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群科(80%乙蒜素乳油)防治水稻病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科可提高水稻产量,特别是分两次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使用群科,水稻结实率、千粒重都有增加,增产效果显著,比空白对照每667 m2增加106.6 kg,增产率20.1%,纯效益149.9元。两次施药投产比18∶0并有效防治水稻叶瘟病达89.4%,穗瘟病达87.3%,兼治水稻褐变病达90%,叶鞘腐败病达92.8%。  相似文献   

2.
应用群科进行防治病害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群科两次处理防治叶鞘腐败病防效87.5%,褐变穗防效94.2%,胡麻斑病防效100%,孕穗期叶瘟病防效100%,对标靶病害具有高防效作用。且群科对水稻安全,防效处理比对照增产6.6%,纯效益753.7元/hm2,比参照增效146.3元/hm2。使用方法简便、成本低,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群科浸种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发生,刺激幼苗生长,促进秧苗素质提高,使有效分蘖、穗数、粒数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群科各处理性状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群科4000倍液浸种与常规对照施保克处理相比增产稻谷462kg/hm^2,增产率达10.7%,增效695元/hm^2,增产增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稻秆还田对水稻主要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秸秆还田小区试验,初步探讨了多年秸秆还田对15个水稻品种病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的老稻田15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的病情指数都高于对照稻田的病情指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主栽品种空育131,叶瘟病情指数增加了2.3%,穗颈瘟增加了2.6%,鞘腐病增加了2.2%,纹枯病增加了0.4%。  相似文献   

5.
“绿营高”活性生态肥及高氮科邦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典 《垦殖与稻作》2005,(3):43-44,50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绿营高”活性生态肥及高氯科邦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用15%“绿营高”活性生态肥作基肥,667m^3比对照增产水稻33.3kg,增加经济效益70.32元。用40%高氯科邦肥作基肥,比对照增产水稻46.7kg,增加经济效益91.71元  相似文献   

6.
(-)审定品种(组合)(1)中鉴100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熟优质早税品种。1997、1998两年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440kg,比对照湘早舢13号低2%。生育期106天,比湘早舢13号长1~2天。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经鉴定,中抗白叶枯病,高感猪瘟病。株高80~85cm,施肥抗倒,分秦力较强,每穗粒数80粒.结实率80%,谷长粒型,千粒重24g。苗期耐寒,适宜早播。注意防治猪瘟病、二比螟及稍纵卷叶螟。可在猪瘟病轻的地区推广。(2)湘早抓28号原编号94早810。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研所选育的中熟早舢稻品种。1997、1998两年区试,平均每667m’…  相似文献   

7.
为了鉴定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以便在我县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1996年我们对加收热必防治水稻穗颈瘟病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l试验材料及方法供试药剂为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用量100g/亩,加水100L稀释1000信波喷雾。对照药剂为20%三环叹可湿性粉剂(镇江农药厂)用量1009/亩,加水100kg稀释1000倍液喷雾.试验处理见表1。共设10个小区,二次重复,小区面积0.5亩,试验面积共5亩。各处理随机排列。试验在唐家农场原种场。选择水稻生育整齐一致,上年德颖瘟病发…  相似文献   

8.
群科浸种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发生,刺激幼苗生长,促进秧苗素质提高,使有效分蘖、穗数、粒数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群科各处理性状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群科4000倍液浸种与常规对照施保克处理相比增产稻谷462kg/hm2,增产率达10.7%,增效695元/hm2,增产增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2011年国内外水稻产业及技术发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1年全球水稻产量预计达到7.23亿t,比2010年提高2377万t,增产3.4%;全球稻米贸易量比2010年增加8.0%,达到3400万t。2011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达3041.5万hm^2,同比增加1800.0hm^2;总产量达2.025亿t,同比增加3.41%。2011年1-9月我国共出口大米31.1万t,比2010年同期减少31.3%,进口数量同比增加88.0%。稻作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以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及配套技术稳步推进,机械化操作、信息技术与农艺措施进一步结合,针对近年来灾害频发的现象,加强了水稻生产应对灾变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晚优特优175为试验材料,5种不同施肥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施用BB肥的处理,比其它施肥处理,水稻早生快发,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均最高,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0粒、1.3%、0.4g,产量增加71.33kg/666.7m^2,增幅16.55%,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丰收菌     
水稻丰收首是西南农业大学从箱体上分离筛选的专用于水稻的一种蜡质芽抱杆菌。经连续5年在不同生态区360块试验田确证,该菌对水稻有促生、控病、促早熟、增产作用,能使水稻根系强大,根重一般增加14%~24%,地上部重一般增加3%~15%,分美增加10%~30%,有效稳和实粒数明显增多,早熟3天左右;对纹枯病防效一般达40%~50%,能明显减轻烂秧和劣充(赤枯)病害,增产约1。%,无毒、副作用.该苗已在四川等13个省试验、示范15万hm’,增收稻谷10465万kg,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丰收菌使用方法有两种:①拌(或喷)种芽:丰收菌…  相似文献   

