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过去人们多根据油桐的花性和果型,来区别油桐的品种(Mowly,1932.К.Е、Бахталзе,1936.Г.З.Хчцищвили,1937.А.Е.Кожин。1957);或研究油桐花芽的形成和分化,来观察油桐雌花的发端和子房的形成(C.E.Abbott,1929。L.P.Mccann,1942.陈明秀、李来荣,1949,刘仕俊,1966.)。但对油桐生长发育的重  相似文献   

2.
杉木花芽分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杉木的花芽形成和开花结籽习性对提高杉木良种产量和质量有重要意义。过去曾进行过杉木开花结籽的解剖观察。我们从1978年开始对杉木花芽分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沙棘的胚珠和胚囊发育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太鑫  廉永善 《沙棘》2000,13(2):1-6
采用常规切片技术,对中国沙棘(H.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的胚珠和胚囊发育过程进行了仔细地观察研究,描绘了发育过程,讨论了胚珠和胚囊发育的速率,胚珠和胚囊发育过程与开花过程的关系,胚珠和胚囊发育速率与类群进化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刺激胚囊发育的可能条件。  相似文献   

4.
麻疯树花的形态和解剖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麻疯树花序、雌花及雄花连续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同一花序不同分枝上花的发育下部枝早于上部枝。同一花序分枝上位于二歧聚伞花序的中央的花发育早期早于两边的花。雌花在发育上经过两性时期,但雄蕊后来停止发育,形成功能上的单性花;雄花的发育则不经过两性时期,即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为单性花。胚珠原基在发育过程中生长方向发生约90°改变,最终形成倒生胚珠。  相似文献   

5.
广西板栗胚珠形成与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10年生地方板栗品种东兰油栗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对板栗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5月31日—6月7日,板栗雌花发育进入胚珠形成期,胚珠为倒生。到6月12日和6月21日时,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发育成为具有4个成熟细胞核的胚囊和8个核的成熟胚囊。6月23日观察到板栗处于受精卵形成或分裂时期,同时伴有8~10胚乳核细胞围绕在受精卵周围,中央为大液泡。6月30日采集的样品中,胚体成球形均匀增长,其细胞分裂方式以平周、垂周分裂为主。7月8日为心形胚形成期到子叶发育期,已经能观察到形成完全的胚,有子叶细胞形成。胚乳细胞体积大,细胞壁薄,有明显的大液泡;7月15日可以观察到子叶细胞充满到整个子房内,胚乳细胞逐渐退化消失。  相似文献   

6.
鹅掌楸属两种植物花粉品质和花粉管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周坚  樊汝汶 《林业科学》1994,30(5):405-411
应用FDA荧光染色法、离体和活体培养及看护培养等方法检验了鹅掌楸属两种木本植物花粉的品质,观察了开花期间花粉品质的变化,同时也观察统计了自然和人工授粉情况下,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及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柱头和子房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花粉在自己或异己的柱头和胚珠上萌发均良好,是亲和的,但花粉管通过花柱的比率较低,仅24%。与本课题前期工作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并从数量调查和活体观察两个方面,再一次证实雄配子体的发育水平是影响结籽率的重要因子之一,花柱是不亲合性反应的发生区域。  相似文献   

7.
小桐子繁育系统与传粉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研究了广西南宁市的灰木莲的花部结构、开花物候、花粉活力、访花者行为,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及去瓣、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其繁育系统。结果表明,灰木莲群体在3月下旬-5月下旬开花,个体开花持续时间约28天,相对开花强度主要分布范围是30%~60%,开花的同步性指数达0.735,属于集中开花模式;灰木莲两性花为雌雄蕊异熟类型,同花雌蕊先成熟,失去授粉机能后雄蕊花药才裂开散粉;灰木莲花粉粒的生活力超过60%;花粉/胚珠比为953.2,杂交指数为4,表明灰木莲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为主,部分自交,需要传粉昆虫才能完成其繁殖;自然状态下灰木莲无结实,人工授粉后结实率为20%~30%;在灰木莲中未发现有访花昆虫,只有花蓟马在花中活动,而且未能形成有效的传粉。传粉者的缺乏可能是导致灰木莲在南宁市不能自然结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 对银白杨、新疆杨胚囊及花粉粒形成过程的研究,目的是想弄清楚树木外部形态变化与生殖器官发育时期的关系,从而为杨树杂交育种及单倍体育种提供一些基础资料。现将研究方法及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研究材料系当地的银白杨及由新疆引进的新疆杨。于2月中旬从母树上采回健壮花枝,在15~18℃的温室内切枝水培,观察记载花芽变化,并每隔一日取其花芽,放入FAA固定液中固定。雄花一直取至撒粉为止;雌花取至开花期,待授粉后每隔1~2小时取样一次,取至柱头萎蔫。然后将固定材料制成永久切  相似文献   

