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棉蚜发生规律 1.危害特性 棉蚜俗称腻虫,其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繁殖2种,棉蚜主要以成蚜、若蚜聚集在棉花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使叶片细胞组织生长不平衡,产生卷曲和皱缩,棉株生长缓慢,轻者推迟现蕾开花,重者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 2.越冬场所 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棉蚜卵多附着在寄主的芽胞、裂缝和翘皮处越冬. 3.发生规律 从早春3月下旬开始,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主要危害棉花,棉蚜具有极强繁殖力,在棉田1年可发生15~17代.5月下旬,迁入的棉蚜在棉田形成"中心株",进而形成"点片发生"状态;7月、8月达到危害高峰期,当气温高于35℃时,棉蚜有可能出现秋季危害小高峰;10月下旬,随着棉株衰老,气温下降,棉田有翅蚜增多,棉蚜开始迁离棉田,向越冬寄主上转移.  相似文献   

2.
棉蚜属同翅目蚜虫科,又名腻虫、油汗、蜜虫等。棉蚜寄主很多,有寄主植物74科285种,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大,每年苗蚜、伏蚜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近年来为害损失最重的是苗蚜。一、芮城县棉蚜发生情况1. 棉蚜主要寄主作物 越冬寄主(第一寄主)如花椒 、石榴、木槿、夏至草、紫花地丁等;夏季寄主(第二寄主)如棉花、瓜类、茄科、菊科等植物。2. 田间发生消长规律 棉蚜属于转移寄生性昆虫,它不是固定在一种植物上生活,而是在冬春寄主和夏季寄主上相互转移生活。3月上中旬气温达6℃左 右时, 越冬 卵陆续 孵化 为干母,气温达1…  相似文献   

3.
<正>棉蚜又名蜜虫、腻虫、油虫等,属同翅目,蚜科。该虫是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是棉花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茄子、辣椒、瓜类、豆类等100多种作物。1棉蚜的发生规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华南棉区年发生20~30代,以卵在木槿、花椒、石榴等越冬寄主枝条缝隙或芽腋处产卵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上、中旬迁入苗床或棉田繁殖为害。主要  相似文献   

4.
棉蚜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蚜大发生原因 1.蚜源因素近几年,花卉、温室大棚不断增加,给棉蚜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棉蚜大发生奠定了基础。棉蚜冬季迁入室内花卉、温室大棚越冬,并以无翅胎生雌蚜继续繁殖,春天又产生大量有翅蚜飞到棉花等寄主上,繁殖危害。秋天又迁回室内花卉、温室大棚越冬,如此循环往复。一般越冬卵量大,孵化率高,  相似文献   

5.
南疆棉区棉蚜室外越冬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1999年,在南疆莎车县通过田间调查等方法研究棉蚜室外越冬规律,结果表明:南疆棉区棉蚜可以卵在室外越冬寄主上安全越冬,越冬寄主有石榴、花椒、木槿、葡萄.春季棉蚜越冬卵孵化时间为3月底至4月初,从卵孵化到产生有翅蚜迁飞需要25~30天.9月下旬棉蚜向棉田外迁飞,10月下旬迁飞结束.10月初开始产卵,至11月中旬结束.棉蚜迁入越冬寄主的时期及产卵时期的早晚与寄主植物叶片的黄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棉蚜属同翅目,是棉花重大害虫之一。1发病症状棉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棉花及其他寄主植物背面和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细胞遭到破坏,生长不均衡,即向背面卷曲皱缩。苗期被害后植株矮缩,蕾花脱落,根系发育不良。2发生规律在黄河、长江流域棉区每年约发生20~30代以卵在夏至草、木槿、花椒、石榴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2、3月份,当5日平均气温达12℃时,干母在越冬寄主上孤雌生殖,繁殖2~3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棉苗出土后,有翅蚜迁往棉苗继续进行繁殖为害。棉蚜在棉田内扩散蔓延常年出现2~3次有翅蚜迁飞高峰,在淮河流域棉区,有苗期和伏期发生…  相似文献   

7.
棉蚜对主要冬寄主的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棉蚜在不同越冬寄主上的产卵量及卵粒的大小,并对木槿、石榴和花椒三种越冬寄主上棉蚜各蚜型不同时期所占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合肥地区,木槿、石榴和花椒上着卵量较少,木槿棉蚜的产卵期早于石榴和花椒,但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基本一致。棉蚜有翅蚜在木槿上适合度较大,明显优于石榴和花椒。  相似文献   

