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正>干扰素诱导蛋白(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IFITs)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当病原体、肿瘤细胞等微生物刺激相关受体,促使机体免疫细胞诱导表达干扰素后,产生的干扰素刺激因子之一,起抑制病毒复制增殖、抵抗病毒感染的作用。1 IFIT的产生机体的先天免疫,主要包括机体产生的干扰素触发和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建立极其有效的抗病毒状态,有效地在宿主体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诱导跨膜转运蛋白是细胞内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抑制因子.其属于dispanin蛋白家族中的一个亚族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其抗病毒功能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由于IFITMs,尤其IFITM3,能抑制禽流感等病毒的早期复制因而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研究发现,IFITMS主要通过核内体途径阻止病毒的入侵,从而影响病毒的复制.然而,其具体的抗病毒机制还未完全阐释清楚.本文就近年来IFITMs蛋白抗病毒功能的研究进展对其结构特征、细胞亚定位及其抗病毒机制等方面作一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鸡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雏鸡气管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BV M41株感染SPF鸡后不同时相气管黏膜中β干扰素(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IBV病毒载量变化。结果显示,鸡气管黏膜中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后(DPI)第1~14天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调,且均在5DPI达到峰值;鸡气管黏膜中IBV病毒载量在1DPI急剧升高,在5DPI达到峰值,14DPI病毒载量急剧下降。结果表明,IFN-β、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mRNA转录水平与IBV病毒载量变化趋势一致,提示IFN-β、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在抵御IBV入侵、抑制IBV复制、增殖以及病毒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结果丰富了宿主抗IBV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机制,为IBV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干扰素是由宿主细胞受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感染而触发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受体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1])。这些干扰素会分泌特定的表面受体,从而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产生~([2-3])。干扰素诱导蛋白(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s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IFIT)家族基因是发现较早的一类干扰素刺激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 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s 3,IFITM3)作为抗病毒蛋白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感染,本研究针对猪IFITM3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并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IFITM3基因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检出下限为10~2 copies/μL,且线性关系好(R~2≥0.997),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细胞,在不同感染时间对细胞中IFITM3 mR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RRSV感染早期IFITM3转录水平保持不变,在感染后转录水平逐渐升高。IFITM3 mRNA在PRRSV感染PAM过程中转录变化,可能是PRRSV宿主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为RLRs受体家族的成员,是比较关键的细胞质内病原体识别受体,可识别细胞内的单链、双链等RNA病毒成分,被激活的RIG-Ⅰ受体及其CARD在TRIM25的作用下连接泛素链使其寡聚化,通过与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相互作用,激活MAVS及下游转录因子IRF3和NF-κB,从而诱导Ⅰ型干扰素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最终介导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鉴于RIG-Ⅰ持续激活可导致炎性因子对自身细胞的损伤,因此RIG-Ⅰ样受体信号通路受到宿主严格的调控。而某些病毒为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进化出多种机制靶向调节RIG-Ⅰ及MAVS,从而阻断信号通路。论文从RIG-Ⅰ识别病毒机制、激活下游信号传导、宿主细胞对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以及病毒逃避机制等方面重点阐述RIG-Ⅰ所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抗伪狂犬病病毒(PRV)特异性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本研究采用与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病毒相结合的高内涵筛选系统对具有抗病毒功能的10种ISGs进行筛选,之后利用过表达细胞系、间接免疫荧光(IFA)和qRT-PCR试验对显著抑制PRV复制的IFIT3(<0.01)进行抗病毒活性验证,通过qRT-PCR检测了PRV感染的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和PRV感染猪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FIT3mRNA的转录水平。高内涵筛选结果显示,5种潜在的抗PRVISGs分子(IFIT3、ISG15、GBP2、Mx1和ISG20)对PRV的复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IFIT3效果最显著;IFA和qRT-PCR试验结果显示,在PK-15细胞和PAM中,过表达IFIT3均可以显著降低PRV-TJ株的病毒滴度和基因组拷贝数;qRT-PCR试验结果显示,在PRV感染的PAM和PBMC中,IFIT3mRN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上调。流式细胞术试验表明过表达IFIT3不影响PK-15细胞凋亡,推测IFIT3可能存在其它的抗病毒机制。本研究筛选到5种潜在的抗PRVISGs并证实IFIT3是一种抗PRV的ISG,为抗PRVISGs的相关研究,特别是猪源IFIT3抗病毒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天然免疫系统在病毒感染早期识别和诱发抗病毒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宿主模式识别受体(PRRs,如RIG-I、Toll和NOD样等受体)识别病原微生物结构上保守组分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进而激活下游级联信号通路,诱导干扰素、细胞因子和促炎性因子等产生,激发抗病毒天然免疫。而病毒通过降解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分子或抑制其激活,从而抑制抗病毒应答。口蹄疫病毒(FMDV)通过多种蛋白抑制天然免疫,肖少波团队和杜以军团队鉴定了非结构蛋白Lpro和3Cpro,作为水解酶蛋白,抑制RIG-I通路分子的激活,并阐明其抑制天然免疫的机制;郑海学团队鉴定了结构蛋白VP3和非结构蛋白2B和3A等抑制干扰素产生。  相似文献   

9.