10.
《绿色科技》2014,(4):271-271
(1)选择开花期较迟的雄性接穗。银杏雄花成熟后,花粉囊释放出大量淡黄色花粉,此时称开(扬)花期,一般开花盛期只有2d左右;雌花胚珠发育成熟时珠孔渗出受粉液,形成珠滴,即“性水”,此时为开花,开花持续时间达1周左右。雄花的花粉飘落到“性水”上,雌花才能受精结实。应选择开花较迟,与雌性同期开花的雄枝做接穗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11.
水杉系我国特产,是稀有珍贵的子遗植物,1946年被作为新种正式公布。然而,对于其开花传粉特性,有关资料或未尽其详,或各有所云,以下笔者就几年来对随州地区水杉开花、传粉特性的观察结果作一介绍: 水杉单性花,雌雄同株,雌花交互对生于上一年生枝条上,枝顶近簇生,每雌花有珠鳞多数,每珠鳞具2~9枚胚珠(多为 5~8枚);雄花排列成总状或圆锥状花序,长15~30cm(一般20cm左右),生于上一年生枝顶并作穗状下垂,花开传粉后整花序脱落,越冬的雌雄花芽均包被于苞鳞之中,外观色泽与叶芽枝色一致,雌花芽略大于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获得利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油桐花芽形成和分化的整个过程的最佳效果,探索针对油桐花序的石蜡切片方法。【方法】以横纵径1 cm左右的油桐花序为实验材料,针对材料处理、脱水、透明、浸蜡、包埋、染色等传统石蜡制片步骤进行改良。【结果】1)保持样品结构不变的情况除去多余苞片、分支以及密实缠绕在小花萼片外的绒毛,使得药液和蜡液更易进入材料内部,避免了由于油桐花序苞片紧实,绒毛极多所导致的脱水、浸蜡不充分等现象;2)改良后的乙醇脱水时间缩短了1 h,并且材料脱水充分,避免了因脱水透明时间过长引起的材料变硬变脆,保证了石蜡可以与材料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切片时能得到完整和连续的蜡带;3)延长浸蜡时间为1 d,保证大体积材料也能浸蜡充分,包埋过程选择在恒温烘箱中进行,保证器械与材料温度一致,避免了两者产生温差导致材料中产生气泡的不良现象,保证材料的完整性。染色后的切片细胞核颜色红亮鲜艳,核质分明,细胞间轮廓清晰,不论是花序的整体形态结构,还是不同组织的细胞结构,均清晰可见。【结论】通过对传统制作石蜡切片方法进行改良有效地解决了油桐花序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由于其复杂的花序结构及其分泌物质而引起的不良效果以及脱水过度、浸蜡不充分而导致的材料结构不完整、切片易碎等问题,获得了完整连续的蜡带以及结构完整、染色清晰的油桐花序切片。以期望该方法为研究油桐花芽分化及雌雄花发育的细胞学特征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为快速高效批量制作油桐花序石蜡切片提供了质量保证,同时也为花序结构复杂、外部密披绒毛树种的石蜡切片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雄先型早实核桃辽宁1号为试材,通过观察照相和制作石蜡切片对雌花芽分化过程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花芽外部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和鳞片的质地、颜色等方面,雌花芽内部结构主要分为5个时期,雌花芽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成花诱导期,雌花芽较小,呈扁三角形,外被3 - 5层鳞片,质软、鲜绿色;在花柄分化期,雌花芽逐渐增大,为阔三角形或扁圆形,鳞片5 - 7层,变硬,幼叶形成;在苞片分化期,雌花芽大小和形状没有明显变化,鳞片层数增加,逐渐木质化,颜色变成黄绿色直至褐色;在花被分化期,雌花芽由褐色变成灰绿色,鳞片逐渐张开;在雌蕊分化期,雌花芽再次增大,鳞片逐渐脱落,幼叶展开。雌花芽外部形态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内部结构的变化。这一指标可以作为判断花芽分化时期的方便、快捷、直观手段。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通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山葡萄雄花雌蕊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探讨雌蕊发育过程中的败育现象。