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位一体”沼气池也称北方能源生态模式,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模式的实质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工程,它以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节能温室)、畜禽饲养和厕所四个重要因子,通过合理配制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配料,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构成相互依存综合利用且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更是逐步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为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增加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对江西省、中国乃至世界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区域,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而且是“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具体实践.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必须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发展生态农业意识;加大投入,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运作体系;保护生态,改善发展生态经济外部环境;培养人才,构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梁园区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一、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十多年来,梁园区先后承担并完成了省部下达的“生态农业试点村”、“生态农业示范县”及商丘市梁园区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等项目,开展了十大生态工程三大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  相似文献   

5.
中国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农业部从全国各地实施的370个模式中选出了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以重点推广。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跨越众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带,因此,生态农业模式需要根据各地具体条件来合理组合。在这里我们有选择性地介绍两种。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  相似文献   

6.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艳 《现代农业》2008,(2):41-41
盘锦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重点推广了7个生态模式,实施了10项生态工程,建立了10个高效生态农业经济区,全市生态农业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四化”。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成绩,进一步证明了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农业大省,对粮安天下责任重大。通过实证论述河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离不开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条红线”。在得出河南省生态农业前景广阔的前提下,提出河南省全产业链生态农业推进路径及推进策略,加快生态农业科学规划、产业化经营、建设生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创新农村金融、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效益将极大提升河南省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是我国喀斯特地形地貌区的典型代表,为稳步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以花江示范区为切入点,融合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及数字治理理论要点,系统探究“云经济”助力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综合途径。结果表明:将“云经济”引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是推动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以从丰富生态农业、完善线上服务、延长产品供应链、拓宽生态农产品销售渠道、革新生态农业建设技术几个角度切入,推进花江示范区生态农业现代化建设,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引导、实现贵州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临安市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目标,坚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加快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吴江市生态农业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生态农业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几年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进一步改善我市的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吴江生态农业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及背景出发,结合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及现实意义,提出并概述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包括立体种植、设施栽培、生态养殖、休闲农业、种养加一体化、有机农业六种发展模式。依据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几种保障措施,概述了生态农业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生态农业要求农业生产发展和资源、环境及有关产业协调发展,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农业生产力布局适应最佳生态环境,生态和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能够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2009,(11):F0003-F0004
为配合兴安盟“生态立盟”的发展战略,加快广大农村牧区生态农业建设,为兴安盟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兴安盟农研所于2008年3月组建了生态研究室。生态研究室现有科技人员5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1人,硕士研究生1人,技术工人1人。对兴安盟乃至国内外生态农业的发展有较深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很多领域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4.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生态农业建设在该市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农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等方面对池州生态农业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鱼、果、茶、菜、药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池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池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即:(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广辟财源,增加投入;(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4)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郝福为  张法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556-4557,4560
现代农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现阶段我国发展生态农业还存在观念问题.“三才”理论,是中国传统农艺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农业的指导思想,蕴含着鲜明的生态观.继承和弘扬“三才”理论所体现的生态观,用“和谐统一”、“平衡”和“可持续”的观念指导生态农业建设,对于治理环境污染、缓解生态破坏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深刻探讨生态农业内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屯留县王公庄六位一体农牧结合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通过对该生态模式系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表明,该生态农业模式系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是中国北方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汶上县历来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及生态农业建设,自2001年汶上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以来,县委、县政府把“生态优县”作为工作目标之一,成立了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先后编制了汶上县水系规划、汶上县生态循环经济园区发展规划、平原水库建设规划,初步构筑了全县生态农业发展体系。目前,全县已建设了东北部绿色屏障生态农业区,中西部平原立体高效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生态农业区,东南部桑蚕、立体饲养种养加工结合型生态农业区等三大生态区。主要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18.
高效生态农业是高产出高效益和农业生产环境要生态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我县实施和谐生态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需要。对实施天台“生态名县”战略和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大国小农”基本国情下,为更好推动全域有机农业的全民化发展,以重庆山区的生态农场个案为研究对象,结合访谈、实地走访和活动参与等方式,梳理生态农场成功运行的关键,探索生态文明新时代下“小农”开启生态农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生态农场成功运行的关键在于:1)生态农产品的优价、稳产及多元功能体现,经营者在与消费者“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和回访交流中精准沉淀会员,通过组织生产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开发各类体验活动,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多功能性;2)新型产消合作模式的低成本建设,经营者深度挖掘会员资源实现运营团队的低成本建设,通过项目制引入消费者并赋予其多元化身份,实现“一体多元”的共创共享;3)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超越了传统的买卖关系,通过品牌化建设搭建“熟人”社群,加强了会员粘性。综上,生态农场的成功运行在于产品服务、合作模式和社群关系,运营者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重组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本研究可为“小农”低成本开启生态农业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业模式是指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优势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和规范行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形式.泾县青梅生态果园建设正是在此规则下形成了独特的"种、养、加"生态模式,现已被列入省级生态农业示范点加以推广.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并且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