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起来,考察了枣阳方言中后缀“娃儿”、“儿”的语义、语法、语用特征,重点比较二者作名词后缀时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的差异,以及方言中形容词、名词、量词的儿化形式及语义特征。认为“娃儿”是一种正在虚化且未完全虚化的语缀,其虚化历程与“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得”作动词的基本义是《左传》中最主要的用法。在“得”后接名词性成分或动词性成分时,“得”成为次要动词,并慢慢虚化为助动词。“得”在语义上由“得到”到“可能”,从“得”作动词接名词性成分到作助动词接动词性成分,是语义的引伸。语义的变化虽然影响语法结构的变化,但语义和语法结构的变化并不完全同步。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中双宾构式"V+给+NP1+NP2"的句式语义特征为"表示领属关系的转移",NP1为间接宾语,NP2为直接宾语。南方方言双宾构式与普通话的不同,在于句法结构中的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的倒置,且"给"前不能出现其他动词,但两者可以表达相同的语义特征,这也正体现出"整体汉语"下南方方言与普通话中双宾构式的差别与联系。在"整体汉语"视角下从语法、语义、语用层面对两种不同的双宾构式的语义特征与句法条件进行分析,发现南方方言中的双宾倒置现象可能是古汉语的遗存,而周边的民族语,也对这种古老格式的保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处所环境是处所元经验的语义表征,在词汇语法层面主要由处所介词短语加以识解。从语言层次上看,处所环境呈现不同层次的话语模式;从语言范域上看,处所环境呈现多重范域的话语模式。处所环境的不同层次和多重范域的词汇语法呈现出复杂的语义空间。短语层面上,处所介词短语协助语义延伸,因为词汇语法将小句中的“主要事件”分派给动词来体现,而介词被降级到“次要动词”来体现“次要过程”,从而为动词语义延伸提供句法驱动力,同时处所介词短语还可营造抽象语义空间;小句层面上,处所介词短语凸显主位信息及体现小句视角,并揭示小句事件类型,同时又是主题宗旨的必要句法指向;语篇层面上,处所介词短语承担语篇组织和识别语篇类型,从而形成有“意识”的语篇空间,最终达到“社交指向”的目的。处所环境的不同层次和多重范域具有词汇语法的可识别性。处所环境的这些层次和范域研究对于其它方面的处所元经验研究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脖子语义场”主导词在近代汉语阶段发生了演变,唐末至明前期脖子语义场的主导词是“颈”和“项”,明末开始发生分化,明清以后北方官话区中“脖”是主导词,而南方官话区主导词则是“颈”,这种两分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了现代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6.
受特征核查的驱动,英汉语中的SW是在SOV基础上的推导。英语中核查是受语义无解特征所驱动;汉语中动词的提升是受时态功能词T的驱使,T的强弱分别推导出SVO和SOV两种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传统语法时态体系的分析和对英语动词“体”研究的回顾,指出了传统语法的弊病。提出了英语谓语动词的完整语法学“体”、“时”系统,澄清了传统语法中关于“时态”的混乱概念。  相似文献   

8.
英语动词与小品词的结合程度对短语动词语义的形成和语义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影响。短语动词中的动词通常为表示简单动作的动作动词,而小品词则表明动作方向,二者的结合易于短语动词形成新的语义。短语动词虽然由两个单词构成,但都是单音节词汇,发音十分容易,而且与同义的单词动词相比,短语动词表现生动且具有多义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汇中表示“视觉认知”的词的语义分析A·谢米纳斯著冯文洁译有"看"的意思的动词,我们归纳为"认知"语义范围。通过从词典中严密地选择,我们得到了属于这一语义范围的动词、被选出来的57个具有"看"的意思的动词,一部分是同义词,一部分是多义词。同一...  相似文献   