流感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疾病病原,在人群中每年都会造成地方性流行,因其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感病毒也可在多种动物群体持续传播,偶尔可经动物感染人类并在人群中传播和适应,一定条件下给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天然免疫应答,特别是干扰素应答是机体早期抵御病毒感染的关键屏障;病毒突破这道屏障,才能成功感染宿主。为对抗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利用一系列精密的抗病毒策略:利用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表达的产物,激活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并导致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干扰素诱导下游效应分子的表达,进而抑制病毒复制,并辅助机体引发特异性免疫。在与宿主共进化过程中,流感病毒也形成一套完善的拮抗宿主干扰素通路的策略,使病毒能有效地在宿主细胞中感染和传播。最近几年,关于病毒诱导和调控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大量研究发现病毒可以利用各种策略逃避宿主的抗病毒应答。因此,本综述主要介绍流感病毒如何拮抗宿主的干扰素产生而逃避细胞抗病毒应答,有助于揭示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抗病毒靶标,从而为防控流感病毒感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284-1290
羊胚胎鼻甲上皮细胞(OFTu)是羊口疮病毒(ORFV)高效感染和增殖的细胞,为分析ORFV感染对OFTu细胞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表达的影响及探讨IFITM3的表达状态对ORFV在OFTu细胞上增殖的作用,本研究对ORFV感染OFTu细胞后IFITM3基因的动态表达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构建IFITM3不同表达状态的感染细胞模型,探讨了IFITM3的不同表达状态对ORFV在OFTu细胞上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ORFV感染可以诱导细胞IFITM3的表达,感染后2 h开始逐渐升高,感染后6~36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过表达IFITM3的OFTu细胞会在感染后的24和36 h显著抑制(P0.05)ORFV的增殖,干扰表达IFITM3的OFTu细胞在ORFV感染后的前36 h促进了病毒的增殖,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IFITM3的抗病毒谱,也为深入探索该蛋白的功能及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动物疫病.口蹄疫病毒有多种机制对抗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在这个过程中病毒的前导蛋白酶(Lpro)发挥了关键作用.Lpro可切断宿主细胞帽子依赖性的蛋白翻译,抑制干扰素蛋白的合成;Lpro通过破坏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的完整性或减少干扰素调节因子3/7(IRF3/7)的表达,从而抑制IFN mRNA的产生;Lpro还会参与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TANK结合激酶1(TBK1)、TNF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和TRAF6的去泛素化,从而影响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12.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鸡的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主要以侵染外周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为主。先天性免疫是机体抵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病毒入侵后机体会迅速募集免疫细胞同时诱导产生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其他细胞因子抑制病毒的复制,其中Ⅰ型IFN在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的抗病毒免疫作用。MDV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免疫逃避机制,过去十年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MDV蛋白参与调控Ⅰ型IFN信号通路。文章从Ⅰ型IFN产生的级联反应机制、MDV及与之亲缘关系相近的疱疹病毒蛋白调控Ⅰ型IFN表达的信号通路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MDV逃避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更深入的研究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属于冠状病毒家族成员,是近年来引起新生仔猪水样腹泻致死的主要病原之一,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威胁。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促进I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抑制病毒的增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EDV能够通过其编码蛋白对宿主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进行调节,成功逃避免疫识别或拮抗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为自身的快速复制和增殖创造条件。