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应梅 《新农村》2005,(12):16-16
1.仔猪白痢 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病猪无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1.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无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2.仔猪黄痢病原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7日龄以内多发,发病率和  相似文献   

3.
1.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不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无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黄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1.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无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1.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稀粪,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无呕吐,体温不高。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该病可用抗生素类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2.仔猪黄痢病原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排黄色稀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少有呕吐。7日龄内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可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01,(1)
1.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引起,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2.仔猪黄痢病原为血清型溶血性大肠杆菌。7日龄内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猪少有呕吐,排黄色稀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用庆大霉素或氯霉素,治疗效果佳。3.仔猪红痢病原为 C型魏氏梭菌,多发于3日龄内仔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病猪偶有呕吐,排红色粘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死亡率较高。该病治疗效果不好,关  相似文献   

8.
<正>仔猪白痢是哺乳仔猪常见的腹泻病,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仔猪的一种常发病。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至糊状的粪便为特征。本病的流行十分普遍,几乎没有一个养殖场能够幸免,其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很低,但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会给猪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1流行特点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无季节性,天气突然变冷,湿度加大,阴雨或保暖不良都会诱发仔猪白痢  相似文献   

9.
腹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俗称"拉肚子",主要指当天大便次数较平日剧增,或粪便呈水状或含有大量的糊状液体、脓血等物质,还可能伴随着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病理性物质.腹泻的主要病因是肠道感染.在养殖行业中,新生仔猪的腹泻发生率较高,也最为常见,如今仔猪腹泻成为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轻微的仔猪腹泻会影响仔猪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以鼻甲骨萎缩、颜面部变形、鼻炎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或散发.病原主要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或巴氏杆菌.随着养猪生产的工厂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此病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仔猪白痢病又称为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仔猪的一种常发病,多发病。引起本病的病原微生物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发生和流行于环境条件差,卫生不好有关,如阴雨连绵或气温突变,猪舍内过湿、过热、过冷,圈舍污秽不洁,通风不好等。还与仔猪和母猪的营养,健康状况有关。此外,仔猪肠道菌群失调,若有并发病都易使白痢发生和流行。一、仔猪白痢的典型症状出现白痢前易发预兆、仔猪不爱活动,不愿吃奶,排粒状兔屎,待12-24小时后出现拉浆状、糊状稀粪,呈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特别腥臭,重者腹泻次数增加,病仔猪拱背,背毛粗乱,污秽较脏,无光质,体瘦行动慢,体温正常,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转为慢性成为僵猪,有的发病5-6天因脱水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仔猪腹泻症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但营养调控在防治仔猪腹泻症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仔猪日粮的合理调节,即能达到从根本上预防腹泻发生的功能. 1 仔猪腹泻症特点 以30日龄以内仔猪多发,是重点防护对象,1~3月龄仔猪也可发病,但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对较低.根据发病诱因和病情轻重缓急之差异,体温高低不一.一般病毒性腹泻病初体温较高,39~41℃左右,粪便多呈水样,脱水速度较快,迅速消瘦;细菌性发病时体温多较低或无发热症状,一般38±1℃左右,粪便多呈为粥样(糊状).无论哪种原因的腹泻,皆会表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脱水、贫血、消瘦、衰竭以及死亡.  相似文献   

13.
实践证明,哺乳仔猪腹泻病例中约有20%左右是由球虫病引起的。因用常规抗菌素疗效不佳,死亡时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引起养猪户的重视。1.球虫病的症状哺乳仔猪球虫病多发生在7到21日龄。主要症状是腹泻,可持续4~6天,粪便呈水样或糊状,呈黄色至白色,临床表现为消瘦及发育迟缓,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脱水致死。2.病因及诊断猪球虫病大多由艾美耳属等孢球虫引起。对成年  相似文献   

14.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统称,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在猪的不同生长期引起的两种不同的传染病。以下本文对该病发病原因,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可行性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一、流行特点及发病情况 水尾乡为榕江县香猪养殖产业发展基地,全乡饲养能繁母香猪407头,年生产仔猪近5000头。2010年5月中下旬以来,辖区内连续发生仔猪拉稀,2010年6月12日,水尾乡畜牧兽医站接到拉术村6家养殖户报告,养殖户饲养的母猪生产的小猪陆续出现拉稀。笔者上门诊治发现大部分仔猪呈现腹泻、有的排黄色液状粪便,有的排泄乳白色、黄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仔猪不吃奶,精神差等,已有10头仔猪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一、消化不良性下痢1、原因2、症状3、治疗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如投喂蛋白饲料过多、母猪乳汁过浓等。仔猪粪便呈黄色油状,粪恶臭,呈糊状粘着在肛门周围。腹围增大,发生于3~10日龄全窝仔猪。给母猪投喂小苏打20~  相似文献   

16.
1.防仔猪软骨病.仔猪出生后7天,用木炭粉1000克,食盐4克,以冷开水调成糊状,让仔猪自由采食,每隔3天1次.  相似文献   

17.
白痢是仔猪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此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3~20日龄的仔猪。患病仔猪常拉稀,粪开始时呈黄色,以后逐渐变成乳白色或灰褐色,像糨糊状,常常有黏液或血,有腥臭味。  相似文献   

18.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致2周龄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能引起各种日龄的猪发病,发病猪的日龄越小,病情愈重,死亡率也愈高,2周龄内的仔猪死亡率可达90% ~100%. [临床症状]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小时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杂未消化的凝乳块,有恶臭.体重迅速下降,仔猪明显脱水,发病2~7天死亡,死亡率可达100%.该病在2~3周龄的仔猪中死亡率相对较低.断乳猪感染后2天发病,表现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个别猪有呕吐,在5~8天后腹泻停止,死亡少,但体重下降,常表现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有些母猪与患病仔猪密切接触,反复感染,症状较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也有些哺乳母猪不表现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猪链球菌病的流行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仔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主要呈地方性流行。为此,我们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发病规律等。经反复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仔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消化不良性下痢 1、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如投喂蛋白饲料过多、母猪乳汁过浓等. 2、症状.仔猪粪便呈黄色油状,粪恶臭,呈糊状粘着在肛门周围.腹围增大,发生于3~10日龄全窝仔猪. 3、治疗.给母猪投喂小苏打20~30片/次,母仔安1包/次,一天二次,连用2~3天. 二、感冒性下痢 1、原因.主要原因是天气骤变,时冷时热,阴冷受凉,舍温下降,垫草潮湿,贼风侵袭.特别是冬春季节,仔猪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温变化而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