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利用紫菜自由丝状体培育紫菜苗种这项新技术,日本开始研究于六十年代,我国则开始于七十年代,且进展较快,已开始应用于生产。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缩光不但能促进贝壳培养的丝状体膨大藻丝的形成,而且也同样能明显地促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细胞观察的结果。发现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膨大藻丝细胞外壁上具有脊突;在丝状藻丝及膨大藻丝细胞的间壁上,存在着孔状联系。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细胞质中,清晰地观察到内质网结构;这些内质网多分布于细胞核的周围,有些地方并与核膜连接,在细胞膜的附近也能观察到内质网的存在。在细胞核中可以看到双层核膜,在双层核膜之间是一核膜间区,核膜上具有核孔,此外还可见到核仁和浓聚深色的染色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条斑紫菜、坛紫菜、长紫菜、华北半叶紫菜以及甘紫菜游离丝状体藻丝球内“钙粒”形成过程、条件,以及光镜和扫描电镜下“钙粒”的形态结构及其与丝状体的关系。游离丝状体的培养是从采果孢子或用组织捣碎机将藻丝切成200~300μ的碎段再重新接种到培养液中开始的,逐渐形成球状和花絮状藻丝球,一般在培养2个月后藻丝球内开始形成“钙粒”。光学显微镜下“钙粒”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或者由小的球状粒堆成的不规则形。最大的达1.5×0.5mm,小的如粉末。“钙粒”的颜色多数为半透明的白色,有些由于表面附有丝状体而呈丝状体的颜色。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钙粒”是自内向外的放射状结晶形成的,结晶有束状、梳状、书状,表面的丝状体是镶嵌在“钙粒”表层的,内部的藻丝则是存在于一个钙质的坑道里。紫菜自由丝状体藻丝球内的“钙粒”与贝壳丝状体的“鲨皮病”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钙粒”是在自由丝状体的藻丝球内,而“鲨皮病”的砂粒是出现在着生有丝状体的贝壳表面。“钙粒”的基本组成是 CaCO_3,但实验证实它与海水中过量的 Ca~(++)无直接关系。在藻丝球的内部共生着两种杆菌和两种球状蓝藻,仅仅是杆菌在我们这种培养条件下并不能形成“钙粒”,初步推测“钙粒”可能是人工培养紫菜游离丝状体这个小生态系的产物。X—射线粉晶分析,“钙粒”、“鲨皮病”中的砂粒和贝壳丝状体的附着基质——文蛤壳的初步鉴定结果很相似,但紫菜的果孢子却不钻进“钙粒”中而很喜欢在贝壳中生长。  相似文献   

4.
杜莉  杨锐  骆其君  严小军  陈海敏 《水产学报》2018,42(7):1077-1084
为了研究琼胶寡糖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藻丝生长和壳孢子囊枝形成的激发的影响,实验采用琼胶寡糖激发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以液相氧电极检测坛紫菜丝状体净光合放氧速率的变化;以对羟基苯乙酸(POHPAA)化学发光法检测坛紫菜丝状体的H_2O_2释放量;利用LC-MS检测红藻糖苷含量变化;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坛紫菜丝状体H_2O_2产生相关基因(Phrboh、Ph SOD)和红藻糖苷合成相关基因(Phnho1、Phgpdh、Phtps)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法检测壳孢子囊枝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琼胶寡糖能够激发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系列响应,表现在净光合放氧速率以及光合同化产物红藻糖苷的含量和生物合成出现增加;H_2O_2释放量持续增加,与产生H_2O_2相关的2个酶基因Phrboh和Ph SOD的表达增强。此外,琼胶寡糖也能够促进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发育,在培养第30天时,琼胶寡糖处理组的壳孢子囊枝形成率达到59%,显著高于对照组46%。综上所述,琼胶寡糖能够增加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光合速率和光合同化产物,并通过形成H_2O_2的酶的表达来诱导活性氧的释放;琼胶寡糖还能促进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繁殖发育。  相似文献   

