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辽宁4号”鲜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常温(20±3)℃和低温(0±1)℃下核桃的贮藏效果,测定其胚芽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及其与ABA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鲜核桃在常温下20 d萌发,5d开始发霉,低温下贮藏120 d仍未发芽;低温贮藏的鲜核桃胚芽中ABA的较高含量,却极显著抑制了GA3、IAA、ZR的含量和w(IAA)/w(ABA)、w(ZR)/w(ABA)的比值,对w(GA3)/w(ABA)影响不显著.表明低温主要通过保持鲜核桃中较高的萌发抑制物质,抑制其萌发促进物质来实现对鲜核桃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玉金香’甜瓜果实(Cucumis melon L.var Yujinxiang)为试材,研究了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低温贮藏期间甜瓜果实内源植物激素乙烯、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的影响。采用1μL/L1-MCP,在温度为(21±1)℃的条件下处理甜瓜果实24h之后转入(10±1)℃,70%~80%RH环境中贮藏。结果表明:经1μL/L1-MCP处理果实24h可显著抑制甜瓜果实贮藏期间乙烯释放量、延缓乙烯高峰的出现;显著抑制甜瓜果实贮藏期间ABA含量的增加,将ABA含量的峰值推迟8d;提高了果实ZR和GA3的含量;延缓了果实IAA含量的升高。由这些结果推断,1-MCP处理对甜瓜低温贮藏后品质的保持的效果可能与其降低果实内源乙烯,ABA含量,提高GA3、ZR的含量,延缓果实的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3.
萝卜雄性不育系花蕾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了萝卜雄性不育株及可育株花蕾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揭示萝卜雄性不育发生与其内源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花蕾的发育过程中,不育株和可育株内源激素IAA、ABA、GA3、ZR以及JA含量变化均差异明显,在不育发生的初始阶段,不育株内源IAA含量上升32.09%,ABA含量下降75.45%,JA含量下降了11.20%,其余2种内源激素含量差异很小.IAA/ABA、IAA/ZR、IAA/GA3和GA3/ABA在二者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比值大小差异很大,在不育发生的初始阶段,IAA/ABA、IAA/ZR和GA3/ABA平衡失调.表明内源激素可能与萝卜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白菜花芽分化及抽薹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法测定了大白菜从营养生长到抽薹各时期生长点中IAA、GA1_(+3)、ZR和ABA的含量。结果表明,较高水平的GA1_(+3)有利于大白菜成花启动,但花芽分化过程需要较低水平的IAA、GA1_(+3)、ZR和较高水平的ABA。此外,较高水平的ZR和ABA能促进大白菜抽薹。  相似文献   

5.
喷施GA3和2,4-D对留树保鲜脐橙落果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纽荷尔脐橙(Newhall Navel Orange)为试材,测定喷施GA3和2,4-D的植株留树保鲜果实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赤霉素(GA)、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探讨内源激素与留树保鲜脐橙落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降低果实内源GA、IAA、ZR含量下降的速度,减缓内源ABA及ABA/(GA + IAA + ZR)的升高,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其中以20 mg · L-1 GA3 + 20 mg · L-1 2,4-D混合处理的效果最好,且留树保鲜应以60 d左右为宜。初步分析认为内源GA、IAA、ZR含量的下降,内源ABA及ABA/(GA + IAA + ZR)的升高加速了果实离层的产生,共同促进了留树保鲜脐橙果实的衰老脱落。  相似文献   

6.
