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统计甜菜筒喙象发生数量,明确该虫在新疆伊犁地区田间危害规律及消长动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新疆伊犁地区,甜菜筒喙象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出土,4月下旬产卵,产卵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卵孵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上旬至8月下旬。甜菜筒喙象幼虫从5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在田间均有危害,危害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该时期甜菜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茶窗蛾的生活史及其习性,为防控此虫提供依据。方法:于茶园剪回有茶窗蛾幼虫的筒形叶苞枝梢,插在细口瓶中水培,置于有机玻璃器中饲养观察。结果:茶窗蛾在江西婺源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表土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卵第一代散产在茶芽或初展嫩叶尖端,2~6代产在叶正面(含叶边缘)。1~6代幼虫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发生。幼虫卷筒形叶苞潜藏为害,每虫一生一般害嫩叶4~6片。各虫态历期为:卯5.0~1 3.7d、幼虫9.1~27.9d、预蛹1.6~3.7d、蛹8.3~1 3.9d、越冬蛹135.0~1 55.0d。成虫寿命3-3~10.3d。结论:茶窗蛾以幼虫卷叶苞为害,一年发生6代。  相似文献   

3.
洪雅县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学平 《中国茶叶》2008,30(7):32-32
一、发生规律 1.茶树黑刺粉虱在洪雅县一年发生4代,以第4代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份化蛹,4月初成虫羽化,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4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发生。第1代到第4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4.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忠莲  袁洪刚 《茶叶》2001,27(2):45-45
1994年黑刺粉虱传入日照市。近几年来,黑刺粉虱已在该市茶园中普遍发生,并上升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1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 70、80年代,日照市冬季气温较低,茶树经常遭受冻害,仅1976年至1983年,就发生了三次大冻害,冬季低温抑制了黑刺粉虱的发生。近十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给黑刺粉虱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人为因素 1993年至2000年是日照市茶园面积大发展的时期,每年都要从南方茶区调入大量的茶籽、茶苗,由于忽视了检疫工作,使大量的黑刺粉虱随种苗传入日照茶区。 2 发生规律 据日照市茶试站观测,黑刺粉虱在我市一年发生3~4代,以卵或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蛹大量羽化,1~3代成虫分别在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下旬盛发;卵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量出现;卵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中旬。黑刺粉虱第一代发生整齐。  相似文献   

5.
1 发生规律川中地区棉铃虫 1年发生完整 4代 ,个别年份发生不完整 5代。棉铃虫以蛹在棉花、玉米、辣椒、番茄等寄主作物田以及田埂、路边杂草地的 3.3~9.9cm深的土中越冬。越冬蛹于 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在小麦、葱子、番茄和麻类、豌豆上产卵为害 ,5月下旬入土化蛹 ,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一代不为害棉花 ,二代一般在 6月中下旬产卵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幼虫大量为害早发棉花的花蕾或嫩尖。三代一般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中旬产卵 ,为害蕾、花和幼铃。四代一般在 8月下旬到 9月初产卵 ,为害蕾、花及幼铃 ,以迟发棉田发生为害较重。但各代…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资料,山东省是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分布的北界,虽然此虫在临沂地区年年发生,但象1989年暴发却少见.大蓑蛾在山东每年发生一代,越冬老熟幼虫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化蛹,蛹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田间一般在6月下旬初开始见到初孵幼虫.  相似文献   

7.
茶甬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Anderson),幼虫吸食枝茎汁液,严重影响茶叶生产;在四川,年有一代,卵于8月下旬开始孵化,9月中旬为孵化盛期,田间10月中旬左右有一至三龄幼虫.为了快速、有效地防治,初步试验了多杀菊酯等三种农药的效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8.
地蚕是西藏南部地区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茶树地下害虫,对幼年茶树的生长危害极大,是造成缺株断行的主要原因。此虫在西藏易贡茶场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幼虫危害在6月中至7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成虫产卵于土表层和杂草落叶上,幼虫危害虫口基数与温湿度,土壤、耕作制度密切相关,防治适期以蛹羽化前10天为佳,以敌百虫,呋喃丹拌土撒施或喷施土表层防治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9.
茶毛虫是我省高山茶区的主要虫害之一.今年四月间周宁县泗桥、纯池、狮城、七步等乡、镇的许多茶园,又都发生了茶毛虫.省茶科所及时派了科研人员,协助泗桥茶叶站在赤岩村搞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示范推广片.他们先后组织群众采集茶毛虫三至四龄幼虫三十多万头,每次以一平方米3000至4000头虫的密度把虫集中到0.10亩茶树上就地复制病毒.至五月中旬,回收毒尸五万多头;同时还在该村茶场的217亩采摘茶园喷播了病毒,有效地防止了茶毛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酒泉市棉铃虫一年发生 3~ 4代 ,从 4月下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 ,1、2代发蛾盛期分别为 6月底— 7月上旬和 7月下旬 ,从 8月底开始至 1 0月上中旬化蛹越冬。其寄主作物主要为玉米、豌豆、棉花、番茄、向日葵、大麻 ,其中棉花上主要以 2代幼虫危害为主。在 2 5 .6℃时 ,人工饲养条件下 ,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成虫期分别为 4.7、 1 4.1、 1 .5、 9.62、 6.2 d,整个世代历期 36d  相似文献   

