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我县基层养殖场在对猪、牛实施“O”型口蹄疫(FMD)疫苗接种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疫苗注射反应大”、“疫苗免疫效果差”等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于2004年3月至6月对我县某奶牛场的部分牛进行了“O”型口蹄疫疫苗注射反应观察及其抗“O”型口蹄疫抗体滴度的检测试验。检测产奶牛10头、后备奶牛10头、种公牛2头,分别占其存栏数(也是疫苗注射数)的18.87%、21.28%、66.67%。通过连续测温和采用口蹄疫正向血凝试验,检测注苗牛不同时期的血液抗“O”型口蹄疫抗体滴度的消涨变化,发现该疫苗注射反应较轻微,不用治疗可自愈;疫苗刺激…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 ,我州基层在对猪、牛实施“O”型口蹄疫 (FMD)疫苗接种工作中 ,普遍存在着“疫苗注射反应大”、“疫苗免疫效果差”等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 ,笔者于 2 0 0 0年 3月至 6月对我州都匀市某奶牛场的部分牛只进行了“O”型FMD疫苗注射反应观察及其抗“O”型FMDV抗体滴度的检测试验。检测产奶牛 10头 ,后备奶牛 10头 ,种公牛 2头 ,分别占其存栏数 (也是疫苗注射数 )的 18 87%、2 1 2 8%、6 6 6 7%。通过连续测温和采用FMD正向血凝试验检测注苗牛只不同时期的血液抗“O”型FMD抗体滴度的消涨变化 ,发现该疫苗注射反…  相似文献   

3.
分别将2500、500、100、20μg的木鳖子提取物(ECMS)或100μg皂树皂甙(QA)和AsiaⅠ-O型口蹄疫(FMD)双价灭活苗混合免疫豚鼠,以不另加佐剂的疫苗为对照组,于二免后3、6、10、14周采血并分离血清,观测血清中抗O型FMDV的抗体滴度、抗O型FMDVVP1结构蛋白抗体水平和抗AsiaⅠ型FMDV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当ECMS剂量等于或少于500μg时,ECMS和FMD双价灭活苗混合免疫豚鼠,未见不良反应;疫苗中加入ECMS和QA后,则诱导更高的抗O型FMDV抗体滴度、抗O型FMDV VP1结构蛋白抗体和抗AsiaⅠ型FMDV抗体水平,尤其ECMS100μg组和QA100μg组(P〈0.01)或(P〈0.05);且ECMS100μg组抗体水平高于QA100μg组。本研究结果提示ECMS可作为FMD灭活疫苗的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4.
分别将2 500、500、100、20μg的木鳖子提取物(ECMS)或100 μg皂树皂甙(QA)和Asia Ⅰ-O型口蹄疫(FMD)双价灭活苗混合免疫豚鼠,以不另加佐剂的疫苗为对照组,于二免后3、6、10、14周采血并分离血清,观测血清中抗O型FMDV的抗体滴度、抗O型FMDV VP1结构蛋白抗体水平和抗Asia Ⅰ型FMDV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当ECMS剂量等于或少于500 μg时,ECMS和FMD双价灭活苗混合免疫豚鼠,未见不良反应;疫苗中加入ECMS和QA后,则诱导更高的抗O型FMDV抗体滴度、抗O型FMDV VP1结构蛋白抗体和抗Asia Ⅰ型FMDV抗体水平,尤其ECMS100 μg组和QA 100 μg组(P<0.01)或(P<0.05);且ECMS 100 μg组抗体水平高于QA 100 μg组.本研究结果提示ECMS可作为FMD灭活疫苗的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比较了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亚洲-I型、A型、O型)与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亚洲-I型、O型)+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对奶牛的免疫效果。选取8~16月龄的荷斯坦母牛30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头,分为三价疫苗组及二价疫苗+A型疫苗组,皮下免疫,三价疫苗免疫组注射剂量为3mL/头;二价疫苗+A型疫苗免疫组注射剂量分别为3mL/头和2mL/头;免疫后第21天采集尾根动脉血液,利用液相阻断ELISA测定1:7蹄疫亚洲-I型和A型抗体效价,IHA方法测定口蹄疫。型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口蹄疫亚洲-I型抗体效价在1:128以上的比例,二价疫苗+A型疫苗组为55.33%,三价疫苗组为58.00%,差异不显著(P〉0.05);口蹄疫A型抗体效价在1:128以上的比例,二价疫苗+A型疫苗组为56.67%,三价疫苗组为60.00%,差异显著(P〈0.05);1:7蹄疫。型抗体效价在26以上的比例,二价疫苗+A型疫苗免疫组52.67%,三价疫苗免疫组为79.34%.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给猪口服和肌肉注射以乳酸杆菌为载体的口蹄疫病毒VP1基因DNA疫苗(L.acido SFMD-1),以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和MTT方法分别检测了免疫后FMDV VP1抗体的动态变化和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情况,并与商用FMD油佐剂疫苗、裸质粒FMDV VP1基因DNA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口服组猪在免疫后第21d抗体效价达到了1:2^7.7,而肌肉注射组猪为1:2^3.3。加强免疫后2周,口服免疫组抗体水平下降到1:2^5.3,到第3周快速上升到1:2^8;与此相对应,肌肉途径免疫组猪抗体效价缓慢地从1:2^5.3上升到1:2^6.7。口服途径和肌肉注射途径的刺激指数(SI)分别为1.93和2.00,2种免疫途径都可以诱导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证实,该疫苗能够在猪体诱发VP1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反应,以乳酸杆菌为载体是DNA免疫和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极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基因型联合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比较国内外口蹄疫病毒(FMDV)流行毒株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检测FMDV的PCR引物及O型FMDV不同基因型即中国型(Cathay)与乏亚株(PanAsia)的二联PCR引物。在确定单项RT-PCR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优化了二联RT-PCR反应体系和条件,并进行了相关病毒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O型FMDV不同基因型中国型与泛亚株的二联RT-PCR,有效、特异且敏感,为FMD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1.1产生抗体不足 注射疫苗后能否预防疫病,取决于疫苗能否激发犬产生抗体,以及抗体的多少(用滴度表示)。