以小孢子脱分化易诱导型(DD)和脱分化不易诱导型(ND)两种类型的7个茄子品(株)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茄子花药内源激素的差异以及低温(4 ℃/2 d)、变温处理(4 ℃/2 d+36 ℃/6 d)对花药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自然生长状态下(CK),DD型材料小孢子单核靠边期花药内源IAA、GA3和ABA含量显著高于ND型,ZR含量显著低于ND型。经低温处理后,D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含量较高,维持在CK相同水平|而N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GA3、ABA含量均显著上升,达到DD型CK水平。经变温处理后,D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含量仍基本维持在CK相同水平|GA3、ABA含量则呈现出大幅度下降趋势|而ND型材料内源IAA、GA3含量显著上升,ABA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花芽分化过程中黄花美冠兰假鳞茎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假鳞茎内IAA和ABA的含量明显高于GA和ZRs的含量,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内IAA和GA的含量下降,ABA和ZRs的含量上升,ZRs/IAA、ZRs/GA、ABA/IAA、ABA/GA的比值均呈上升趋势,ABA/IAA、ABA/GA的比值升幅高于ZRs/IAA、ZRs/GA的比值.  相似文献   

8.
以7年生贵妃杧嫁接树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期调节过程中,贵妃杧花芽分化期间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成花的关系。结果表明,喷施乙烯利处理明显提高ZR含量,提高ABA/GA_3、ZR/GA_3、ABA/IAA,有利于花芽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促进杧果花芽分化。杧果花芽分化过程中GA_3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高水平的IAA、ABA有利于杧果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9.
以5 a生Own Choice品种为试材,研究赤霉素对澳洲坚果成花的影响。对用赤霉素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的花芽分化物候期进行了比较,并对花芽分化期间细根、枝条、叶片中的内源激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抑制成花,花序伸长时期明显推迟,成花量显著减少,每节花序数量为1.45~1.52,而对照植株每节花序数量为2.55~2.60;澳洲坚果花芽分化期间,枝、叶中内源激素GA3、IAA水平下降,ABA水平上升,枝叶中较高的(ABA+ZT)/(GA3+IAA)比值可能有利于花芽分化;赤霉素处理使枝条、叶片中内源GA3、IAA含量增加,ABA含量减少,(ABA+ZT)/(GA3+IAA)的比值降低,但对根的激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杜梨组培苗生根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多胺类物质及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长势相近的杜梨继代苗为试材,筛选优化了生根培养基配方,分别在生根诱导0、3、7、10、15 d后,测定分析了基部茎段多胺类物质、内源激素含量及关联酶活性。【结果】(1)激素配比2.0 mg·L~(-1)IAA+0.5 mg·L~(-1)IBA的生根效果良好,IAA和IBA两种激素共同诱导杜梨生根效果要优于单一激素处理;(2)在生根诱导0~15 d内,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腐胺(Put)含量则呈现出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内源激素IAA、ABA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第7天,GA含量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最低值出现在第3天,ZR含量呈现出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种关联酶IAAO和PPO酶活性均呈现增高→降低→增高的趋势(;3)Spd与IAA、ABA、IAA/ABA IAA/ZR及IAAO酶活性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IAA与Spd、GA、ABA及IAA/ABA、IAA/ZR、PPO酶活性在α=0.01水平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杜梨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2.0 mg·L~(-1)IAA+0.5 mg·L~(-1)IBA+7.5 g·L~(-1)琼脂+25.0 g·L~(-1)蔗糖;IAA/ABA、IAA/ZR比值增大更有利于杜梨不定根的发生;多胺类物质中Spd含量与杜梨不定根发生紧密相关;生根诱导后期,GA含量增加对杜梨不定根发生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集团选择法,在平潭水仙群体中,经5年的反复选择、选出一批生长健壮、花葶数多的水仙鳞茎。利用该鳞茎后代的2年生鳞茎,在水仙花主产地漳州与当地水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的平潭水仙具有鳞茎商品率高,每个鳞茎的花葶数比普通水仙多1~2葶,适应性强,性状稳定等特点。