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建立简单、稳定的鸡精液稀释技术,本试验在对鸡精液进行不同比例稀释后,对种公鸡精液镜检、混合精液温度检测、不同稀释比例的孵化率以及精液稀释技术经济效益定量计算方法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只外观正常公鸡,镜检合格率为90%,随后混合精液批次不合格率为1.0%;原精稀释后活力极显著升高,30~40 min输精完成后活力极显著下降(P0.01),但不影响孵化率;舍温为22~33℃时,5 m L左右精液温度在(32.85±2.0)~(35.30±0.1)℃之间变化;精液稀释1∶1组、1∶2组以及原精组等量输精,受精率、入孵蛋健雏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建立的定量计算方法表明精液稀释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精液稀释打击研究在种鸡场精液稀释、公鸡精液大批量镜检以及精液冷冻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比较了不同稀释液、不同稀释比例与精液是否冷藏等条件下精液稀释后的活力,以及精液与稀释液不同添加顺序1∶1稀释后人工授精的受精率与孵化率。结果表明:1鸡精液在先冷藏再等温稀释的情况下,高倍稀释的鸡精子活力显著低于低倍稀释(P0.05),而在先等温稀释后冷藏的情况下,高倍稀释与低倍稀释的鸡精子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2在体温预热稀释液的前提下,先添加稀释液再采精、先采精再添加稀释液以及原精组,各组之间受精率与孵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鸡精液稀释打击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采集后立即等温稀释的稀释打击最小,可用于鸡精液稀释、镜检与冷冻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索稀释和低温保存处理对鸡精液品质和受精能力的影响,以优化鸡精液的短期保存条件。试验采集30只北京油鸡精液,混匀后等量分为4组:A组精液不处理作为对照,B组用BPSE稀释液按照1∶1比例稀释,C组精液离心后,去除上层精浆,加入与精浆等体积的BPSE稀释液重新混匀,D组在C组处理的基础上再用BPSE稀释液按照1∶1比例稀释。每组精液分为两份,一份用于直接输精和精液品质测定,另一份在4℃保存,期间每隔8h检测一次精液品质,24h后输精,每组收集种蛋120枚左右,统计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处理后,C和D组精子活力极显著低于A组对照和B组(P0.01),B组和C组的受精率、入孵蛋的孵化率和受精蛋的孵化率与A组无显著差异,但是D组3项指标均极显著低于A组对照(P0.01)。随着4℃保存时间的延长,4组精子活力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C和D组降低的幅度显著低于A组对照和B组。精子畸形率随着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且畸形主要表现为头部肿胀,颈部弯曲和尾部断裂。与直接输精相比,低温保存24h后,A、B和C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显著降低(P0.05),但是D组低温保存前后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别可以达到71%和82%。综上表明,新鲜精液可以进行1∶1稀释后输精,在不影响受精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公鸡配种能力。在需要短期保存精液后进行输精时,可以将采集的新鲜精液离心去除精浆并进行稀释,保存于4℃,从而降低精子活力的下降幅度,维持受精能力。  相似文献   

4.