8.
对棉蚜在北疆室内、外的越冬寄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变色木等 13种花卉是新发现的室内越冬寄主 ,1996年首次发现棉蚜卵在黄金树、梓树上可以安全越冬。棉蚜卵的越冬寄主种类及其寄主所处的小生境是可否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对合肥地区木槿上棉蚜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前棉蚜成蚜和若蚜主要发生于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以后以卵越冬。棉蚜种群在木槿上呈聚集分布,以植株中、南部分布量最大。二维排序结果表明,木槿上棉蚜种群动态可分为成蚜回迁期、成若蚜高峰期、成若蚜阶段向越冬卵阶段过渡期和越冬卵期4种主要动态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北疆棉区 ,棉蚜性母产生于 8月底 9月初 ,雄性蚜较雌性母晚 15~ 2 0天 ,与雌性成蚜出现期基本吻合。 10月上旬可在原生寄主植物上始见棉蚜卵 ,10月中旬至月底是产卵盛期 ,11月上、中旬是产卵末期。棉蚜卵不但能在保护条件下 ,而且也能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的原生寄主上安全越冬 ,春季孵出若蚜 ,并在叶片上建立种群 ,发展成重要的蚜源基地。在原生寄主上的棉蚜 ,4月底 5月初产生有翅侨迁蚜 ,因此 ,应于 4月底前彻底消灭原生寄主上的棉蚜。  相似文献   

11.
奎屯垦区棉蚜越冬以两种虫态一卵和无翅蚜在野外原生寄主和室内花卉、蔬菜上越冬。棉蚜卵多产在棉花、黄金树、梓树等十几种植物上,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0℃,当有效积温达116℃时是其孵化始期。4—5月棉蚜13—15天可繁殖一代,并产生有翅蚜,与室内花卉、蔬菜上孤雌胎生有翅蚜在春暖室  相似文献   

12.
关于棉蚜越冬寄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枯草和夏至草作为棉蚜的越冬寄主,都曾有过报道。但很少发现在同一材料上同时记载夏枯草和夏至草均是棉蚜越冬寄主的报道。为了搞清这一问题,我们结合本地情况从1978~1980年对棉蚜越冬寄主作了系统调查。共调查30几种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近几万株,仅在夏至草、马唐、花椒、绣线菊、鼠李、苇草、紫花地丁、乳浆草上发现了蚜卵,其中夏至草卵量最大,并重点对夏至草棉蚜产卵时期及卵量作了调查(表1)。  相似文献   

13.
哈密棉蚜越冬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棉蚜在哈密有全周期和不全周期两种周期型,可以孤雌胎生蚜或蚜卵在室内石榴、扶桑、花椒、菊花等植物上越冬;在室叶的黄金树等植物上虽有越冬卵,但这些蚜卵不能孵化,属无效卵。  相似文献   

14.
桃粉蚜在桃树杏树上种群动态及越冬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在桃树与杏树上发生规律及越冬生物学进行研究.[方法]在不同寄主、不同方位,定点、定时对桃粉蚜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桃粉蚜为迁移型蚜虫,在新疆桃粉蚜以卵在桃树枝条的腋芽、树皮裂缝处越冬.从3月下旬开始孵化出干母.4月下旬出现无翅孤雌蚜.在桃树与杏树上发生高峰期均为5月下旬.5月下旬有翅蚜迁移到田间夏季寄主上繁殖,9月中旬又迁回到桃树上, 10月上旬开始出现性蚜,10月中旬产卵.不同方位在不同季节的发生量也各有不同:在桃树,夏季朝南方向的数量高,秋季中部数量高.而杏树,夏季朝北方向数量高.[结论]桃粉蚜越冬主要集中在桃树上.杏树比桃树发生重,并在发生时间上有前后关系.  相似文献   

