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杉木15个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102个从杉木“三优”中选出的无性系单行小区和块状组配造林小区试验株进行生长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龄段逐步筛选法选优。造林后4-5年,林分平均树高4.5-6.0cm,胸径6.0-8.0c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淘汰60%的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对照增产55.7%。造林后6-7年,林分平均树高7.2-08.5m,胸径10.0-12.0cm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淘汰40%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  相似文献   

2.
杉木综合科技示范林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杉木综合科技示范林的5年连续调查表明,示范林杉木的历年生长量均超过杉木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和尤溪县项目造林平均生长量。其生长量比杉木速生丰产林标准提高10%-15%,起到了示范和样板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深穴整地、穴底植苗、草灌覆盖的造林新方法,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土壤含水率超过了水平梯田整地常规植苗造林的林地;造林2a后落叶松保存率达95.6%,常规造林仅为52.4%,对提高干旱地区落叶松造林成活率有显著作用;落叶松幼树高度和当年生长量均比常规植苗造林的高。  相似文献   

4.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测试及水培育苗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从13个木麻黄无性系中筛选出广东的501、福建的平_(20-4)、P(10-33)为最佳品系。以当地的普通木麻黄实生苗造林为对照,造林一年后,与对照相比,其平均保存率高34.5个百分点,平均树高提高71cm,地径提高0.72cm。水培育苗最佳时间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5年共水培育苗99.875万株,造林399.2hm ̄2,成活率90%以上,年平均高生长可达2m,比常规实生苗的生长量提高2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1990-1994年,在福建平潭、长乐、莆田等地采用福建省林科所和华东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开展了速生、抗病木麻黄良种无性系育苗、造林技术推广工作。5年共培育水培苗99.875万株,造林399.2hm^2,成活率在905以上,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可达2m,比常规实生苗的高重复一提高2倍。造林一年后,幼林保存率比当地实生苗高34.5%,幼树高生长比当地实生苗高0.71m,地戏增粗0.72cm。5年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半干旱地区平缓地退耕还林组合造林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旱节水、提高造林效果为出发点,在借鉴单项造林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科学地组装创新了机械大坑整地+打浆造林,机械大坑整地十ABT3号生根粉+植物保水剂+打浆造林。ABT3号生根粉+打浆造林+地膜覆盖,ABT3号生根粉+DJS造林等4种造林新技术组合方法,通过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组合方法显著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当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6.3%、49.2%、23.1%和37.3%。  相似文献   

7.
杉木分级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杉木不同苗木级别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及苗木在一年中的生长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Ⅰ级苗成活率为78·8%,保存率为97.72%,Ⅱ级苗成活率为86.5%,保存率为94.8%,Ⅲ级苗成活率为90.O%,保存率为90.11%;Ⅰ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152.6厘米,Ⅱ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126.9厘米,Ⅲ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89.4厘米;苗木在一年中出现二次高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10月,其中7月份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9.55%;地径在一年中有三次生长高峰,分别出现于3、5、9月份,其中5月份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0.08%。  相似文献   

8.
几个优良散生笋用竹种的引种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春季从浙江引种早竹、雷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角竹、高节竹,1991年从本省古到引种黄甜竹。7个竹种引各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76.2%-100%,平均造林保存率达86.2%。经过4-5年的培育,1995年每公顷竹笋产量达3649.5-16135.5kg,产值达19513.5-64542.0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引种造林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通过刺槐无性系在渭北黄土高原区不同立地条件上的造林试验及长期观测,对剌槐无性系与实生苗之间的生长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无性系前期生长较快,喜湿润特性更加明显.但后期生长量与实生苗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10.
杨树不同方法造林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杨树不同方法造林试验,适当的造林方法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提高其生长量,用一年生扦插苗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2.2%;苗高和地径均比对照和其他造林方法有极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杨树刺槐混交林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沙地条件下,杨树剌槐混交造林能显著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生物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病虫害明显少于杨树、刺槐纯林,是一种较好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35种激素处理和不同喷施次数对苗木生长的影响,选择出春季根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A3、B4两种处理效果好,平均苗高生长量、平均地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1.1%和14.9%;夏季以A4、E2两种处理为好,当年苗高、地径、次年苗高生长量、次年地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0.3%和35.5%、25.3%和6.5%、39.3%和23.0%、31.9%和19.1%;秋季以A3、B4两种处理为好,平均苗高生长量、平均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32.8%和19.1%。育苗成本比普通容器苗提高0.5%~4.0%,不同季节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水曲柳嫁接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用白蜡作砧木嫁接水曲柳,使白蜡和水曲柳的优良性状得到了互补,嫁接亲和力强,成活率高达92.1%以上,苗木生长量明显提高,同龄嫁接苗比实生苗高生长提高了289%-302%,茎生长量提高了60%-142%。同时,通过人工造林,明显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使适生范围从海拔1500m-1900m,扩大到海拔1100m-1900m,扩大了其适生范围,提高了其抗旱、耐盐碱的能力,为我区乃至“三北”地区增加了一个新的硬阔绿化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4.
油松穴面覆盖塑膜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穴面覆盖塑膜,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温度,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造林当年4~5月份覆膜处理者,5~20cm的土壤温度平均可以提高3℃,以表层的增温幅度最大。4月下旬~10月份0~20cm的土壤含水率,相对提高9.4%~16.9%。造林第3年秋季,保存率比对照高46.2%,幼苗高生长量高20.9%,地径生长量高29.0%,  相似文献   

15.
1990~1994年,在福建平潭、长乐、莆田等地采用福建省林科所和华东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开展了速生、抗病木麻黄良种无性系育苗、造林技术推广工作。5年共培育水培苗99.875万株,造林399.2hm2,成活率在90%以上。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可达2m,比常规实生苗的高生长量提高2倍。造林一年后,幼林保存率比当地实生苗高34.5%,幼树高生长比当地实生苗高0.71m,地径增粗0.72cm。5年的试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解决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木麻黄青枯病危害严重,造林成活低等问题,探讨出二代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杉木无性系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对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年生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分为5种规格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规格苗木对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经8a观测表明:苗木生长对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对幼林生长量则有显著影响。采用苗高34根径0.61cm以上的苗木造林,可显著促进幼林生长,有利于发挥无性系造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谢环素 《绿色大世界》2009,(7):55-55,60
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其一苗木采用切根蘸红泥浆溶液后上山造林,其二苗木采用切根蘸2%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后上山造林,应用2种不同方法对苗木进行处理,对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2%,当年林木平均抽梢提高44.1%。  相似文献   

18.
日本落叶松苗根化苗木造林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接有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和彩色豆马勃3种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接种体的2年生日本落叶松移植苗木,进行大面积山地人工造林。结果表明,不同菌根化苗木造林成活率,树高年生长量等各项生长指标,均比对照有大幅度提高,其造林成活率为92.6% ̄98.7%,比对照提高6.2% ̄9.0%,保存率提高6.3% ̄9.9%,树高、地径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0% ̄35.3%和2.1% ̄33.5%。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在我国黄土高原进行的径流林业试验的主要方法和成果.试验结果表明,以降水资源环境容量为约束,采用集水技术与土壤蓄水保墒技术后,在生长季节植树带获得集水量可达600~1200mm,使树木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即使在最干旱的4~5月份,土壤含水量一般也不低于9%,从而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6.2%~98.2%,林木生长量比普通造林提高31%~118%,并促进了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楝树地膜覆盖育苗较露地育苗种子发芽提早20~30天出土,根系健全,根量提高10倍,光合速率提高58.5%,速生期早,延续时间长,生长量大。地膜像苗质量显著提高,根再生力强,对造林成活和生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