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陕西省蚕桑研究所桑树育种课题组,1987年以来,先后育成707、新之一濑、871、761、7435、湖桑7号、桐乡青等桑品种的无性系同源四倍体,有的已经开花结果。为进一步培育人工三倍体和其他多倍体桑树新品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育2号、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三个桑品种的群体结构调查结果表明:春季,由于育2号发芽早,发芽率高,生长芽多.因此,叶面积指数的上升,明显的快于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育2号春季叶面积指数最高可达12.0以上,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达12左右.育2号春季叶面积指数达9以上时,树冠中下部就有黄落叶出现.但是在相同的叶面积指数水平上.湖桑32号和新一之濑就没有发生黄落叶.夏代后由于育2号主要是由潜伏芽萌发形成条叶.所以发芽期反比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迟,加之节间又稀,所以叶面积指数低于其它两个品种.亩苗1000株的4年生桑园,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在夏伐后发芽生长的第一个月(7月5日).其叶面积指数约为1.5:第二个月为5.0左右;第三个月为9.2;第四个月为11.5.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夏秋季的叶面积指数可达12左右,两者之间开差不大.8月5日当叶面积指数达到4.5以上时,就有黄落叶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桑品种与叶丝转化率的关系,以新一之濑、荷叶白、转阁楼、小冠桑、黑油桑、6071、阆中201、北荆1号等8个桑品种进行春蚕对比试验(5龄饷食后分区饲养,1日4回定量给桑)发现:(1)干物食下量黑油桑>北荆1号>转阁楼>新一之濑>小冠桑>6071>阆中201>荷叶白;消化量与此基本一致.(2)茧层量则黑油桑>新一之濑>荷叶白>阆中  相似文献   

4.
北方蚕区第四批桑树品种鉴定山东点鉴定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方蚕区第四批桑树鉴定山东点试验品种有: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的鲁插1号、昂绿1号,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的新707、8837、9312,以湖桑32号及新一之濑为对照,共计7个品种。于2000年建园,2001年进行了幼龄期调查,2002~2006年,按《北方蚕区桑树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进行了叶质鉴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BSG法对新一之濑和育2号优质种质资源的Giemsa-C带的诱导及带型分析表明,新一之濑的带型公式为2n=28=2CIT+2CT+1T++1CIT+T++1IT+3CT++T+2CI+2C+I,育2号为2n=28=2CIT+1CT+1T++2CIT+IT+4CT++I+2CI+2C+I,2品种特征以着丝拉带(C)为主,其次为端带(T)和中间带(I),2个桑品种未发现无带现象。新一之濑第4、8、10、14带效呈杂合态,异染色质含量占48.340%,育2号第1、3、5、9、13带纹呈杂合态,异染色质含量占57.471%。研究结果再次表明桑树品种基因具高度杂合性,2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
不同桑树品种的叶片培养及植株再生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一定量的植物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进行12个桑品种的叶片培养.12个桑品种叶片在离体条件下都能生长,分化出不定芽.且经发根处理形成完整植株.不定芽分化率,品种间差异呈极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璜桑14号、707、吉湖4号、红沧桑、新一之濑、辐1号、湖87号、湖199号、湖197号、育151号、7307、湖32号.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用四倍体湖桑197号(2n=56)为母本,二倍体的桐乡青(2n=20)和新一之濑(2n=28)二个桑品种的混合花粉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成了三倍体桑(2n=3x=42)二个单株,经体细胞染色体镜检,染色体数为42,形态上观察,花而不实,高度不孕,显示出典型的三倍体桑特征。这二个单株暂定名为杭临桑1号和杭临桑2号。  相似文献   

8.
1988年晚秋蚕期,我们曾以桑树八品种[P_8、C_(01)、C_7、P_2、C_2、P_1,新一之濑、桐乡青(对照)]作饲料,对原蚕(781、782、苏_3、苏_4)进行了一次“秋壮蚕五岑一日育饲料效率鉴定”,初步结果:从体重饲料效率,体质转换效率、结茧率、蚕层量、蚕层率、蛹体量等六项指标看,原蚕781、782、苏_5、苏_6四品种,以选用桑品种C_2、C_(01)、新一之濑,C_7等饲育成绩较好。[详见《蚕学通讯》1988(4)]。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以来,为探明攀西地区主要桑品种桑叶叶质状况,以湖桑32号为对照,对新一之濑、南叶1号、云桑2号进行连续3年的饲育比较试验,并对各桑品种的桑叶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桑品种饲育成绩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以新一之濑最为突出,而南叶1号与云桑2号饲育成绩较为接近,但均优于对照,各品种饲育成绩与该品种的粗蛋白的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桑树不同品种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建设高产优质桑园,研究了湖桑32号、农桑12号、新一之濑、选792号等不同品种桑园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呼吸强度、CO_2浓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等生态特性。4个品种的土壤呼吸速率依次为农桑12号>湖桑32号>新一之濑>选792号;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顺序为农桑12号>选*蛇号>湖桑32号>新一之尬湖桑32号周围的地浓度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农桑12号降低气温的生态特性较为显著。对不同品种桑园与空旷地气候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认为,夏季桑园具有降低气温、增加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桑树无性系同源多倍体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由新一之濑诱导产生的无性系四倍体和三倍体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发现 :以外观形态不同而获得的不同类型的新一之濑无性系多倍体过氧化物同工酶存在很大差异 ,证明这些外观形态差异是因遗传变异引起 ,也说明人工诱导无性系多倍体 ,不单单是染色体加倍 ,而且发生了不同的基因突变 ,出现不同类型的无性系同源四倍体和三倍体。为丰富多倍体突变类型开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研究证明:桑树品种选792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有较强的抗性,比湖桑32号抗性高1~2倍,比新一之濑高1~3倍.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转阁楼、小冠桑、荷叶白、新一之濑作为材料,进行养蚕比较试验,根据竹内(1956)就眠性鉴定法及长岛(1981)饲料效率鉴定法,以小蚕绝食就眠率、大蚕食下量、体重饲料效率及茧层生产效率为指标,结果发现:①小蚕就眠率新一之濑>荷叶白>小冠  相似文献   

