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微囊化三丁酸甘油酯(ME-TB)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菌群的影响,评价其对肉鸡的饲用效果。试验选用360羽1日龄健康艾维因肉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羽。空白组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液态三丁酸甘油酯(TB)和ME-TB(三丁酸甘油酯有效含量2 000 mg/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试验组肉鸡平均日增质量(ADG)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提高7.31%(P0.05)和3.96%(P0.05),料重比(F∶G)降低6.06%(P0.05)和3.63%(P0.05),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成活率(SR)均有改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芽孢杆菌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可促进肉鸡生长、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及抑制有害菌生长;且微囊化三丁酸甘油酯在促进肉鸡生长、改善肠道形态及菌群结构等方面效果优于液态三丁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研究微囊化三丁酸甘油酯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及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135头(19.8±0.6)kg的(杜×长×大)三元仔猪,按体质量相近和性别比例一致的原则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CON组),添加有效含量2 000 mg/kg液态三丁酸甘油酯(TB组)饲粮和微囊化三丁酸甘油酯(ME-TB组)试验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头猪。试验30 d后,称质量和取样,测定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及粪便微生物菌群数量。结果表明:ME-TB组仔猪平均日增质量(ADG)较CON组和TB组分别显著提高10.53%(P0.05)和8.01%(P0.05),日均采食量(ADFI)分别显著提高4.59%(P0.05)和4.75%(P0.05),料重比分别下降5.37%(P0.05)和2.97%(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增加17.21%(P0.05)和8.89%(P0.05),尿素氮(SUN)含量显著下降14.42%(P0.05)和4.65%(P0.05);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9.22%(P0.05)和8.01%(P0.05),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显著下降18.97%(P0.05)和10.57%(P0.05);粪便中乳酸菌的数量分别增加17.52%(P0.05)和10.97%(P0.05),大肠杆菌数量分别减少17.74%(P0.05)和12.66%(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微囊化三丁酸甘油酯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改善机体抗氧化水平,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抑制有害菌增殖。  相似文献   

3.
杨玲 《饲料工业》2012,(Z1):46-49
试验考察了三丁酸甘油酯对21日龄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试验选用来源一致和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栏),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了0.08%和0.15%的三丁酸甘油酯的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择体重一致的仔猪前腔静脉采血并屠宰取肠道,观测肠道结构。结果表明:①对生长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整个试验期间,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改善日增重5.79%,降低料重比3.31%,减少腹泻发生率32.48%(P<0.05);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10.24%,降低料重比6.62%,减少仔猪腹泻发生率49.36%(P<0.05)。②对肠道结构的影响。十二指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可提高绒毛高度16.20%,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提高23.36%(P<0.05)。空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8%、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分别提高9.84%和18.89%,隐窝深度分别降低7.96%和8.49%,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提高19.85和30.15%(P<0.05)。与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显著增加8.24%(P<0.05)。回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8%、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分别增加11.68%和20.63%(P<0.05),隐窝深度分别降低10.16%和9.96%(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提高23.88%和33.58%(P<0.05)。