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量人工繁殖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子代雌雄比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寄生柞蚕蛹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头数,研究了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子代雌雄比例,并在林间观测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生命力.试验结果表明,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接种比例以1:30和1:50效果较好,繁蜂雌雄比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为了增加雌蜂的繁殖数量,采取1:30的接蜂比较为合适.林间挂蜂试验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寿命在8~11 d.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连续做了白蛾周氏啮小蜂6个世代的扩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温度处理间白蛾周氏啮小蜂对柞蚕蛹为寄主的寄生率有显著的差异;而连续扩繁继代处理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即没有出现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退化的现象;此外,繁蜂温度为24~26℃时,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蜂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连续做了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6个世代的扩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温度处理间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柞蚕蛹为寄主的寄生率有显著的差异;而连续扩繁继代处理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即没有出现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退化的现象;此外,繁蜂温度为24~26℃时,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蜂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林间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释放技术,确定日间段适宜的放蜂时间和树体挂蜂较好的方位,作了日间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挂蜂方位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寄生率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与挂蜂日间不同时段的时间有关,与树体上挂蜂的不同方位无关,最佳放蜂时间为每日傍晚17:00~18:00时,或清晨4:00~6:00时。  相似文献   

5.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体内的天敌昆虫。为探索该小蜂的林间释放最佳效果,我们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出蜂时间、出蜂孔数、出蜂蚕蛹的数量、出蜂后的存活时间、林间释放等内容进行了观察,总结出了在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园林绿化研究所主持的“美国白蛾生活史观察及防治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鉴定。 科研人员在对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调查中,共发现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黑棒啮小蜂、白蛾聚集绒茧蜂等8种。白蛾周氏啮小蜂为美国白蛾的优势蜂种。他们还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该蜂  相似文献   

7.
白蛾周氏啮小蜂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期均在寄主蛹内度过。在自然界中,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作者经多年研究得知,在当地白蛾周氏啮小蜂发育起点温度是:6.28℃(6.28±0.60);有效积温是:365.12日度(365.12±15.56)。白蛾周氏啮小蜂化蛹(前),在6℃的低温保存下,历经30天的时间;出蜂的有效积温为436.6日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寄主试验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鳞翅目昆虫有较高的寄生率;家蚕的出蜂量不比柞蚕低,而且发现繁蜂的最佳接蜂量为每克寄主需要4头小蜂即可。同时,试验了不同条件下寄生蛹的保存与复壮。  相似文献   

9.
文章报导了用柞蚕蛹人工连续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温度处理间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柞蚕蛹为寄主的寄生率有着显著的差异,而连续扩繁继代处理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即没有出现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柞蚕病害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蛹内的天敌昆虫.利用柞蚕蛹人工繁殖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技术在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辽宁省10多年来的人工大规模繁蜂的实践,系统地分析了利用柞蚕蛹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失败的原因,阐述了柞蚕病害对繁蜂和小蜂个体发育的影响,提出了防控柞蚕蛹期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从卵产入美国白蛾蛹后至成虫咬破寄生蛹壳出来为止,研究这一时期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在设定的20、25、27℃的生化培养箱内用3个精密自动控温控湿仪器,完成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的控制试验,试验结果看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26℃,有效积温354.05日度。  相似文献   

12.
释放周氏啮小蜂对桑园内美国白蛾进行防治试验。一是放蜂数量与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地投放3万头小蜂,美国白蛾的寄生率最优达到68%。二是周氏啮小蜂扩散距离所需时间,在越冬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扩散到50m、100m、150m、200m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0天、25天、30天、35天。在第一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花角蚜小蜂扩散到100m只需要20天,三是是周氏啮小蜂扩散距离与寄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离放蜂点越近处,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相似文献   

13.
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几种昆虫蛹的寄生率以及林间释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为主的13种昆虫寄主蛹的寄生率和林间释放效果。结果表明,用柞蚕、油松毛虫、美国白蛾、赤松毛虫和野蚕等5种昆虫蛹可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较适繁殖寄主,蛹寄生率和单蛹寄生数量均较高,其中柞蚕蛹寄生率和寄生量最高,考虑用柞蚕蛹扩繁周氏啮小蜂材料易得且成本较低,继而用柞蚕蛹做最适寄主进行了生产性扩繁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按1∶50的比例室内接种扩繁,柞蚕蛹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97%,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试验按老熟美国白蛾幼虫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10的比例林间挂茧放蜂,美国白蛾蛹寄生率可达32%~41%,而对照美国白蛾蛹自然寄生率7.3%~8.7%,处理区放蜂寄生试验效果是未放蜂对照区的4.3~4.7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野外释放的被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的柞蚕蛹的调查和分析,认为野外释放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出蜂率比较高,符合人们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5.
低温贮藏对白蛾黑基啮小蜂羽化及出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在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内分别发育至老熟幼虫期、预蛹期和蛹中期,再于5 ℃分别冷藏7,14,21 d后让其正常发育至羽化出蜂,测定低温贮藏对该寄生蜂羽化及出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于5...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1日,张家口市森防站组织专家对《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及贮藏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鉴定,项目承担单位为张家口市森防站。  相似文献   

17.
白蛾周氏啮小蜂大规模人工繁育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商河县森防站自2008年筹建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中心以来,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大规模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工艺流程和生产体系,在蜂种复壮、蜂种保存、柞蚕蛹的选择与保存、接种方法、控温培育、放蜂等人工大规模繁育技术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2010年成功繁蜂30多亿头。在济南市各县(市、区)建立多个生物防治示范区。经过几年连续放蜂,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行生物防治和开展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规模化繁育生产过程中,不同温湿度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2—28℃,最适温度为24—26℃;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为40%-60%。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柞蚕蛹繁育周氏啮小蜂过程中坏蛹病原菌的传播机制,本文设计了9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坏蛹病原菌传播的媒介;坏蛹病原菌不能通过空气传播,也不能通过接触传播;降低坏蛹率的关键措施是对白蛾周氏啮小蜂雌成蜂及其产卵器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20.
为了达到以虫制虫、无污染、无公害生物防治的目的,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美国白蛾蛹,能达到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该文论述了选用优质的柞蚕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方法。采用“三刀削茧法”,将柞蚕茧有蚕蒂的一端两侧用刀削两个孔口,另一端削一个孔口,孔口直径1.5~2cm为宜,削口时不能破蛹,削口不宜过小,能使种蜂进入。人工繁育和释放周氏啮小蜂,增加了林间蜂种的种群数量,提高了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增强了自然界小蜂持续控灾的能力,有效恢复和改善了林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