14.
1999年以来,我们对攀西地区桑树品种的丰产性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攀西气候条件下的优良品种有云桑1号、云桑2号、南叶一号、新一之濑等,并在攀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来历及概况该品种是日本蚕丝试验场,用一之濑为母本、国桑21号为父本,通过花粉有性杂交手段,经过多年选拔鉴定而培育成功的一个新品种。于1970年上报注册定名为桑“农林1号”,并命名为“新一之濑”。1971年开始引入我国。目前,日本蚕业生产上主要栽培品种是  相似文献   

16.
桑蚕新品种 871× 872比贵蚕一号万头蚕收茧量平均高 1 .7kg,全茧量 x高 0 .1 g,茧层率 x高 3 .8%,比春蕾×镇珠万头蚕收茧量 x高 3 .2 kg,全茧量 x高 0 .2 g,茧层率 x高 0 .8%。蚕儿生长发育整齐。  相似文献   

17.
提高无性系桑品种四倍体诱导率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提高无性系桑品种四倍体诱导率的探讨韩明斋,王淑侠,陈旗,韩青梅,朱光义(陕西省蚕桑研究所)无性系桑品种四倍体的诱导,日本始于50年代,已育成剑持,一之濑等若干品种的四倍体。在国内,王侠剑(1981)与杨今后等(1989)相继诱导出荷叶白、新一之濑等1...  相似文献   

18.
采用BSG法对新一之濑和育2号优质种质资源的Giemsa-C带的诱导及带型分析表明,新一之濑的带型公式为2n=28=2CIT+1T^++1CIT+T^-+1IT+3CT^+T+2CI+2C+I,育2号为2n=28=2CIT+1CT+1T+2CIT+1T+4CT^+-+i+2ci+2c+I,2品种特征以着丝粒带(C)为主,其次为端带和中间带,2个桑品种未发现无带现象。断一之濑第4、8、10、14带纹  相似文献   

19.
2015年秋蚕期(8—10月),宜宾市蚕桑综合试验站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以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复龙镇当地秋蚕期主推蚕品种871×872为对照,进行农村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康2号孵化、眠起、上蔟较齐一,食桑旺盛,弱小蚕和不结茧蚕少;蚕茧呈长椭圆形,茧型匀正偏小,茧色洁白,全龄经过比871×872缩短36 h;4龄起蚕结茧率为93.61%,比871×872高7.37个百分点;盒种产茧量为42.1 kg,比871×872高28.35%,全茧量(2.11 g)和茧层量(0.45 g)分别比871×872高2.43%和5.95%,茧层率(21.17%)和上茧率(91.2%)分别比871×872高0.80和14.1个百分点;华康2号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强于871×872,对其它蚕病的抵抗力也明显强于871×872。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了各地新选拔的和选育的3个早生桑和8个中晚生桑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探讨适应苏北地区的桑树品种。结果表明:一、在三年六次产叶量调查中,育2号产叶量最高,平均912.5kg,新一之濑、育151次之。平均产叶量分别为890.8kg、887kg,早青桑产叶量最低,平均为719.6kg。二、一般早生桑品种(除早青桑外)在春季产叶量高,中晚生桑在秋季产叶量较高,其中育2号不论在春季或秋季产叶量都高。三、桑叶质量,在春季早生桑含糖量比中晚生桑高,粗蛋白含量比中晚生桑低,其产茧量稍低于中晚生桑,而秋季早生桑和中晚生桑两者相近,其中新一之濑、洞庭一号春季含糖量较少,粗蛋白较多,其产茧量较高;璜桑14号不论在春季或秋季,由于含糖量、粗蛋白含量都较高,其产茧量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