一般认为血清抗体滴度大于10IU/ml时,才能预防传染病,约有40%的犬注射疫苗1个月后出现抗体,完成全程注射1个月后,抗体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在完成全部注射前,抗体未产生或滴度比较低时,仍有感染的可能,在这段时间,犬主仍须采取其他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疫苗效力试验和血清学取代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疫苗效力试验是通过强毒攻击疫苗免疫动物来评价12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安全性、经济性、动物福利方面存在问题,寻找更安全的12蹄疫疫苗效果评价方法成了各国口蹄疫疫苗研究的重要任务。许多研究表明,动物免疫后的血清学指标和动物能否抵抗强毒攻击有相关关系,提出了疫苗效力试验的各种血清学替代方法,如“抗体平均值预测”、“bootstrap”和“抗体滴度最佳临界点”等,取得了很多进展,其中用“抗体滴度最佳临界点”方法可以计算出疫苗的PD50(50% protectivedose),重复性(re—peatability)为65.8%,再现性(reproducibility)为60.7%,该方法有望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免疫增强剂CVC1302对O型口蹄疫(FMD)细菌样颗粒(BLP)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将革兰氏阳性增强基质(GEM)处理的口蹄疫病毒(FMDV)VP1结构蛋白表位的重组蛋白B(T1BT2)4B与CVC1302混合,与白油佐剂乳化制成疫苗,免疫4周龄ICR小鼠及45日龄FMDV抗体阴性仔猪。免疫后利用FMDV VP1结构蛋白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ELISA抗体水平;利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免疫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免疫小鼠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利用液相阻断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仔猪血清中的液相阻断抗体滴度。结果显示,免疫增强剂CVC1302可以显著提高GEM-B(T1BT2)4B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p0.05);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因子IL-4、IFN-γ的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仔猪血清中的液相阻断抗体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免疫增强剂CVC1302可以提高O型FMD BLP疫苗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对FMD BLP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为提高FMD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猪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防制猪O型FMD主要采用疫苗免疫与扑杀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近年来随着O型合成肽疫苗的上市,因其副作用小、免疫抗体水平高,但检测的抗体不代表中和抗体水平,因此是否能真正达到相似的攻毒保护率尚不能确定.本试验就是通过母猪和仔猪的跟踪免疫和监测来观察抗体消长规律,并为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及检测方法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了解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合理的检测方法,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在某肥育场进行了此次试验。试验猪分3组,分别注射不同厂家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OS/99株灭活疫苗,并采用猪O型口蹄疫VP1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HI)分别对使用上述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注射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后,用猪0型口蹄疫VP1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达到100%;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测不到注射合成肽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效价。免疫猪口蹄疫O型OS/99株灭活疫苗后,用VP1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只有30%;用HI方法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为60%。  相似文献   

13.
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了解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在梅小市选择2个规模化养猪场,每个猪场分2组,对试验猪分别免疫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对接种疫苗的试验猪进行免疫应激观察,结果显示:注射合成肽疫苗试验猪未出现不良免疫副反应.说明用合成肽疫苗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较高;采用猪O型口蹄疫VP1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分别对使用上述两种口蹄疫疫苗免疫21d后的猪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用猪O型口蹄疫VP1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合格率达到92.50%,免疫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免疫合格率为35.83%,说明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4.
