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溃疡病的防治关键在于通过各种营林措施和技术手段来创造有利于杨树生长发育的条件,以增强寄主的抗病力,造成不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传播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瓜菜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保护地瓜菜病虫害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因此其防治应以防为主、综合防治。1 轮作倒茬 清除病原菌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轮作倒茬,使病原菌失去寄主,以防止病原菌的积累,重复为害。轮作倒茬可以与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3.
1日光温室连作障碍的表现1.1土壤传染性病虫害的积累。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如番茄青枯病、茄子黄萎病、黄瓜枯萎病、韭菜根蛆、多种蔬菜的根结线虫病以及果树腐烂病等,引起的主要原因是日光温室长期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及连作栽培条件下,由同种或同类作物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茬腐解物给某种病原菌或虫卵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寄主和丰富的营养,使病原菌或害虫具有良好的繁殖条件,数量异常增加;同时由于日光温室中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生态结构特别是固氮菌、根瘤菌、病原拮抗菌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不同病原菌在缺乏寄主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生态防治是以调整平衡失调.恢复生态平衡为目的,是重在治本的方法。当前.生态学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宏观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动物与植物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而微观生态学则是研究人类、动物、植物表面和体内正常的微生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以及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寄主的微生物群的共生、拮抗、相关、不相关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群与寄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979年北京农业大学陈延熙教授所领导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室,根据植物微生物生态工程原理,应用植物体上的真正体细菌,(即在植物身体上定殖的细菌,而不是游离在根围的根际细菌。)在农业生态中调节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有利于植物,而不利于有害微生物,或者影响植物同有害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其有利于寄主,不利于有害微生物,从  相似文献   

6.
不同轮作方式控制小麦全蚀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菌对寄主作物有较强的选择性,当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时,换种非寄主作物,病原菌便会逐渐减少,再种小麦可显著减轻发病,试验表明,在目前尚无抗病品种,又缺少有效防治药剂的情况下,实行小麦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换茬,特别是在有水源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白绢病是一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普遍发生的病害,其寄主范围广,可危害多种植物,严重危害时,常造成作物减产.关于各种植物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一直是植物病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白绢病的有效控制必须建立在对该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此,首先介绍白绢病病原菌的特征、分布、寄主种类、危害症状、侵染循环与致病机理,然后进一步总结阐...  相似文献   

8.
综述已报道的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内生菌的组成、寄主、不同部位分布特点及组织偏好性,讨论植物内生菌通过抗菌、营养竞争和诱导寄主免疫反应等抑制植物病原菌阻止病害发生的主要作用机制,针对微生物之间互作对寄主植物的影响、寄主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和不同发育时期对微生物种群结构的调控机制以及在农作物育种中构建适应性更强的功能共生体等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1株抗水稻纹枯病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稻纹枯病是最重要的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引起的产量损失每年可达到20%~40%[1]。井冈霉素对纹枯病的防治是相当有效的[2]。但若长期单一使用井冈霉素,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3]。因此,有必要考虑继续筛选防治纹枯病新的生物农药。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对寄主的寄生专化性不强,作物品种间特异抗性差异很小或没有[4],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经济有效,且无副作用,所以有必要探索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筛选出更多的有应用价值的新菌种[5-6]。笔者采用选择性很强的几丁质培养基筛选出1株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强抗性的…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从5个方面对水稻纹枯病近年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①病原菌分类地位的演变及其特性,②病原菌致病力分化及菌丝融合群测定,③寄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④病害流行因素,⑤病害防治动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就该病害的发生、症状、病原菌、寄主、侵染循环、流行因素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病害是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病原菌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常常会产生突变,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同时处理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引起的多种病害,需要复杂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芝麻茎点枯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芝麻茎点枯病是河南省芝麻产区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该病原菌寄主范围广 ,菌源存在广泛 ,致病力强 ,以小菌核在病籽、病残体、土壤中越冬。在防治上应以农业防治为主 ,辅之以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其通过与DNA、RNA、蛋白质、脂类以及多糖等物质结合形成复合体以参与信号转导、防卫反应等复杂的生命活动,因此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可为揭示生命现象本质提供依据。酵母双杂交(Yeast two hybrid, Y2H)系统是筛选互作蛋白最常用的方法,它具快速、灵敏、简便、高效、广泛的优点。卵菌是一类危害严重的植物病原菌,可分泌效应因子,直接或间接与寄主体内的蛋白发生作用从而促进病原菌侵染与定植,引起寄主发病或者干扰、抑制寄主的抗病反应,但目前对于病原卵菌效应因子的寄主靶标以及效应因子增加寄主对病原菌的敏感性机制知之甚少,因此,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植物病原卵菌效应因子互作蛋白,为探明其致病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多数病原菌的抗病形式,具有广谱性和持久性。早前多认为非寄主抗性是植物体识别病原菌激发子,释放抗病信号,经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进而产生非寄主抗性,目前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参与病原菌防御的非寄主抗性基因和转录因子。从非寄主抗性的组分和类型对植物非寄主抗性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对青杨叶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病原菌的超微形态、致病性分化,寄主抗病性及其分子标记,病害流行预测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正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有很多,每种的特征、生长环境,防治方法都各不相同,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能减少绿化资金的开销,防止生态环境受污染。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能避免许多浪费。园林规划建设的实质性效益必须通过长期,有效的维护工作来体现。植物病虫的发生和发展,是受寄主抗病虫能力、病原物的侵染力、害虫的繁殖、传播和环境条件的作用。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也必须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增强寄主抗病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青杨叶锈病(     
对青杨叶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病原菌的超微形态、致病性分化,寄主抗病性及其分子标记,病害流行预测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灰霉病菌与拟南芥互作中会分泌小RNA进入植物细胞,通过与拟南芥Argonaute 1(AGO1)蛋白相结合,利用寄主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机制沉默寄主的免疫相关基因,从而抑制拟南芥的免疫反应。相反,寄主也会将小RNA转移到病原菌中,从而抑制病原菌的致病力。最近研究发现拟南芥可以通过类似于外泌体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将小RNA分泌到真菌细胞中。这些含有寄主小RNA的胞外囊泡在侵染部位积累并被真菌细胞吸收,并转运寄主小RNA诱导沉默真菌关键的致病因子,降低灰霉病菌的致病力。因此,在与病原菌的相互进化中,拟南芥通过外泌体介导的跨界RNA干扰抑制病原菌的侵染。本综述回顾了在多种植物-病原物互作体系中开展的小RNA穿梭转运研究,总结了可能的转运机制,讨论了以跨界RNA干扰技术为基础研发的新型环境友好型"RNA杀菌剂"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对于读者了解新型作物病害防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症状、病原菌、寄主及分布、病害发生规律、病原菌致病性分化、分子生物学检测、抗病育种、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