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新宇  于涛 《现代农业科技》2012,(20):228-229,232
综述了盐生模式植物盐芥耐盐机制研究的组学研究进展,对盐芥耐盐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将促进植物耐盐机制的深入认知。  相似文献   

2.
以耐盐模式植物盐芥为试材,分别测定了200mmoL/L盐胁迫下其地上和地下部分Na+含量,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了盐芥的耐盐机理,为研究盐芥的耐盐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盐芥是研究耐盐机理的模式植物.为从蛋白质水平揭示盐芥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不同NaCl浓度处理7 d的盐芥叶片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盐芥叶片中共鉴定到4607个蛋白质,其中281个蛋白质的表达丰度显著增加,95个蛋白质的表达丰度显著降低.盐胁迫差异表达蛋...  相似文献   

4.
高pH值对盐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生态问题,盐芥作为一种耐盐模式植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它对碱胁迫响应的生理、生化研究相对比较落后,对pH信号及胁迫响应分子机理的研究还比较少。试验以模式植物盐芥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pH值对盐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过高会抑制种子的萌发,随着pH值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盐芥(Thellungiella salsuginea)是一种新型的模式植物,具耐盐特性,但盐芥的抗盐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对盐芥氰丙氨酸合酶(cyanoalanine synthase,CAS)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了盐胁迫条件下CAS基因的表达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编码盐芥CAS合酶的基因含有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CAS合酶偏酸性,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起作用。启动子分析表明,盐芥CAS基因启动子上有多个盐胁迫响应元件。进一步的盐胁迫试验表明,盐芥植株在200 mmol/L Na Cl胁迫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抗性,CAS基因受胁迫诱导上升。盐胁迫处理后9 h,CAS基因表达高出对照组材料2倍,氰化氢(HCN)含量被降低到较低水平。这些结果表明,CAS基因在盐芥胁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盐生植物盐芥高效率嫁接体系。[方法]利用拟南芥下胚轴水平切割的方法进行了盐芥的无菌嫁接。[结果]苗龄是影响嫁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萌发7~10 d的幼苗为最佳嫁接苗,苗龄过小或过大均不利于嫁接,同时不同的蔗糖浓度及铁盐也对嫁接有一定影响。[结论]盐芥嫁接体系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盐生植物地上与地下互作及长距离信号传递的耐逆分子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卡那霉素浸种是一种简单、方便的转基因植株鉴定技术。试验以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溶液对耐盐模式植物——盐芥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研究其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可抑制盐芥幼苗生长,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卡那霉素水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强,当卡那霉素浓度这400mg/L且处理30d时,90%左右的幼苗不能分化形成真叶,所以可用400mg/L卡那霉素水溶液浸种时转基因盐芥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生产上一直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威胁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在盐胁迫条件下,植物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包括:细胞质膜解体,活性氧增多,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以及代谢有毒物质的积累等,甚至是植株的死亡。理解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有利于改善植物生长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为遗传工程提供有力证据。小盐芥是与模式植物拟南芥亲缘关系较近的极端耐盐植物,是研究植物耐受非生物胁迫逆境机理的理想材料。该文根据近年来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小盐芥耐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盐藻是已知最为耐盐的真核生物之一,是研究植物高盐适应的最理想的模式生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盐藻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也备受国内外学者的瞩目.本文就盐藻适应高盐环境的渗透调节、盐藻耐盐相关基因和蛋白质以及盐胁迫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上大多国家和地区的农田特别是灌溉田都存在盐胁迫问题,对其的研究近来成为一大热点。拟南芥的出现推动了植物胁迫的研究,但它不是盐生植物。小盐芥是一种理想的盐生遗传模式植物。它是拟南芥近缘物种,具有和拟南芥一样的优点,因此在将来的后拟南芥时代中有了资源共享的基础。小盐芥能抗盐,也能抗旱,它的抗性基因有着良好的农业应用前景。此外,在遗传方面进行盐生的小盐芥的研究并且与非盐生的拟南芥比较分析,有助于理解植物抗盐性的进化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