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横县南山白毛茶又名“圣种白毛茶”,是在国际博览会上最早获奖的中国名茶之一,因其茶叶披背白色茸毛而得名。据《横县县志》记载:“南山茶,叶背自茸似雪,萌芽即采。细嫩如银针,饮之清香沁齿,有天然的荷花香。”《粤西植物记要》称“南山茶色胜龙井”。1810年,即清朝嘉庆十五年,横县南山白毛茶被列为我国24种名茶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锡洪 《中国茶叶》2006,28(5):42-42
浙江省兰溪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叶是兰溪的特色农产品,有悠久的历史。史载,明正德六年(1511),武宗朱厚照游杭州后,取浙中赴赣,途经兰溪时,恰逢清明时节,陪同的浙江巡按及兰溪县令遂进献兰溪最好的雨前毛尖。朱厚照品尝后,对此茶大为赞赏。1979年9月出版的由我国茶叶专家庄晚芳先生等编著的《中国名茶》一书,收录了兰溪毛峰。兰溪毛峰于1986、1987、1988、1990年被评为省优名茶,2002年5月荣获中国精品名茶金奖。然而由于对茶叶品牌不够重视,曾经响铛铛的兰溪毛峰,一度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3.
茗人 《茶报》2004,(3):6-6
为了增强与上海茶业界之间茶文化、茶经济、茶科技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茶艺活动,使上海更多消费者能尝到六安名茶,不断提高六安茶文化知名度,开拓茶叶销售市场,发展茶叶经济贸易。并进一步了解茶叶市场信息,吸取上海茶人丰富经验,不断提高名茶质量,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芳华 《中国茶叶》2005,27(1):38-39
云南普洱茶是唐宋以来就久享盛誉的传统历史名茶.一千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长期以来,我国权威茶叶书籍和茶叶辞典,都把普洱茶列入黑茶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将普洱茶作为条形黑茶之一,<中国茶经>(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将普洱茶归于黑茶类,<中国茶学辞典>将普洱茶称为黑茶或绿茶的一种,<中国名茶志>载:"普洱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同样将普洱茶析为:"产于云南思茅、西双版纳和昆明、宜良的条形黑茶".  相似文献   

5.
浙江二十年名茶开发成就及其对产业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德彪 《中国茶叶》2002,24(1):20-21
浙江素称“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早在公元5世纪,浙江已设立专产贡茶的御茶园。后经唐、宋、明、清的发展,涌现出了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茶叶名品。之后,由于战乱等多种原因,浙江名茶由盛转衰,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除西湖龙井等少数名茶外,其余均已销声匿迹。改革开放政策为名茶生产带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各地将挖掘、恢复历史名茶和创制新名茶并举,按照“数量少一点,质量好一点,效益高一点”的思……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不仅是市场准入继而取信市场的必备条件,而且也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然而,名茶生产千家万户,怎样通过有效管理才能将标准化落到实处,这已是当前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径山茶业管理协会成立两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性实践,现作简略介绍。 一、径山名茶简介 径山茶是著名的历史名茶,据余杭县旧志记载,该茶在唐朝天宝元年,为径山开山祖师法钦和尚亲手所植,至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茶圣陆羽曾对该茶产地余杭径山作过专门考察,并在那里从事过世界上第1部茶叶专著《茶经》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洪山茶是湖北历史名茶,在清朝就享有盛名,20世纪80年代初被评为湖北省10个优质名茶之一。通过史志、家谱、碑刻、口述史等资料考究了洪山茶的成名、兴盛,以及近20年销声匿迹的历史,以期为洪山茶的复兴及当地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促进荆楚茶文化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8.
朱逢秋  保梦兆 《茶叶》1995,21(1):20-21
瀑布仙茗为我国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早在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就有多处记述,但其制茶工艺早已失传。余姚市茶叶科技工作者,为恢复和开发这一历史名茶,于1979年开始恢复试制,当年即被评为省级一类名茶。但由于手工炒制,随意性大,工艺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炒制量又少难以形成规模。为保障和稳定瀑布仙茗的品质,生产能上规模,制茶工艺规范化,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要。我们于1992年~1994年在手工瀑布仙茗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扁形名茶在浙江省名茶中占据重要地位,如西湖龙井茶是浙江省的历史名茶,新昌“大佛龙井”是扁形茶中的新秀,在此带动下浙江省几乎各产茶县(市)均生产扁形名茶,其产量排名全省名茶首位。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差异及茶树品种的不同,再加上制茶机械、手工炒制技术水平和采摘标准的不同,导致全省各地加工的扁形茶在外形、色泽、光滑度和扁平度等品质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涌溪火青是创制于明末清初的历史名茶珍品,其品质优异、风格独特。解放前夕曾一度生产停滞,1955年开始恢复并迅速成名,1982年被商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评为全国名茶,在上世纪80年代曾被称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是,自1984年产地茶叶分户生产以后,火青茶品质大幅下降,产品最高售价由泾县当时高档尖茶的两倍,变成仅为兰香茶价格的一半,品牌价值相比显著降低,整个产业跌入低谷。针对其遭遇的特殊困境,茶叶技术人员和涌溪茶农历  相似文献   

