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发的SCH系列甜玉米剥皮机,借鉴了国外最新的甜玉米剥皮技术——二步剥皮工艺,采用橡胶辊对搓的工作原理,将包叶层层剥离,具有高剥净率和低伤籽率的特点。该机橡胶辊硬度适中,转速平稳,花纹独特,加工能力为600穗/h~2000穗/h,电压为380V,功率为1.5kW~3.0kW。  相似文献   

2.
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发的SCH系列甜玉米剥皮机,借鉴了国外最新的甜玉米剥皮技术——二步剥皮工艺,采用橡胶辊对搓的丁作原理,将包叶层层剥离,  相似文献   

3.
技术装备     
甜玉米剥皮机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发的SCH系列甜玉米剥皮机,借鉴了国外最新的甜玉米剥皮技术——二步剥皮工艺,采用橡胶辊对搓的工作原理,将包叶层层剥离,具有高剥净率和低伤籽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技术装备     
甜玉米剥皮机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发的SCH系列甜玉米剥皮机,借鉴了国外最新的甜玉米剥皮技术——二步剥皮工艺,采用橡胶辊对搓的工作原理,将包叶层层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土佐狮子尖椒”品种为试材,对环状剥皮的作用进行探讨.经环状剥皮处理后,早期产量比对照增加29.4~52.6%;果实的干物质占有率也比对照有所增加,而根系的发育情况和直径大于1毫米的粗根数目均低于对照.叶面积指数、净光合率及相对生长率在进行环状剥皮后也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是一种特殊的果蔬玉米,属现代玉米中的珍品,具有鲜嫩、清香、甘甜、软糯等特殊风味。甜玉米营养丰富,尤其富含现代精细食品中普遍缺乏的膳食纤维,是一种集美味和营养保健于一体的深受大众欢迎的食品。但是,甜玉米的生产季节性强,不耐贮藏,采收后必须及时进行保鲜与加工处理。甜玉米最常用的保鲜方法为速冻保鲜。该方法具有省时、省工,操作简便,加工成本低等特点。经速冻加工的甜玉米口感好、风味佳,可满足人们一年四季的消费需求。速冻保鲜的工艺流程为:原料的采收→剥皮→检验→浸泡→清洗→漂烫→冷却→沥干→修整→速冻→检验→包…  相似文献   

7.
我国杂交玉米制种行业缺乏适合玉米收获后果穗苞叶剥离的机械设备,大多采用人工剥皮作业。人工作业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作业周期长、成本高、雇工难等问题,且由于剥皮不及时,种子霉变,给种子加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解决我国玉米制种行业果穗剥皮这个重要难题,根据玉米种子加工“高效率,高剥净率,低破碎率,低损失率”的要求,研发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我国杂交制种玉米果穗剥皮的多通道玉米剥皮机。对玉米剥皮机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玉米剥皮器、剥皮辊形状、有效长度、组合形式等关键参数进行研究与确定。通过试制试验,该设备额定生产率为15000kg/h,剥净率≥ 95%,破碎率≤ 1%,损失率≤ 1%。满足了我国杂交玉米制种玉米果穗机械化剥皮需求。  相似文献   

8.
超甜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超甜玉米杂交种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甜玉米杂交种鲜穗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吐丝期〉穗行数〉穗长〉穗粗〉双穗率〉行粒数〉株高〉百粒重〉着粒深度。为优质高产超甜玉米杂交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北方鲜食糯玉米机械剥皮困难的情况,对比分析4种不同剥皮工艺对糯玉米苞叶剥净率和玉米伤籽率的影响。结论表明,经过热烫工艺处理后,鲜食糯玉米苞叶剥净率优于其他3种工艺处理的剥净率;玉米伤籽率与切根工艺处理的玉米伤籽率几乎相同,而优于自然喂入和蒸汽枯萎工艺处理的糯玉米。热烫处理工艺是适合鲜食糯玉米剥皮的优先工艺,是一项有潜力的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2014年四川省鲜食甜玉米区试9个甜玉米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水溶性总糖与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甜玉米水溶性总糖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行数穗粗百粒重穗长出苗-采收期穗位高株高行粒数出籽率秃尖,穗行数是影响甜玉米水溶性总糖含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穗粗、百粒重,秃尖对甜玉米水溶性总糖含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鲜食甜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 18 个甜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8 个甜玉米品种出苗—采收天数为 79~88d,株高为 185~285cm,穗位高为55~130cm,穗长为 16.0~20.8cm,穗粗为 4.7~5.1cm,秃尖长为 0.2~5.5cm,穗行数为 13.6~17.6 行,行粒数为 21.4~40.4 粒,百粒重为 23.3~43.3g,出籽率为51.8%~60.8%,产量为 9036.0~14919.0kg/hm2;18 个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 > 行粒数 > 穗粗 > 株高 > 出苗—采收天数 > 穗位高 > 百粒重 > 出籽率 > 穗行数 > 秃尖长;穗长是影响甜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行粒数、穗粗,秃尖长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表明在重庆地区要选育出高产甜玉米杂交品种,应在育种中着重考虑穗长、行粒数和穗粗 3 个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7年国家西南区鲜食甜玉米区试11个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甜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粗穗长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秃尖长株高出籽率鲜百粒重出苗-采收。穗粗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出苗-采收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影响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对20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鲜穗产量与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鲜穗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穗粗、行粒数、出籽率和秃尖长。因此,增加穗长、穗行数,提高百粒质量和出籽率,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超甜玉米自交系鲜穗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甜玉米的种植密度不能过大,超过82 500株/hm~2后甜玉米的商品品质就会下降,在甜玉米栽培过程中,应选择鲜出籽率高的玉米品种,其次对果穗形状和穗长都要合适以增加甜玉米的商品性品质。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甜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04年4-9月在西辽河平原的胡力海农场进行了甜玉米的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4月18日到6月19日之间播种甜玉米均能达到采收标准,4月25日覆膜播种的产量最高,其次是5月1日直播的处理;覆膜播种在穗长、穗粗、单穗重及穗柄长度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直播各播期的穗部性状晚播好于早播;双穗率与空秆率除个别播期外,大多随播期后延而降低,产量随播期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但病虫害随播期后延而加重。  相似文献   