本文结合目前关于PED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PEDV编码的各种蛋白在感染过程中拮抗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旨在为进一步认识PEDV乃至其他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也为探索新的抗病毒药物靶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病毒感染激活宿主细胞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级联反应,通过产生干扰素、抗病毒蛋白等来限制病毒复制和防止感染。Viperin是一种在物种间相对保守、参与先天性免疫的内质网相关抗病毒蛋白,通过与病毒蛋白、某些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调节信号转导过程,发挥抑制多种病毒增殖的广谱抗病毒作用。目前,对Viperin蛋白发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功能域、作为自由基SAM酶家族成员发挥作用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但对Viperin能够在不同病毒感染细胞内发挥广泛作用的确切机制仍不是很清楚。论文就Viperin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发挥不同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病毒感染哺乳动物细胞过程中,病毒复制产生的基因组或病毒蛋白激活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后,产生干扰素的同时诱导干扰素下游基因表达,促进细胞的抗病毒反应。与此同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还能引起胞质颗粒的聚集,其成份大多为核糖核蛋白,RNA结合蛋白、翻译起始因子等,这个聚集区域被称之为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先天性免疫通路和SG都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一种抵抗性反应,而与之相对,一些病毒却通过抑制SG和先天性免疫通路的形成来促进自身复制。由于SG中包含RNA结合蛋白以及一系列病毒或宿主的RNA,而先天性免疫中识别病毒RNA的模式识别分子也能特异性结合病毒RNA,那SG如何协同先天性免疫在宿主抗病毒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就SG在病毒感染诱导的先天性免疫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蛋白是由干扰素或病原体刺激产生的泛素样蛋白。ISG15能够通过酶促级联反应与靶蛋白共价结合形成ISGylation,称为ISG化。ISG15在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ISG15对多种病毒均具有抗病毒活性。此外,ISG15在细胞自噬、宿主损伤、DNA修复、蛋白翻译等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ISG15类泛素修饰系统、抗病毒免疫分子机制以及ISG15单体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SG15抗病毒免疫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在TRIM家族蛋白抗流感病毒天然免疫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发现TRIM35是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信号通路介导Ⅰ型干扰素(IFN)产生的正调控分子,阐明了TRIM35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和致病的分子机制。TRIM家族蛋白具有的抗病毒作用和天然免疫调节功能是近年来天然免疫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  相似文献   

18.
Mx(myxovirus resistance)蛋白是干扰素诱导产生的具有GTP酶活性的广谱抗病毒蛋白,可抑制病毒复制。本文综述了Mx蛋白结构及其功能,阐述了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并对Mx蛋白在抗病毒免疫蛋白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5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抗猪瘟病毒活性的干扰素刺激基因"鸟苷酸结合蛋白1",并阐明了其抗病毒机制。团队首席科学家仇华吉研究员解释说,该分子发挥抗病毒作用主要依赖其GTPase活性,而猪瘟病毒恰是利用自身NS5A蛋白与干扰素刺激基因相互作用,抑制后者的GTPase活性,进而干扰"鸟苷酸结合蛋白1"的抗病毒功能。专家说,此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宿主抗病毒机理,也为揭示猪瘟病毒  相似文献   

20.
从各种各样的病毒免疫逃逸机制中归纳概括出病毒逃避宿主抗感染反应的三个大方面,包括病毒逃避体液免疫系统的识别、病毒抑制细胞免疫应答以及病毒干扰免疫效应功能,以期为研制新的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在宿主和病毒的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宿主发展了各种免疫机制以清除病毒,而病毒则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逸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