鸡精液稀释液储存时间与稀释比例对孵化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鸡精液稀释液必须现配现用且受精率不稳定等问题,试验采用前期改进的YHFB鸡精液稀释液以及配套稀释技术,选取精子活力与精液密度中上等的石门土公鸡,分精液稀释1∶1、1∶2、1∶1(稀释液保存2个月)与原精液4组,进行等温及时稀释,稀释精液与原精液等体积对石门土母鸡进行人工输精,输精后24 h收集种蛋,检测孵化指标。结果表明:13个稀释组与原精液组的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1∶2组最高;21∶2组的受精蛋健雏率与入孵蛋健雏率均显著高于1∶1组(P0.05),也高于原精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1∶1(稀释液保存2个月)组,与1∶1组、原精组的孵化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前期研制的稀释液配方、保存方法与稀释技术能解决鸡精液稀释液必须现配现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效果较好的B系列鸡精液稀释液,以稀释后冷藏保存不同时长精子活力、受精率与孵化率为检测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稀释冷藏30 min后,EL、EH组的精子活力显著优于B1组(P<0.05);冷藏24 h后,EH、EL组的精子活力显著高于P组(P<0.05);B1组和P组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2)稀释后立即输精,EL组的受精率比B1组高4.9%,但受精蛋孵化率降低5.5%,最终B1组入孵蛋孵化率比EL组高0.7%;稀释冷藏10 h后输精,EL组受精率比B1组高7%,但受精蛋孵化率比B1组低11%。B1组入孵蛋孵化率比EL组高5%,但比原精组低3%;3)稀释湘黄鸡精液冷藏运输70 km后输精,6个家系平均受精率为83.7%,受精蛋孵化率为89.8%,入孵蛋孵化率为75.2%;4)稀释液实际应用方面:B1、B2液输精效果较好,但B2液成本较低,孵化结果优于B1液与鸡场自配稀释液。综上所述,单纯降低B系列稀释液中TES含量(B1液)不利于精子生存,而等比例降低各组分,将渗透压调整为280 mOsm/kg(B2液)时,孵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完善中国南方地区鸡场公鸡精液的保存技术、提高精液的利用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低温(4℃)保存的条件下,不同的保存时间(0、4、8、24 h)、不同的稀释液配方(原精液、配方Ⅰ和配方Ⅱ)对精液的精子活力变化以及人工输精繁殖效果的影响。选用33周龄黄鸡母鸡192只、公鸡42只,192只母鸡依笼号分为12组(3种处理精液×4个保存时间),每组16只母鸡,公鸡不分组。统一采精后用两种不同稀释液稀释、低温(4℃)保存至0、4、8、24 h后观察精子活力,并对母鸡输精,分组收集鸡蛋,对各组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进行比较分析,以原精液低温保存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种稀释液组的精子低温(4℃)保存4、8、24 h,其精子活力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配方Ⅱ组精子的活力高于配方Ⅰ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低温(4℃)保存4 h,输精受精率高于原精液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在低温(4℃)保存8 h,输精受精率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表明这两种精液稀释液更有利于精液保存,经稀释后的精液可以显著提高受精率,可为中国南方鸡场种公鸡精液保存技术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稀释液及研发能在种鸡场推广的鸡精液稀释技术,试验在夏季(30℃左右)采用渗透压分别为344,290,272 m Osm/kg的YHFB稀释液,利用舍温预热稀释液,并按精液与稀释液1∶2的比例进行稀释后输精检测种蛋的孵化率,对稀释技术在种鸡场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渗透压组以及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为0.74,0.77,0.72,0.76,受精蛋健雏率分别为0.91,0.90,0.92,0.95,入孵蛋健雏率分别为0.68,0.69,0.66,0.72,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母鸡群体较小,种蛋在30℃环境下储存集中孵化时极显著影响孵化率。其他条件相同,稀释技术操作者不同,稀释精液与原精输精,试验组与对照组鸡的受精率分别为0.88,0.91,且差异显著(P0.05),鸡胚存活率分别为0.80,0.87,且差异极显著(P0.01)。YHFB精液稀释液适应的渗透压范围较宽,对不同品种有很好的适应性,夏季高温采用舍温预热稀释液,实现等温稀释能简化鸡精液稀释技术。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4,(8):52-54
选取公番鸭为父本、北京鸭为母本,研究不同稀释液及稀释比例对半番鸭生产中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相同稀释比例的不同稀释液(生理盐水、自配稀释液Ⅰ、自配稀释液Ⅱ)对母鸭进行输精,稀释液Ⅰ组所获得的种蛋受精率与生理盐水组、稀释液Ⅱ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原精液组与各稀释液组获得的种蛋受精率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的稀释液对原精液按1∶1进行稀释与按1∶2进行稀释,种蛋的受精率差异显著(P<0.05);稀释比例1∶1组与1∶3组差异极显著(P<0.01);稀释比例1∶3组与原精液组差异显著(P<0.05)。因此,在半番鸭生产中采用稀释液Ⅰ对原精液按1∶1的稀释比例进行稀释后输精可获得较高的种蛋受精率。  相似文献   

9.
