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与患白肌病犊牛同舍的25头犊牛和26头母牛的血液和饲料中的维生素E(Toc)及硒(Se)进行了研究。 64%的同舍犊牛和27%的同舍母牛,血清肌磷酸激酶(CPK)活性异常增高;12%的同舍犊牛和421的同舍母牛,血清中Toc含量缺乏(犊牛在70μg/100ml以下,母牛在150μg/100ml以下);所有同舍犊牛和92%的同舍母牛,血清Se含量低(10亿分之35以下),所有同舍牛的血液谷胱甘肽过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简易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735头健康牛和146头病牛的血清阿朴脂蛋白β--100(APOβ--100)浓度。健康成年荷尔斯坦公牛(101±46μg/ml)和日本黑毛公牛(106±46μg/ml)明显低于其母牛(各为25g±63μg/ml和210±46μg/ml)。荷尔斯坦阉牛(290±86μg/mL)和日本黑毛阉牛(302±90μg/mL)之值与母牛之值类似。患酮病、皱胃移位和脂肪肝的牛APOβ-—100浓度降至<100μg/ml。故可按血清APO B-100浓度作出牛代谢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高硒母猪日粮条件下注射亚硒酸钠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及血硒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产次及产仔数相同的健康大约克夏纯种母猪12头,饲喂相同的硒水平为0.5 mg/kg、维生素E水平为61.2 mg/kg的泌乳期日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母猪所产的同窝仔猪作为一个重复,试验期28 d:对照组仔猪于3日龄注射生理盐水1.5 ml/头,试验组仔猪于3日龄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 1.5 ml/头,试验期间仔猪不进行补饲。试验结果表明:1仔猪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制剂对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2母猪在饲喂硒水平为0.5 mg/kg、维生素E水平为61.2 mg/kg的条件下,随着泌乳天数的延长,乳中硒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3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制剂仔猪血浆中硒含量下降的速度较不注射缓慢,但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大,两者趋于一致;4仔猪不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制剂,血浆中硒的水平没有降至缺硒临界水平以下。在母猪日粮高硒水平的条件下,断奶前仔猪可以通过母乳途径满足硒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检查了各种生理条件下正常马血清维生素E的变动情况:①血清总维生素E的含量与年龄、性别及日内时间变化无关。②2岁以上的马血清总维生素E含量:放牧期(6—10月)为216±63.4μg/100ml,舍饲期(11—12月)的含量显著降低,为166±65.4μg/100ml,尤其是舍饲期试验马的9%(8/88例),血清总维生素E含量在100μg/100ml以下。③成年马血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法对西宁地区三个奶牛场的29头(A,B,C 场分别为10,11,8头)奶牛的乳样进行硒含量分析。检查结果表明:A,B,C 三场平均乳硒含量分别为19.93ng/ml,21.01ng/ml,13.40ng/ml,B 场和 C 场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58.62%的被检牛乳硒在20ng/ml 以下,17.24%的被检牛乳硒在10ng/ml 以下。初步证实西宁地区存在着奶牛缺硒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荧光检测法对重庆市某奶牛场10头蹄病患牛和10头临床健康奶牛血清中维生素A、D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了解该牛场奶牛蹄病的发生与血清中维生素A、D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蹄病患牛血清中维生素A、D含量分别为19.73±2.98μg/DL、1 830.09±46.41μg/DL,而临床健康奶牛血清中维生素A、D含量分别为29.30±0.99μg/DL、2 223.13±95.46μg/DL。蹄病患牛血清中维生素A、D水平均极显著低于临床健康组(P0.01)。检测结果表明:血清中维生素A、D水平过低可能是导致该奶牛场蹄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及不同硒水平对仔猪血浆硒含量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12.38±0.43)kg]、健康良好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68头,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第7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6组均为试验组,即分别以0.30、0.50、0.80 mg/kg 3个硒水平添加到基础饲粮中,并配成6种试验饲粮,试验期40 d。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硒源及添加水平间,仔猪血浆硒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纳米硒在0.30、0.50 mg/kg水平时,血浆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亚硒酸钠组(P<0.05);纳米硒在0.50 mg/kg水平时,血清GSH-Px活性、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一硒源组添加不同硒水平对仔猪血清中SOD活性、MD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纳米硒组不同硒水平,仔猪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和亚硒酸钠组(P<0.05)。