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容易发生小麦病害。因此选育推广抗病小麦品种,对贵州小麦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为明确75份贵州小麦品种(系)中所含抗病基因,本研究运用KASP标记技术对供试材料中所含叶锈病抗病基因(Lr14a、Lr46、Lr68、Lr34)、白粉病抗病基因(Pm21)、赤霉病抗病基因(Fhb1)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含有Lr14a的品种(系)共24份,占32.0%;含有Lr46的品种(系)共14份,占18.7%;含有Lr68的品种(系)共3份,占4.0%;含有Lr34的品种(系)共5份,占6.7%;含有Pm21的品种(系)共65份,占86.7%;未检测到含有Fhb1的品种(系);同时含有叶锈病、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系)共计26份材料,占34.7%。本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小麦抗病育种亲本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已从植物中克隆出近30个抗病基因,基因编码产物具有富亮氨酸重复(LRR)、丝一苏氨酸蛋白激酶(STK)结构域及核苷酸结合位点(NBS)等结构特征。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主要有转座子标签技术和图位克隆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植物抗病基因进化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植物抗病基因进化的分子机制是开展和实施作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基础,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自Johel等(1992)应用转座子标签法分离出第一个玉米抗病基因Hm1,Martin等(1993)首次应用定位克隆法分离出第二个番茄抗霜霉病基因Pto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随着对抗病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以及信号转导链上其他组分的解读,人们对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植物抗病基因进化的分子机制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各种着眼于植物抗病基因及其启动的植物内在抗病机制的基因工程正由设想变成现实。一、植物抗病性的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对植物抗病机理及信号转导途径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及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新的抗病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不断被克隆,科研人员对于植物三型信号分泌系统中抗病(R)基因和无毒(Avr)基因的结构、功能,作用模式及作用机制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深入研究病原菌—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制定更为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该文通过对三型信号分泌系统中植物病原识别受体的组成部分,抗病基因的结构域及种类,抗病基因与无毒基因及相互作用的两种模式及具体机制的总结,从植物抗病基因角度探讨了三型信号分泌系统下植物的抗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玉米3种单基因对大斑病菌的抗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套玉米抗、感大班病菌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在武汉地区春季和秋季2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研究了Ht1、Ht2和HtN3种玉米抗病单基因的抗病作用。结果表明,Ht1和Ht2基因均能明显地减少病斑面积和病斑产孢量,其中Ht1基因效应明显地大于Ht2基因;HtN基因能显著地延长病害潜育期,推迟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这些抗病基因的抗病作用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是HtN基因的作用在秋季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转抗病基因棉花荒地生存竞争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转抗病基因棉花及其常规未转基因棉花(受体)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探讨其成为杂草的可能性,为转抗病基因棉花的生态安全性评价奠定试验基础。结果表明,转抗病基因棉花在与杂草的竞争中处于弱势;转抗病基因棉花与受体棉花除长势外,在与杂草的竞争中均无优势;转抗病基因棉花在荒地自然条件下,无论是种子,还是植株残体(根或植株片段)均不能安全越冬,不会成为杂草。  相似文献   

7.
对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以期为解析江西铅山红芽芋的抗病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江西铅山红芽芋的遗传改良提供候选基因。通过江西铅山红芽芋试管苗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基因的核心片段,利用RT-PCR技术克隆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定量PCR进行序列分析和器官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基因cDNA总长度为264 bp, G+C含量为46.59%;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由8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0 116.53 u,等电点为6.42,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23.68%)、β-片层(14.77%)、无规则卷曲(61.36%)构成;三级结构为单体;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和细胞核中;江西铅山红芽芋抗病蛋白在进化上与芋(Colocasia esculenta)的亲缘关系较近,尤其是与芋的hypothetical peotein Taro_046555(MQM13626.1)、hypothetical peotein Taro_046554(MQM13625.1)和hypothetical ...  相似文献   

8.
桃基因组中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抗病基因均具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BS)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区(LRR)。根据已知的NBS-LRR型抗病基因蛋白质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用以扩增桃基因组中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获得一条大小约500 bp的扩增片段,克隆测序后得到4个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PNBS1、PNBS2、PNBS3、PNBS4)。推导的氨基酸均具有P-loop(激酶1a)保守区和中间的激酶2a、激酶3a保守区,除PNBS4外,均具有3端疏水结构域。它们与已克隆的N、L6、PRS2 等抗病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21 1%~58 8%;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18 8%~41 4%。这些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GA)可做为分子标记筛选桃的抗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辣椒RGA的分离将为进一步从辣椒中分离功能性抗病基因和抗病机理分析打下基础,为辣椒相关抗病基因的克隆提供依据。根据已知抗病基因保守氨基酸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以高抗辣椒品种88为试材,通过PCR扩增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结果表明:从辣椒基因组DNA中分离出1条辣椒抗病基因同源序列WD1。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表明:该序列同时含有P-环(GGVGKTT)、kinase-2(VLDD)、kinase-3(GSRII)及HD(即GLPLAL)保守域结构,分离的辣椒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与已报道的辣椒抗病基因同源序列A5和A13都有99%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香蕉抗真菌病基因工程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香蕉生产的真菌病害有枯萎病、黄叶斑病、黑叶斑病等,尤其是枯萎病4号小种,危害严重,造成毁灭性损失,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药剂,迫切需要培育抗枯萎病的香蕉品种,但是栽培香蕉多为三倍体,难以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改良。抗病基因工程是提高香蕉抗枯萎病能力的途径之一,随着香蕉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香蕉抗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及植物抗病新基因的不断克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抗病新种质、培育抗病香蕉品种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