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质素的脱除是醋糟厌氧消化性能提升的关键。以厌氧发酵后的醋糟为底物,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后处理醋糟脱除木质素的方式,深度提升其产甲烷潜力,并考查不同后处理条件(接种量和后处理时间)下醋糟的降解情况和产甲烷潜力。实验结果表明:加大接种量和延长后处理时间可以促进P. chrysosporium木质纤维素酶的分泌,从而获得更佳的底物降解效果。当接种量为9块、后处理时间为16 d时(实验组T9-16),醋糟的降解效果最佳,总固体和挥发性固体的降解率分别为8.96%和9.91%,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7.84%、23.72%和11.84%。进一步的产甲烷潜力实验结果表明,P. chrysosporium后处理有效提高了醋糟的可生物降解性。接种量为6块、后处理时间为16 d的实验组(T6-16)产气最佳,单位质量底物(以挥发性固体计)甲烷产气量达到了246.8 mL·g-1,是对照组(醋糟未进行后处理)的2.82倍。本研究证实了P. chrysosporium后处理提升醋糟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桂花和含笑均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香花树种,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利用GGR6号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桂花和含笑的绿枝扦插在泰兴尚是首次。试验表明:2种浓度的GGR6号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地提高桂花和含笑枝条生根速度和生根量,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以南瓜子为原料,从卤香料的配比、甜味剂的添加量以及煮制等方面研究了桂花花香瓜子的生产工艺,桂花花香瓜子最佳工艺条件为:茶1.5%,桂花0.3%,桂花香精0.1%,盐2.5%,安赛蜜0.06%,甘草0.1%,桂皮0.1%,八角0.2%,试验产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上桂花花香瓜子产品的空缺,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南瓜子为原料,从卤香料的配比、甜味剂的添加量以及煮制等方面研究了桂花花香瓜子的生产工艺,桂花花香瓜子最佳工艺条件为:茶1.5%,桂花0.3%,桂花香精0.1%,盐2.5%,安赛蜜0.06%,甘草0.1%,桂皮0.1%,八角0.2%,试验产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上桂花花香瓜子产品的空缺,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桂花蒜 将大蒜剥皮、去须,入缸用清水浸泡.第2天换水,第3天捞出控干.然后按蒜头50千克,白糖12千克,红糖、桂花各0.5千克,酱油7.5千克,醋7.5千克的比例煮制配料汤.将煮好的配料汤晾凉,倒入蒜缸内.隔3~4天倒缸1次,倒3~4次缸后封贮.1个月后即为成品.  相似文献   

6.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贵州产桂花为原料,以桂花总黄酮吸附量及回收率等为考察指标,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桂花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采用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等考察AB-8型大孔树脂对桂花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最佳工艺条件及效果。[结果]pH值、洗脱剂、温度、上柱液浓度、径高比、流速、总黄酮与树脂质量比等工艺条件对桂花总黄酮的吸附洗脱量和回收率等影响很大。AB-8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pH值4~5;洗脱剂为浓度70%乙醇,料液比为1∶4(g/ml),上柱总黄酮质量与树脂质量比为1∶9.4,上柱液总黄酮浓度为17.86 mg/ml,流速为2~3ml/min;冲洗杂质用水体积2~3 BV,流速为3~4 ml/min;径高比为1.5∶21.6;温度升高,吸附量下降但洗脱率加大。[结论]优选出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工艺条件,为桂花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淮北市5种常见的绿化树种: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女贞(Ligu-strum lucidum)、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及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在2007年7月份和11月份的净光合率以及光合能力和氧气释放量。结果表明这5种树木的光合速率在7月份和11月都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光合能力7月份:大叶黄杨〉桂花〉女贞〉广玉兰〉棕榈,11月份:大叶黄杨〉女贞〉桂花〉棕榈〉广玉兰;氧气的释放量7月份:桂花〉大叶黄杨〉广玉兰〉棕榈〉女贞,11月份:大叶黄杨〉女贞〉棕榈〉桂花〉广玉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松针为原料,研究松针醋的醋酸发酵工艺并对其进行优化。通过研究初始乙醇含量、菌种添加、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摇床转速等因素对松针醋总酸含量的影响,并经正交设计实验优化松针醋的醋酸发酵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乙醇含量为10%、菌种添加量为0.4%、发酵温度为36℃、发酵时间为3.5 d时,摇床转速为120 r·min~(-1)的时,松针醋的总酸含量最高可达6.93 g·100 mL~(-1)。  相似文献   