结果显示:山葡萄雄花雌蕊在胚珠发育早期类似于两性花,胚珠能够发育至单核或二核胚囊期。然而,胚珠发育在四核胚囊期形成前停滞,随后胚珠逐渐退化和解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调查、花粉离体萌发、石蜡切片和人工授粉等试验手段对锥栗的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风媒传粉特性和授粉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锥栗雌花群体分化时间约40天,单花分化时间约22天,柱头可授性持续期为7天;雄花序4—5月开花,群体花期23~26天,群体盛花期13~15天,单花序花期10~12天,开花后6天内花粉保持较高活力。风媒传粉是锥栗传粉的主要途径,风速和风向是影响锥栗传粉的主要气象因素,顺风方向上花粉的传播距离及花粉通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方向。锥栗在去雄套袋且不进行人工授粉的处理下未坐果,表明锥栗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异交授粉坐果率均显著高于自交,表明异交能显著提高锥栗坐果率,生产上需配置授粉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柃木属植物为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木层优势种,传统认为是严格的雌雄异株,但在重庆缙云山钝叶柃却存在性别变异现象,即除了典型的雌株、雄株还有两性变异株。通过对不同分化时期的花芽进行形态和结构观察,比较两性变异花芽与典型的雌花芽、雄花芽分化过程的异同,旨在掌握钝叶柃不同性别花芽分化的整体进程及各分化时期的形态特征,明确花芽性别分化的关键时期,进而为探讨性别分化的相关机理提供重要的形态学证据。【方法】以钝叶柃典型的雌株、雄株、两性变异株的花芽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变化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钝叶柃1~4个花芽着生于当年生新枝及2年生枝叶腋处; 2)花芽分化始于8月上旬,12月中下旬基本完成,历时120天左右,之后花芽处于休眠状态,次年2—3月进入始花期,两性变异花花芽分化时间晚于雄花芽、雌花芽; 3)花芽分化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即苞片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雌雄蕊成熟期; 4)在花芽发育过程中,两性变异花芽和雄花芽的雌雄蕊原基同时出现,雄花中雄蕊原基正常发育而雌蕊原基停止发育,两性变异花中雌雄蕊原基皆正常发育;雌花中只见雌蕊原基,未见雄蕊原基。5)在雌雄蕊分化期,两性变异花中,雌蕊原基发育速度略快于雄蕊原基,雌蕊发育与雌花一致,中央心皮原基基部愈合膨大,中部凹陷形成子房室,顶端愈合向上延伸形成花柱;雄蕊发育与雄花一致,雄蕊原基上端膨大形成花药,下端形成短的花丝。在雌雄蕊成熟期各花器官继续生长,发育日趋成熟。6) 3种不同性别花芽长宽比在分化的整个过程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雄花芽在萼片分化期长宽比值达到峰值,而雌花芽、两性变异花芽均在雌雄蕊分化期达到峰值。花芽外部形态特征(形状、色泽)在5个分化时期的动态变化依次为圆锥形(绿色)→椭圆形或近圆形(绿色褪尽,深紫红色)→圆胖(深紫红色)→圆形,雄花芽顶端圆钝,雌花芽、两性变异花芽顶端渐尖(紫红色逐渐褪去,绿色加深)→椭圆形(紫红色完全褪尽,由嫩绿色逐渐变成黄绿色或棕绿色)。【结论】钝叶柃3种不同性别花芽在苞片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花芽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保持一致,而在雌雄蕊分化期出现较大差异,两性变异花芽与雄花芽的分化较为相似,均出现雌蕊、雄蕊原基,明确性别分化的关键期为雌雄蕊分化期,随着分化时期不断推进,花芽外部形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油桐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以赤霉素调控油桐花期而提供理论依据,在油桐花芽生理分化期前,以浓度分别为50、100、200mg?L-1的外源赤霉素对油桐叶面进行喷施试验,并以未喷施赤霉素的作为对照(CK),分析了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油桐成花率、花芽分化临界期、有机营养成分(糖、淀粉)含量、内源激素(吲哚乙酸、脱落酸)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经过外源赤霉素处理的油桐植株其成花率均低于未喷施赤霉素的对照处理(CK),其中喷施了浓度为100 