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獐茅盐腺为典型的双细胞结构,主要分布在叶脉附近,这样有利于它快速收集来自根部的盐离子。用NaCl溶液处理试验材料,通过X-ray微区分析表明,獐茅盐腺可以有效地将Na+从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转运到基细胞,由帽细胞分泌到体外,从而降低植物体内盐分水平以适应盐渍环境。  相似文献   

2.
几种典型盐地植物茎叶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观察了五种典型盐地植物,发现盐角草和盐琐琐的茎叶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圆锥体,使结构、功能和环境条件达到了高度统一。另外还发现花花柴茎叶表面有泌盐腺和泌盐孔。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抗盐机理提供了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3.
植物耐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水平对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植物在组织器官水平的耐盐机制是:通过泌盐机构和排钠机制降低植物体内尤其是地上部分的盐分浓度以减轻盐离子的毒害作用。植物在细胞分子水平的耐盐机制是:细胞内盐离子的区隔化作用、无机或有机渗透调节以及活性氧清除机制。  相似文献   

4.
作物耐盐碱性鉴定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作物耐盐碱性,减轻盐碱胁迫导致的减产,许多学者广泛开展了作物耐盐碱性的生理生化和遗传等方面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国内在耐盐碱性鉴定评价方法方面还缺乏统一标准,这影响着作物耐盐碱性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所采用的作物耐盐碱性鉴定方法、耐盐碱指标和分级标准等,以期为我国作物耐盐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棉花出苗及其成苗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7个耐、感盐碱棉花品种(系)在不同播种期的种子萌发出苗状况和幼苗三叶期施盐胁迫的成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耐盐碱品种(系)和1个感盐碱品种在无盐土壤中种子出苗率均稳定在80%左右,在0.4%盐土壤环境中,耐盐碱品种(系)种子出苗的耐盐胁迫能力强于感盐碱品种泗抗1号,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盐胁迫对棉花出苗的抑制作用越明显。7个供试品种(系)在无盐土壤中棉苗生长势相同,三叶期施盐后,0.4%土壤盐分对耐盐碱品种(系)棉苗的致死率明显低于泗抗1号,耐盐碱品种(系)在成苗过程中的耐盐能力强于感盐碱品种。在耐盐碱品种(系)之间,苗期耐盐鉴定结果与三叶期施盐鉴定结果不完全一致,充分说明棉花耐盐碱生理生化机制的复杂性。筛选获得1个在出苗、成苗阶段耐盐性强的棉花新品系苏研7045。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嫁接提高蔬菜抗盐性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重点阐述了植物生长发育、光合特性、离子吸收、抗氧化能力、渗透调节能力、及内源物质等六个方面的研究,希望能为嫁接在蔬菜作物上的耐盐机制上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植物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研究已经成为抗盐植物育种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述了植物耐盐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的试材确定、突变体筛选方法和突变体鉴定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植物耐盐突变体筛选还存在着变异类型复杂,变异方向难以控制,耐盐细胞系难以再生植株等缺陷.应加强高效稳定的植株再生体系建立;加强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研究,提高耐盐突变体筛选效率;提高耐盐目标性状的变异频率,减少非目的性状变异产生;从不同层面上加强耐盐突变体基础研究,提高突变体检测效果等方面研究,以提高植物体细胞耐盐突变体育种效果,更好地为实践和生产应用.参36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盐胁迫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响应,分析自交系和杂交种耐盐差异。在耐盐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综合分析玉米自交系幼苗期对盐胁迫响应速度和植株体内Na+、K+离子含量,利用耐盐自交系为亲本,为筛选出耐盐的杂交组合。【方法】以玉米自交系B73、GEMS46以及B73×GEMS46 杂交种为材料,进行耐盐性鉴定,分析比较自交系和杂交种在耐盐条件下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和最终差异,研究自交系对盐胁迫下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玉米幼苗在3叶1心时用150 mmol/L NaCl处理植株是一个比较合理浓度;利用盐胁迫后植株的鲜重和干重以及植株Na+、K+离子含量是衡量植株耐盐性的较好的指标。在盐处理后,耐盐自交系的相对电导率、H2O2含量与杂交种变化趋势相同,耐盐自交系和杂交种前期对盐胁迫的响应较快,后期生理指标变化平缓,植株体内积累Na+离子较小,表现为耐盐性。【结论】在耐盐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综合分析玉米自交系幼苗期对盐胁迫响应速度和植株体内Na+、K+离子含量,利用耐盐自交系为亲本,可以较快地筛选出耐盐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主要表现在对植株根部的渗透胁迫和对地上部的离子毒性。提升植物本身的耐盐性则有助于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壤。本文综述了植物在细胞水平和生理水平对盐胁迫的响应过程,涉及植株对Na+的感知以及因高浓度Na+导致的渗透胁迫、光合作用减弱以及根部结构改变,并阐述了HKT1转运蛋白介导的耐盐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植物响应盐胁迫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mtlD/gutD双价耐盐基因转化秦美猕猴桃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已建立的秦美猕猴桃叶片最佳再生系统的基础上 ,利用叶盘法和基因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秦美猕猴桃双价耐盐基因 m tl D/gut D的转化研究 ,经诱导不定芽及诱导生根阶段卡那霉素 (选择性抗生素 )连续筛选 ,获得了 2 0株卡那霉素抗性转化植株。抗性植株经 PCR检测 ,有 6株呈阳性。耐盐试验表明 4株阳性植株抗 Na-Cl能力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PCR及耐盐试验初步证明耐盐基因转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组织实施,滨海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初见规模,在盐生植物、耐盐碱绿化苗木、耐盐旱作物、耐盐蔬菜的品种引进、鉴定、筛选、试验、示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相关技术体系。基地具有四大功能:作为具有湿地功能的传统作物水稻良种繁育;  相似文献   

