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铃薯是黑龙江省五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粮豆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广马铃薯80㎝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采用机械作业,合理施肥、分层培土、预防病虫害等措施,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产品畅销省内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现将克新13号马铃薯80㎝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简  相似文献   

2.
高寒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晋薯1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敞土常规栽培、高垄密作栽培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在出苗速率、植株生产势、产量及其他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栽培方式;与敞土常规栽培相比,地膜覆盖栽培、高垄密植栽培均增产,表明改进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马铃薯高垄栽培增产优势,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精选种薯等内容,以期为马铃薯高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是小垄变大垄,增加土壤库容,平作改垄作,有利于排涝,是旱涝综防的栽培模式。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模式在大豆生产上推广应用已有六年,已逐步为广大种植户接受。但在实际生产中也有一些因素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增产效果。在品种选择、密度设计、耕作、施肥、病虫草防治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技术措施不到位,田间作业标准水平不高,导致增产效果不显著。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好实施过程中各项配套技术措施要点,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现把"大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粮油作物栽培增产十大主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5年,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14个市(州)的69个县(区)重点围绕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特色杂粮等粮油作物,着力推广不保灌区玉米全膜覆土平作高产栽培新技术,灌区玉米全膜增密高产栽培新技术,小麦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新技术,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粮油作物全膜多茬轮作轻简化栽培新技术,春油菜区域增产模式攻关新技术推广等粮油作物增产十大主推技术,同时示范灌区玉米密植高产栽培及机械粒收技术,旱地玉米减穴增株高产栽培技术,旱地粮  相似文献   

6.
大豆密植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大豆三垄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深松,分层深施肥,精量点播,吸取国外窄行密植、半矮秆品种等增产经验,与配套机具相结合,组装起来的一项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平播密植技术、小垄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玉米密植栽培增产的原因,并从2个方面总结了玉米密植栽培技术,包括"比空"栽培技术和大垄双行栽培技术,以期为促进瓦房店市玉米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马铃薯的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西藏马铃薯栽培技术比较落后,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以引进品种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进行马铃薯高垄双行、种薯处理和配方施肥技术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试验栽培产量为56 125.65 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增效23.5%;示范县高垄双行栽培比高垄单行栽培平均增产增效22.03%。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马铃薯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品种与种薯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内容,以供马铃薯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宜昌市低山丘陵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对引进的4个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适应性和丰产性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川芋56号品种品质优、生育期短、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合在宜昌市低山丘陵区种植;川芋10号因生育期早、商品薯率高、单薯重及抗性强,可作为宜昌市低山丘陵区的补充品种。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2015—2017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新品种石薯1号马铃薯在河北省二季作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技术要点。介绍了种薯、种植、管理、收获和贮存的模式,从新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示范宣传、产量结果和经济效益分析入手,全面总结高产高效二季作区马铃薯种植模式及技术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丘陵红壤旱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覆膜和垄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春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较裸地栽培增产 48.2 %~ 5 7.6 % ,每公顷纯收入增加 7734.90~ 781 3.35元 ;垄作栽培较平畦栽培增产 7.92 % ;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每公顷 6 0 0kg为宜 ;种植密度以8.2 5~ 9.75万株 /hm2 为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脱毒甘薯原原种特殊的生长环境,研究了氮肥、栽培密度2因素与脱毒甘薯原原种产量及生长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栽插鲁薯7号快繁试管苗6.75万株,施纯氮15kg,产量可达8692kg/hm2,最大叶面积到达时间较同品种未脱毒甘薯提前5~10d;针对脱毒甘薯营养生长期长,块根膨大期短的特点,提出了控制氮肥的用量,适当增加栽插密度以提高甘薯单产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套种能够增加收获指数,延长作物生长时间,提高光、热、水、肥的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避免同一作物群体相互遮阴争光的矛盾,同时错开农时,减轻了从播种到收获对劳动力的压力,便于精耕细作,是一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肥的种植方式。马铃薯与其他作物套种常有种植,但马铃薯不同品种间套种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挖掘马铃薯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该文详细介绍了晋北高寒区,早熟马铃薯套种晚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优质甘薯新品种福薯2号,本试验选用L9(34)正交表头设计,设置栽插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和氮肥施用方法四个处理,进行栽培技术研究以及开展鲜薯保鲜、淀粉提取和黄心薯脯加工等技术研究,通过试验明确不同利用方式及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每666.7m2的插植密度、施肥量以及生长期分别是:①优质食用类型插植3 100株、施氮量10 kg、钾17.5 kg,氮肥施用前多后少,生长期160 d;②淀粉加工类型插植3 000株、施氮量12.5 kg、钾17.5 kg,氮肥施用前少后多,生长期180 d;③薯脯加工类型插植4 000株、施氮量7.5 kg、钾17.5 kg,氮肥施用前后等量均施。  相似文献   

17.
于2004—2005年开展了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和肥料运筹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F1D4产量最高。在不同密度处理下马铃薯产量随马铃薯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产,马铃薯种植密度降低有利于形成大薯,平均单个薯重增加,提高商品性,提出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最低密度不宜少于60000穴/hm2,高肥下可适当降低播种密度,低肥下应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茎尖菜用甘薯最佳栽培密度。[方法]以大叶型品种福薯7-6、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及中等花叶型品系徐菜薯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栽培密度下,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最高、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最低,产量受叶型影响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有所差异,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和中等大小花叶型品种徐菜薯2号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最适密度为20 cm×20 cm至20 cm×15 cm;不同密度处理对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影响不显著,栽培条件好的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选择20 cm×25 cm。[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东冬种马铃薯粤引85-38最适密度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密度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主要因子之一。为探寻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粤引85-38在广东的最适栽培密度,完善其商品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通过比较6种不同栽培密度下(株距分别为18、20、22、24、26、28cm)粤引85-38的不同产量和商品薯率,发现其在广东冬种的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距20~24cm。  相似文献   

20.
伍壮生  廖道龙  肖日新  符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7-13318,13327
[目的]探索海南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分别就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海南冬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11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35.16 kg,折合产量为19 330.20 kg/hm2,商品薯率为92.75%。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最好,小区平均产量20.53 kg,折合产量23 108.10 kg/hm2,商品薯率为97.08%。栽培方式以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最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小区平均产量20.31 kg,折合产量为22 333.50 kg/hm2,商品薯率达到94.43%。[结论]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其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分别为11月14日、7.5万株/hm2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