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的主要行为表现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的行为是鸡的动作及其变化对一定刺激动态适应的表现。一般按其是否为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 ,是否对鸡的精神与身体有害 ,分为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在生产实践中 ,通常把异常行为的发生作为环境不良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 ,异常行为 (如啄癖 )一旦发生 ,治疗就比较困难 ,关键在于预防。现将鸡的主要行为表现与管理介绍如下 :1 采食行为鸡喜欢边吃边饮的采食方式 ,而且采食时头不停甩动以清除喙部的饲料和水滴。 1~ 2周龄的雏鸡无一定的采食频率 ,在 7~ 8周龄时出现较明显的采食频率。雏鸡每日吃料 30~ 55次 ,随周龄增长 ,采食次数减少 ,…  相似文献   

2.
反刍家畜牧食行为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放牧家畜的牧食行为包括了采食(啃食、摘食)、行走、反刍、饮水、休息、嬉戏、排粪和排尿等行为,其中主要由采食和反刍行为构成,其它行为都取决于采食行为。在24h周期内,绵羊和牛的日有食周期约3次 ̄5次。牛的日采食时间大约为4h ̄9h,绵羊的采食时间大约为9h ̄11h,其中包括寻找和采食的时间,放牧家畜1d内的采食时间常受气候条件、家畜种类或品种、家畜接近被采食牧草的难易程度、,可利用牧草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由于采食时间的延长,家畜用于采食的能量支出增加,因此,能够在最短的采食时间里采食充足的饲草料是放牧率畜的最佳选择。一般来说,当牧草产量高、品质好的时候,家畜采食时间最短,而在饲草数量有限、质量差的时候,采食时间最长。当牧草数量变少,单口采食量受到限制时,家畜常常通过增加采食时间和采食速度加以补偿,从而维持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肉鸡采食行为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为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由自动饲喂系统收集的45日龄黄羽肉鸡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数据,通过统计描述鸡采食行为24 h的变化规律,对鸡群的各个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鸡群1 d中存在2个采食高峰,分别是06:00—10:00和17:00—19:00;在采食高峰期前期或末期鸡群的平均单只采食速率更高,最高约为3.0 g·min~(–1);鸡只的单次采食行为(单次采食量、单次采食时长、单次采食速率)与生产性能(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饲料转化率)存在显著相关;鸡只的日均采食次数与平均日增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饲料转化率存在显著正相关;鸡只日均采食时长与生产性能无显著相关。【结论】鸡的单次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之间联系紧密,选育采食次数少的鸡只可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食通过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地放牧对黑山羊采食行为及草地生产力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黑山羊采食行为在季节间均有较大差异;以5 min为观察时间段,同一季节采食行为表现为,高强度放牧显著减少采食口数、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每口食量、日采食量(P0.05);不同季节相同放牧强度,采食行为表现为:春季显著提高采食时间、行进步数、站立时间、每口食量(P0.05),而夏秋季显著提高采食口数、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P0.05);总体而言,春季能显著提高黑山羊反刍时间、反刍食团数(P0.05),夏秋季能显著增加食团咀嚼时间和次数(P0.05)。采食采食行为参数与草地生产力关系表现为,在草地生产力处在中等水平时,采食时间和站立时间较低,采食口数、吃草频数、日采食量均较高;随草地生产力增加,山羊采食速度降低,单口采食量则增加。  相似文献   

5.
1997年5月~12月在内蒙古锡林勒盟多伦县测定了蒙古牛四季的牧食习性,研究了蒙古牛的采食、站立、游走、卧息、反刍和排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蒙古牛的平均采食时间为438.5±10.8min共计7.5±0.5个采食周期;反刍时间为393.9±9.2min;卧息时间289.6±12.2min;站立游走时间317.9±12.9min。平均采食速度43.1±1.8口/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育肥猪采食行为识别误差大、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轻量化结构的育肥猪采食行为检测模型,实现对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快速检测与采食时长统计。[方法]以YOLO v5L目标检测算法为基础,构建侧视视角下的猪只采食行为检测模型。对比更换不同轻量化主干网络后对模型检测效果的影响,选取性能最优的模型;改进ShuffleNet V2网络结构基本单元,采用Mish激活函数提高模型泛化能力与推理速度,引入SE注意力机制给予目标特征更高的权重以提高目标识别精度;对比分析模型增加非营养性访问行为检测前、后的采食行为识别准确率。[结果]优化后的育肥猪采食行为检测模型大小为38.2 MB,计算量为37.8 GFLOPs,视频检测平均帧耗时7.6 ms。与非营养性访问行为进行区分识别后,猪只采食行为检测识别准确率为96.4%,召回率为92.5%。模型检测采食时长与人工统计采食时长相对误差为6.1%。[结论]改进的YOLO v5L-ShuffleNet网络模型检测速度和模型大小均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可在复杂养殖环境中全天候识别育肥猪采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肉牛采食行为包括卷食、咀嚼、卷食—咀嚼等几种次级行为。监测肉牛次级采食行为有助于评估牛只的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文章旨在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研究肉牛次级采食行为识别方法,对比不同监测部位对次级采食行为识别的影响。【方法】 将加速传感器安装在肉牛的鼻子、右颌、左嘴3个部位,检测次级采食行为的加速度信号,经过衍生变量函数计算,扩充数据维度,使用ExtraTreesClassifer选择出9种重要特征,运用XGBoost算法识别肉牛采食次级行为(卷食、咀嚼、卷食—咀嚼、其他),最后使用HMM-viterbi算法修正次级行为识别结果。【结果】 XGBoost和HMM-viterbi在鼻子、右颌、左嘴3个部位识别的平均结果相同,XGBoost识别的平均准确率、精确率、F1得分和召回率分别为0.95、0.93、0.93和0.93,HMM-viterbi修正后识别的平均准确率、精确率、F1得分和召回率均为0.99。因此,运用HMM-viterbi模型可以有效修正行为识别结果。在XGBoost识别结果中,鼻子部位识别次级行为的得分较高,考虑长期佩戴传感器的稳定性,推荐采用鼻子作为检测部位。【结论】 在肉牛鼻子部位佩戴加速度器,利用XGBoost结合HMM-viterbi的方法可以自动识别肉牛次级采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对产蛋鸡的产蛋行为和采食行为进行整理、归纳,根据这些行为表现特点,提出一些符合蛋鸡生产的饲养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9.
蒙古羊牧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6年春、夏、秋冬四季在内蒙古锡多化县测定了蒙古羊的牧食行为,研究蒙古羊的采食习性和饮水量、牧草的适口性指数、昼夜行为活动节律和反刍行为及排泄行为,结果表明,蒙古羊一年四季的昼夜行为活动节律的牧食行为不同,按年平均,昼夜采食次数为8.67±5.03次,采食时间为355.77±45.94min,反刍时间为384.54±76.63min,卧息时间为645.31±73.41min,站立游走时间为54  相似文献   

10.
岩羊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岩羊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报道了岩羊在野生环境下的采食,饮水,嗜盐,哺乳和繁殖等行为,同时对人工驯养后的岩羊行为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岩羊和不扭角山羊的行为进行了比较。为岩羊的基础研究和人工驯化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