为在种鸡场推广应用鸡精液稀释技术,分别选择受精率水平较高和较低的鸡场进行试验:在受精率水平较高(94%以上)的种鸡场公鸡精液不镜检,受精率水平较低(80%左右)的种鸡场公鸡精液镜检,通过精液稀释技术在减少50%公鸡的前提下分析该技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受精率大于94%的种鸡场,精液稀释组受精率显著高于原精组(P0.05),但中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受精率水平在80%左右的种鸡场,稀释组(包括添加抗生素组)与原精组的入孵蛋出雏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中一栋鸡舍稀释组高于原精组,另一栋稀释组则低于原精组。因此,在受精率水平较高的种鸡场应用鸡精液稀释技术,即使对公鸡精液不镜检也能节省50%的公鸡且能显著提高受精率,但受精率不高的种鸡场,则必须对公鸡进行镜检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完善中国南方地区鸡场公鸡精液的保存技术、提高精液的利用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低温(4 ℃)保存的条件下,不同的保存时间(0、4、8、24 h)、不同的稀释液配方(原精液、配方Ⅰ和配方Ⅱ)对精液的精子活力变化以及人工输精繁殖效果的影响。选用33周龄黄鸡母鸡192只、公鸡42只,192只母鸡依笼号分为12组(3种处理精液×4个保存时间),每组16只母鸡,公鸡不分组。统一采精后用两种不同稀释液稀释、低温(4 ℃)保存至0、4、8、24 h后观察精子活力,并对母鸡输精,分组收集鸡蛋,对各组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进行比较分析,以原精液低温保存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种稀释液组的精子低温(4 ℃)保存4、8、24 h,其精子活力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配方Ⅱ组精子的活力高于配方Ⅰ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低温(4 ℃)保存4 h,输精受精率高于原精液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在低温(4 ℃)保存8 h,输精受精率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表明这两种精液稀释液更有利于精液保存,经稀释后的精液可以显著提高受精率,可为中国南方鸡场种公鸡精液保存技术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甘油细管冻精是鸡精液冷冻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但即使是迹量甘油也会影响受精率。本试验采用11%甘油浓度细管冷冻技术,自制便携式程序冷冻装置,在鸡冻精解冻后用清洗液分步稀释清洗、离心、重悬的方法去甘油,按解冻后精液与清洗液体积设置4种比例清洗(不清洗、1∶1、1∶2与1∶4),检测活力,并进行深阴部人工输精,捡蛋孵化并统计受精率与出雏率。结果表明:①4个组精子活力依次为1∶1组(0.4±0.05)1∶2组(0.36±0.05)不清洗组(0.32±0.08)1∶4组(0.27±0.04),前3组均没有显著差异,只有1∶4组显著低于1∶1组(P0.05);②4组受精率与出雏率依次为1∶2组(61.01%±13.35%、45.9%±10.74%)1∶1组(52.37%±10.01%、45.9%±10.74%)1∶4组(41.48%±11.17%、33.35%±10.41%)未清洗组(6.29%±5.21%和5.03%±4.48%);③1∶2组显著高于1∶1组(P0.05),极显著高于1∶4组(P0.01)与未清洗组;④未清洗直接离心组极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因此,采用分步稀释离心去甘油,解冻精液和稀释液比例为1∶2时,在5℃以600 g离心10 min,再人工输精,能够获得较好的受精率和出雏率。  相似文献   

12.
试验使用同一冷冻程序,单个地测得10只公鸡冷冻精液的受精率为0~60%。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公鸡不同个体精子抗冻力的极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冷冻精液的受精率与输精的活精子数、冷冻精液精子的活力与原精液精子的活力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92)。试验还研究了用甘油作防冻剂的冷冻精液腹膜内输精、子宫内输精、深阴道输精和常规阴道输精的效果。其结果是冷冻精液子宫内输精和腹膜内输精的受精率比深阴道输精为高,而常规阴道输精没有得到受精。在本研究条件下,移除甘油的冷冻精液子宫内输精和腹膜内输精并未见提高受精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豫粉1号H系”公鸡精液品质与繁殖性状的关系及准确评价其精液品质的质量,试验对45周龄公鸡的精液品质和受精率、孵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精液pH与受精率、健雏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精子密度与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精子活力与受精率、健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孵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两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5.821%。结果表明,精液pH、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直接影响公鸡的繁殖性能,且是衡量精液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鸡精子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27个鸡精液稀释液从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活精子百分数、精子活力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筛选。供试鸡为成年柯白公、母鸡。精液的 pH 值为7.2,冰点下降度为-0.660。鲜精分别用不同的稀释液按1:1的比例稀释,立即输精,试验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不同溶质、灭菌方式、冷冻保存时间的3种稀释液稀释精液后在10℃以下冷藏,检测其存活力,同时对3种稀释液的孵化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精液用3种稀释液稀释后冷藏保存的存活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YB、LT、YL;进行稀释后与原精等体积输精的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YB、YL、LT(P0.05);2同一种稀释液,采用高压与过滤灭菌方式,精子最长存活时间差异不显著;3将YB稀释液现配后低温(-20℃)保存5、10个月后解冻,稀释精液后冷藏,3组间精子存活时间无显著差异;4YB稀释液进行不同种鸡场孵化率检测,在第一个种鸡场,稀释组略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个种鸡场第一阶段试验,稀释组略高于对照组(P0.05),第二阶段试验,稀释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6.