9.
武耀星      张梅    杨勇    吕泽民  张秀卿  王亮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129-134
桂花是我国特有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被广泛栽培,主要用于园林绿化、饮食和药用,桂花的栽培品种在城乡园林景观中较为多见,但野生资源破坏严重,生境恶化,物种多样性也随之减少。该文在不同气候情景下,对桂花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可探究气候变化下该物种的生境变迁,并了解其地理分布与气候间的相互关系,为桂花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根据影响桂花适生区分布的31个环境因子和当前桂花生境的368个自然分布点,对当前和未来(2050年、2070年)桂花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用刀切法检验来评估气候因子的重要性。结果表明:1)在当前环境条件下,桂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33°N以南的地区,总潜在分布区面积约224.23×104 km2;2)干燥季节的月降水量、潮湿的频率、干旱季节的平均温度是影响桂花生境的主导环境因子;3)随着未来气候的改变,桂花的潜在分布区向北偏东高纬度地区发生迁移,西南地区潜在分布区减少,建议该地区的桂花居群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0.
王丽梅  叶诚  鄢又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69-14970,15025
[目的]了解桂花总黄酮抗氧化的生理活性,为开发天然油脂抗氧化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桂花总黄酮对不同油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桂花总黄酮对4种食用油脂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且对菜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果,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VC、柠檬酸、酒石酸对桂花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与合成抗氧化剂相比,均能增加桂花总黄酮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桂花总黄酮添加量达0.02%时,抗氧化效果优于0.02%BHA。[结论]桂花总黄酮添加到油脂中,既能起到抗氧化作用,延长含油食品的保质期,又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几种豆科牧草饲喂草鱼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84桂花草、羽叶决明和圆叶决明鲜草及草粉配合饲料饲喂草鱼,试验结果表明:桂花草与羽叶决明初花期鲜草的适口性较好,桂花草草粉代替20%精饲料饲喂草鱼不影响其增重和饵料系数,羽叶决明草粉代替20%精饲料饲喂草鱼增重量稍逊于桂花草但不影响其饵料系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桑果醋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桑果醋产业提供更经济、更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分析发酵温度、醋酸菌接种量、酒精度3个单因素对桑果醋醋酸产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主要工艺参数,以获得各影响因子与醋酸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发酵温度和醋酸菌接种量对桑果醋醋酸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发酵温度与接种量、发酵温度与酒精度间的交互作用对桑果醋酸产量也有极显著影响.桑果醋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是:发酵温度30℃,酒精度8.55%vol,醋酸菌接种量7.16%,在此条件下桑果醋醋酸产量为75.95 g/L,与理论值76.04 g/L接近.[结论]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果醋发酵工艺是可行的,而且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该工艺参数,可达到节约能源损耗、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余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15-5116
[目的]研究四季柚醋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方法]以四季柚为主要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后获得原醋,然后与其他配料相混合调配成较高品质的醋饮料,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配方。[结果]结果表明,生产四季柚醋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为原醋加入量10%,蔗糖用量10%,pH值4.2,乳酸钙加入量0.15%。[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四季柚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山药黏液质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山药多糖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及风味调配方法。通过添加桂花提取液对山药饮料的风味进行调配,得到的山药饮料的最佳调配比例为:山药黏液质原液稀释比例为1∶3,桂花提取液添加量5%,抗氧化剂VC添加量0.25%,甜味剂蔗糖添加量3%,制得的山药饮料风味独特,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保健功能显著。  相似文献   