试验说明饲粮中添加纳米硒能显著提高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并有提高血浆硒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选用90头2~4胎次,体况良好的西门塔尔经产母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亚硒酸钠、赛乐硒、蛋氨酸硒和包被硒(0.6mg/kg)对分娩前后胎衣滞留母牛外周血P4、E2水平及P4/E2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前第2天和产犊时各加硒组和胎衣滞留对照组血清P4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牛(P<0.05);E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牛(P<0.05),但亚硒酸钠组、赛乐硒组、蛋氨酸硒组和包被硒组显著高于胎衣滞留对照组(P<0.05);加硒组和正常牛组血清P4/E2比例显著低于胎衣滞留对照组。产后加硒组和胎衣滞留对照组血清P4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牛(P<0.05);胎衣滞留对照组血清E2含量与正常牛无显著差异,但亚硒酸钠组、赛乐硒组、蛋氨酸硒组、包被硒组血清E2含量显著提高,各硒源间无显著差异;胎衣滞留对照组血清P4/E2显著高于正常牛组(P<0.05),各硒源组显著低于胎衣滞留对照组(P<0.05),赛乐硒组、蛋氨酸硒组和包被硒组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P<0.05),但与正常牛组无显著差异(P>0.05),亚硒酸钠组显著高于正常牛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产前第10天到第6天P4/E2比例升高可以作为牛胎衣滞留的指征,添加硒可以减缓这些指征,有机硒和包被硒优于无机硒。  相似文献   

9.
对3~4周龄的3头猪给与含低剂量硒(4ppb)和维生素E的一种日粮,共11周。结束时,其血清硒、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之值各为19ng/ml、0.72μg/mL和0.3U/  相似文献   

10.
投硒后放牧牦牛血硒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牦牛补硒后血中硒浓度变化,对放牧牦牛按每100kg体重20mg,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投硒,投药后每间隔1周进行采血,对6周间全血,血浆中硒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血浆中硒浓度随投硒显著上升(P<0.01),第1周后增至投予前的约3倍,第2周后现最大值(91.46±14.63μg/kg),第3周后开始下降,至4周后降至投前的水平;全血中Se浓度与血浆同样增大,投予后第2周时呈现最大值(129.81±36μg/kg)以后,血中硒浓度至第6周时仍维持107.55μg/kg的高值,约为对照群的3倍,至52周后投硒群牦牛血液中硒浓度仍为对照群的约2倍。试验期间,对照群血液、血浆中硒浓度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硒和维生素E对泌乳水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将70头泌乳水牛按胎次、泌乳阶段、产奶量、体重相似的原则随机分成2组,均饲喂基础饲粮(2.0 mg/d硒和120 IU/d维生素E),试验组补饲1.6 mg/d硒和200 IU/d维生素E,每组各35头。试验期107 d,前7天为预试期。检测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血浆硒、维生素E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隐性乳房炎乳区发病率60 d时下降了34.06%,90 d时下降了43.11%,2组间个体发病率和乳区发病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正试期内试验组血浆硒和维生素E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60 d时,试验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与饲喂2.0 mg/d硒和120 IU/d维生素E相比,泌乳水牛补饲1.6 mg/d硒和200 IU/d维生素E显著提高了血浆中硒、维生素E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有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5只健康奶山羊按0.3mg/kg体重一次肌注亚硒酸钠,在给药后40天内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硒浓度。结果表明,补给亚硒酸钠后对羊体血硒含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羊个体间血硒含量有极明显的差别。对各时期血硒含量进行q法多重比较可见,羊体血硒含量变化有明显规律,即肌注亚硒酸钠后5分钟血硒含量明显上升。30分钟达最高点,差别非常显著(P<0.01);继而下降。从2小时的0.7288μg/ml迅速降到14小时的0.421μg/ml(p>O.01)。从18小时起到40天期间血硒含量基本平稳,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当给硒绵羊的血硒水平在0.2μg/ml以下时,血液红细胞数和血清铁均增加,表明少量硒有促进血液生成的作用;血硒水平达0.309μg/ml,绵羊开始发病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容量仅见略有下降,表明硒对血液学的影响较缓慢;血硒水平在0.5~1μg/ml以上时,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绵羊发生贫血,贫血类型属小细胞性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纳米硒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正常健康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15g/(d·头-1)米硒,分析奶牛生产性能、乳硒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试验进行30d。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纳米硒对奶牛产奶量、乳蛋白、乳脂肪、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乳硒含量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在第30d试验组乳硒含量为34μg/L,而对照组为23μg/L(P0.05)。对乳和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分析发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增高(P0.05),并且血液中硒含量也有升高(P0.05),表明添加纳米硒能够增强奶牛的抗氧化机能。  相似文献   

15.
