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临床上以被皮呈圆形脱毛、形成痂皮等病变为特征,且该病传染快、蔓延广。2002年3月河南郑州某奶牛发生此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1发病情况河南郑州某奶牛场奶牛存栏627头,2004年3月5日至3月12日发现有30头奶牛患有皮肤病,一周后又有107头奶牛患有皮肤病,发病奶牛多为育成牛。2临床症状发病奶牛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部,特别是眼的周围、颈部等部位,不久就遍及全身。病初成片脱毛区域如小硬币大小,有时保留一些残毛,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秃毛圆斑,一部分皮肤隆起变厚形似灰褐色的…  相似文献   

2.
弥渡县一奶牛场于2003年底从国外引进一批奶牛,患有皮肤真菌病,该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临床上以被皮呈圆形脱毛形成痂皮等病变为特征,且传染快、蔓延广。经过2个月的防治,全部治愈,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发病的奶牛在头部,特别是眼的周围、颈部等部位,呈隆起的圆斑,形成灰白色石绵状痂块,痂上残留少数无光泽的断毛或裸秃,癣痂面积大小不等,有铜钱大或核桃大,严重的融合成大片或弥散,皮肤皱裂和变硬。患畜剧痒、不安、摩擦、减食、消瘦等。2诊断2·1初诊根据本病特点及症状初步诊断为奶牛皮肤真菌病。确诊应作实验室检查。2·2确…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观察   钱癣病常发生在牛的颈部、头部.最初全身不同部位出现豌豆大小结节,并逐步扩展,出现灰白色或黄色鳞屑癣斑,大小不一,由铜钱大至手掌大,痂皮增厚,被毛脱落,病变多局限于颜面部.眼睛周围的小病灶常常融合在一起形成大病灶,即是所谓的“眼镜框”现象.由于覆盖的痂皮增厚,像贴在面部的面团,因此,“面团嘴脸”也是主要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4.
静冈县某猪场900头70~90日龄仔猪中、有600头猪耳壳发生伴有痂皮形成,以皮肤溃疡为主要特征的炎症。痂皮和溃疡发生在耳尖或耳根,病初耳表有小创伤和血液渗出,2天后发紫和痂皮形成,以后逐渐蔓延至全耳、耳根和颈部,严重者耳肌1/4~1/5腐烂,耳软膏裸露,痂皮发黑,耳缺损,有些猪死亡。病变处分离出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重复接种同龄猪,分别到起短暂痂皮形成和化脓性皮炎。认为本病可能是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ic seprder midis)和缓和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or)感染和应激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5.
发病情况武平县中赤乡李某家养的1头70kg重中槐杂交肥猪,1997年6月上旬其头部、颈部皮肤上出现十几个红色小结节,继而形成小水泡,发痒,常在圈墙、栏柱磨擦,患部因出血和渗出物形成痂皮。7月痂皮蔓延到肩、背部以至全身,皮肤出现皱褶,被毛脱落,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6.
2002年10月,新疆农二师23团养殖一区从山西购进61头荷斯坦牛犊,于2003年元月发现牛体出现铜钱般大小的痂皮结节,表面隆起有白色磷屑,无被毛或少被毛,头部、脸部多发生,其次为颈部和臀部,形如石棉板,厚度达3min,呈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10月,本团养殖一区从山西购进6 1头荷斯坦牛犊,于2 0 0 3年1月发现牛体形成铜钱般大小的痂皮结节,表面隆起盖有白色鳞屑,无被毛或少被毛的头部、面部多发生,其次为颈部和臀部,形如石棉板,厚度达3mm,呈灰白至灰黄色,痂皮略有粘性,剥去痂皮后皮肤呈弥漫性点状出血。犊牛发病严重,患畜呈现剧痒、烦躁,到处蹭痒;病牛采食量下降,出现消瘦。1 诊断 无菌操作,刮取痂皮病料,送本站镜检,未发现疥螨,发现菌丝及孢子,初步诊断为真菌引起的皮肤病,但真菌的种属不详。2 治疗 (1)皮炎平软膏涂抹。用法:除去痂皮,涂擦患部,每天1次,连用7天。同…  相似文献   

8.
《北方牧业》2012,(13):22
正奶牛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临床上以被皮呈圆形脱毛、形成痂皮等病变为特征,且该病传染快、蔓延广。1临床症状发病奶牛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部,特别是眼的周围、颈部等部位,不久就遍及全身。病初成片脱毛区域如小硬币大小,有时保留一些残毛,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秃毛圆斑,一部分皮肤隆起变厚形似灰褐色的石棉状,病初不痒,逐渐开始出现发痒表现。2实验诊断2.1直接镜检:刮取患部痂皮连同受害部的毛,浸泡于20%氢氧化钾溶液中,微加热3~5分钟,然后将所采病料置于载玻片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1987年12月30日诊治一匹14岁红枣骝军马,因在放牧中误食炸狐狸的炸药丸(藏语叫“郭盖”,意为头爆炸),炸伤左侧头部、颈部、腮腺部,炸伤面积约30%。病马食欲废绝,头部左侧皮肤肌肉可见有15×10平方厘米的大洞,软、硬腭部分烧成黑色,局部形成焦痂,稍有化  相似文献   

10.
牛皮肤真菌病,俗称钱癣。本病主要是由疣状毛(发)癣菌引起的传染病,临床症状以被皮呈圆形脱毛、渗液和痂皮等病变为特征。牛多发于头部(眼眶、口角、面部)、颈部、肛门和尾根等处。各年龄的牛均有发生,主要在梅雨季节和夏季放牧期间感染发病较多,其中多数病牛进入10月~11月份后收牧期间自然痊愈。我国北方,冬季舍饲的牛易发病。我场发病经过:我场某牧场于2002年11月从某地引进育成牛243头,进入我场三个星期后,发生本病。1临床表现牛眼眶、口角、面部、两眼之间、颈部、尾部外侧等处出现隆起的圆斑,呈灰白色、石棉状痂块,大多数痂上无毛,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