15.
姜红宇  李怡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13-10314
[目的]通过预试验,初步探索成熟桂花果皮含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纸片法对未经处理的果皮,果皮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液分别预试验,初步探索成熟桂花果皮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成熟桂花果皮含有氨基酸和肽、有机酸、甾体、黄酮体、香豆素和萜类内酯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含双键的萜类化合物、皂素或脂肪酸盐等成分.[结论]成熟桂花果皮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桂花果皮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桂花果皮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桂花系列花生品种单粒精播密度对其植株性状、开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促进广西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2017年两年对3个桂花系列花生品种(桂花1026、桂花36和桂花836)、3个种植密度(穴距10、15和20 cm)处理进行裂区设计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品种花生的花量、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荚果产量和品质,筛选桂花系列花生优质高产的单粒精播密度。【结果】单株日均有效花量、单株日均后续花量、单株总分枝数、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生产力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位面积日均有效花量、经济系数和单位面积生产力总体上呈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的变化趋势,而单位面积日均后续花量相反;单位面积有效分枝数和荚果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高密度处理(穴距10 cm)均显著(P0.05)大于低密度处理(穴距20 cm),其中高密度处理桂花1026、桂花36和桂花836荚果的两年平均增产幅度分别比低密度处理高13.50%、14.59%和17.43%;种植密度对除脂肪含量外的品质指标均具有一定影响。【结论】广西桂花系列花生品种在单粒精播穴距为10 cm条件下,可显著增加其单位面积日均有效花量和单位面积有效分枝数,减少后续无效花量,提升单位面积生产力,从而促进花生增产。  相似文献   

17.
何礼军  孙连连  杨园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70-4870,4948
文章指出结实桂花雌蕊的4胚珠中只1个能双受精并发育成种子;形态成熟的桂花种子还需后熟发育才能发芽,赤霉素和层积有利于桂花种子后熟;桂花种子的发芽抑制物、包埋胚的胚乳、低于脱水耐性的临界含水量是桂花种子发芽的障碍;层积催芽使桂花种子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朝萌发的方向发展。最后提出桂花种子诱变育种研究和桂花种子生产研究将是桂花种子研究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马森  陈培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54-17755,17757
[目的]研究桂花色素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石油醚从桂花中提取色素,再以N-萘基乙二胺显色法测定桂花色素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同时以Vc为对照.[结果]桂花色素剂量从0.5 mg增加到11.0 mg,对20 μg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从(9.47±2.48)%增加到(77.79±1.35)%,量效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r=0.9710);剂量增加到12.0 mg时,清除率不再增加.Vc剂量从0.01 mg增加到0.30 mg,对20 μg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从(3.59 ±1.85)%增加到(93.09±0.61)%,量效之间线性关系较差(r=0.9200),呈“S”状曲线;剂量增加到0.40 mg,清除率也不再增加.[结论]桂花色素对亚硝酸盐有显著的清除作用,但其作用小于Vc(P <0.001).  相似文献   

19.
王强  朱岚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3):106-107114
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桂花产业一直都是咸宁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咸宁桂花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生产模式,必须延伸桂花产业的产业链。在咸宁现有桂花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对咸宁桂花的资源现状、开发研究及产业现状的分析,找出产业发展瓶颈,寻求新的发展对策,以把咸宁桂花产业做强做大,提高桂花产业的产业价值,并逐步提高其在咸宁GDP中的贡献值。  相似文献   

20.
<正>一、蜜汁蒜1.配方:蒜头50千克、白糖20千克、醋15千克、食盐0.3千克、桂花1千克。2.加工方法:大蒜扒皮、去须后,入缸用清水浸泡,第2天换水,第3天捞出控干,然后将煮好的配料汤晾凉,倒入蒜缸内浸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