5.
1.同生长在贝壳内的丝状体一样,光照的强弱对条斑紫菜游离丝状体的生长、发育和颜色都有明显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1000—4000Lux),光照越强,藻丝生长越快,膨大藻丝形成也快,而且多,丝状体的颜色趋于红色(桃红色或褐红色,细胞内含物较贫乏,液泡较大,色素体较小。反之,在弱光照下,丝状体生长较慢,膨大藻丝形成也慢,且少,颜色绿褐色,细胞内含物较满,色素体较大。2000Lux 光照下培养的丝状体膨大藻丝成熟率较大。早期用连续光照培养的游离丝状体,在恢复常态培养后,无论在藻丝生长,膨大藻丝的形成与成熟,壳孢子放散附着等方面未见有明显的影响。2.使用贫瘠海区的自然海水培养游离丝状体,除需添加氮、磷肥之外,还需加入适宜的微量元素(如铁等),这对丝状体的发育是必需的。用加铁的培养液培养游离丝状体,它的颜色与不加铁的略有不同,通常是带褐色,即使用4500Lux 的强光培养,丝状体也不出现桃红色。3.条斑紫菜丝状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造成培养液 pH 上升,通常在接种后半个月内,培养液的 pH 就由原来的7.80—8.20(自然海水8.10—8.20,加入含有柠檬酸铁的营养盐后,都下降0.20左右)上升到8.98—9.24,此后基本上保持在这一范围之内。这样高的 pH 值,游离丝状体仍能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所形成的壳孢子能正常地放散并萌发成小叶状体。在 pH 8.98—9.24的培养液中生活了一年多的游离丝状体也未见有任何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6.
紫菜栽培生产中的苗种培育,其实质是对紫菜贝壳丝状体生长发育进行调控管理的过程 ,包括了由果孢子发育到丝状藻丝生长、壳孢子形成与放散的管理。近年来,在紫菜贝壳丝 状体培育中普遍遇到了果孢子采苗缺种藻、病害及壳孢子采苗不顺利等问题。本文根据多年 的研究与生产实践,针对上述问题所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及方法作一介绍。1 果孢子采苗  选择优良品系,获取良种种质进行种苗培育,是紫菜良种化栽培的关键之一。目前条 斑紫菜果孢子采苗有两种途径:由成熟的叶状体(种藻)获取果孢子接种贝壳;由自由丝状体 接种贝壳。1.1 果孢子接种…  相似文献   

7.
条斑紫菜丝状体悬浮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光强、光时的实验、比较了在悬浮培养条件下,光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的影响,探讨并初步确定了丝状藻丝悬浮培养适宜的光强,光时条件。与此同时,还比较了悬浮培养和静置培养的实验结果。显示前者的丝状藻丝有比后者高得多的生长率,更适合于生产性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半叶紫菜华北变种(Pyropia katadae var. hemiphylla)丝状体在不同铁浓度下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孢子囊枝形成率及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活性氧含量、抗氧化剂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变化规律,以期获得适宜其生长及孢子囊枝形成的铁浓度范围,并初步揭示其在不同铁浓度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0.040 mg/L铁浓度下,半叶紫菜华北变种营养藻丝有较高的RGR、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表明此铁浓度可促进营养藻丝的光能转换效率和光保护能力的提高,并利于其生长。高铁浓度(0.160~0.800 mg/L)组的营养藻丝RGR显著降低,而贝壳丝状体孢子囊枝形成率显著增加,表明高铁浓度抑制了藻丝的营养生长,而促进了藻丝营养生长状态向发育状态的转变。贝壳丝状体的孢子囊枝比例与Fv/Fm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营养藻丝向孢子囊枝转变后,贝壳丝状体的光能转换效率显著提高。铁的添加使藻丝中活性氧(ROS)含量显著增加,而类胡萝卜素和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与ROS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藻丝的抗氧化系统可对铁介导的过量ROS作出积极应答,以平衡ROS的产生和清除。本研究可为半叶紫菜华北变种的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锗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马家海  刘青 《水产学报》1989,13(1):36-41,69
本文研究了二氧化锗(GeO_2)对我国特有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生长发育,及对一些附生性硅藻类和绿藻的影响,论证了二氧化锗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无叨显毒理影响,而能抑制一些附生性硅藻和绿藻的生长;并探讨了二氧化锗对硅藻、绿藻的毒性机理。由于在培养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时很容易附生硅藻 因而研究结果将为坛紫莱自由丝状体及其他藻种的培养和保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野生型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为培养材料,研究不同光质(绿光510~550 nm、蓝光455~475 nm、红光580~630 nm、白光400~760 nm)的发光二极管(LED)对无性增殖过程中自由丝状体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能提高自由丝状体的生长速率,蓝光下藻体增重分别是白光、绿光、红光下藻体增重的1.10倍、1.82倍和2.17倍。蓝光处理有助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二者含量分别较白光、绿光和红光处理提高13.77%、47.69%、63.42%和8.87%、87.07%、97.73%。蓝光和白光均有利于藻红蛋白合成,而绿光和红光降低藻红蛋白合成,但4种光质的LED光源对藻蓝蛋白合成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蓝光能显著提高碳酸酐酶(CA)活性,较白光下CA活性增加11.36%。蓝光和绿光显著提高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 CO)活性,分别较白光下Rubis CO活性增加28.17%和61.21%。红光和绿光下藻体在培养后期的色泽暗淡,星状色素体少,部分藻体细胞内容物溢出,呈中空状态;而蓝光和白光下藻体健康正常,色泽鲜红。研究表明,在今后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无性扩繁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LED光源的蓝光组分,减少红光和绿光组分。  相似文献   

