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不同提取方法下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相似地形条件、相同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的两个品种(黄旦和福云6号)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H2O(室温)、H2O(70℃)和KCl(2 mol.L-1)3种提取方法研究两个品种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茶园不同土层3种提取方法的土壤SON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SON含量大小均表现为:KCl(2 mol.L-1)>H2O(70℃)>H2O(室温);H2O(室温)、H2O(70℃)、KCl(2 mol.L-1)提取测定的黄旦和福云6号茶园上层(0-15 cm)土壤SON含量分别比下层(15-30 cm)高9.62%、17.93%、11.64%和36.57%、46.23%、25.54%,垂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H2O(70℃)和KCl(2 mol.L-1)提取测定的黄旦茶园上层土壤SON含量分别比福云6号上层高17.44%和7.88%,差异达显著水平.可见,茶园土壤SON含量因提取剂及茶树品种的不同而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茶树种植年限对土壤氮素组成及茶树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植茶0、4、9和30年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分析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组成及其对茶树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根际土壤氨基酸SON含量从46.83%下降至22.71%,非氨基酸SON含量则从53.17%上升至77.29%。氨基酸含量分析表明,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共检测到14种氨基酸,其中5种疏水氨基酸含量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显著上升,8种亲水氨基酸含量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显著下降。茶树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随着茶树根际土壤年限的增加,茶树氮素吸收效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效率、氮素经济效益等均呈现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年限与土壤氨基酸SON、亲水氨基酸含量、氮素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经济效率等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指标则相反。可见,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土壤氮素组分及氨基酸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茶树对土壤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结果为酸化茶园土壤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9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玉龙、丹桂、优3、优510、黄旦、毛蟹、福云10号和铁观音等)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刺粉虱的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单位叶面积产卵量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丙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游离氨基酸总量等的相关性不显著;黑刺粉虱的世代存活率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9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玉龙、丹桂、优3、优510、黄旦、毛蟹、福云10号和铁观音等)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刺粉虱的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单位叶面积产卵量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丙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游离氨基酸总量等的相关性不显著;黑刺粉虱的世代存活率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福安社口坦洋菜茶3个不同品系和福云6号、福云7号、福安大白茶根际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含量,结果表明:社口的福云6号等不同品种(系)茶树根际土壤的pH值在4.6左右,偏低;有机质含量中等,为1.00%左右;全N、速效N的含量较高;福云6号、福云7号和福安大白茶的速效P含量较为丰富,但坦洋菜茶的速效P含量偏低,速效K和CEC含量都偏低,而且坦洋菜茶的CEC含量明显比其他3个品种的低;Mn含量较高,其中坦洋菜茶明显比其他3个品种的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和游离氨基酸(FAA)剖面分异的影响,阐明长期施肥稻田土壤SON和FAA的剖面迁移特性。以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配施牛粪(NPKM)和氮磷钾结合秸秆还田(NPKS)4种处理的稻田长期(33年)施肥定位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带总氮检测器的总有机碳分析仪(TOC-TN)、连续流动注射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不同深度(0~20、20~40 cm和40~60 cm)土层SON、FAA及其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水稻土SON含量剖面分异较明显,0~20、20~40 cm和40~60 cm土壤SON含量分别为24.14~49.80、11.30~13.86 mg·kg~(-1)和6.35~9.38 mg·kg~(-1);不同处理0~20 cm土壤SON含量表现为NPKSNPKMNPK=CK,NPKS处理较NPK和CK分别提高67.1%和106.3%,NPKM处理较NPK和CK分别提高了28.5%和58.7%;不同土层SON与可溶性总氮(TSN)的比值为40.0%~69.3%。长期不同施肥水稻土FAA含量也存在较明显剖面差异,0~20、20~40 cm和40~60 cm土壤FAA含量分别为8.15~15.91、0.83~2.13 mg·kg~(-1)和0.69~0.99 mg·kg~(-1),FAA/SON比例的均值分别为35.3%、12.6%和11.2%;NPKM和NPKS处理0~20 cm土壤均包含20种FAA,较CK和NPK处理增加了3种易分解的碱性氨基酸(鸟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NPK、NPKM和NPKS处理20~40 cm土壤均包含10种FAA,较CK处理增加了3种中性氨基酸(缬氨酸、胱氨酸和苯丙氨酸),而40~60 cm土壤则均包含7种FAA,较CK处理增加了2种中性氨基酸(异亮氨酸和胱氨酸);不同处理不同深度土壤FAA组成均以中性氨基酸占优势。研究表明:土壤SON、FAA含量与组分及其剖面分异和施肥模式密切相关,长期化肥配施牛粪和秸秆能增加0~20 cm土壤SON、FAA含量且丰富FAA种类。  相似文献   

7.
以武夷山3个不同地域茶园土壤及6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茶青品质,研究不同茶园茶青品质的差异及与种植土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虽然3个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明显,但其土壤肥力指数大部分达到一级标准,可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在茶多酚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九龙窠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旗山茶园最高;在氨基酸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龟岩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九龙窠茶园最高;在咖啡碱含量上,肉桂、水仙以旗山茶园的含量最高,铁罗汉以龟岩茶园最高,半天妖、瓜子金、玉观音以九龙窠茶园最高.不同茶园之间的茶青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区分来自于旗山、龟岩、九龙窠茶园的茶青.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青品质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茶园的相关性指标不一致.综上,种植土壤的理化性质显著影响茶树的茶青品质,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因此根据茶树品种特性选择不同的种植土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茶园土壤化学成分与茶苗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茶园土壤的化学分析和盆栽,研究了土壤化学成分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活性铝、铁、锌含量低是导致部分茶园换种改植茶苗成活率低和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茶园土壤活性铝和锌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茶园土壤活性铝含量为:行间土低于蓬心土,表层土低于下层土。这种差异是由于茶树对铝的生物积聚作用和施肥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对茶树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土壤有机质、活性铝和速效磷含量高,有利于  相似文献   