自然交配后21、38和45天的母牛40头与小母牛10头,用放射免疫测试器测定其血浆和牛奶中孕酮的含量,结果孕酮含量分别高达2.3和1.94ng/ml,表明已怀了孕,并为配后60天的直肠检查所证实。此法对动物怀学诊断的准确率为84%;而对未怀孕动物诊断的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酶联免疫法(EIA)对34头具有发情表现的上海黑白花奶牛进行了脱脂乳孕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配种后妊娠的母牛和未妊娠的母牛在原人工授精当天的脱脂乳孕酮水平分别为0.23±0.17ng/ml 和0.65±0.72ng/ml,两者差异显著(P<0.05).母牛在开始发情后16~18小时,脱脂乳孕酮水平低于0.23ng/ml 时配种,其受胎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本刊近来收到应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预防奶牛胎牛不下的报告,现选二篇摘登如下。牡丹江市三道畜牧场奶牛场林国山报道笔者从1985年开始应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进行预防奶牛胎衣不下的试验。1985年试验组妊娠母牛84头,产前21—25天每头牛臀部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20ml,维生素E10ml(含量50mg);对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日粮维生素E、硒水平对熟化过程中牛肉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选择16头体重420~560kg的健康晋南牛阉牛,按体重分为4组,每组4头,试验期为2个月。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维生素E的补饲水平为每头每天0和1000IU,硒的添加水平为0 10和0 40mg/kg。结果表明:与未补饲VE组相比,补饲1000IUVE可显著提高血浆和臀中肌α 生育酚含量(P<0 004),日粮中添加0 10和0 40mg/kg硒对组织α 生育酚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 05);日粮中添加0 40mg/kg硒组全血和臀中肌硒含量显著高于0 10mg/kg组(P<0 002);补饲1000IUVE和/日粮中添加0 40mg/kg硒可显著提高全血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熟化过程中臀中肌GPx酶活力(P<0 01),但对组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力影响差异不显著(P>0 05);补饲1000IUVE可显著抑制熟化过程中牛肉的脂质氧化(P<0 001),对牛肉的保水性能和颜色稳定性影响差异不显著(P>0 05);虽然提高日粮硒水平可明显增强熟化过程中牛肉GPx酶活力,但GPx酶活力的提高没有降低牛肉的TBARS值、滴水损失和METMB(高铁肌红蛋白)含量,该结果提示不同日粮硒水平对牛肉氧化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旨在测定对妊娠末期乳牛饲喂硒和维生素E导致的初乳、产乳和后代被动免疫、生长的效应。试验采用25头荷斯坦母牛及其子代。 13头母牛在产犊前3周及1.5周饲喂亚硒酸钠(5mg/100kg体重)和d-L-α醋酸生育酚(25iu/100kg)。其余12头不饲喂。通过红细胞谷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同期发情对西门塔尔母牛使用性控冻精人工输精后繁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中等、健康的2~4岁空怀母牛1 824头,随机分为A、B、C组,分别采用戈那瑞林、氯前列醇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不同组合处理,测定母牛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A组母牛发情率、受胎率和分娩率均最高,发情率显著高于B、C组(P<0.05),受胎率和分娩率显著高于C组(P<0.05);第二次自然发情配种率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西门塔尔母牛采用第0天肌肉注射戈那瑞林100μg,第7天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0.8 mg,第9天肌肉注射戈那瑞林100μg,第10天检查发情排卵情况配种,配种前肌肉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H)25μg处理,可以促进母牛发情配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