11.
引进优良品系“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对其苗种培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及示范推广.将“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用搅碎机60 ~120 S切碎成300~500μm的藻丝段,喷洒于平铺的贝壳上,密度约为500段/cm2,进行移植贝壳培育.并对移植后的贝壳丝状体采用控制光时、光强、温度等调控措施,结果显示:坛紫菜“申福2号”在水温26 ~29℃下,获得丝状体贝壳10972.5 m2;条斑紫菜“太空1号”在水温22 ~21℃下,获得丝状体贝壳60 m2;两个品系的丝状体成熟率均达40%以上.在显微镜(10×10倍)下观察,成熟的坛紫菜丝状体经10 h的夜间海水刺激,一滴孢子水(面积约204.1 mm2)一个视野(面积约3.14 mm2)平均80个壳孢子;条斑紫菜丝状体经7d左右的池水搅动刺激,采苗帘—根纱头一视野平均20个壳孢子,采苗效果良好.采苗后的养成面积,坛紫菜“申福2号”为12194亩,条斑紫菜“太空1号”为29亩.  相似文献   

12.
<正>坛紫菜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类,也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主要经济红藻。坛紫菜的叶状体和丝状体是其生活史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紫菜栽培生产中,苗种供应是生产的关键环节,而获得健康优良的丝状体则尤为重要。坛紫菜丝状体有两种培养方式,即自由丝状体和贝壳丝  相似文献   

13.
对紫菜自由丝状体接种育苗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曾从事紫菜自由丝状体接种育苗技术的研究,并随团赴日考察,现就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和接种育苗的沿革及其利弊,作一简单论述,供生产单位参考。1 紫菜自由丝状体及其直接采苗的沿革 紫菜自由丝状体又叫紫菜游离丝状体,是指紫菜叶状体放散的果孢子,不钻进含石灰质的贝壳,在玻璃瓶的洁净海水中生长形成的丝状体。这一现象是在英国德鲁、日本黑木宗尚、中国曾呈奎、张德瑞等研究紫菜生活时发现的。以后日本的岩奇利用玻璃器皿把丝状体培育出叶状体,而且发现在含营  相似文献   

