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出口波斯菊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精选量与容重和发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与容重都随着精选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精选量和效益的关系是种子精选的实质问题,精选量越大,效益越差,呈反相关关系。两者的最佳平衡点在精选量35%左右。  相似文献   

2.
姜阳阳 《新农业》2005,(11):46-46
种子库进行种子熏蒸灭虫.最常用的是磷化铝片剂熏蒸。磷化铝片在空气中吸收水汽可产生磷化氢气体.对仓库害虫有很高的毒杀能力.并有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而对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但是磷化氢气体对人有很高的致毒性.如果不注意.往往会造成熏蒸效果不好或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在种子仓库熏蒸灭虫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用3种浓度的磷化铝熏蒸两优816、谷优5138、全优2689、天优2075和Ⅱ优356为代表的5个杂交水稻品种种子,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在9%-14%范围内,库温20℃时,按库容每立方米投放4-12g磷化铝熏蒸6d,种子仍保持原有的活力,发芽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俊如 《农村科技》2008,(11):23-23
豌豆象以成虫取食豌豆的花瓣、花粉、花蜜,主要以幼虫蛀食豆粒危害,直接影响豌豆的产量、品质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对松墨天牛危害的马尾松砍伐木进行磷化铝熏蒸试验,结果表明:害虫除治效果取决于磷化铝药剂量和熏蒸时间,总的趋势是药剂用量少熏蒸时间要长,反之用量多所需熏蒸时间短。其中,磷化铝放置1片的和薰蒸时间为5d的除治效果较差;磷化铝放置2片的和薰蒸时间为5d的,虽然有一定的除治效果,但根除不彻底,而放置4片熏蒸5d的防治率可达96%;磷化铝放置2片的和薰蒸时间为10d以上,害虫死亡率可达100%。研究表明经济、合理和有效的药物用量和熏蒸时间为每袋(1m^3)2片即6.4g、熏蒸10d。  相似文献   

6.
豌豆象以成虫取食豌豆的花瓣、花粉、花蜜,主要以幼虫蛀食豆粒危害,直接影响豌豆的产量、品质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种子活力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种子在贮藏期间,其内部生理状态和生化过程都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其中膜透性的改变与种子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有密切关系,这已在玉米、棉花、菜豆、油菜和豌豆等作物上得到证实。Abdul—Baki等(1970)发现,大麦种子浸出液的可溶性糖增加与自然老化种子活力的降低相关。Loomis等(1980)报道了浸水16小时的甘蓝种子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外渗液中k+浓度升高,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下降,二者呈高度负相关。本文研究种子浸出液的电导、k+浓度、可溶性糖浓度和氨基酸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油松是北方地区植树造林常用的树种。本文采用赤霉素和V_E2种溶液浸泡3个不同年份的油松种子,研究其对油松种子呼吸速率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呼吸速率随赤霉素和V_E2种化学试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保存时间长的种子的呼吸速率低,可能是种子老化严重所致。赤霉素和V_E对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种子的发芽率不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同时,保存时间短的种子的发芽率要好于保存时间长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习惯采用豌豆、小麦混种,一般混种的比单种小麦每亩多收30斤粮食、100斤饲草,但由于豌豆象严重为害,混种面积曾一度大大缩减,为了消灭豌豆象,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安徽农业研究部门组织了力量,进行豌豆象的防治研究。从1950年开始,经过五年的调查和研究,终于找出了防治豌豆象的办法。1955年春中共安徽省委根据试验站的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了防治豌豆象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进行防治处理的豌豆  相似文献   

10.
对静宁县储粮害虫的种类、分布及为害调查的结果表明,该县主要的储粮害虫有麦蛾、玉米象、印度谷螟、日本蛛甲、豌豆象,以前两种为优势种。用磷化铝熏蒸和粮虫净拌粮处理储粮进行防治示范,其杀虫效果分别为100.0%和97.2%。  相似文献   

11.
王秀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32-18733
[目的]为玉竹种子育苗繁殖提供参考。[方法]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玉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HKL-4浓度及浸种时间对玉竹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HKL-4浸种时间显著影响玉竹种子发芽启动天数,而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却不明显;HKL-4浓度显著影响玉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出苗率。40倍HKL-4母液浸种6 h,玉竹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最高,分别为78.9%和72.9%,较对照提高了42.9%和43.6%。[结论]适当浓度的HKL-4处理玉竹种子,可显著提高其发芽率和出苗率,最佳处理浓度为40倍母液。  相似文献   