11.
黑绒金龟MaladeraOrientalisMotschulsky属鳃金龟科天鹅绒金龟亚科。又称东方金龟、天鹅绒金龟。该虫食性杂 ,成虫常常在春季对茶芽造成为害 ,食成半球形或不规则形缺刻。现将该虫在山东的发生情况简述如下 ,供参考。1 发生规律 黑绒金龟在山东每年发生一代 ,以成虫在土内 2 0cm深处越冬 ,第二年 3月末或 4月初开始出土 ,出土期约 2 0d ,4月至 5月初为害茶芽严重。 5月中、下旬逐渐绝迹。 4月下旬成虫交配并产卵 ,成虫产卵前期 10d ,5- 9月为幼虫发生期 ,秋末幼虫老熟化蛹并羽化成虫 ,且停留蛹…  相似文献   

12.
周密  卢威  肖铁光 《作物研究》2010,24(2):125-125,129
苎麻黄蛱蝶是湖南苎麻的主要害虫。研究表明:苎麻黄蛱蝶在湖南1年发生2代,第一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出现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可在低龄幼虫群聚危害高峰前,喷撒2.5%敌百虫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苎麻蝙蛾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害虫。湖南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苎麻地下茎的被害隧道内越冬。4月中旬化蛹,蛹期25天左右。5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寿命6-10天。6月上,中旬出现新一代幼虫,幼虫期长达300天。6月中,下旬用棉花蘸敌敌畏或甲胺磷药液塞入蛀孔内或用呋喃丹或克线丹颗粒剂掺河砂撒施于麻蔸儿能有效地防治该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4.
丽绿刺蛾在海南胡椒种植区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主蔓上结茧越冬。该虫1年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1代幼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苎麻蝙蛾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害虫。湖南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苎麻地下茎的被害隧道内越冬。4月中旬化蛹,蛹期25天左右。5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寿命6-10天。6月上、中旬出现新一代幼虫,幼虫期长达300天。6月中、下旬用棉花蘸敌敌畏或甲胺磷药液塞入垃孔内或用呋喃丹或克线丹颗粒剂掺河砂撒施于麻蔸上能有效地防治该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6.
龙眼木毒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厦门市近年来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最常见食叶害虫之一,在同安区1a发生1代,以完成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结束羽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棉铃虫在本地各植棉县(市)发生量及为害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地棉花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调查研究,现在已基本摸清了棉铃虫在本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1 棉铃虫的发生发展规律棉铃虫在本地区一年发生3~4代,一、二代世代间明显,三、四代各虫态并存,重叠现象十分严重。越冬代成虫发生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一代成虫期为6月中至7月上中旬,二代成虫发生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三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羽化后2~3天即可产卵,卵期5~9天…  相似文献   

18.
<正>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 Cokerell),又名梨白片盾蚧、杨白片盾蚧,属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一、主要习性与生态1.主要习性(1)世代及为害。长白蚧在江西婺源、德兴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及前蛹在茶树枝叶上越冬。第一代卵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盛孵期;第二代卵6月中旬孵化,7月中下旬为盛孵期;第三代卵8月中旬开始孵。第一、二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编号控制饲养、田间定点、控制观察,明确大鸢尺蠖(Ectropis excellens Butler)在湖南长沙一年发生五代,以蛹在茶丛树冠下土内越冬,次年3月上、中旬羽化,交配产卵。各代幼虫分别于4、6、7、8、9~10月发生。以第一代和第五代为害期长,平均每头幼虫一生取食叶片面积为17256.6mm2。本文报导此虫的生物学特性和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外观察法和最小二乘法研究胶刺蛾(Chalcocelis albigutataSnellen)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胶刺蛾以幼虫危害油茶叶片,老熟幼虫在叶面处结茧化蛹,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以第4代蛹越冬;幼虫共5龄,在25℃下,该虫的世代历期为(89.8±2.3)d;成虫具有正趋性,雌虫平均寿命5.8 d,雄虫平均寿命4.3 d,平均每雌产卵117.5粒,林间性比为1.32∶1(♀∶♂);不同温度对胶刺蛾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且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胶刺蛾的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17、7.07、6.26℃,有效积温分别为87.09、650.19、508.0日度,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17℃,有效积温为1373.77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