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a Busck)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危害多种仁果类和核果类果树的重要害虫,其中苹果、梨、桃、李、梅、杏、樱桃、海棠、沙果、山楂等受害尤重。为搞好梨小食心虫的成虫诱测,适时开展防治,我们从1982年起,应用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和江苏金坛激素研究所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在临沂生建园林场的苹果园进行了诱集研究。诱蕊载体为天然橡胶反口小瓶塞,每个含有效成分200μg。  相似文献   

2.
于2019年在山东临沂桃、杏、苹果、梨4种果园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并对性信息素微胶囊的迷向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临沂地区梨园和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较大,杏园中发生量较小;在桃、梨、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均在7月下旬达到最高。不同果园迷向处理后,梨小食心虫诱蛾量明显降低,桃、杏、苹果和梨种植园迷向处理区迷向率分别为97.44%、97.60%、97.56%和95.55%;试验期内各处理区迷向率为88.51%~100%,持续迷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正梨小食心虫(Busck)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又名东方蛀果蛾、桃折梢虫,简称"梨小",是一种世界性的果树害虫,广布于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1-2]。梨小食心虫的寄主植物主要有梨、桃、苹果、李、梅、杏、樱桃、海棠、枣、沙果、山楂、枇杷、木瓜等多种果树[3-4],主要以幼虫蛀食果实以及果树的嫩梢[1,5-8]。尤其在桃、杏、梨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为其有效测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悬挂不同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捕监测方法,对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果实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安地区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10月上旬,其中,6月-9月是桃小食心虫发生盛期,此间共出现两次高峰。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距离地面0~2.5m处均可监测到桃小食心虫雄成虫;果实不套袋苹果园在树体不同高度桃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均显著高于果实套袋苹果园(P0.01);果实不套袋苹果园距地面1.5m处的桃小食心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而果实套袋苹果园2.0m处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桃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果实套袋和不套袋两种条件下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分布动态规律,可为提升应用昆虫信息素预测预报的精准性与诱捕防治的全面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小食心虫在我省SO~60年代大面积种植晚熟梨树品种时,发生为害较重。7O年代后调整梨树品种的结构,早、中熟品种比例扩大,晚熟品种缩小,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为害也逐渐减轻。自从SO年代末至gO年代末我省梨、桃、李、搞李、布朗李等果树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奇主桥梁作物多,十分有利于梨小食心虫的繁殖为害,很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有效地指导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我们从1997年开始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分布与为害1.1分布:梨小食心虫在江西各县、市均有分布,在海拔120OM处也有发生。1.2为害:该虫…  相似文献   

6.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卢远华(自贡市植保站,643000)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发展梨、桃、李、杏、樱桃等落叶果树的适宜区。1993年底统计,全市栽培上述5种果树3万余亩,总产量5800余吨。近几年,梨小食心虫发生普遍,危害严...  相似文献   

7.
桃小食心虫在我国温带水果主产区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水果出口贸易。为明确纯磷化氢熏蒸处理桃小食心虫的可能性,本文系统研究了纯磷化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桃小食心虫的毒力。耐受性分析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各虫态对磷化氢的耐受力有很大差别,1~2龄幼虫耐受性最弱,5龄老熟幼虫耐受性最强。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0.14~0.70mg/L磷化氢熏蒸5龄老熟幼虫81~199h或15℃,0.28~0.84 mg/L磷化氢熏蒸136~166h,桃小食心虫死亡率可达99%;在25℃和15℃下,试虫达到一定死亡率的气体浓度、时间乘积(CT)关系式分别为k=C0.5 T和k=C0.2 T,说明在本试验所取浓度范围内,处理时间是影响磷化氢对桃小食心虫老熟幼虫毒力作用的主要因素,相同条件下高温比低温更有利于磷化氢熏蒸杀虫。本文首次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纯磷化氢熏蒸桃小食心虫的毒力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纯磷化氢熏蒸技术在水果携带桃小食心虫的检疫处理中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5种果树食心虫的性诱剂通过诱捕法调查了延安苹果产区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蛀螟的发生情况及成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动态;对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苹果园中发生的食心虫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3种,未诱捕到桃蛀螟和苹果蠹蛾。不同调查点的诱捕结果均表明,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数量最大,属于优势种群,梨小食心虫次之,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相对最小。桃小食心虫雄成虫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极不整齐;梨小食心虫在苹果树整个生长季均可诱捕到,雄成虫1年具有不明显的4个发生盛期;李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较为整齐,雄成虫1年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该虫在延安地区年发生2代。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试验表明,2种食心虫的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均具有引诱活性,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的引诱能力均显著强于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分别是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的2.75和2.30倍,2种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具有不对称性。本试验明确了延安苹果产区食心虫的种类组成及主要食心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对预测预报和治理苹果园食心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实现果园中食心虫预测预报为目的,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的果树食心虫预测模型库系统。系统以PHP开源技术、MySQL数据库和Apache服务器为支撑,包括测报数据模块、模型管理模块和预测模块。本研究针对果树食心虫收集了常用的预测预报模型,按照食心虫类别、发生区域、预测方法对模型进行提取、归纳。用户只需确定食心虫类别并选择预测模型及发生区域,即可得出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性引诱剂在苹果桃小食心虫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应用性引诱剂对桃小食心虫进行预测预报,具有准确性高、高峰期明显、世代清晰、简便易行等特点。用于防治桃小食心虫,可减少化学药剂防治次数,降低投入,减少果品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孢囊线虫包括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马铃薯白线虫G. pallida, 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 一般造成30%的产量损失, 在热带发病严重地区, 产量损失高达80%~90%, 甚至绝收?由于其危害严重性, 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将其列为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目前尚无马铃薯金线虫和白线虫的发生报道, 但随着贸易全球化, 马铃薯孢囊线虫传入我国的风险日趋增高?本文主要对马铃薯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危害症状?经济损失?生物学特性?传入我国的潜在风险和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综述, 旨在为防止马铃薯孢囊线虫入侵我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入侵牛膝菊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牛膝菊属植物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为我国西南地区旱地危害严重的入侵杂草。本文对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的起源分布、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危害与防治和用途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牛膝菊属植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病毒是一组植物单链DNA病毒,它的特点是病毒粒子形态为孪生颗粒状。双生病毒分为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甜菜曲顶病毒属(Curtovirus)、玉米线条病毒属(Mastrevirus)和番茄伪曲顶病毒属(Topocuvirus)[1]。  相似文献   