是一个种性优良的水仙新品种,已被命名为‘平潭水仙8189’。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仙花雕刻品出口贮运商品率与雕刻季节、水培时间、保鲜剂处理、贮运温度、贮运时间和包装方式等有关。本试验最佳效果组合:水仙花水培14 d后经50 mg·L-1碧护溶液浸养1 d和1 mg·L-1MCP熏蒸12 h联合处理后,在4℃下用0.04 mm透明塑料袋包装,经贮运36 d后商品率达98%。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北方地区室内水养水仙过程中,因植株细弱、易倒伏等降低花卉品质等问题,采用不同浓度多效唑、B9和PBO溶液浸泡处理水仙球.结果表明:多效唑和B9能够使水仙的叶片和花葶高度得到有效控制,花径增大,使始花期推迟,延长了花期,提高了开花品质;PBO对水仙的矮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3年生中国水仙鳞茎球为试材,设计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处理,在相同处理时间内测定水仙的生长形态与保护酶活性,研究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处理对水仙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水仙植株对铜离子胁迫的抵抗能力,以期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浓度为45μmol/L的铜离子处理下,水仙无明显的徒长阶段,植株株型紧凑坚挺矮小,没有出现倒伏现象,叶色浓绿,叶肉较厚,并且水仙的抽薹、开花正常,达到一定的水仙植株矮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荷兰水仙在沈阳地区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洪玉  杨丽  刘迪 《北方园艺》2010,(1):130-132
以Flower Record、February Gold、Dutch Master、Dick Wilden、Barrett Browning、Cheerfulness 6种荷兰水仙为试验材料,对其在沈阳地区露地栽培的生长特性及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其中5个品种在沈阳露地栽培能正常生长并且开花,可以用于生产实践,1个品种能正常出苗,但不能开花。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仙在北方进行莳养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得出下列结论:水仙在生长期间,温度和光照均起重要作用。在同一条件下以水、土、沙为栽培基质对水仙的影响差别不大;进行雕刻造型时,应尽量减少对水仙鳞茎的雕刻量。在可栽培的范围,栽培越晚,从栽种到开花的天数越少,开花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17.
对水仙的概念、分类、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进行详细总结,概括介绍水仙球的挑选要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分别介绍水培法和土培法栽培技术在辽宁省盘锦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初步确定水仙鳞茎中的粗多糖含量,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水仙鳞茎中的粗多糖。同时以粗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温度(℃)、液固比(mL/g)、乙醇体积比(无水乙醇mL/提取液mL)、提取时间(h)为因素优化热水浸提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5h,提取温度100℃,液固比10mL/g,乙醇加量比5(醇沉时加入无水乙醇量mL/样品溶液量mL)。其中提取温度是影响水仙鳞茎粗多糖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最优条件下提取粗多糖得率6.51445%,水仙鳞茎粗多糖含量为3.8130%。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水仙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设计不同日照时数试验,系统研究不同日照时数对水仙的植株高度、叶片数、花蕾数、开花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0 h处理下水仙植株最高(32.5 cm),但是由于缺少光照,植株出现黄化现象。叶片数最多的处理为2 h(32.3片),但由于日照时数少,光合积累少,叶片较小。综合分析,以10 h光照处理水仙观赏品质最好,其叶片数、花蕾数、开花数分别为:30.33片、22.3朵/株、17.33朵/株,开花率为77.58%。该研究为春季期间水仙室内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微型水仙染色体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月霞  王苏玲 《园艺学报》1996,23(3):274-276
用引自日本的微型水仙进行了CiemsaC_带带型分析,发现其42条染色体均显带,其中除1条长染色体只在长臂上显示端带外,其余41条染色体两臂均显端带;5条长染色体除具两个端带外,还在长臂上显出一个近端带,其中1条长染色体除显示上述带型外,还在长臂上多显示一个中间带;6条短染色体除两臂均显端带外,还显示有着丝粒带。从带型的多型性判断,该水仙可能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曾发生过染色体结构变异、基数为7的六倍体;根据中国水仙染色体显带者较少,且基数主要为10推断,它和微型水仙的亲缘关系较远;也表明,C—带分析技术在水仙染色体组型分析、分类及起源研究中可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