研究木鳖子提取物(ECMS)在Zmu-1:DHP和DHP2个豚鼠品系中,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将0.1mg ECMS和0.5mL O-AsiaⅠ型双价口蹄疫疫苗混合,免疫2个品系豚鼠,以疫苗组和空白组作对照。用间接血凝法测定O型疫苗持续期的血凝抗体效价;ELISA法测定抗O型疫苗VP1结构蛋白的IgG、IgG1及IgG2;ELISA法测定抗AsiaⅠ型疫苗的IgG、IgG1及IgG2;用流式细胞法和ELIS法,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率及淋巴因子。实验结果表明,(1)药物处理组豚鼠B、T淋巴细胞,比疫苗组产生明显的特异性免疫反应(P〈0.01或P〈0.05)。(2)ECMS能诱导FMD O型疫苗产生较高滴度的IgG及IgG2抗体,但维持时间较短,而诱导AsiaⅠ型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3)药物组能诱导T细胞产生较高滴度的IFN-γ。(4)DHP豚鼠中,ECMS对两个疫苗均有较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而Zmu-1:DHP豚鼠只对AsiaⅠ免疫增强作用较明显。(5)DHP豚鼠的多数免疫功能大于Zmu-1:DHP豚鼠。实验结果证明:豚鼠是研究ECMS免疫功能较适宜的动物模型;豚鼠品系间的免疫反应存在明显地遗传差异;ECMS对O型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较显著,并主要由IgG2和IFN-γ参与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疫苗因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成为当前FMD疫苗研究热点。为解决FMDV VLPs疫苗免疫原性弱的问题,本研究选取CpG、GM-CSF和FliB佐剂,与ISA206联合后分别与FMDV VLPs配伍,免疫豚鼠后通过检测豚鼠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FMDV的攻毒保护率,探究其对FMDV VLPs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结果表明,CpG与ISA206联合作为佐剂可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同时能够提高动物的攻毒保护率,从而增强了FMDV VLPs疫苗的免疫效力,研究结果为FMDV VLPs疫苗及其他蛋白质类疫苗最优佐剂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FMD、HC和PRRS疫苗不同组合接种免疫效果的此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猪O型口蹄疫(FMD)、猪瘟(HC)、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疫苗不同组合的免疫效果,在黔东南州3个养殖场各选择35日龄仔猪120头.每个场分成6个实验组,每组20头,在免疫后的21、28、35、42、49、56、63 d采血检测抗体,FMD、HC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PRRS用间接EIJSA检测.结果表...  相似文献   

17.
生物矿化技术可以增强口蹄疫(foot-and-mouth, FMD)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的耐热性,但并无试验数据支撑矿化FMD VLPs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本研究旨在评价矿化FMD VLPs疫苗在牛和猪上的免疫原性。用VLPs和矿化VLPs免疫猪,采用液相阻断ELISA(LPBE)检测猪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并经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免疫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体外刺激后分泌的特异性IFN-γ。用矿化A型VLPs、矿化O型VLPs、矿化的A型和O型二价VLPs分别免疫牛,采用LPBE、中和试验、夹心ELISA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以及IL-4和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VLPs与矿化VLPs免疫猪的血清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相对于VLPs,矿化VLPs免疫猪的PBLs分泌的IFN-γ水平高于VLPs免疫猪(P<0.05);3种疫苗免疫牛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均高于PBS组,矿化二价疫苗与相应的矿化单价疫苗免疫牛的血清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效价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矿化VLPs对牛和猪均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病毒3D蛋白对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携带O型FMDV China99株P1-2A、部分2B及3C蛋白酶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与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纯化FMDV China99株3D蛋白同时经肌肉注射方法接种豚鼠。以MTT法检测豚鼠脾淋巴细胞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的增殖活性,以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FMDV特异抗体变化,并以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水平。结果表明,FMDDNA疫苗与3D蛋白共同免疫豚鼠后,抗体水平没有明显提高,攻毒后的保护率为25%。  相似文献   

19.
应用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VP1-ELISA)对驻马店境内部分接种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猪群进行了血清学抗体检测,以掌握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效果。4个规模化猪场血清检测结果显示其抗体合格率为96.6%,其中种猪95.3%、育肥猪97.8%,说明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实掌握某地区牛、羊口蹄疫(FMD)春季防疫免疫效果,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地区某奶牛场的74头奶牛进行了A、O和亚洲Ⅰ型FMD免疫抗体的检测,对7家规模养殖场和7家散养户的80只山羊进行了O型和亚洲Ⅰ型FMD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用O型-A型-亚洲Ⅰ型FMD三价灭活苗免疫奶牛后,可同时产生针对A、O和亚Ⅰ型3种亚型的高水平抗体;用O型-亚洲Ⅰ型FMD二价灭活苗免疫羊后,规模羊场的两种亚型抗体合格率均高于散养羊。所抽检牛、羊抗体合格率均超过农业部规定的70%的标准。结果表明,FMD三价苗免疫效果较好,可以起到一针防三型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