16.
1 隔离种植 甜玉米是胚乳性状的突变体,为单基因隐性遗传,一旦接受普通玉米的花粉,当代就变成普通玉米,失去甜玉米独特的甜香风味。因此,甜玉米应与普通玉米隔离500m以上种植。 2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品种,如早丰甜玉米,子粒黄色,早熟,具有清香嫩甜特点,出苗至采收70~75d乳熟期收获,适应性强,长势壮,抗病,产量高;黑旋风甜玉米,鲜粒紫色,干粒黑色,鲜穗熟食粘甜兼备,香软可口,杂交优势强,穗大。双穗率多达80%以上,青食采收期以出苗后75d左右,育苗、覆膜栽培效益极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秋播超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田间试验、常规考种分析6种不同施氮水平对秋播“华珍”超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为超甜玉米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结果表明:6组不同施氮量对超甜玉米叶面积、穗长、穗粗、穗行粒数、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有效增加促进叶片面积,穗长、穗粗、穗行粒数以及鲜苞产量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在225kg/hm2~300kg/hm2之间。不同氮肥水平对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也有显著增产效果,最佳施氮量在300kg/hm2~375kg/hm2之间,因此通过调控氮肥的施用量来增加超甜玉米产量是可行的,其中约300kg/hm2的氮肥施用量既能有效提高超甜玉米主要产量性状,降低生产成本,也能避免氮肥施用过多对玉米植株生长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性基施对夏播鲜食甜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鲜食甜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不施氮(N0)、普通尿素分次施用(CUS)、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CUB)和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CRUB)4个处理。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可以增加鲜食甜玉米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穗粒数,并显著提高鲜穗产量。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的鲜穗产量2年分别显著增加17.14%~22.03%和17.77%~26.39%,2年均是CRUB处理的增幅最大,CUS处理次之,CUB处理最低。CRUB与CUS处理间2年的鲜穗产量均无显著差异,2017年2个处理的鲜穗产量显著高于CUB处理,增幅分别为7.32%和6.96%。CRUB处理2年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CUB及CUS处理,并且2年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均最高。鲜籽粒品质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氮处理仅对鲜籽粒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对皮渣率、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CRUB处理2017年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UB和CUS处理。综上,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可以减少施肥次数,保障鲜食甜玉米鲜穗产量和籽粒品质,并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本研究可为湖北东部及相似生态地区的夏播鲜食甜玉米轻简化生产中氮素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含糖量高的甜玉米品种,本试验对甜玉米含糖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与穗长、株高、穗位呈正相关,与单穗重、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重、轴粗、百粒重、茎粗呈负相关。在实际选择中可以参考这些性状来选择含糖量高的甜玉米。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各主要农艺性状和含糖量之间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此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含糖量的通径系数顺序为穗长>株高>轴重>穗位>单穗重>穗粗>茎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轴粗>秃尖长>皮渣率。本研究为今后选育含糖量高的甜玉米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用9个普甜玉米(Zea mays L.sacchorata Sturt)自交系作测验种,用新选育的10个普甜玉米自交系作待测系,采用NCⅡ交配设计,对待测系配合力测定中的测验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甜玉米自交系可筛选出用于测定甜玉米待测系的产量及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的测验种;对测验种的株高选择不严格,而穗重、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生育期及秃尖长对测验种的选择较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