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贸易争端对中国玉米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从而找到提升玉米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方法】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玉米的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生产玉米量较大的美国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中美两国玉米的生产量、生产成本、生产价格及消费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玉米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中美贸易争端直接导致中国进口美国玉米量大幅下跌;面对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玉米的市场供给量减少,供需矛盾逐年加剧,玉米的价格不断攀升;农民加大投入导致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生产量也逐渐提高。【结论】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玉米市场的影响较为明显,说明中国玉米进口依赖性较大,参与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国家应该采取拓展进口市场和渠道,实施进口市场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玉米生产方式的转变。降低玉米生产成本,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加大玉米补贴力度,实现补贴形式多样化等系列措施,切实提高玉米的竞争力,减少对国际玉米市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但其与美国期货市场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影响期货市场发展的因素较多,既包括临储玉米拍卖、中美贸易摩擦、非洲猪瘟等短期因素,又包括产量和价格、产区与销区不同的长期因素。为此,建议通过提高玉米市场化程度,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来活跃和发展玉米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6年1月至2020年11月的中国猪、牛、羊等畜产品价格数据和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模型),考察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不同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阶段性特征,会推动畜产品价格周期性变动。在欧洲债务危机时期、中美贸易蓬勃发展后期、特朗普政府上台初期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时期这四个时期,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不同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特征。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猪肉价格的影响程度最深,对牛肉和羊肉价格冲击程度最小。据此,提出根据美国贸易条件变动预期相机抉择,达到平抑畜产品市场变动的目的,并以猪肉市场稳定为关键,多措并举,发挥市场供求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1995年1月至2018年7月中国主要粮食和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及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借助带有随机波动性的TVP-VAR模型,系统考察了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测度了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冲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时变影响,不同时期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冲击作用不同;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不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粮食贸易所受影响比畜产品更大,大豆进口所受冲击最大,畜产品中猪肉进口所受影响更大。中国农产品贸易具有明显的"特朗普效应",特朗普政府奉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冲击的负面作用明显,稻谷、小麦、大豆负面作用最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特朗普执政并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特朗普政府开始实施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事件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冲击基本呈明显负影响,且冲击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美两国农业贸易对双方都很垂要.本文集中于中国农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潜力,研究中美两国农业贸易的发展和分析中美双边贸易协定以及中国WTO成员国对中美两国农业贸易的影响.同时本文作者分析了中国农产品现在和潜在的竞争力并对提高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振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4):226-231
以中美两国玉米期货市场为研究背景,选取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以及相关现货市场价格所形成的价格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在对中美玉米期货价格进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采用基于VAR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美玉米期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和引导性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引导关系,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对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引导作用明显,然后在协整理论和方差修正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的长期均衡模型和短期动态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各项统计指标的检验表明,动态预测模型的拟合性比较好,可以运用于国内玉米期货价格的动态滚动预测,模型对于控制玉米期货交易风险具有比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Bai-Perron检验对中美大豆期货市场价格的结构突变现象进行了检验,进一步分阶段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中美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变动关系的结构突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上,中美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对中国大豆期货价格具有引导作用;2)中美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发生了5次结构突变,在部分结构突变点前后,两市场的价格联动关系发生改变;3)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和市场调控政策的变化等重大事件会影响中美大豆期货市场的价格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美农产品贸易一直是中美经济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系统梳理了近20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历程和贸易结构,分析了中美农产品贸易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中美农产品贸易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经历了贸易额基本持平、差额凸显、差额激增和差额回落4个阶段;美国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以植物类产品为主,而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以饮食及烟草类、动物类、植物类产品为主,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有中美双边政治关系、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及人民币汇率等。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预测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未来趋势有5点:一是农产品贸易差额将进一步扩大;二是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三是大豆依旧是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部分;四是美国对中国高粱出口增势将放缓或下降;五是美国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结构不会有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9.
中美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传导关系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评价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发挥的程度以及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利用共聚合法、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对中美棉花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传导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国内棉花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均存在双向引导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中美棉花期货市场在发现价格功能中均处于主导地位;在棉花市场价格长期变化中,我国期货市场的信息份额为79.20%,略大于美国的信息份额(73.72%),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的发挥稍领先于美国,棉花期货市场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主编速递     
正改革开放以来,在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且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之一。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深,农产品贸易作为中美贸易中少有的逆差项目,具有压舱石的重要地位。2018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认为,中美贸易摩  相似文献   

11.
