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兆合  逯昀  孙景梅  侯佳 《北方园艺》2010,(13):151-153
以贝克桉(Eucalyptusbaker)无菌苗的半木质化带未萌发腋芽的茎段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消毒处理对贝克桉外植体进行灭菌,并进行愈伤组织及丛生芽产生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贝克桉茎段外植体洗刷干净后使用75%乙醇溶液灭菌30 s,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3 min;后再用0.1%HgCl2分二步消毒,每次处理2 min,每次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3 min。这种处理方法污染率相对较低,褐变程度最小。在改良MS+6-BA 0.2 mg/L+IBA 0.2 mg/L+蔗糖30 g/L+卡拉胶6 g/L+AC 2 g/L的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可诱导贝克桉茎段愈伤组织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以垂丝海棠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消毒的影响因素、芽诱导启动最适的培养基和植物生长激素浓度组合。结果表明:每年4~8月取材的幼嫩外植体灭菌效果最好,单芽茎段用75%酒精30s+0.1%HgCl2消毒6min、叶片采用75%酒精30s+0.1%HgCl2消毒8min效果最佳,花瓣作为外植体,染菌率高,不利于无菌体系的建立;正交实验表明,芽诱导启动的最适培养基及激素浓度组合为:WPM+6-BA 1.0mg/L+NAA 0.5mg/L,启动率为87%。  相似文献   

3.
以沙芥无菌实生茎尖为外植体,探索了光照强度对茎尖培养的影响,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6-BA与IB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沙芥幼苗短缩茎腋芽诱导和腋芽增殖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消毒方法对田间沙芥萌动腋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的光照强度为3 600lx;最佳诱导腋芽萌发并进行伸长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BA 5.0mg/L,IBA0.5~1.0mg/L,腋芽诱导率达93.3%~96.7%,平均诱导芽数为4.2~4.3;最适宜腋芽增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为6-BA 5.0mg/L+IBA 1.0mg/L,丛生芽诱导率达93.1%,增殖系数达3.44;田间的萌动腋芽经70%酒精浸泡3~5s与0.1%升汞震荡10~12min,二者交叉消毒效果最理想,污染率为10%,成活率达到85%,褐化率只有20%,但外植体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增殖率极低,不适宜进行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4.
花叶良姜组培生产与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丽凤  文清岚  宋西娟 《南方园艺》2013,24(5):51-51,53
从无菌系建立、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花叶良姜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并提出了其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色素万寿菊为试验材料,采用母本资源不育株叶片、带腋芽茎段和侧芽为外植体,对不同的培养基配方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研究了灭菌处理、生长调节剂组合、AgNO3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以期快速获得遗传稳定的万寿菊雄性不育植株,为杂交育种提供基础研究材料。结果表明:以带腋芽的茎段为最佳外植体,1 g·L^-1 HgCl2灭菌10~12 min的灭菌效果最好,B1-3较易诱导丛生芽,其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5 mg·L^-1 NAA+30 g·L^-1蔗糖+7 g·L^-1琼脂,诱导率高达93%,2.0 mg·L^-1 AgNO3有利于丛生芽增殖,使B1-3丛生芽增殖率达151.6%,丛生芽生根培养后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发现万寿菊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不同,其丛生芽诱导率不同,最佳外植体为带腋芽茎段。不同的灭菌剂的灭菌效果不同,1 g·L^-1 HgCl2灭菌效果最好;丛生芽诱导时6-BA与NAA不同浓度组合优于6-BA与IAA组合;低浓度AgNO3能够促进丛生芽诱导,高浓度反而会降低。  相似文献   

6.
袁婉君  杨玲  符荣  王锦 《北方园艺》2015,(7):107-109
以藤本月季‘安吉拉’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合的消毒方法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0.1%的升汞浸泡外植体9min消毒效果最佳;培养基MS+6-BA 2.0mg/L腋芽萌发率高达100%,腋芽成芽率94.74%;培养基MS+6-BA 0.5mg/L+NAA 0.10mg/L为比较适合的腋芽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最高,且增殖芽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7.
以石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无菌体系的建立以及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对石蕗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质量浓度的升汞为灭菌试剂,灭菌处理时间为10 min时最利于无菌体系的建立,污染率为21.67%,成活率为48.33%;最佳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KT 0.5 mg/L+NAA 1.0 mg/L,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2.46%,愈伤组织分化率为40.43%;在MS+BA 1.5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得到最佳增殖效果,其增殖倍数达到3.27。  相似文献   

8.
以洋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的嫩茎和幼叶为外植体,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消毒措施、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洋甘菊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期为建立洋甘菊再生体系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洋甘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洋甘菊幼嫩的茎段为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材料,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达90%;以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最佳灭菌措施为新鲜的嫩茎用无菌水冲洗30min,75%的酒精浸泡10s,3.5%的次氯酸钠浸泡10min,诱导率高达86.7%,污染率低至13.3%;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mg·L~(-1)+NAA 1.2mg·L~(-1)。  相似文献   

9.
以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种子、带有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消毒剂、消毒时间以及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单性木兰诱导不定芽及愈伤组织的启动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外植体以37%Na Cl O溶液联合0.1%Hg Cl2溶液的效果优于75%乙醇联合0.1%Hg Cl2溶液的消毒效果,且37%Na Cl O 10min+0.1%Hg Cl210min的消毒效果最佳,污染率为13.3%。带有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75%乙醇50s+0.1%Hg Cl218min时消毒效果最好,污染率为9%。培养基MS+6-BA2.0mg/L+KT 2.0mg/L+2,4-D 0.5mg/L可以诱导腋芽和愈伤组织的生长,启动率是70%。  相似文献   

10.
影响千层金腋芽萌发及愈伤组织诱导因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芬霞 《北方园艺》2010,(8):152-154
为建立千层金高效的离体再生体系,用新生顶芽和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灭菌剂、取材季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硝酸银浓度对千层金腋芽萌发及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使用0.1%氯化汞64%的存活率相比,5%的次氯酸钙是最环保有效的灭菌剂,用其浸泡5 min,有60%存活率;在春秋两季取材,平均诱导率在92.0%以上;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是MS+KT 1.0 mg/L+NAA 0.1 mg/L;使用3%的硝酸银,与对照相比,诱导率从70%提高到92%,玻璃化率从33.7%下降到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