年产值超70万元,户均收入超万元,人均收入2540元,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茶叶生产专业村。安头村地处临海市西北部,曾是全市有名的高山穷村。1987年,原...  相似文献   

9.
科右前旗额尔格图林场是1958年建立的机械化造林林场,有林地面积10.4万亩,耕地2664亩,汽车1辆,胶轮拖拉机2台,大型配套林机具5台,大牲畜220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落实和完善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1984年初步形成了以职工家庭为主要形式的承包,各类承包职工人数占全场职工总数的89%,当年各项生产盈利总额为9.43万元,比1983年增加93%,相当于1981年的300倍。全场职工人均收入1800元,比1983年提高38.8%,比1981年提高327%。他们用节余的资金架设了10公里输电线路,结  相似文献   

10.
在阳朔县说起高田镇高田委鹤岭村农民梁海平 ,人们都说他发了引种名优枇杷财 ,甩掉了贫困帽。他全家4人 ,去年出售枇杷和果苗收入超3万元 ,今年1~5月收入已超3万元 ,实现人均收入7500元。5月25日 ,来自全区及四川等地的品果订苗者参观他的名优枇杷示范园和20亩果苗基地时 ,无不赞之 :名果溢香富人家。梁海平家有水田3亩 ,旱地(岭地)1.7亩 ,按理说土地资源是优势 ,但时至1990年他家还是有饭吃无钱用的困难户。1990年冬在高口圩场上有人出售来自浙江的名优枇杷苗。但观者多、购者少 ,一是价格每株3元 ,在当时此…  相似文献   

11.
<正> 古石峪村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北部,隶属密云县半城子乡管辖。现全村共有151户,人口696人,共有农耕地179亩,自留地36亩。1984年全村总收入24.5万元,其中:林果收入8.2万元,占总收入的33.4%;人均收入359.12元,仍属贫困村之一。  相似文献   

12.
敖汉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一个半农半牧区。全旗有30个乡镇(苏木),322个村,52万人口。有耕地199万亩,其中适宜建林网的农田62万亩;有宜林地480万亩,其中有林面积301万亩。我旗的林业生产主要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亦即“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才开始加快步伐的。从1949年建国到  相似文献   

13.
脱贫不是梦     
三年前,迭力素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人均收入不足500元,50%的村民衣食不继。三年后的今天,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人均收入超千元,村民们丰衣足食。“是党的扶贫政策好,是呼市林业局党委扶贫工作抓得好,是扶贫队员动真情、真扶贫、干得好。”村支书韩兰珍一语道破...  相似文献   

14.
通辽市西六方乡距市区20多公里,土地总面积1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亩,地势平坦,土壤条件较好,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然而,多年来由于单打一抓农业,忽视了林业建设,到1970年,全乡森林覆盖率仅为7.4%,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年人均收入仅320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们在实践中逐步领会了“农业是基础,水利是命脉,林业是屏障”这个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疙瘩头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现有人口1400人,305户,耕地2640亩,其中梨树面积2300亩,占耕地的88%,栽植优新品种梨主要有黄冠、黄金、绿宝石、圆黄,其中黄冠梨的面积达到2000亩。2004年果品总产量达到850万公斤,总产值1156万元,仅梨果收入一项人均收入达到8200多元,人均纯收入近6000元,2004年成为省林业局人事处定点包的“省级果品增收致富示范村”。该村农民真正靠果树致了富,走出了一条以果强农、以果富农之路,由昔日的落后村一举成为市级先进村,为全市果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个村的几点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南丹县车河镇坡定屯是八步村最边远、交通最不便、自然条件最恶劣的自然屯。以前,该屯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养鸡、养牛、种菜、种玉米等。1983年以前全屯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群众连温饱都难以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该屯群众响应党的号召,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还根据旱地多,土地肥沃,气温适宜椪柑生长的实际,发展经济林果生产这项支柱产业。1983年就有四五户开始种植椪柑,面积共计10亩。1987年柑果有了收入。全屯群众看到有利可图,便大面积地种柑果,一年内种植柑果面积45亩,平均每户两亩以上,柑果种植初见规模。到1991年全屯各户普遍  相似文献   

17.
东兰县隘洞乡龙平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走以林养农的路子,取得显著效果。1980年以来,先后营造新林16800多亩。龙平村地处海拔1200多米的高寒山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000多亩,人均仅有7分耕地,而宜林荒山有近3万亩,人均18亩多。过去,这里也曾有过一片片原始森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于群众生活困难,经济拮  相似文献   

18.
浙江奉化市楼岩乡,地处浙东丘陵地区,人口14025人,耕地8701亩,人均0.62亩,林业用地58278亩,人均4.1亩,是一个人多、田少、山多的南方林区乡。其中有竹林21761亩,素以“竹乡”闻名。1990年,全乡人均收入785元(是1980年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昆明市的森林火灾频繁,损失较大。据初略统计,建国四十年来,全市山林火灾过火面积达240万亩,平均每年6万亩。其中,1973年至1980年的8年间,山林火灾过火面积高达90多万亩,平均每年10多万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昆明市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使森林火灾逐年下降。尤其是认真总结和吸取了1986年安宁县青龙乡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的惨痛教训后,全市的森林防火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发生了以下变化: 一是增加了防火投资。1986年以前,财政预算安排的森林防火经费极少,有的县区基本上没有安排。据统计,1983年至1985年的3年间,全市共投入森林防火经费7.84万元。1986年安宁县发生重大山林火灾后,经政府批准,市县总共投入  相似文献   

20.
三川河畔枣儿红──访柳林县前小城村本刊通讯员张兴亮地处三川河畔的柳林县前小城村,1988年以来,把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寄托在祖辈留下来的280亩枣树上,精细管理,科学作务。近年来,产量不断提高,效益大大增长,1992年人均收入1000元,去年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