mg?L-1的赤霉素的油桐成花率高于其余两组处理;就花芽分化临界期而言,与对照处理(CK)相比,喷施了浓度为200 mg?L-1的赤霉素的油桐植株其花芽分化临界期延后时间为5 d,长于其余两组处理;在花芽生理分化过程中,油桐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赤霉素处理各组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处理(CK),其中,以浓度为100 mg?L-1的赤霉素处理的油桐其叶片中的含量高于其他两组处理;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对油桐叶片中可溶性淀粉积累的抑制作用程度不同,200 mg?L-1外源赤霉素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对内源脱落酸(ABA)形成的抑制作用随着外源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外源赤霉素处理有利于花芽生理分化期油桐叶片吲哚乙酸(IAA)的形成,且赤霉素的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吲哚乙酸(IAA)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我国特有濒危植物血皮槭花部特征和交配系统类型对有性生殖过程的影响,寻找可能导致其结实率低的原因,为缓解当前苗木供需矛盾、制定有效措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血皮槭植人工栽培植株为材料,通过物候观测、花形态特征测量、异交指数和花粉-胚珠比估算、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检测和人工授粉研究对象套袋试验等方法,对血皮槭的开花动态、花部特征和交配系统进行研究。【结果】1)血皮槭花性别表达复杂,花基于功能可分为雄花和雌花2类;其中雄花根据雌蕊退化程度又分为雄花Ⅰ型和雄花Ⅱ型。雄花Ⅰ型仅具有雄蕊,雄花Ⅱ型具有雄蕊和退化雌蕊,雄蕊长于雌蕊,二者皆不具子房,功能均表现为雄性。雄花Ⅰ型和Ⅱ型大小无差别,Ⅰ型较常见,Ⅱ型较少见。雌花为假两性花,柱头高于花药,花柱具卷曲现象,花开放过程中花药始终不开裂散粉,为功能雌性。2)血皮槭单花经历花蕾期、萌动期、露白期、开放期、凋零期5个阶段,雄花从开放到脱落平均耗时7.6天,雌花从开放到坐果(花期结束)平均耗时11.6天。常3小花组成1个聚伞花序,由雄花和雌花组成的混合类型花序中,通常表现为雌花先熟。3)血皮槭每年开花1次,花期4月,开花历时19.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9.
果树的花芽分化是指果树枝条上芽的生长点分化为花芽原始体的过程。花芽分化是一个比营养器官的分化更为复杂的过程。果树的花芽分化与草本植物不同,一般不受光周期和春化作用的影响。它们有与草本植物完全不同的开花习性,即幼年期不能开花;进入成年期并不导致迅速衰老和死亡;同时,成年期的开花可以连年或隔若干年重复一次,而每次形成花芽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于是,果树的花芽分化就比草本植物更不容易完成。由于果树要形成一定数量的优质花芽才能保障获得理想的产量和克服大小年结果,因此,国内外果树研究者历来重视对果树花芽分化的研究。从1877年Askenasy报道酸樱桃花芽形成  相似文献   

20.
影响果树产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花芽的形成。每种果树花芽的分化和形成各有其特点。苹果、梨和杏树等这些果树的花芽分化均在夏季。通常,花芽的组织原基在冬季形成,经过冬季休眠之后,随着气温增高,生长环境的改善,花芽组织逐渐发育、开花。如果花芽组织未得到足够的冬季低温过程,其花芽就会败育。油橄榄花芽,通常在2~3月分化,随着短日照向长日照过渡,油橄榄树于5月或6月开花。许多研究者已注意到油橄榄花芽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