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石蜡乳液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正交设计法对石蜡乳液制备工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温度、乳化水用量和乳化方式是影响石蜡乳液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乳化温度、适当增大搅拌速度、相应减少乳化水用量有利于提高石蜡乳液质量;制备油酸铵石蜡乳液的最好方法是初生皂法;乳化水与稀释水以温水为宜。  相似文献   

2.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正辛胺为原料,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接续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低代超支化分子,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该低代超支化分子的表面活性及在原油模拟乳液中不同的浓度和时间对破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破乳性,当其水溶液浓度为120mg·L-1,破乳时间为90min时,脱水率可高达85%。  相似文献   

3.
采用滴定法绘制拟三元相图筛选番茄红素微乳配方,得到了Tween 80/乙醇/柠檬烯/水的食品级O/W型微乳体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微乳形态,动态光散射仪测定微乳的粒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番茄红素的含量,考察微乳中番茄红素在体外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度及其包封率.结果表明,微乳的平均粒径为(43.0±2.35)nm,在一个月内微乳液的粒径变化较小,稳定性较好;微乳液的体外释放速度和程度明显大于对照液,6 h累积释放量达90%;微乳中番茄红素的包封率高达97%,放置1个月内未出现分层、破乳现象,包封率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4.
石蜡乳液浸渍云南松材的燃烧性能及吸湿吸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阻燃型石蜡乳液对云南松木材进行常压浸渍处理,用氧指数和烟密度评价浸渍材的燃烧性能,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探讨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并进行抗流失性和吸湿吸水性的测试。结果表明,普通石蜡乳液浸渍可使松木从可燃材料降等为易燃性材料,而阻燃剂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石蜡乳液浸渍材的可燃性;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阻燃型石蜡乳液中的阻燃物质可能与木材纤维素发生了氨基取代和酯交换反应,使得-NH2接枝到呋喃分子上,硼、磷元素可能以硼酸酯和磷酸酯的形式载于木材上;抗流失试验表明,阻燃型石蜡乳液浸渍存在流失,但30 d的抗流失性试验不影响浸渍材的燃烧等级;石蜡乳液浸渍材的吸湿性和吸水性也有显著降低,但阻燃剂加入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表面活性剂含量对石蜡乳液改性中密度纤维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为蜡基防水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方法  以58号石蜡、司盘80、吐温80为原料制备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分别为2%、4%、6%、8%的4组石蜡乳液,并用于对中密度纤维板试件进行常压浸渍处理。利用接触角测量仪评估中密度纤维板试件表面被水润湿和渗透的能力;通过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试件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分析。  结果  与未处理材相比,处理材的初始接触角增大,且接触角和表面液滴体积下降速率明显减慢;对处理材而言,随着石蜡乳液中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处理材的初始接触角减小,接触角和表面液滴体积下降速率加快。FESEM和XPS结果表明:增加石蜡乳液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会导致试件表面更为平滑,同时使得处理材表面的C1/C2值减小。  结论  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石蜡颗粒更容易在试件表面碰撞聚集,同时生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双层结构,处理材的表面润湿性由于表面粗糙度的降低和亲水基团数量的增多而提高。降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有助于降低石蜡乳液改性中密度纤维板的表面润湿性,对蜡基防水剂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环吡酮胺纳米乳的配方及制备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含量进行考察。【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优选配方,制备环吡酮胺纳米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UV分光光度计对其形态、粒径和含量进行考察,通过高速离心试验和留样观察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以乙酸异丙酯为油相,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3∶2时,室温下可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纳米乳体系;乳滴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1.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32。稳定性试验显示,环吡酮胺纳米乳经10 000r/min离心20min及在-4,25,60℃贮藏6个月后,纳米乳液仍澄清均一,未出现分层、破乳现象。含量测定显示,在306.2nm处测定纳米乳液中环吡酮胺含量的专属性良好。【结论】获得制备环吡酮胺纳米乳的配方,且该配方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得的环吡酮胺纳米乳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7.
