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河池市中稻地区开展富硒优质稻——特色红薯种植示范,其中富硒红香粳米、墨米、野香优3号等平均产量达419.6kg/667m~2,产值2937.2元/667m~2;富硒特色红薯平均产量(鲜薯)达1763.8kg/667m~2,产值5291.4元/667m~2,一年两季产值8228.6元,年净收入5012.3元,效益显著,实现了农产品提质增效的目标,是山区中稻望天田增收新途径。文章总结富硒优质稻与特色红薯高效水旱轮作方式经验,重点介绍富硒优质稻和富硒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硒元素具有保健作用,因而富硒农产品备受人们关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导致富硒地区可能存在重金属威胁。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土壤硒含量、农田重金属含量以及富硒地区硒与重金属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研究,土壤硒含量0.4 mg/kg为富硒地区;我国富硒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和西北地区;低浓度硒可以抑制重金属的吸收、起到拮抗作用,而高浓度硒则可促进重金属的吸收、起到协同作用,导致作物吸收重金属超标而危及农产品安全。针对富硒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提出了富硒地区应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并采取少施农药、化肥等措施防止土壤恶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大化县山区实行黑糯稻—紫色红薯一年两季栽培模式,可提升稻、薯品质和效益。本文总结了优质黑糯稻—紫色红薯富硒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特色农业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不同紫甘薯品种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外源硒肥的吸收利用特点,为广西富硒甘薯产业良种良法配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经薯8号、桂经薯9号和越南紫薯3个紫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南宁、北海等地的不同土壤类型(黏壤土、砂壤土)、不同土壤硒含量地块(中硒土壤、富硒土壤),采用小区比对方法,黏壤土设0(CK)、3000和6000 g/ha 3个硒肥用量处理,砂壤土设0(CK)、6000和12000 g/ha 3个硒肥用量处理,分别在甘薯栽植后30和60 d进行叶面硒肥喷施,收获后测定鲜薯产量和块根硒含量.[结果]在富硒黏壤土条件下,3个甘薯品种的鲜薯产量在不同硒肥用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其鲜薯硒含量均随硒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在硒肥用量为6000 g/ha时,各品种均达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DB 45/T 1061—2014《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的薯类富硒标准(0.02~0.20 mg/kg);随硒肥用量增加,3个紫甘薯品种块根的硒富集系数(BCF)和硒吸收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在砂壤土条件下,不同地点不同紫甘薯品种2个施硒处理的鲜薯产量均高于CK,但当硒肥用量从6000 g/ha增加到12000 g/ha时,合浦冲口的桂经薯8号、合浦禁山的越南紫薯及合浦白沙3个品种的鲜薯产量均出现降低趋势;随硒肥用量增加,甘薯块根BCF呈上升趋势,且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硒肥用量增加可提高多数试验点甘薯块根的硒吸收利用率,少数试验点甘薯块根的硒肥利用率出现降低趋势;在所有参试点中,在硒肥用量为6000 g/ha时,3个参试紫甘薯品种的块根硒含量均达富硒标准;在合浦禁山点富硒土壤中,桂经薯8号在不施硒肥条件下,其块根硒含量可达0.038 mg/kg,即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结论]桂经薯8号富硒能力较强,在富硒砂壤土地区可作为天然富硒甘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桂经薯9号和越南紫薯也可在土壤硒含量中等以上的地区,辅助以叶面喷施6000 g/ha的外源硒肥作为富硒甘薯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介绍富硒优质稻—双低油菜一年两收高效栽培模式,包括土壤选择、季节安排、优质稻种植、冬油菜种植,以为中稻地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土壤硒含量为0.4mg/kg,土壤pH值为5.9的微酸土质条件下,桂经薯8号具有较好的天然富硒能力,可以作为富硒品种在该地区推广种植。结合鲜薯产量,适宜桂经薯8号的外源施硒用量为400~600ml/666.67 m2,鲜薯产量可达1805.94~1822.24kg/666.67 m2,鲜薯硒含量为0.0452~0.0589 mg/kg。苏薯16号的适宜外源硒肥用量为600~800ml/666.67 m2,鲜薯产量可达1676.10~1687.95 kg/666.67 m2,鲜薯硒含量为0.0524~0.0765 mg/kg。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富硒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天然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备受消费者好评。硒的生物有效性低是我国南方区域合理发展硒产业的主要限制因素。从土壤性质对硒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耕作与水分管理、肥料与改良剂施用、菌根接种等3个方面综述提高土壤硒有效性的技术措施研究,以期为探索土壤硒活化方法和技术措施以及富硒地区合理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薯自然富硒能力测定及施硒方式对甘薯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富硒栽培技术,筛选富硒能力强的甘薯品种,使甘薯硒含量达到地方标准要求,为改善广西甘薯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主栽的10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在大田土壤含硒量0.38 mg/kg自然条件下,研究不同甘薯品种自然富硒能力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薯块膨大期采用土施、喷施、土施+喷施3种方式对甘薯植株进行施硒处理,分析3种施用方式和不同施用量对甘薯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及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甘薯品种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变幅为0.0031~0.0137 mg/kg,不同甘薯品种茎叶硒含量均高于薯块硒含量;施硒处理后,甘薯薯块中的硒含量增幅为39.13%~192.75%,产量增幅为0.15%~27.68%。【结论】10个甘薯品种中,桂紫薇薯1号富硒能力最强;不同施硒方式可显著提高甘薯薯块硒含量,甘薯富硒效果为:土施+喷施喷施土施,施硒后对鲜薯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硒资源丰富,2013年在江汉平原发现万余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后,2015年湖北省政府发布《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潜江市正是作为规划中发展富硒农产品的重点区域。自2016年起,由湖北省农科院提供富硒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潜江双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区域3种农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籽实硒含量与其根系土硒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湖北省"金土地"工程土壤及农作物数据,根据区域地貌特征划分为鄂西山区、鄂北岗地和沿江平原,研究不同区域3种农作物硒含量与其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区域的土壤硒背景值为:鄂西山区0.88 mg/kg,鄂北岗地0.33 mg/kg,沿江平原0.34 mg/kg。鄂西山区农作物的籽实硒含量与其根系土硒含量相关性最好,鄂北岗地次之,沿江平原相关性最弱甚至不相关。[结论]鄂西地区富硒土壤最多,最易生产出富硒农作物,沿江平原富硒土壤广泛分布,在适宜条件下也易生产出富硒农作物。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涟源市土壤含硒情况及稻米含硒情况,总结了利用天然富硒资源生产富硒紫米稻栽培技术,以期为在涟源市含硒高的乡镇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初步了解淄川区土壤硒含量地理分布格局,为本地区富硒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本文以淄川区部分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534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土壤硒含量,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试验数据系统分析,来研究淄川区土壤中硒...  相似文献   