稀释后的种公鸡精液对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用种鸡笼养已在生产中广泛采用,主要原因在于与平养相比,笼养种鸡具有显著减少种鸡疾病发生率、降低种鸡死淘率、提高种蛋合格率、提高种鸡的饲养密度等优势。种鸡笼养只有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鸡人工授精在生产上的应用目前仍局限在采集公鸡精液混合后不经稀释直接输精,其缺点是公母比例较高,公鸡精液不能充分利用,输精持续时间受到一定限制等。鉴于此,本试验拟观察种公鸡精液稀释后不同输精剂量对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广泛采用稀释后精液输精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种公…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们的经验,影响鸡的人工授精受精率的因素大体有以下几点: 一、种公鸡的精液品质不良。精液中精子浓度低,即使有足够的精液量,也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子数量;精子的活力不高,死精和畸形精子多,这是影响受精率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有些公鸡射精量虽少,但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很高,输精量略低,仍能取得较高的受精率。此外,采精时精液被血、粪、尿等污染,造成精子死亡,也是影响受精率的因素之一。因此,挑选精液品质好的公鸡和在采精时保证采到清洁的精液,对提高蛋的受精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雪峰乌骨鸡公鸡的繁殖性能,对32周龄和40周龄的白羽、黄羽公鸡精液颜色、密度、射精量、活力,以及白羽、黄羽公鸡21批次受精率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周龄、羽色公鸡精液颜色、精子密度、活力与射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周龄的增加,黄羽公鸡精液颜色更好、密度更大,射精量增加,精子活力增强;白羽公鸡射精量不变,精子平均活力呈降低的趋势;黄羽公鸡受精率极显著高于白羽公鸡(P0.01)。说明黄羽雪峰乌骨鸡精液质量与白羽雪峰乌骨鸡相比,随着周龄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优势,且黄羽公鸡受精率优于白羽公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硒代蛋氨酸对蛋用种公鸡繁殖性能以及血液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选取180只140日龄京粉蛋用种公鸡,在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硒代蛋氨酸,最终使硒元素浓度达到0,0.25,0.5,1,2 mg/kg,于试验期末检测精液品质,统计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同时采集血液进行生殖激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 mg/kg处理组精子活率显著提高5.66%(P0.05);0.5 mg/kg处理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分别显著提高42.11%、38.53%、21.25%(P0.05);0.5 mg/kg处理组种蛋受精率提高了2.65%(P0.05);1 mg/kg处理组种蛋孵化率显著提高了2.22%(P0.05)。与对照组相比,1 mg/kg处理组血液中睾酮(T)显著提高了50.88%(P0.05);0.5 mg/kg处理组促黄体素(LH)显著提高了35.47%(P0.05);1 mg/kg处理组促卵泡素(FSH)提高了25.66%(P0.05)。说明硒代蛋氨酸对蛋用种公鸡精液品质、血液生殖激素及种蛋受精率、孵化率有较大影响,硒水平达到1 mg/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陈红萍  林如龙 《中国家禽》2014,(9):56-57,60
以公番鸭为父本、北京鸭为母本,研究不同输精剂量(0.03、0.05、0.10、0.20 mL),输精深度(3、6 cm),输精间隔(2、4、6 d),输精时间(8∶00~11∶30、14∶00~17∶30)等输精参数对半番鸭生产中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输精深度为6 cm的种蛋受精率极显著高于输精深度为3 cm的种蛋受精率(P0.01);相同输精深度下,不同输精剂量(0.05、0.10、0.2 mL)对种蛋的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0.05);输精时间对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0.05);输精间隔为2、4d时的种蛋受精率极显著高于输精间隔为6d的种蛋受精率(P0.05),而输精间隔为2、4 d的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