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甲鱼(鳖)养殖多采用的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池塘载鱼量大,水质环境差,发病率较高,养殖效益低。解决水质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频繁的换水。但过多换水带来了诸多弊端,水环境的频繁变化使甲鱼多处于反复适应状况中,对摄食生长极为不利。作为最理想的甲鱼养殖模式应是生态养殖,养殖环境应是洁净的水体,适宜的泥沙底质和水温。  相似文献   

2.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技术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养殖产量的增加,池塘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不仅影响了养殖效益,而且造成水质污染加剧,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为此,2015年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体系呼和浩特试验站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乔庞渔场开展鱼菜共生生态养殖试验研究。鱼菜共生就是在养殖池塘种植蔬菜,水面种菜水下养鱼,利用鱼类与蔬菜的共生互补,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具有净化水质,降低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生物絮团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具有促进营养物质循环再利用、净化水质、提高养殖对象抵抗力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本文结合生物絮团作用原理、影响因素,阐述了生物絮团技术在池塘养殖,特别是在养鲤池塘中的应用(对水体的影响、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从池塘条件、设施、生态环境、苗种放养、投喂管理、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池塘甲鱼仿野生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从池塘条件、设施、生态环境、苗种放养、投喂管理、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池塘甲鱼仿野生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1.使用生石灰改良水质:生石灰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水体的pH值、改善养殖环境和预防鱼病等多重作用.每亩1米水深的池塘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水后全池泼洒,15~20天1次.  相似文献   

7.
从池塘条件,放养前技术准备,苗种放养技术要求,投喂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池塘甲鱼高效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1水质"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1.1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池塘鱼鳖混养一、鱼鳖混养优点1.充分利用水体甲鱼(鳖)以底栖生活为主,可充分利用单养鱼类浪费的部分水域空间。2.甲鱼对水体有增氧作用甲鱼是用肺呼吸的,经常浮到水面呼吸,这种往返运动,使表层溶氧扩展到底层,弥补了深水中氧的不足。3.净化水质甲鱼在水底活...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复合营养素在天津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于2018年5月~9月在天津市西青区某养殖场开展了复合营养素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通过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质及浮游生物的监测、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的检测,评价复合营养素对对虾养殖的效果。结果显示,施用复合营养素的试验池亚硝酸盐氮降解迅速,养殖中后期试验池总菌数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水体微生物代谢活跃。养殖前中期,试验池浮游植物种类多以绿藻为主优势种,而对照池以蓝藻为主优势种。试验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85~2.74,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58~0.82,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2.29~3.74。免疫相关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对虾血清中多酚氧化酶(PPO)、溶菌酶(LZM)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复合营养素可迅速降解对虾池塘亚硝酸盐氮,优化藻类组成,促进水体中微生物代谢,稳定水质及池塘生态系统,增强对虾免疫力,提高对虾产量,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