联苯菊酯纳米乳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联苯菊酯纳米乳,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方法]25℃下用乳化相转变法制备了水包油型联苯菊酯纳米乳,探讨了乳液的形成机理,并用DLS、TEM、接触角仪、表面张力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乳液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联苯菊酯纳米乳的形成过程发生了相转变;纳米乳体系的颗粒为球形,粒径主要分布在25~30 nm;在石蜡表面的接触角小于90°,润湿效果较好,表面张力低于40mN/m,乳化效果好,提高了联苯菊酯的利用率;高效液相色谱测试结果表明,联苯菊酯不易分解或析出,稳定性好。[结论]研究结果为新型杀虫剂配方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陕北长4 + 5 层原油黏度大、胶质含量高、破乳难度大的难题,本文从9 种有机硅类破乳剂中筛选出了针对性强的原油高效破乳剂WD-56,考察了破乳剂加量和破乳温度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显微观察分析了破乳过程中原油乳状液液滴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硅类破乳剂WD-56在45℃ 、加量100 mg/L下,2 h 后的原油脱水率可达94.26% ,破乳效果明显优于长庆油田目前普遍使用的聚醚型破乳剂Y。通过界面性质测定和化学结构分析,探讨了破乳机理,指出两种破乳剂的油溶性是造成破乳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扫描图谱,测定液滴平均粒径的变化情况,考察纳米乳液热力学性能,并结合光学显微观察及热贮后外观观察,综合比较4种不同乳化过程制备的高效氯氰菊酯纳米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乳液A(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的反相乳化法制备)的背散射光强度发生轻微变化,液滴初始平均粒径最小(168nm),且贮存后变化不大,显微镜观察液滴细微且分布均匀,结晶温度低,热贮后外观均一,稳定性最好;纳米乳液C(乳化剂添加在油相中的直接乳化法制备)的稳定性次之;纳米乳液B(乳化剂添加在水相中的直接乳化法制备)和纳米乳液D(乳化剂添加在水相中的反相乳化法制备)的背散射光强度变化明显,液滴初始平均粒径均较大(大于1 000nm),且贮存后仍有增大趋势,显微镜观察液滴粗大,分布密集,结晶温度较高,热贮后外观不均一,产生乳析,纳米乳液D稳定性最差,接近破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嵌段聚合的方法,向3种支状起始剂上引入不同配比的环氧丙烷(PO)和环氧乙烷(EO),合成了一系列的非离子型聚醚原油破乳剂,测定了合成产品的表面张力、浊点与水数,计算了HLB值。采用瓶试法对所合成的聚醚破乳性能进行了筛选与评价,得出起始剂的最佳加量,并优选出S05P3E1、R05P2E1、T05P3E1这3类破乳剂,分别考察了破乳剂加量、破乳温度以及破乳时间对其破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产品的浊点、水数及HLB值均随PO/EO比的增加而减小;起始剂的最佳加量为0.5%;3类破乳剂破乳规律基本一致,支链较少的破乳剂在开始时脱水速率较快,而支链数最多的破乳剂最终脱水率达到83.3%。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理化特性变化及超滤对其品质稳定性的影响,为防止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品质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贮存1~6个月超高温灭菌乳,静置分层后,测定上、下层乳脂肪、蛋白质、总固形物含量、脂肪厚度及黏度。将原料乳超滤处理后制备超高温灭菌乳,测定其上层脂肪含量,并对其固形物颗粒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随着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的延长,上层乳脂肪含量上升,下层乳脂肪含量下降,脂肪上浮率达68.91%;上、下层乳液蛋白质含量均下降,下层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蛋白质下沉率为16.18%;上、下层乳液总固形物含量均有少量下降,总固形物下沉率为1.45%;上层乳液的黏度高于下层;原料乳经过超滤处理后,超高温灭菌乳上层脂肪含量降低,大颗粒固形物减少,且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结论】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理化特性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脂肪上浮;超滤处理是提高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品质稳定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前言 目前,在纤维板生产中,为了提高产品的防水性能,确保产品尺寸、形状的稳定性,都采用向纤维浆料中添加防水剂的办法。例如添加石蜡乳液、松香乳液或石蜡——松香乳液等憎水物质。在国内或国外湿法硬质纤维板生产中,使用最多的是石蜡乳液。 石蜡是精炼石油时的一种副产品,它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也不能被碱皂化,但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可高度分散形成稳定乳液。正是利用石蜡这种可被乳化剂乳化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木材的防腐与防水,是木材保护的重要方面,它对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拓宽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环保型防腐剂铜唑(CA)与石蜡乳液防水剂复合处理木材,并对复配体系的基本性能,包括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粒径和pH值等,以及复配处理材的防水性(吸水性、干缩性及湿胀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及结论]研究发现:(1)CA与石蜡防水剂进行复配具有良好的混容性及稳定性,不同配比的复配体系其储存稳定性与离心稳定性均可达到1级水平,可存放较长时间不致出现破乳现象。(2) CA不能改善处理材的防水效果。