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是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文中概述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介绍了沿海防护林遥感的主要技术系统组成, 包括遥感数据源选择、沿海防护林遥感分类方法和分类精度评价等; 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和病虫害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当前基于遥感技术的沿海防护林的全球变化研究以及3S技术在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指出目前存在的沿海防护林原始影像数据的选取、遥感分类精度以及沿海防护林遥感分类方法选择等问题, 展望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现状,总结了现阶段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构建措施,指出现阶段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健康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概念以及建立合理的沿海防护林体系、科学合理地防治病虫害、充分发挥沿海防护林多种效益等措施,保持森林健康,恢复森林健康,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  相似文献   

3.
鉴于沿海防护林在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通过立法、建立相关法律制度,依法规范沿海防护林建设,打击破坏沿海防护林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国沿海防护林立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制定专门的沿海防护林规范性法律文件。例如原林业部1996年12月9日颁布实施的《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北海市红树林保护管理规定》、《海南省沿海防护林管理办法》,这些专门的沿海防护林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是以部门规章…  相似文献   

4.
试论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广东沿海各市 (县 )的防护林建设进行了调查 ,概述全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沿革 ,阐述了建设沿海防护林的必要性及其三大效益 ,提出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沿海防护林是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绿色屏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者在分析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并探讨了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途径和对策,为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莆田市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对新时期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期对福建省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厦门沿海防护林调查分析发现,厦门沿海防护林存在树种单一、林带老化、基干林带闭合难度大、护路林建设质量不高、沿海防护林定位较低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为厦门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沿海防护林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一部分 ,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海岸线长 ,营造沿海防护林时间早 ,规模大 ,成效好 ,50年代在粤西滨海沙地营造木麻黄成功 ,防护林带成为沿海地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屏障。通过对建设沿海防护林必要性的论述以及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沿革情况的回顾 ,提出了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对17年来福建省实施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综述,同时阐述了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布局和规划建设重点,提出了规划期内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建设内容与规模。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包括生态风景林工程、林相改造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三大工程,工程建设始于2001年;截至2010年,10年间共营造防护林2.30万hm2,基本形成一道生态功能稳定的绿色屏障;总结深圳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经验与问题,提出深圳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林类型划分与组成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由干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湿性灌丛林4种森林类型组成,组成简单、结构单一,呈现高寒半干旱气候特点;青海云杉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体,相对其它森林类型,其组成、层次结构复杂;干性灌丛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先锋林型,分布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浅山地带;湿性灌丛林是地带性顶极群落类型,分布在山地森林草原带上限,调节水资源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2.
中山市7种林分类型土壤涵养水源效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尾松、湿地松、大叶相思、竹林、杉木、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等7种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山市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贮水能力和土壤渗透性能。结果如下:7种林分类型0~10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平均值为562.7 mm,以大叶相思和阔叶林这两种阔叶林分为最大、在600 mm以上,而杉木、湿地松和马尾松等针叶林较小、在510~536 mm之间;针阔混交林和竹林居中。土壤的初渗速度15.78~39.50 mm/min,稳渗速度2.08~4.40 mm/min;土壤入渗过程的回归方程表现为幂函数形式,回归系数R值均大于0.95,方程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日本落叶松与色赤杨、白桦混交林的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林型的试验表明,日本落叶松与白桦、色赤杨混交林型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各项性状指标均优于日本落叶松纯林。各混交林型能改善林分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在不同林型中,乔木层物种重要值,日本落叶松纯林最大,基本为一个林冠层,而混交林有2个林冠层,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以混交林型物种数量最多,远远高于日本落叶松纯林。混交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大,数量最多,纯林的总数量仅为混交林的11%~37%。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水平,并服务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其分区的原则和依据是由分区的尺度、目的及其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县域范围的森林经营管理是森林经营管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既与全国分区一脉相承,又是当地森林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意义。以浙江省龙泉市为例,对开展县级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的相关技术路线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类型组的划分依据进行了探讨,并就龙泉市森林资源状况和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分区、分类措施要点,以期为县域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森林健康理论分析得出影响三明林区森林健康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林分结构不合理、林业有害生物和气候异常;人为因素主要是森林火灾、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等,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策略:合理改造林分结构,加大扶育间伐力度,严格封锁林区,科学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严密监测森林,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加强对森林健康经营管理的领导,树立森林健康理念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地区作为国家商品林发展和木材生产的重点区域,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现代林业、建设美丽南方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对南方区域内的 115 个地级市与 25 个省直管 市(县、州、林区)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区域发展因子、森林资源因子、 资源转化因子、林业资源因子、社会发展因子共 5 个主因子,并根据因子得分对各地级市与省直管市 (县、州、林区)进行聚类,划分为低山丘陵用材经济林区、神农架特用防护林区、用材防护林区、沿江 丘陵平原防护林用材区、海南岛防护特用林区、广州深圳防护用材林区 6 个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太保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现状对其发展森林康养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太保山森林公园林地资源丰富,且森林覆盖率很高;②森林公园中既有国有林地,也有集体林地;③林地结构比较简单,有林地占主要优势,森林以天然林为主;④乔木优势树种主要为云南松、华山松和栎类;⑤林地活立木蓄积量相对较低,乔木林各龄组中中龄林占比最大,其次为幼龄林,表明林木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总之,太保山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森林资源作为发展基础,具有发展森林康养的巨大潜力,故建议当地政府在兼顾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太保山森林公园的森林康养产业。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临武县东山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经营的需要,依据国家林业相关政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程,结合现有的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了临武县东山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环境,提出了林场森林经营方针、原则与经营目标,设计了林场森林发展阶段的主要经营措施,规划了林场森林多资源利用方案,以供在经理期内规划参考落实。  相似文献   

19.
天目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目山主峰海拔高逾1500m,由山麓到山顶形成四个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包括七个森林类型,即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顶灌丛-矮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调查研究表明,各类型森林枯落物(层 )的现存量,组成成分、持水率、持水量等均不相同,森林土壤(矿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因森林类型而不同,并均随着土壤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变异。森林土壤的持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在天目山地区,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非林地土壤(荒草地)为高;落叶阔叶林类型的土壤持水量,常较针叶林类型为高。  相似文献   

20.
西藏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生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本文采用西藏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西藏森林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森林分布相对集中,森林储量巨大;林业用地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面积占97%以上;西藏森林目前形成以防护林为主、用材林和特用林为辅的林种格局,呈现薪炭林和经济林亟待发展的局面;无林地以宜林荒山荒地为主,面积占无林地89.84%,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面积分别占3.57%、6.59%;立木蓄积组成以森林为主;林分蓄积占立木总蓄积的98.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