与0.08%三丁酸甘油酯组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显著增加8.02%(P<0.05)。③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两试验组尿素氮、总蛋白、球蛋白均有所提高,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有所降低,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添加不同水平三丁酸甘油酯对胡子鲶生长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平均体重为5.26 g的胡子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共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尾鱼。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三丁酸甘油酯0、0.05%、0.075%和0.1%,配制成4种试验饲料。结果表明:①三丁酸甘油酯0.05%和0.075%添加组,试验末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0.1%添加组,试验末重、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为差异不显著(P0.05);三丁酸甘油酯0.05%、0.075%和0.1%添加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丁酸甘油酯0.05%、0.075%和0.1%添加组,三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②三丁酸甘油酯0.05%、0.075%和0.1%添加组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丁酸甘油酯添加量达到0.05%以后,三个处理间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③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AST、ALT活性分别小于肝胰脏AST、ALT活性,表明鱼体的肝胰脏功能正常,肝胰脏细胞没有受到明显的损伤;各试验组肝胰脏中的AST和ALT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血清中AST和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丁酸甘油酯0.05%、0.075%和0.1%添加组三组间血清中AST和AL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0.05%的三丁酸甘油酯不仅能提高胡子鲶增重、特定生长率、成活率,以及鱼体肥满度,降低饵料系数,而且不会对肝胰脏造成负担,还能降低血清中转氨酶活性,提高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三丁酸甘油酯对白羽肉鸭的部分生产性能以及对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用1,200只初生重基本相同的1日龄的肉鸭平均分为4组(T0、T1、T2、T3),采用不同量的三丁酸甘油酯和降能饲料再加上相同量的基础日粮(对照组T0:基础日粮,试验组T1:基础日粮+250g丁酸甘油酯,T2:基础日粮+250g丁酸甘油酯+降能饲料,T3:基础日粮+500g丁酸甘油酯+降能饲料)进行饲喂。每天进行体重测定和日粮称重,并于21日龄和42日龄每组取5只试验鸭进行解剖,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肠绒毛高度。结果表明,丁酸甘油酯对肉鸭的肠道健康以及部分生产性能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并且试验组T3中的250g丁酸甘油酯配合降能饲料是在实际生产中最具经济价值的一种投喂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肠道健康对于高产动物发挥其遗传上的生长潜力必不可少。丁酸因其会对动物肠道健康和发育产生有益作用而闻名。如今,多种以丁酸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已经上市。以α-单丁酸甘油酯和三丁酸甘油酯形式的丁酸甘油酯混合物已显示出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优化复方肉桂醛微囊的制备工艺,评价复方肉桂醛微囊的质量。试验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复方肉桂醛微囊,单因素试验探讨芯壁比、加水量、搅拌速度对微囊形成的影响,以包埋率与微囊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工艺参数,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最优工艺为芯壁比4∶5、加水量为每克乙基纤维素使用25 mL的蒸馏水、搅拌速度800 r/min,获得最佳包埋率为30.73%,对应产率为69.03%。微观形态观察结果显示有新构象形成,表明微囊制备成功。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中药物未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微囊会快速释放;当溶液中药物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药物释放速率将会减慢并逐渐趋于稳定。研究表明,试验通过复方肉桂醛的特殊微囊包被处理技术,筛选出了复方肉桂醛微囊的最优制备工艺,为植物精油产品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γ-氨基丁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γ-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工艺。在常压下γ-丁内酯与氯化亚砜经开环、氯代得4-氯丁酰氯,再与甲醇经酯化得4-氯丁酸甲酯,与氨水溶液、催化剂经胺化、水解后分离、纯化得γ-氨基丁酸,总收率约为72.5%。对产品结构经元素分析、FT-IR、MS等进行了表征,并对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9.