15.
石榴是我市绿化带的重要树木种类,由于近年春季持续干旱,蚜虫在春夏之交发生特别严重。农业路西段的石榴,就因蚜虫为害,树势受到影响。石榴树上的蚜虫主要是棉蚜(Aphis gossypii),石榴是棉蚜的主要越冬寄主。棉蚜对一般的杀虫剂抗药性较高,像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很难达到相应的防效。吡虫啉属于仿烟碱杀蚜剂,近年来在多种作物上应用,为此我们进行了吡虫啉防治石榴蚜虫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6.
对合肥地区棉蚜与棉花(泗棉3号)、黄瓜(津优4号)、番茄(毛粉802)这3种夏寄主的适合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和黄瓜上棉蚜的平均寿命和净生殖率均显著大于番茄上的棉蚜;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转接到番茄上不能繁殖和建立种群,但番茄上棉蚜转接到棉花和黄瓜上可以繁殖和建立种群;在相同的温度下,棉花和黄瓜上棉蚜的体长、体宽、体重等3项指标均显著大于番茄上棉蚜的相应指标;番茄上棉蚜回迁越冬寄主的时间早于棉花和黄瓜上棉蚜10d左右。这些结果表明,合肥地区棉蚜对棉花和黄瓜的适合度大于对番茄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17.
<正>1棉花苗期常见虫害防治1.1棉蚜1.1.1发生特点。每年发生2030代,早春在越冬寄主上繁殖230代,早春在越冬寄主上繁殖23代后,产生有翅蚜迁入棉田危害棉苗,第1个危害高峰出现在5月上、中旬,第2个危害高峰在6月上、中旬,棉蚜的繁殖力很强,苗蚜和伏蚜是棉蚜的两个生态型。最适温度为25℃,最适合的湿度为55%3代后,产生有翅蚜迁入棉田危害棉苗,第1个危害高峰出现在5月上、中旬,第2个危害高峰在6月上、中旬,棉蚜的繁殖力很强,苗蚜和伏蚜是棉蚜的两个生态型。最适温度为25℃,最适合的湿度为55%85%,多雨气候不利于蚜虫发生,大雨对蚜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时晴时雨、阴天、细雨对其发生有利。1.1.2危害特点。棉蚜在棉叶背面危害,以口器刺入棉叶表皮吸食汁液。棉苗受害后,叶片向后卷曲,棉株嫩叶皱缩成团,出现"锈头"现象;生长发育缓慢,185%,多雨气候不利于蚜虫发生,大雨对蚜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时晴时雨、阴天、细雨对其发生有利。1.1.2危害特点。棉蚜在棉叶背面危害,以口器刺入棉叶表皮吸食汁液。棉苗受害后,叶片向后卷曲,棉株嫩叶皱缩成团,出现"锈头"现象;生长发育缓慢,13叶期极易受害,严重时影响新叶发育,甚至死亡;蕾铃期受害严重时,果枝不易伸展,幼蕾铃大量脱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本地棉蚜除在木槿等植物上产卵越冬外,还能在大棚内,甚至在露地某些植物上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为害,并成为第二年的早期虫源。研究中还对性蚜分化的原因提出了新的看法:即性蚜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寄主种类,其次才是温度和光照周期的改变,性分化主要发生在冬寄主上。  相似文献   

19.
对阿克苏市棉蚜越冬卵进行了调查 ,黄金树枝条上越冬卵有卵枝率为 64% ,每枝条上平均有卵 945 .6粒 ,卵越冬后的自然死亡率为 30 .1% ,卵孵化率 2 0 .78%。在 5℃、10℃和 19.5℃条件下 ,越冬卵的孵化率和干母的存活率依次递增 ;5℃对于即将孵化的蚜卵的生存潜能无大的影响 ,但对孵化不久的干母影响较大 ,使其存活率下降 30 %左右。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在酱用番茄上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 1.发生规律与习性 焉耆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最重,第3代次之.全年发生过程以二十二团为便.越冬蛹于4月未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达到12.6~14.2℃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盛期.羽化期较长.5月底至6月初.第1代卵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在6月上中旬,但发生量较少,寄主分散,主要为害春小麦、春玉米及食用西红柿等.第1代成虫于6月20日前后形成蛾峰,第2代卵孵化高峰在7月上旬,幼虫主要为害酱用番茄,且发生早,寄主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3代卵孵化高峰在8月中旬,可继续为害后期酱用番茄,一般年份达不到防治指标,第3代老熟幼虫入土2~5厘米越冬,形成次年越冬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