12.
玉竹种子经过水、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赤霉素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处理,进行发芽率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有显著的差异,处理时间之间没有显著地差异,高锰酸钾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得出最佳的组合是0.7%的高锰酸钾处理48h,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88%.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处理对豌豆芽苗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浸种时间、播种密度、温度、播种到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豌豆芽苗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25 ℃下播种,第8 d采收,豌豆芽苗菜的产量最高;播种密度为2.4 kg/m2时,生物产量和生物产率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缓解镉对植物的危害。[方法]以豌豆种子为试材,CdCl2溶液浸种后,用不同浓度的CdCl2和ZnSO4溶液培养,蒸馏水为对照组(CK),研究了锌对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60 mg/L镉溶液处理发芽势比对照降低了3.28个百分点。锌能缓解镉对豌豆种子萌发早期的毒害效应。镉浓度为10 mg/L时,根长为对照的161.6%。镉浓度为151.66 mg/L时,根长最短,是对照的95.36%。镉浓度为10 mg/L时,分裂期细胞数比例最大,总畸变率最低;镉浓度为60 mg/L时,分裂期细胞数比例最小,畸变率最大。在镉浓度≤20 mg/L,10 mg/L锌能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镉浓度为10 mg/L和20 mg/L时,POD酶谱带比对照少1条;镉浓度为60 mg/L时,比对照多1条。[结论]锌对镉胁迫下的豌豆有解毒效应,以10 mg/L时解毒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5.
汪智军  张东亚  卓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84-14085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Bunge)发芽及出苗的影响。[方法]探讨混沙层积处理、干藏处理和低温处理3种不同贮藏方式及不同浸种温度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播种时间对文冠果出苗率的影响。[结果]3种贮藏方式对文冠果种子的发芽势有影响,但对发芽率基本没有影响。浸种温度在20~50℃时文冠果种子均可萌动发芽,且随着浸种温度的升高,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发芽势却有随之加快和提高的趋势。春季种子催芽浸种时50℃为最佳浸种温度,发芽率可以达到100%,发芽势也处于最佳状态。春季和秋季播种对文冠果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文冠果种子的冬季贮藏方式、发芽浸种温度及播种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木醋液对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利用木醋液对茄子种子进行不同浓度浸泡处理,旨在研究木醋液对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对茄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存在显著影响,稀释400~200倍是刺激种子发芽的最佳剂量范围,该浓度处理的试验组发芽峰期发生在第3天或第4天。稀释100倍与50倍之间存在抑制发芽的半致死计量范围。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茄子种子发芽率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发芽率与时间、浓度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建立的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E=5.153%,相关系数R2=0.990621,说明该模型预测与试验值具有极其优化的拟合程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PEG溶液(水势梯度为0~-0.50 MPa)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了协豌一号种子萌发能力的变化及对萌发环境的最低水分需求。结果显示,PEG水分胁迫通过限制种子有效水分的吸收而抑制其萌发,且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萌发能力减弱,主要表现为:萌发率、吸水速率、萌发活力、萌发胁迫指数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根芽比则随之增加。环境水势对发芽率和种子吸水能力的影响不一致,表现为在PEG溶液梯度为-0.50 MPa时,其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余梯度下差异不显著;PEG各处理梯度下萌发活力、萌发胁迫指数、根芽比、幼苗鲜质量及物质贮藏转运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豌豆苗期对水分的变化较为敏感,高浓度PEG会抑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化学试剂预处理和暗培养时间对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及萌发率的影响,并从形态学角度观察了种子萌发的过程。无菌条件下,分别采用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对春兰种子进行预处理,将不同处理及未处理种子置于相同培养基上不同暗培养时间0,30,60,90,120,150,180 d下进行培养,暗培养后转入光照下继续培养。结果表明:暗培养以后进行光照培养是春兰种子萌发启动所必须的,全光照或全黑暗条件下种子均未萌发,暗培养30 d的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培养约35 d时开始萌发,初始萌发所需时间最短;化学试剂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显著,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处理组种子萌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化学试剂预处理与暗培养时间对种子的萌发率存在交互作用,暗培养150 d的氢氧化钠预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为79.2%。春兰种子萌发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状态:未萌发状态种子、胚吸水膨胀、原球茎、根状茎。图3表1参1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浓硫酸和GA3浸种及其交互作用对榛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平榛为试材,将榛种子置于浓硫酸中分别浸种0、10、20和30 min,对酸蚀处理的种子,分别用0、100、300和500 mg/L赤霉素浸种24 h,经与用湿沙自然层积3个月后在恒温箱中催芽。[结果]浓硫酸酸蚀可提高榛种子发芽率,且随着浓硫酸酸蚀时间的延长,榛子的出苗率逐渐升高,但酸蚀时间过长则容易使种胚受伤,影响发芽,以20 min的酸蚀效果较好。GA3能有效打破榛种子休眠,以300 mg/LGA3处理效果较好。浓硫酸和GA3对促进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以浓硫酸酸蚀20 min和300 mg/L GA3的处理组合对种子发芽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浓硫酸酸蚀榛种子配合赤霉素浸种能够打破榛子的休眠,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20.
牛文昊  赵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57-10858,10869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前处理对薄荷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研究赤霉素、乙烯利、NAA和2,4-D激素对胡椒薄荷(Mentha arv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当赤霉素浓度在40~160 mg/ml时,薄荷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升高;当赤霉素浓度继续增加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明显降低,最适宜的赤霉素浓度为160~200 mg/ml。当浓度在40~100 mg/ml时,乙烯利对光下薄荷种子的萌发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萌发率,而高浓度的乙烯利(100 mg/ml以上)则对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当NAA浓度为0.08~0.1 mg/ml时,薄荷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升高,表明一定浓度的NAA对光下薄荷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萌发率;而NAA浓度继续增加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高浓度(0.5 mg/ml以上)有抑制作用。当2,4-D浓度为10~30 mg/ml时,薄荷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升高,表明一定浓度的2,4-D对光下薄荷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使萌发率;而随着2,4-D浓度的继续增加,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高浓度(50 mg/ml)的2,4-D对萌发有抑制作用。[结论]赤霉素、乙烯利、NAA和2,4-D激素对胡椒薄荷种子的萌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