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以长×大二元杂交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饲养试验选用108头40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0.1%丁酸甘油酯和基础日粮+0.2%丁酸甘油酯,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测定各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料肉比;试验第3周开始进行消化试验,测定日粮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甘油酯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提高了饲料报酬,而且对断奶仔猪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96头健康、平均体重为(7.93±0.04) kg的长大二元杂种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栏,每栏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三丁酸甘油酯组饲喂基础饲粮+0.20%三丁酸甘油酯。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三丁酸甘油酯组仔猪日采食量提高7.02%(P〉0.05),日增重提高11.79%(P〈0.05),料重比降低4.14%(P〉0.05),腹泻率和发病率分别降低66.67%(P〈0.01)和22.22%(P〈0.05)。饲粮粗蛋白质、粗脂肪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6.56%(P〈0.05)、12.38%(P〈0.05)和4.09%(P〈0.05)。说明饲粮中添加0.20%三丁酸甘油酯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饲粮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肪酶处理对不同浓度三丁酸甘油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的影响。选用的脂肪酶浓度为3、6、9 mg/mL,三丁酸甘油酯浓度为20、40、60 mg/mL,抑菌效果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抑菌圈直径越大表明抑菌效果越强。结果表明:三丁酸甘油酯本身不具备明显的抑菌能力,在被脂肪酶酶解后,其抑菌能力增强;当三丁酸甘油酯浓度为20 mg/mL时,酶解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由7.9 mm增大至11.6 mm(P0.0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由10.0 mm增大至12.7 mm(P0.05);当三丁酸甘油酯浓度为40 mg/mL或60 mg/mL时,酶解后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由低度或中度敏感提高至高度敏感,且脂肪酶浓度对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结果显示,脂肪酶酶解能增强三丁酸甘油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发酵培养的方法测定其发酵参数。以基础日粮为发酵底物,设置A、B、C、D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抗菌肽组(0.03%抗菌肽)、三丁酸甘油组(0.15%三丁酸甘油酯)和联合使用组(0.03%抗菌肽+0.15%三丁酸甘油酯),每组4个重复,培养6、12、24 h后,测定其pH、产气量、氨态氮(NH3-N)、干物质降解率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发酵24 h时,添加抗菌肽有降低氨态氮、增加产气量的趋势,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2%(P ﹤0.05),并且可以增加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添加三丁酸甘油酯有增加氨态氮和产气量的趋势,提高干物质降解率,并且增加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的浓度。两者都添加时,氨态氮浓度较对照组提高4%(P ﹤0.05),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降低5%(P ﹤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和丁酸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6%和1%(P ﹤0.05)。因此,在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可以促进瘤胃发酵功能,但是同时添加不利于瘤胃发酵。 [关键词] 抗菌肽|三丁酸甘油酯|瘤胃发酵|绵羊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和核苷酸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21日龄、体重为8.4 kg左右的健康杜洛克×长白×大约克(DLY)三元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三丁酸甘油酯和0.15%核苷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和核苷酸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极显著降低了腹泻率(P0.01),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以及球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和葡萄糖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和核苷酸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内容物胰蛋白酶和麦芽糖酶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20%三丁酸甘油酯和0.15%核苷酸可促进仔猪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断奶应激对肠道的损伤,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4.