12.
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耐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且涉及到行使多种功能基因家族的作用,如离子隔离、代谢调节、渗透压调节和抗氧化防御.与传统的耐盐突变体筛选相比,转基因耐盐工程是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归纳了近年来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抵御盐害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植物抵御盐害的生理机制,包括泌盐、稀盐、聚盐和拒盐等避盐机理,以及地上部K+/Na+、生物膜的结构功能、离子区域化、渗透调节、激素调节、活性氧在细胞内的清除机制、盐胁迫蛋白等方面的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盐性研究进展的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抗盐性研究的进展。典型的盐地生植物的形态和解剖学特征都是对盐渍土壤的适应。土壤盐分影响植物器官、组织和细胞形态结构,使生长盐渍土壤中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盐适应特征,通过积盐、泌盐和不透盐等抗盐机制适应其所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盐胁迫比较敏感,土壤盐碱化对水稻的安全生产造成潜在风险。盐胁迫会引起水稻的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还会在植株中引起氧化胁迫,导致水稻品质和产量下降。由于水稻根系能吸收盐分分泌有机酸,同时具有田间持水和排水晒田的生长特性,因此水稻也是一种改良盐渍土的优良作物。因此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提高水稻耐盐性,可有效提高盐渍化耕地的生产潜力,对保障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数量遗传学和分子标记技术不断发展,通过遗传、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挖掘出大量耐盐相关 QTL 和基因,对于解析水稻耐盐分子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提高耐盐水稻育种效率,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克隆的耐盐相关基因大多采用反向遗传学方法获得,且大多是在过表达条件下表现出耐盐性,或者耐盐基因为隐性,难以在耐盐水稻育种中应用。总结近年来水稻耐盐相关基因的鉴定和挖掘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从有机物渗透调节、离子吸收转运调节、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调节、激素调节 4 个方面综述水稻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水稻耐盐性研究面临的挑战,为开展水稻耐盐分子育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与红树植物相关的耐盐响应机制,包括了形态结构、离子平衡、渗透调节、活性氧清除和分子水平5个方面,并对红树耐盐适应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是抑制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研究林木盐胁迫响应机理,对于筛选耐盐林木资源和提升盐碱地绿化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盐胁迫对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发育受阻、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离子代谢失衡、细胞膜结构破坏、渗透胁迫和矿质养分吸收受阻等。为了适应盐胁迫,林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抗盐胁迫体系,主要包括诱导抗盐相关基因表达、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等。在综合分析林木盐胁迫响应机制基础上,提出通过耐盐资源筛选、加入外源物质、提升真菌的协同效应和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导入抗性基因等是提升林木抗盐胁迫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盐害是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提高作物的耐盐性是提高全球粮食产量的基础。文章较系统地概述了植物盐胁迫信号传导通路研究现状,植物耐盐基因的挖掘,包括基于EST数据库的基因挖掘、通过转录谱确定胁迫响应基因以及应用转基因手段确定基因在胁迫耐受机制中的功能。同时系统阐述了各类耐盐基因的应用,包括渗透调节物质合成酶基因、氧胁迫相关基因、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编码转录因子的调节基因、感应和传导胁迫信号的蛋白激酶基因和其他调控序列。文章还对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提出建议,对进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盐对植物的伤害主要是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 .植物可以通过离子泵的活动和膜的选择吸收来避免危害 ,或通过离子的调节吸收、渗透调节和渗透质的合成来增加耐盐性 .耐盐细胞系是一个较好的研究细胞水平上耐盐机制的实验系统 .本实验以小麦 81392 2耐盐细胞系为材料 ,通过比较它与原始型在不同盐浓度下溶质积累的差异来探讨溶质积累与耐盐性的关系 ,旨在为耐盐机理的研究及育种工作提供一些资料 .1 材料与方法材料的培养及处理见文 [1].脯氨酸含量测定参照张殿忠等方法[2 ] .用Z - 80 0 0日立原子吸收计测定Na+ 和K+ …  相似文献   

20.
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提高作物的耐盐性开展盐碱地高产栽培至关重要。阐明盐分胁迫影响作物的生理机制是开展作物耐盐生产的基础。高粱(Sorghum bicolor L.)为重要的粮食、饲草和能源作物,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在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中应用潜力巨大。综述盐分胁迫对高粱种子萌发过程与萌发生理、根系形态构建与生理活性、植株生长与抗逆生理代谢等的影响,总结种子引发、氮肥运筹、外源生长调节物质等减轻高粱盐分胁迫的调控途径与生理机制,绘制盐分胁迫对高粱生长与生理特征的影响及耐盐调控机理的网络图,并讨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对高粱等作物的耐盐机理与耐盐调控机制获得新认识,进而为耐盐作物品种的选育和耐盐栽培技术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