但是,经 CA与石蜡防水剂复配体系处理的试材,其吸水性和尺寸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木材的防腐与防水,是木材保护的重要方面,它对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拓宽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环保型防腐剂铜唑(CA)与石蜡乳液防水剂复合处理木材,并对复配体系的基本性能,包括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粒径和pH值等,以及复配处理材的防水性(吸水性、干缩性及湿胀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及结论]研究发现:(1)CA与石蜡防水剂进行复配具有良好的混容性及稳定性,不同配比的复配体系其储存稳定性与离心稳定性均可达到1级水平,可存放较长时间不致出现破乳现象。(2)CA不能改善处理材的防水效果。但是,经CA与石蜡防水剂复配体系处理的试材,其吸水性和尺寸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恩诺沙星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恩诺沙星纳米乳,首先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形成纳米乳的区域,筛选出最佳制备处方,并对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的纳米乳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聚氧乙烯蓖麻油-40 (EL-40)、乙酸(HAc)和水,其中Km为3∶2,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恩诺沙星15%,IPM3%,EL-40和HAc 48%,蒸馏水34%;所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为O/W型,澄明均一,平均粒径为(22.45±2.92) nm,粒径呈正态分布,pH 4.36;该纳米乳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其原料药MIC的1/2;在离心试验和温度试验条件下,未见乳液分层、破乳和药物析出现象.结果显示,恩诺沙星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溶解度高、抗菌活性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的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分别改变各种包膜材料(苯丙乳液、石蜡和凹凸棒石粉末)的用量、干燥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制得不同的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并且利用水浸泡试验研究制得的不同包膜尿素在水中的溶解特征。[结果]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的制备最佳工艺参数为:每包膜100克尿素,石蜡用量为20 g,凹凸棒石粘土用量为3 g,苯丙乳液用量为50~60 ml,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20 min。[结论]各种膜材料用量、干燥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均影响着该复合包膜尿素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临盘油田盘二联“三高”(密度高、粘度高、含腊高)原油进行了破乳脱水效果影响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国产破乳剂适应常规稠油破乳的较少,且适应性差;②盘二联油水系统中采油化学助剂(降粘剂、清防蜡剂及缓蚀剂)对目前使用的破乳剂PR-4031的破乳效果有一定影响,而实验用破乳剂TA1031与化学助剂具有较好的配伍性;③破乳温度是影响油水体系破乳效果的重要因素,在45℃条件下破乳剂的分段脱水率相差很小,而降到35℃时破乳剂的脱水率大幅度下降;④原油粘度对破乳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试验条件下,原油粘度降低,油水体系破乳难度减小,破乳效果变好,反之破乳难度增加;⑤油水体系的乳化程度对破乳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乳化强度越高,乳状液越稳定,破乳难度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制定了Tween80/EL-35/C2H5OH/H2O体系拟三元微乳液相图,研究温度、盐度、酸度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通过电导率法区分微乳液区域的O/W、W/O和B.C.区域,动态光散射测定微乳液的粒径和多分散度,通过改变剪切速率的粘度变化来观察微乳液流变性,并用渗析-三阶导数紫外光度法研究了微乳液对维生素E(VE)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和盐度的增加使微乳区域稍有减小,酸度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较小,表明所制得的微乳液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酸性;室温下微乳液在水相大于43.4%时,形成高剪切速率下表现为牛顿流体的O/W型微乳液,微乳液粒径和多分散度分别为8 nm和0.11左右;并对维生素E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开发了一种石蜡乳化的复合乳化剂.方法 与结果采用开发的复合乳化剂,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得到了石蜡乳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复合乳化剂用量为石蜡用量的35%,乳化温度75-80℃,搅拌速度800 r/min,乳化时间30 min,水与石蜡的质量比为5.5∶1.结论 在优化条件下试验,所得的乳化蜡为白色粘稠状乳液,pH为7.5;在4 000 r/min下离心15 min,VO/VT值为100%,分散性测定为一级;放置3个月无分层、无沉淀,可任意稀释,稀释后30 h不分层.  相似文献   

20.
以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破乳菌LH-1为研究对象,鉴定其生理生化指标鉴定,探究培养条件对破乳菌LH-1破乳效能影响,确定破乳菌LH-1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 H 7,培养温度33℃,菲浓度75mg·L~(-1),发酵液接种量4%,培养时间为5 d。此条件下破乳菌LH-1的24 h破乳率为95.67%,说明该菌是一株高效破乳菌。经理化分析,确定LH-1产生的生物破乳剂有效成分存在于细胞外,游离于培养液中,而菌体自身不具破乳能力。采用醇提方法得到破乳粗产物,经温度、酶解后验证破乳效果,结果显示,LH-1所产破乳剂为脂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