选用二元杂仔猪270头,按体重相近和性别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每个处理分别饲喂含丁酸甘油酯0、0.2%、0.4%的日粮,观察丁酸甘油酯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2%丁酸甘油酯(试验组II)可以提高日采食量4.94%(P0.05),添加0.4%丁酸甘油酯(试验组III)可以提高日采食量5.47%(P0.05);试验组II和III的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11.66%和10.36%(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了7.26%和7.82%(P0.05)。本试验综合说明在保育猪饲粮中添加0.2%和0.4%的丁酸甘油酯可以提高保育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三丁酸甘油酯是丁酸的前体物质,在动物肠道内被胰脂肪酶分解成1分子的甘油和3分子丁酸。丁酸作为一种短链脂肪酸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文章阐述了三丁酸甘油酯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三丁酸甘油酯对动物肠道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饲喂常规饲粮的基础上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液态三丁酸甘油酯,通过评估其对小鼠平均日增重、脏器指数及十二指肠形态结构的影响,明确液态三丁酸甘油酯按照体重补饲的适宜量。选用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昆明小鼠125只,预饲3 d后,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灌胃0.2 mL/只生理盐水)、试验Ⅰ组(灌胃1.0 g/kg BW液态三丁酸甘油酯)、试验Ⅱ组(灌胃2.5 g/kg BW液态三丁酸甘油酯)、试验Ⅲ组(灌胃3.5 g/kg BW液态三丁酸甘油酯)、试验Ⅳ组(灌胃5.0 g/kg BW液态三丁酸甘油酯),每组25只。每只小鼠每天饲喂6 g小鼠常规饲粮,每日于饲喂前称重之后灌胃1次,连续灌胃28 d。在第1、7、14、21、28天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采样,记录小鼠的体重以及胸腺、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的重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十二指肠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在试验的各阶段,试验Ⅰ、Ⅱ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空白组,且试验Ⅱ组在第8~14天和第22~28天与空白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组在第1~7天和第8~14天与空白组存在显著差异(P<0.0...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对球虫/产气荚膜梭菌联合感染(E/Cp)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病变积分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64只1日龄艾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鸡。试验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1 000、2 000 g/t三丁酸甘油酯。在12日龄时,各处理组口服等体积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22 000球虫孢子囊/mL/只),在球虫感染后第4天连续3 d口服产气荚膜梭菌1 mL(CVCC49,菌液浓度为1×10~8CFU/mL,1 mL/只)。结果表明:饲粮添加不同剂量三丁酸甘油酯在数值上有改善E/Cp感染早期饲料转化率的效果,2 000 g/T三丁酸甘油酯添加组可改善因E/Cp感染所致的肠道形态结构破坏和降低肠道病变积分、抑制盲肠病原菌生长,促进肠道乳酸菌生长(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可以缓解球虫/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导致的肉鸡饲料转化效率的下降和肠道损伤,改善肠道健康。综合来看,肉鸡在球虫/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下,三丁酸甘油酯的适宜添加剂量为2 000 g/T。  相似文献   

18.
刘帅  蒋丽  杨博  熊贻伟  傅洪拓  刘波 《中国饲料》2022,1(23):92-100
为研究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对日本沼虾的生长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6组平行试验,G0组为空白对照组,G1 ~ G5组为处理组,分别为乳酸杆菌组、0.15%月桂酸单甘油酯组、0.15%丁酸甘油酯组、0.15%月桂酸单甘油酯+0.15%丁酸甘油酯组、0.2%月桂酸单甘油酯+0.2%丁酸甘油酯组,所有处理组(G1 ~ G5组)需在投喂时通过喷涂的方式以1:4(菌液/mL:饲料/g)的比例拌入乳酸杆菌菌液。本研究测定了日本沼虾的生长指标、各免疫反应因子的表达和免疫相关生物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试验G1、G4组生长增重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4.99%和26.69%(P < 0.05),试验G1、G4、G5组特定生长率分别较对照组提升18.92%、18.92%和14.41%(P < 0.05)。在血清免疫方面,丙二醛(MDA)的含量表现为G1和G3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60.71%和47.61%(P < 0.05)|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则是G2、G4、G5组分别较对照组提升219.22%、140.94%、431.68%(P < 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方面,G2、G3、G5组分别较对照组提升50.92%、62.77%、115.36%。肝胰腺中与免疫相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S)活性,G1、G3、G5组分别较对照组提升50.37%、56.09%、50.66%(P < 0.05)|此外,与免疫相关的应答基因Myd88、HSP60和HSP70的表达各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综上,一定浓度的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和乳酸杆菌联用,能显著地改善日本沼虾的生长和免疫性能。 [关键词] 日本沼虾|中短链脂肪酸|丁酸甘油酯|月桂酸单甘油酯|乳酸杆菌|免疫  相似文献   

19.
王冰 《湖南饲料》2022,(1):34-35,48
三丁酸甘油酯由丁酸和甘油乳化而成,可全部通过胃,在肠道中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产生丁酸和甘油,可修复幼龄动物受损的肠绒毛,抑制有害菌,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吸收,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就三丁酸甘油酯的理化特性、来源、营养特性和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作为畜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丁斌鹰 《饲料工业》2012,(Z1):15-16
三丁酸甘油酯作为丁酸的前体物质,在医疗、饲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三丁酸甘油酯为肠黏膜细胞供能、改善小肠形态结构、维持肠黏膜细胞完整性、促进水、钠吸收、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炎症及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