12.
水耙地前每公顷水稻本田深施一次肥900-975kg,可使有效分蘖率提高4.5-9、1个百分点,结实率提高3.9—8.0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1.2—2.2g,增产1.9%-9.6%。说明一次肥的施用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抗性,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S-II是甲壳素衍生物,在医药、食品工业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但在农业方面应用很少。经我们1998年试验,表明S一刀对水稻生长基本无影响,对恶菌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秧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检查恶苗病病株率分别为0.035%~1.12%,防效分别为96.35%、gi.61%、94.52%、96.56%和98.01%(见表l)。S一巨拌种后,水稻有效穗数增加29.67%,单穗实粒数增加2.54%;空秋粒减少78.44%;单产增加34.14%。S一正对人畜无毒,对环境无污染,用量少,成本低,是防治水稻恶菌病较理想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S-!…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亚硫酸氢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我们于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进行水稻叶面喷施亚硫酸氢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有效分蘖期、齐穗期叶面各喷施一次亚硫酸氢钠,可增加有效分蘖,提高水稻产量13.4%。  相似文献   

15.
用辽宁中科农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鸟牌抗旱拌种剂拌种(药、水、种子重量比1:50:75)可增产4.7%。增加纯经济效益24.1-30.4元/667m2;用其抗旱喷洒剂75g/667m2兑水20kg在水稻插秧后分集期喷雾可增产9.7%,增效45.3-73.9/667m2。说明该抗旱剂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粳稻化工程,是江苏发展“三高”农业的重要举措。90年代以来,全省基本粳稻化工程进展较快。1995年,粳稻种植面积为1275万公顷,占水稻面积的56.7%,1996年种植面积达1449万公顷,占水稻面积的62%。粳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有力促进了江苏水稻单产的提高和总产的增加。据对盐城、扬州、淮阴、连云港、徐州、宿迁、泰州等市的调查,1996年水稻公顷产量达8295kg,比1995年增255kg。其中粳稻公顷产量达8520kg,比上年提高495kg,充分显示了粳稻的高产、优质、高效优势。(-)基本粳稻化的动因80年代,江苏的南部稻区逐步…  相似文献   

17.
水稻强化栽培适宜密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水稻强化栽培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稀植有利于水稻个体生长优势的发挥。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少,单株分蘖数、成穗率提高,单穗总粒数增加,纹枯病减轻。不同栽植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单产有明显的影响,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现高产。单产以每公顷栽植12万丛(穴)为最高,达10050kg/hm^2,分别比7.5万丛/11m^2、21万丛/hm^2.25.5万丛/hm^2增产11%、11%和19.4%,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唯一的植物检疫性病害。在条件适宜时,发病严重,传播迅速,发病后损失率一般达15%~20%,严重田块达50%~70%。1990年8月下旬,位于本市的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发现该病,发病面积初期约1.2hm2,几天后就扩展到1.8hm2。为了保护水稻所科研工作及本市农业生产安全。在上级植物检疫部门指导和水稻所积极配合下,我们采取“严格植物检疫法规为前提,彻底清洁田块消灭残留菌源为基础,以药剂防治和改善栽培条件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当年控制了疫情,翌年即扑灭疫情。后来连续7年未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对四川省东南部稻瘟病菌230个有效单孢菌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由4群17个小种组成,以ZB群小种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70.2%,不同生态区及不同水稻品种间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明显差异,同一水稻品种叶曾和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也有显著差异,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比叶瘟复杂,致病力比叶瘟强,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叶片,不同病穗乃同一叶片不同病斑间都可测出不同生理小种,表明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存在复杂的  相似文献   

20.
用1.0和2.0mmol/L的硝酸镍处理水稻幼苗2d后,再用稻白叶枯细菌(Xanthomonns oryzae pw.oryzae)挑战接种,14d后调查病情,发现病斑长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2.1%和48.0%,说明硝酸镍能诱导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生理指标测定及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硝酸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叶片中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大部分POD同工酶带和4条PPO同工酶带增强,提示硝酸镍对水稻抗白叶枯病的诱导效应可能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