14.
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对农作物危害极大, 传播多种人兽共患疾病且扩散能力强?及时掌握板齿鼠种群动态及其分布区动态, 对其监测?预警及防控具有参考意义?本文对板齿鼠分布数据的筛选方法和MaxEnt模型参数的设置进行优化, 使用R软件的ENMeval程序包对48个参数组合进行测试, 筛选出构建MaxEnt模型的最优参数?基于板齿鼠分布数据和参数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板齿鼠在中国适生区的分布, 结果表明, 板齿鼠在中国的适生区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云南?四川?贵州?江西?海南?西藏?浙江等, 总面积为68.6万km2, 占研究区面积的7.23%左右?最暖季降水量?等温性和年均温是影响板齿鼠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不仅模拟了板齿鼠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更为该鼠的分布与环境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黄条灰翅夜蛾Spodoptera ornithogalli在我国的适生性,根据黄条灰翅夜蛾在全球的最新分布数据,利用MaxEnt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对其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对相关环境因子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华中、华东、华南大部分地区,西北、西南部分地区以及东北、华北零星地区存在黄条灰翅夜蛾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在未来低强迫 (SSP126)和高强迫 (SSP585)情景下,黄条灰翅夜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边界均有向北偏移的趋势,中、高适生区的面积呈现扩增趋势。影响黄条灰翅夜蛾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有最干月降雨量、最热月的最高温等,其中最干月降雨量的贡献率最高,为46.2%。  相似文献   

16.
苹果异胫小卷蛾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我国没有发生,但近几年我国口岸已多次截获。本研究利用CLIMEX 1.0适生性分析软件与Arc GIS 10.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苹果异胫小卷蛾在我国目前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苹果异胫小卷蛾可能在我国南部地区适生,总的适生面积约为18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9%。高度适生区主要为云南大部分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南部等地区,以及这些省份以南的所有地区;中度适生区分布范围较小,低度适生区面积与高度适生区分布范围面积相差不大。鉴于苹果异胫小卷蛾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结果,针对其传入和定殖的能力,建议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控策略,加强苹果异胫小卷蛾检疫力度,严防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stevensii)是一种寄主十分广泛的进境植物检疫性真菌,在我国尚无分布。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截获该病菌。为更好地实现对该病菌的针对性检疫防控,本研究采用DIVA-GIS软件对该病菌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预测,并对其适生区内寄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域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该病菌在其适生区域内存在大量寄主,尤其是水果类作物,林木寄主也有较多分布。因此,该病菌一旦传入我国,极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值得高度警惕。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的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菱角小萤叶甲在菱塘的发生数量调查和分析表明,菱角小萤叶甲种群数量在一年中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各有一个高峰期。温度是影响菱角小萤叶甲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子;聚集度指标的分析表明,菱角小萤叶甲在菱塘呈聚集分布。聚块性指标与平均密度独立,适合用于分析菱角小萤叶甲分布型的时序变化;在控制条件下菱角小萤叶甲种群动态的研究表明,该虫具有较强的种群数量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9.
苋属4种外来有害杂草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卉  何兴金 《植物保护》2011,37(2):81-86
[目的] 明确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凹头苋(A. lividus)、刺苋(A. spinosus)、皱果苋(A. viridis)4种有害杂草在中国的适生区,为有效制定检疫措施和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4种苋属杂草已有的分布点数据,使用GARP和Maxent两个生态位模型对其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 对4种苋属植物适生区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主要为雨日频率、海拔、极端低温、水汽压、坡度。模型评价表明,Maxent和GARP两模型对4种杂草的分布均能较好地进行预测,Maxent的结果稍好于GARP。以Maxent为主,GARP作参考,得出苋属4个种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的部分地区、西北和东北的少数地区、除西藏和四川西部以外的西南地区以及中南的大部分地区。[结论] 建议相关部门对4种杂草适生区域及其周边做好相应的预警和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西北五省(区)耕地质量等别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西北地区耕地等别分布特征及在全国耕地等别中的整体水平,以西北5省(区)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为基础,分析了西北地区耕地等别数量特点、耕地等别空间分异特征和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中、低等地分布广泛,面积比例高达93.04%,耕地平均等别比全国平均等别9.8等低2.1个等别;西北地区各自然质量等地和利用等地分布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高等地主要分布在陕西(60.82%和86.48%),中等地主要分布在新疆(50.99%和50.54%),低等地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陕西(53.4%、31.76%和46.87%、26.31%),青海和宁夏耕地面积较小,且以中低等地为主;各经济等地分布略有不同,即高等地主要分布在新疆(85.12%),中等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和陕西(60.86%和26.98%),低等地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陕西(48.95%和30.74%),青海省以低等地为主,宁夏以中低等地面积比例较大;西北地区耕地质量主要受到地貌结构、土壤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3类因素的影响,且各类影响因素在西北各省域内的分布差别主要决定于各省(区)主导因素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控制西北地区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