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宏观方面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一是理顺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使之法制化,推动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建设;二是从制度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这一目标定位,作者认为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黄利明 《山东农业》2001,(12):22-24
“九五”期间,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部署,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持了财政投入的稳定增加。五年期间,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的直接投资达184.2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了1倍。加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  相似文献   

3.
彭纯仓 《山东农业》2001,(10):18-19
一、“水淋淋”的县乡财政 近年来,由于产值、销售收入等指标的水分高,许多地方改用财政收入来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是税收,人们认为,其收与支都要靠硬打硬的钱来支撑,所以财政收入也被称为“最实的数字”。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了解,一些县、乡负责人由于自己要捞政绩,达到财政收入高指标,这个“最实的数字”也注了水。有关专家认为,由于财政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其注水的危害性要大于产值注水。  相似文献   

4.
以财政分权理论述评为基础,文章构建了支出法财政分权度衡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中国总体和分省财政分权度.研究发现:中国总体财政分权度已接近或达到最优水平;东、西、中部财政分权度依次递减;财政分权地区差异较大,西部地区财政分权不均衡现象尤为严重;各地区财政分权度缓慢收敛.文章较客观完整地反映了我国财政分权状况,指明了我国未来财政分权化改革的方向在于局部分权程度的调整而非整体分权程度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欧盟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莉 《世界农业》2002,(6):13-15
一、欧盟共同农业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在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农业一体化是成员国追求的目标之一。1962年在法国等农业大国努力下,经过相互利益的综合平衡,欧共体通过了“建立一个农产品统一市场折衷协议”,由此,产生了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根据欧共体范围的变化、国际市场的波动,以及农业本身的发展,共同农业政策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改革。当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已成为一个完整的农业政策体系,包含组织立法体制、价格政策、结构政策和财政体制等四方面内容,以及统一市场、区域优惠、共同财政和共同责任等四大原则。欧盟…  相似文献   

6.
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专项政策的核心体现。本文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目标确定为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将审计对象分为政策、项目、组织和管理;将审计内容概括为资金节约性审计、组织和管理效率性审计、项目和政策效果性审计。财政专项资金数额确定主要与经济性审计目标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组织和管理与效率性审计目标相关,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和政策与效果性审计目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尤其是近几年财政的发展状况,客观地分析了财政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今后的体制改革中应加强或明确的财政全局观、前瞻观、改革观和效益观,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财政、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业财政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全省农业财政工作又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进一步总结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努力做好“十五”期间的农业财政工作,对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茌平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不断增加支农资金投入,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大棚菜、大蒜、食用菌、池藕等创税农业,有利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2000年全县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万个,大中小拱棚达到18万个,食用菌完成500万平方米,桑园面积达到1300公顷;池藕2000公顷,多种经营总收入达15.2亿元,比1998年增长27%,粮经比例由1998年的7:3提高到5:5,农民人均纯收入2208元,比1998年增长243元。 一、多方筹集资金,重点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茌平县财政部门以农业结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业在不断的税费减免后,乡镇财政面临新的窘境。乡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不足,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财政供给不足。因此,增强乡镇财力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成熟期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经济转型和发展替代产业而其财政支撑力量不足,财政分配体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客观需求不相适应的客观实际,结合国家有关政策,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采用调研法、判断分析法和归纳推理法等,剖析了资源型城市大庆的财政经济形势和财政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确立了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探索了大庆资源型城市财政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内容,并提出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57-10959
阐明财政支农支出是公共支出的一个方面,提高公共支出使用效益是财政支出的最终目的,是衡量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标准。我国的财政支农支出必须以效益为导向,这不仅是公共财政支出的要求,也是出于我国目前财政实力尚不够强大的现实考虑。运用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支出资金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与美国的财政支农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2月,中央又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快车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财政无疑是一个重要角色。本文就新农村建设时期财政支农政策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一、新农村建设财政工作的基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内容是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湖南省运用财政货币政策中的困难,划分了地方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各项政策工具的适用范围,并提出了提高调控效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新阶段财政支农政策的变化与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农业发展新阶段及我国加入WTO后的环境条件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财政支农政策的变化及其使用空间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财政支农退出生产性和竞争性领域后,所转变的目标,即农民增收、环境资源保护、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族区域自治权,而民族区域自治权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柱心.民族区域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时于解决民族地区问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是一定财政体制下的自治权。它与我国的财政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根本的关系。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财政体制的完善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32-135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人民生活之根本,发展农业经济需要相关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人民群众自身的努力。在经历了一段重要时期的改革之后,国家的总体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也更上一层楼。然而,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剧增,所以如何加大力度发展青海省的农业经济,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尽可能的缩小贫富之间差距,使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统筹城乡建设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介绍青海省的农业现状以及经济总体水平的概况,分析并讨论目前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弊端,然后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相关软件,用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的方法探究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联系。就得出的结论提出有效可行的有利于发展农业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山东省财政厅选择了6个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农业大县,实施了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目标的“双增工程”试点工作。2001年,试点县扩大到11个。这是为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点实施的一项综合性、导向性的系统工程。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预期目的。2002年“双增工程”作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切入点,将在更大范围内深化发展,在全省实施“双增工程”示范乡镇建设。为此,本刊将陆续刊登宣传试点县的经验做法,以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