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作为21世纪人类密切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正向地球生物发起巨大的挑战。蜜蜂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数量庞大且传粉高效的昆虫,在人类社会和农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蜜蜂的生态分布、种群丰度、觅食授粉等生理过程正受到全球变暖、冰川消融、人类活动等环境因子的深刻影响。近年来,科学家们以诸多环境指标为依据,探索了蜜蜂的生态响应,试图利用这些研究结果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程度。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蜜蜂生态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归纳不同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蜜蜂的直接和间接生态响应。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反馈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总结了有关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趋势,分别通过气候变化对植被、生物多样性、湿地以及水资源等方面影响研究的动态,阐述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尽管有些人认为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包括NIPCC在内的许多科学家仍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自然驱动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他们并未找出具有说服力的自然驱动力。于是作者研究了各种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获得了一个折中的结果,发现随着地球质量的增加,地球可以吸引更多的来自宇宙空间和人类生产的温室气体,使地球大气层逐渐增厚,被包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难以逃逸,导致温室效应逐渐增强,全球气候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高原牧草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及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时空差异,分析讨论了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对青海海上 高原牧草生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及湿地生态系统和物种组成及分布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或物种)影响评估模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表明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全球气候变化下对生态系统(或物种)保护、监测等,为我国生态环境系统的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发展,草地土壤有机碳库正成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草地土壤有机碳库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温度、降水和大气CO2浓度等气候因子对草地土壤碳库也产生重要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对于准确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土壤有机碳的演变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综述了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分布状况以及温度升高、降水和大气CO2浓度增加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草地土壤有机碳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和着重点,并对今后草地土壤有机碳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燕亭  侯向阳  运向军 《草业科学》2011,28(6):1132-1139
摘要: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和了解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从土壤、植被、家畜及牧区社会经济等方面概述了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探讨草地退化动因、阐释草原碳库问题、探索放牧利用优化调控机制、积极开展草原适应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草原生态系统更好应对气候变化,维持系统稳定及牧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气候变化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全球变暖,二是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趋于增强。这种气候变化,对置业在地球表面、大气之下、海洋环境中的海水鱼类养殖业,有直接的难于回避的影响。1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度量标志是气温较往常的气温有所升高。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气温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和时令的气温也有差别。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报道,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9.
近来作者研究了各种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找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即地球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来自宇宙空间和人类生产的温室气体,使地球大气层逐渐增厚,被包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难以逃逸,导致温室效应逐渐增强,引起全球变暖。针对其中的人为因素,人们应该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量,并采取必要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作者也发现了大自然安排的巧妙对策,即在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过程中,地球朝阳面所受的大气压力大于背阳面所受的大气压力,这就使地球沿螺旋线渐渐地远离太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通过气候变化对建筑物室内热环境、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介绍,分析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作用机理,从而提出从标准、建筑材料以及结构安全性能上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兴海县气温、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认为当前制约兴海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并针对气候变化的制约条件提出了草地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即将终结的化石燃料时代,给农业和人类发展都带来新的挑战。随之而来的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以及燃料价格波动都直接地影响到了粮食系统的稳定生产。与此同时,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三十,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其中包括因农业和畜牧业导致的森林减少,化肥施用,反刍动物的肠道发酵,生物质燃烧,稻田中的厌氧分解以及牲畜排放的粪便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乡市气象站多年的气候整编资料,利用冬小麦生长期间温度、降水及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结合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明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理出了影响新乡市产量和品质的常见气象灾害,研究了粮食产量和天气气候变化的关系,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是草原保护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和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气候变化被认为是胁迫世界环境、人类健康、福利和全球经济持续性等最危险的因素之一~([2])。同时植物生态学观点认为,主要的植被类型体现了植物界对主要气候类型的反映,每个气候类型或分区都有相应的植被类型。由于气候是决定地球上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中,气候—植被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1 澳大利亚家禽业与气候变化 作为国民消费的主要肉品产业,澳大利亚的肉鸡业和肉牛业一样重要,其消费量是猪肉的2倍,羔羊肉和羊肉的3倍.  相似文献   

16.
赵和梅 《青海草业》2007,16(2):52-55
气候变化分析表明:青海东南部地区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相对偏多期后,进入90年代后明显趋于偏少。受气候变化影响,该地区干旱、鼠虫等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频发,致使牧草产量下降,覆盖度降低,优势种牧草因发育进程受限而减少,毒、杂草类孳生,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会对全球的饲料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农作物产量下降和霉菌毒素污染增加对饲料行业造成的挑战可能最大。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土壤水分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邓慧平  祝廷成 《草地学报》1998,6(2):147-152
本文首先模拟计算松嫩草原土壤水量平衡,并结合未来气候情景估算松嫩草原土壤水分的变化。最后,在土壤水分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环青海湖盆地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分析近20年来环青海湖盆地的气候变化特征对环湖盆地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环青海湖地区年平均温度升高、年蒸发量增大程度比较显著,而降水量增多不显著,且年际间变化较大,气温、地表蒸发等气象要素有向暖干化过渡的趋势。随气候变化,环湖盆地天然草地植被盖度,高度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草地退化、沙化现象加剧。在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和气候干旱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环湖盆地地区水资源的减少和草地生态环境的沙漠化。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莺  李耀辉  孙旭映 《草业科学》2015,32(4):539-551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干扰。目前,气候变化对黄河源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黄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和已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径流量、土壤侵蚀、湿地、冻土和植被5个方面综合分析了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治理对策。结果显示,黄河源区降水略有增加,气温显著升高。黄河源区径流有很大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相对偏丰,90年代初至2008年相对偏枯;源区年径流量距平的年际变化与年降水量距平的年际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强度也是影响径流量的原因。黄河源区土壤侵蚀现象严重。湿地面积减少,沼泽和水域的斑块数、破碎度和分维数增加,优势度降低。源区多年冻土已经减薄或消失,多年冻土的边缘地带,垂直方向上形成不衔接冻土和融化夹层,多年冻土分布下界升高50~70 m。源区植被覆盖总体上保持原状,局部出现退化。在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社会环保意识,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加强部门联合,实施生态移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