11.
振动理条对针形名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机制针形名茶以其外形紧直,滋味醇爽等品质优势深受广大饮茶爱好者欢迎。在加工过程中,振动理条技术直接关系到机制针形名茶的外形品质,同时,它也是提高茶叶产品内质的重要工序。但在生产上,由于一些生产者使用振动理条机时间不长,加工方法把握不当,导致生产出来的茶叶很难达到名茶的品质要求。本试验以鸡鸣卵叶茶为试验……  相似文献   

12.
王建林  朱焕明 《茶叶》2001,27(4):66-66
大澄雪花茶是新创名茶,当地农业和林业部门茶技人员于1989年开始进行采制技艺研究,由景宁林业总场选送的参评名茶,1990年5月获浙江省国营林场第二届名茶评比第七名;1992年9月参加林业部首届茶叶质量检测评比,获全国名茶称号;2001年5月参加由浙江省茶叶消费协会、省林业局举办的“龙顶杯”名茶评比,荣获银奖. 雪花茶产于著名的景宁大澄名胜景区,这里山奇、水秀、石怪、澄险,人工建筑古老,茶叶品质优异.景区海拔1000米,盆内田圬羊开阔,大小丘陵起伏交叉,如狮如虎,似凰似凤,形象逼真,与山间原野构成一幅绝美的高山自然景观图,因此被誉为“云中桃源”.  相似文献   

13.
青田御茶     
夏志敏 《中国茶叶》2002,24(1):41-41
青田御茶产于著名侨乡——浙江省青田县,曾为历史名茶,1998年由青田农业局重新开发并获得成功。该茶分别于1998、1999、2001年,在丽水地区第十八届,浙江省第十三、十四届名茶评比中获一类名茶称号。1999年11月,青田县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该茶的种苗、种植、采制、包装及商标的统一标准,并申请注册了“太鹤”商标。 1.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茶报》2000,(4):33-33
陕西省紫阳县产茶历史悠久,紫阳毛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茶,早在清代就被列入全国名茶。今日所产紫阳毛尖,对原工艺作了改进,品质更有提高。1985年和1987年分别获陕西省优质名茶称号和省政府颁发的优质名茶证书。  相似文献   

15.
葛洪山名茶形成的生态环境与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葛洪山名茶形成的生态环境与地质背景。涵江茶场建成茶林结构的良性生态环境与名茶品质形成的关系,亦初步探明名茶品质与葛洪山地质环境的关系。葛洪山土壤富集多种矿质元素,其中Zn、Mn、B、Cu、Se等微量元素能被茶树大量吸收,形成含硒富锌茶,这是葛洪山名茶品质形成的地质背景。并提出发挥葛洪山资源优势,开发天然含硒富锌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岳西翠兰是岳西县农业局在地方名茶“小兰花”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创制成的新名茶。1983年,在地区名茶评比中一举夺魁。翌年再列榜首。1985年又获地区名茶评比第1名;同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茶;在南京全国名茶展评会上被评为“全国十一大新名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岳西县的茶叶生产。岳西翠兰的品质特点:外形犹如兰花,色泽翠绿显毫;清香高长、浓烈;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翠绿、明亮;叶底嫩绿、柔软。本文着重论述其品质成因。1自然条件为岳西翠兰的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1.1自然条件(1)地理岳西县介于东经115°’50…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2010,(7):30-31
本刊记者问(下同):国际名茶评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朱红缨秘书长答(下同):国际名茶评比其前身是在杭州茶博会期间举办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从2006年开始成为世界茶联合会倡导并主办的国际性的名茶评比活动。从200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名茶评比活动,每届评比都有来自中、日、韩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参加茶样评比,并举办相关学术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12月,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茶叶站申请的"纳溪特早茶"成功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纳溪茶历史悠久。《中国名茶志》中唐代名茶列有"泸州茶又名纳溪茶",宋代名茶列有"纳溪梅岭茶"的记载。纳溪现有茶园总面积已达到15万亩,茶叶总产量4188  相似文献   

19.
唐代以前关于名茶采制的记述不多。司马相如《凡将篇》中将诧与中草药并列,茶鲜叶经烘干或晒干而为药用,这涉及制茶起源,三国张揖《广雅》所记载的,提及茶鲜叶烘干或晒干,制成茶饼再烘干,把散叶茶改为团茶,使茶叶的品质起了变化,因而扩大了茶叶用途,药用兼饮用...  相似文献   

20.
徐应善 《茶叶》2006,32(4):235-236
遂昌是全国重点产茶基地县之一,茶叶是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龙谷丽人茶被评为国际金奖名茶,浙江省名牌产品。在进行名茶品牌宣传时,人们常引用汤显祖的《竹院烹茶》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