10.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大段”的语义与用法 ,探讨了“大段”产生与消亡的过程 ,说明“大段”的使用是宋代特别是《朱子语类》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多功能的as     
英语功能词“as”的使用频率很高,该词和其他词的搭配使用也很多。但不少英语学者对确定该词在一些句子结构中的语法作用有不同意见,因而中国学生容易对该词用法感到迷惑。本文从实际出发详细论述该词在英语句子中各种不同的语法作用,希望有助于中国学生郤当使用这个重要的功能词“as”  相似文献   

12.
从语义来看 ,《朱子语类》副词重叠式与原式相比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义项的减少 ,二是义项的增加 ,三是语义的分化。从语法功能上看 ,原式一般修饰单音节词 ,重叠式一般修饰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或者短语 ;原式后面一般不能带结构助词“地”、“的” ,而重叠式一般可以带结构助词“地”、“的”。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尽管没有作为独立语法范畴的量词词类,但行使量词功能的单位词结构却是非常常见的语法现象,其结构模式突出表现为a+N_1+of+N_2。该结构中单位词N_1与计量对象N_2的搭配由于受到认知主体不同观察角度和注意力选取面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意象和语境语义效果。本文主要根据认知语法的基本理论对这种结构的语义特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动构式是构式语法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从中动词构式语法的语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重点讨论了英语中动构式的特征、汉语中的中动构式的句法结构以及汉语中动构式的界定,最后对英汉中动构式论元、英汉中动构式对动词的限制等方面作出分析.通过中动语义对比研究,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英汉之间的差别与联系,进而更好地把握母语与目标语,以此推动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闽南语”,也称“闽南话”,在国内的使用人群分布较广,国外也有大量的使用人群。这一方言的西译开始得较早,但至今没有统一的英语译名,妨碍学术研究和交流。本文描述历史上西方人对这一方言的译名和译法,统计目前正在使用的译名和译法,发现Hokkien,Amoy和Swatow是常用于指称该方言的地名,使用时间早;Minnan,SouthMin和SouthernMin在二战后兴起,有一定的使用频率;language,dialect,colloquial和ver-nacular等词的单复数形式常与前述地名连用。在考虑文化负载词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一种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关系和英语构词特征3个方面后,笔者提出Minnanese可作为“闽南语”和“福建话”在学术上的统一译名。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情态动词的各种用法 ,分析了情态动词的时态意义 ,以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和使用这些词  相似文献   

17.
湖南慈利通津铺话中“两个”具有类型学意义,它的用法说明体词也是汉语方言介词、连词的一个来源。通津铺话中“两个”既可以表示数量,同时又用作表示单纯并列关系的连词和表示伴随的介词。“两个”的这种用法在西南官话中有一定的普遍性。“数量词〉伴随介词〉单纯并列连词”是“两个”由数量词到虚词的衍生方向。“数量词〉伴随介词〉单纯并列连词”演变模式的认知动因是转喻。“和”、“跟”与“两个”在通津铺话中同时使用是方言语法中的异源叠置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语音变化分布分析英语词语特征瞿艳丽词是集语音、语义及语法特点于一体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词语的构成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主要指词语的内部结构特征。词语之间的搭配使用方有所相似,表现出一定的语音变化规律及相应的语义语法差异,这主要措词语...  相似文献   

19.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及其句本位语法思想,就现代分析哲学的角度来看,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黎先生的句本位语法,是从句子这一思想的表象出发,去发现“一种语言底普通规则”,这与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弗雷格的思想十分相似。黎先生的“实体词”与“述说词”的说法,具有较大的普适性,不但适合于汉语这种词根语,而且适合于羌语、却隅语等黏着语。“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是对语言现象的正确描述,是“词性相对论”,它本质上是语义取值问题;以外延词和内涵词、外延词品和内涵词品的原理来阐释词性相对论,不但不觉得该理论没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它是超越时代的杰出见解。  相似文献   

20.
“指名代字”是《马氏文通·代字》一章中比较重要的一节。此节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探讨了古汉语中“指名代字”的用法,研究方法较前人有重大突破,也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