美国持续增强的农业补贴政策,使农民的利益得以保护,并使美国大宗农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对美国农业贸易的扩大和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充分探讨了美国新农业法关于农业补贴方面的变化对中美两国各自农业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方面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分析美国贸易政策变动对中国畜产品价格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方法】基于2009年2月至2020年7月主要畜产品价格和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等多维月度数据,构建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测度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结果】中国畜产品价格受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之后整体呈现正向响应,前5期响应强度较大,5期过后响应程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其中,猪肉价格的响应程度最大,生鲜乳价格响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通过进口数量、进口价格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3个渠道共同作用于中国畜产品价格,整体上畜产品价格随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升高而增加。其中,猪肉因消费偏好以及对外贸易的高度依赖性,其价格所受影响程度最大;生鲜乳因进口数量较大,其价格所受影响持续时间较长;鸡肉、牛肉、羊肉和鸡蛋价格受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猪肉产业资源禀赋和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双边猪肉贸易不平衡,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有待提升。笔者计算了中美两国鲜冷冻猪肉、冻猪肝和猪杂碎、加工猪肉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在"美国出口,中国进口"贸易模式下两国鲜冷冻猪肉、冻猪肝和猪杂碎两类产品具有较高的贸易互补性,加工猪肉贸易互补性指数偏低。在"中国出口,美国进口"贸易模式下两国鲜冷冻猪肉、冻猪肝和猪杂碎贸易互补性低,加工猪肉贸易互补性则较高。中国应鼓励猪肉企业扩大对美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对美国加工猪肉制品的出口,适当增加从美国市场鲜冷冻猪肉、冻猪肝和猪杂碎的进口量,提高双边猪肉贸易的互补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美农产品关税为视角,采用全球贸易分析(GTAP)模型设置了3种不同的政策方案,深入探究了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的年均增长率为19.11%,加征关税将使得中国的GDP和贸易条件获得改善,虽然中美两国的社会福利都将下降,但是美国的下降幅度更大,且随关税的不断提高而增大。加征关税后,中国将会减少美国农产品的进口,促进自身产出增加,同时促进了相关农产品贸易市场的繁荣,美国农产品的产出和出口价格也会相应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可以从社会福利、贸易、产出和出口价格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反制作用。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应以强硬的姿态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大力发展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从2003-2006中美水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入手,用比较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美两国的水产品贸易特征,并从两国水产品的消费、劳动力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禀赋特征的视点分析了中美水产品贸易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结论有:(1)中美水产品贸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未来中美水产品贸易价格仍有上升空间;(3)罗非鱼是中国出口美国水产品的最主要品种;(4)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水产品主要是冻鳕鱼和冻鲽鱼,且价格不断上涨;(5)加工贸易在中美水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中美水产品贸易应充分发挥中美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中美水产品贸易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美水产品贸易特征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2006中美水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入手,用比较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美两国的水产品贸易特征,并从两国水产品的消费、劳动力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禀赋特征的视点分析了中美水产品贸易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结论有:(1)中美水产品贸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未来中美水产品贸易价格仍有上升空间;(3)罗非鱼是中国出口美国水产品的最主要品种;(4)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水产品主要是冻鳕鱼和冻鲽鱼,且价格不断上涨;(5)加工贸易在中美水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中美水产品贸易应充分发挥中美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中美水产品贸易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临时收储政策及其改革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发挥主要作用,农业生产者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加,研究临时收储政策及其改革对期货市场的影响可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提供参考。选择玉米和大豆两个品种,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协整检验、基差分析和套期保值效率分析,对2006-2015年的期货价格序列进行实证检验;从价格运行、成交情况、全球期货市场地位等方面对两个品种的期货市场综合表现进行分析。基于描述统计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验研究临时收储政策对黄玉米和黄大豆期货价格序列的影响;结果发现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改为目标价格及取消对期货市场有不同程度影响。最后,总结临时收储政策及其改革对期货市场的作用机制,从政策扶持、市场主体培育和风险管理手段三个角度给出政策建议,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创新模式可持续发展;加强期货市场主体培育,完善期货市场功能;推动新品种开发,丰富风险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美棉花期货市场泡沫风险的水平与特征,基于2004—2019年中美棉花期货价格日度数据,运用GSADF方法对中美棉花期货市场泡沫风险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表明:中美棉花期货市场均面临泡沫风险,并在泡沫出现时多伴随着价格的暴涨或暴跌;综合泡沫的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来看,中国棉花期货市场的泡沫风险程度高于美国棉花期货市场;中美棉花期货市场泡沫风险特征存在差异,中国棉花期货市场的泡沫发生频率更高,但泡沫期内价格变动率较低。基于此,需要通过加快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并将其应用于棉花期货市场,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系,注重对棉花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培育等措施,保障中国棉花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棉花期货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数据、布瑞克数据库数据及其他成果测算对比1996/1997-2016/2017产季全球包括美国、中国、巴西、欧盟在内的主产国(地区)玉米生产、贸易、消费及库存状况。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产量增加受玉米收获面积增长拉动明显,中国玉米生产效率水平提高对玉米产量增加的贡献显著低于美国同期;2007/2008—2016/2017产季中国成为全球玉米主产国(地区)中唯一的玉米净进口国,相较其他主产国(地区),中国玉米贸易变化异常;对比美国,中国玉米消费受饲用消费拉动明显,整体消费结构单一,且近年来表现出玉米产能不能匹配持续增加的玉米产量的趋势;相较其他主产国(地区),中国玉米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均居高不下。根据数据测算对比结果,总结出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玉米主产国,目前玉米存在生产效率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国内消费结构单一,产能不足、库存压力巨大等问题,文章就中国玉米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秦静  乔虹 《世界农业》2022,(9):53-64
本文采用EES指标对粮食期货市场的极端风险进行有效测度,并运用多重去趋势移动平均交叉相关分析模型考察中美粮食期货市场(2015—2020年)极端风险间的幂律联动特征。研究发现,中美粮食期货市场的极端波动间存在幂律联动关系。极端风险下,中美粮食期货市场的波动趋势呈反向趋势,市场的利差被进一步放大。相比大豆、玉米和稻谷期货,中国小麦期货市场面临的极端风险冲击程度最高。偏幂律溢出效应分析显示,在排除了长程相关、恐慌指数、美元指数、国际石油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影响因素后,中美粮食期货市场极端波动间依旧存在显著的非对称、跨品种溢出关系。由此,本文认为加强极端风险下粮食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粮食期货品种体系,有利于降低美国粮食期货市场极端风险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