9.
对9年生茶树品种福云6号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茶园施用硫酸钾型茶叶专用肥80~100 kg,能促进茶树生长,其百芽重和百叶重均明显高于习惯施肥处理,增产50.7 kg以上,增幅达8.0%~16.4%,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福云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4个茶树品种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桂绿1号、乌牛早、长叶龙井、金观音这4个茶树品种在早春茶优势、制茶品质、产量等方面均有超过福云6号或与福云6号相当的表现,适宜在灵山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亚热带不同果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亚热带不同类型果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季节动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福建南亚热带地形、母质、土壤类型和种植年限均相同的两种类型相邻果园(龙眼园和枇杷园)设立定时定位采样小区,采用TOC-TN分析、离子自动分析和气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分析了果园不同季节和土层深度的土壤SON含量及相关属性,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探讨果园土壤SON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眼园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土壤SON平均含量分别占土壤总可溶性氮(TSN)的68.8%和71.1%,枇杷园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土壤SON平均含量分别占TSN的63.7%和70.2%;不同季节龙眼园上下层土壤SON含量均显著高于枇杷园,表明果园土壤可溶性氮主要成分是SON,且不同类型果园土壤SON含量差异明显。两种果园土壤夏、冬季SON含量均显著高于春、秋季,但龙眼园上下层土壤SON含量均以冬季最高,枇杷园则以夏季最高;果园土壤SON含量与其可能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系数大小顺序为有机质含量、细菌和真菌生物量蛋白酶活性、温度和pH值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和含水量,表明亚热带果园土壤SON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细菌和真菌生物量差异的影响,同时还受不同季节土壤蛋白酶活性、温度和pH值等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武夷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乌龙茶主产区武夷茶园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改良茶园养分管理和提升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2008年福建省土壤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于2015年在武夷3大茶区,(桐木区、岩茶区和洲茶区)随机选取68个茶园,包括桐木区12个、岩茶区32个和洲茶区24个,分别采取茶园0—20 cm的土壤和一芽三叶的茶青样品。检测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定量测定茶青中的茶氨酸、咖啡碱、芦丁、ECG、EGCG和总儿茶素等6种次级代谢物含量做品质成分分析。【结果】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5年的土壤养分指标,发现近年来,武夷茶区土壤酸化严重,部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显著。三大茶区中,岩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变化最为明显,其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分别下降了0.65、45.29%和49.39%;土壤有效磷含量却大幅度上升,从5.21 mg?kg -1上升到平均值为245.70 mg?kg -1,上升幅度超过40倍。说明该区域茶园存在过度施肥的现象。土壤养分状况显著影响茶叶品质成分,并且不同土壤养分指标对不同品质成分的影响有所不同。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发现各次级代谢物的最高含量都有其对应的土壤养分范围。在此基础上,拟合了武夷茶区高品质茶园适宜的土壤养分范围:pH 4.5—5.0;有机质20—40g·kg -1;碱解氮60—100 mg·kg -1;有效磷10—100 mg·kg -1;速效钾100—150 mg·kg -1。 【结论】综合本研究结果,建议武夷岩茶区和洲茶区在养分管理方面,总体采取有机肥取代部分化肥,适量补氮和钾,严格控制磷肥施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茶园土壤的酸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近年我国茶园土壤酸度的演化趋向,茶园酸化对土壤肥力及茶树生理的影响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分析了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防治茶园土壤酸化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生态茶园与普通茶园土壤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茶园土壤总体肥力优于普通茶园土壤,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发育,为实现高产优质的茶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群落种组成相似性分析、群落组成相似性分析和群落特征相似性分析3种方法,研究了祁红产区等高茶园、平地茶园和坡地茶园3种茶园类型及春茶、夏茶和秋茶3个生育期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群落种组成相似性平均水平的排序为不同类型茶园相同生育期>不同类型茶园不同生育期>同一类型茶园不同生育期>同一类型茶园相邻生育期。坡地茶园秋茶、平地茶园夏茶和秋茶以及等高茶园秋茶的群落组成最为相似;而平地茶园和坡地茶园春茶次之。等高茶园和平地茶园春茶的群落特征最相似,其次为3种类型茶园秋茶及平地茶园夏茶。  相似文献   

16.
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茶园垦殖动力和机械、茶园土肥管理机械、茶园灾害管理机械、茶树管理机械等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并根据我国茶产业现状提出开展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集成和推广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性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贵州鸟王茶茶园的改造,科学规划建设新茶园,改良土壤条件,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采集、室内分析,对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鸟王茶土壤pH值在4.12~5.38,适合茶叶生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丰富,其平均含量分别为52.09g/kg、231.42mg/kg和13.05mg/kg,均高于贵州人工茶园;速效钾含量欠佳,平均含量为80.18mg/kg,需适当提高钾肥施用量。土壤中Fe、Mn、Cu、Zn、M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1.52mg/kg、15.49mg/kg、1.07mg/kg、3.78mg/kg和0.05mg/kg,其中,Fe、Zn含量丰富,而其他元素含量均略低于中国土壤的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