13.
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及与茶叶吸收量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调查表明,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参差不齐。恩施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大于1.00mg/kg,是名符其实的富硒地区,但分布不均;利川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37mg/kg,属中硒或局部富硒地区。土壤含硒量与成土母质有关,但茶叶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马铃薯种植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四川省高原山区热量条件"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和平丘区"两熟有余三熟不足"的特点,利用马铃薯适应性广的特性,积极发展间套多熟种植,改只在春季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为春、秋、冬三季节种植的技术路线,高原山区改一年只种植一季马铃薯或玉米等作物为薯玉套作两熟;平丘区改"稻-油"为"稻-薯/油(菜)",改"麦/玉/苕"为"麦/玉/豆(苕)/薯";改川东、川南"麦/玉/苕"为"麦+薯/玉/苕",改"中稻-绿肥(或空闲)"为"稻-薯"两熟等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大大拓展了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充分挖掘了马铃薯的面积潜力,形成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富硒农产品具有抗氧化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近些年得到广泛种植。富硒甘薯是指硒含量达到50μg/kg以上的甘薯,由于栽培管理方法简单易行,受到不少种植户的欢迎。栽培上由于土壤中的硒质量分数较少,一般采施硒肥的方式进行补充。一、种薯处理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大小适中,无病害和破伤的薯块做种,一般以150~250g的三级以  相似文献   

16.
贵州发展富硒农产品的潜力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硒元素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已开展30多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硒作为有益的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总结了影响土壤硒元素聚集的因素,主要有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类型和质地、土壤p H值和Eh、地形地貌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影响土壤硒聚集因素的权重不同;并对贵州地区农作物富硒现状进行了概述,形成了以开阳县为代表的富硒大米、菜籽油等数十个农产品和凤冈富硒茶;同时结合贵州地质背景和土壤养分等因素对发展富硒农产品的潜力进行综合分析,贵州分布广泛的富硒岩层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硒元素的吸附和固定,富硒土壤分布较广,为发展天然富硒等特色农产品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南方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稻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促进马铃薯稻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在南方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从种薯准备、种薯药剂处理、整地播种、稻草覆盖、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基于嘉兴地区富硒土壤类型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成果,以秀洲富硒区为例,依据富硒农产品统计结果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筛选,以期选出的作物品种富硒能力强、商品率高、种植效果好等,同时结合富硒土壤硒含量划分富硒土地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富硒土地利用与规划建议,为地方政府与企业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年初,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首次在青海省平安、乐都地区发现840km2的富硒土壤资源,其中平安县富硒土壤面积达到500多km2,小峡、洪水泉富硒地区的硒含量一般在0.23-1.5mg/kg,平均0.44mg/kg,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接近于已开发利用的浙江瑞安、上虞、江西丰城富硒土壤含量水平,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的水平。平安县富硒区  相似文献   

20.
<正>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自2013年以来推广水稻富硒生产技术,该技术表现出高产、高品质、增效益、抗性强等优势。稻米硒含量为0.18~45毫克/千克,品质达到富硒稻米要求。农民生产富硒稻谷每公顷可增收3000元左右。现将水稻富硒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生产富硒稻谷的水稻品种必须选择三级或三级以上的优质稻,以中稻、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