14.
紫菜人工育苗有三种方式,即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体细胞有苗。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是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据笔者实践,并结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教训,简述对紫菜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的几点看法。1影响贝壳丝状体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光照、营养盐比重、pH值等。在生产管理中必须随时注意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之符合藻丝各生长阶段的要求1.1温度的控制9月份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白露”降温季节池内水温低于22.5℃时苗易早熟,并自然放散,出现“跑苗”现象,影响了采苗生产。1993年我市采苗单位就遇到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培养和直接采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国宜 《水产学报》1980,4(1):19-29
本文报道了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通过培养自由丝状达到直接采苗的试验,这项试验的结果表明可以代替目前生产中用贝壳培养丝状体的方法,这就有可能克服当前作为紫菜丝状体培养基质的文蛤壳不足的困难,而且操作简便,有利于单株培养,取得纯种,少受病害。这种方法已经应用于生产。自由丝状体培养的成败关键,首先在于做好种菜的去污处理工作,杀灭附着于种菜的杂藻。其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将种菜经过晒干1—2小时,再经消毒海水洗刷。为使丝状体有尽可能长的生长时间,由种菜探集果孢子的时间应在三月以前进行。在有充分营养盐的海水中,光照达到1000Lux以上,则每一个800ml的玻瓶,约能培养自由丝状体2—2.5克(湿重),这样,有20个玻瓶,就可以供应秋季采苗一亩网帘所需的丝状体。对丝状体进行夜间流水刺激是使其放散孢子进行直接采苗的有效方法,如能在流水过程中,又逐渐降低水温,(从26℃降至22℃)其效果更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坛紫菜丝状体种质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5,29(6):745-750
采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以及胶囊化冷冻法保存坛紫菜丝状体种质,探讨了不同保存条件对其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保存丝状体,在低温5℃,培育30d时,藻丝的增重率为-0.67%;温度为10℃,有利于延长更换培养液的时间,即使120d不换培养液,丝状体也能正常生长。固体培养基保存丝状体,在5℃时固体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慢、数量少,但藻丝无法适应低温条件,逐渐死亡;丝状体在10℃固体平板上生长缓慢,但保存100d以上仍然正常生长,达到了长期保存的目的:在胶囊化低温保存中,丝状体存活率较高,而且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成活率没有显著的变化,保持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细胞质膜在电镜下所作的观察结果。观察表明,丝状体细胞质膜具有三层结构;在丝状体膨大细胞的质膜上观察到内陷现象;相邻的两个膨大细胞间壁上除了有相通的小孔之外,还有细胞壁的特化物孔状联系;在质膜的内陷中除了有从相邻的膨大细胞经间壁小孔透入的液态物质外,还观察到颗粒物质的存在。根据所观察到的质膜结构和内陷现象,本文还就质膜的功能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紫菜养殖中绿藻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藻滋生是紫菜生产中颇棘手的问题之一。绿藻是笼统的说法,它包括浒苔(Enteromorpha)、绿丝藻(Chlorodesmis)。它们中有些种类与紫菜同步生长。春夏季节,紫菜丝状藻丝在贝壳内生长阶段,绿藻也能钻入贝壳生长。秋末冬初季节,紫菜叶  相似文献   

19.
2000~2001年,我们在城阳区红岛镇2 000亩浅海滩涂进行了条斑紫菜立体生态养殖,获得了总产值1440万元,总利润740万元,亩利润3 700元的好成绩。1 生物学特征 条斑紫菜的生活史为2个明显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组成,即人们叫做“紫菜”的叶状体阶段和生长在贝壳里微观的丝状体阶段。 条斑紫菜的叶状体为藻膜状,大体上可分为叶片、基部、固着器3部分,以其基部细胞向下延伸的假根丝固着在生长基质上,体形叶片状、卵形或长卵形,体高一般为 12~30 cm,藻体厚 35~50 μm。 丝状体是由叶状体产生的果抱…  相似文献   

20.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自由丝状体生长过程中,从营养藻丝、壳孢子囊枝到成熟的壳孢子囊枝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光镜下自由丝状体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外部形态、色素体位置和颜色均发生变化;电镜观察显示了3个不同时期细胞的超微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核、色素体、类囊体、内质网、蛋白核、线粒体、液泡、红藻淀粉和质体小球等。在自由丝状体的生长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变化为细胞壁增厚并产生脊突;色素体数量减少、分布位置从连续排列在细胞两侧到分散排列在细胞边缘,并且在类囊体膜之间出现空隙;红藻淀粉量增多并充满细胞间质。对这些变化与自由丝状体生长环境水温、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发生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综合分析认为,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环境经由夏季高温、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高到秋季温度下降、光照时间缩短、光照强度下降的变化,丝状体细胞发生细胞壁增厚、疏松,色素体数量减少,内质网面积增加,液泡、线粒体数量增多,红藻淀粉量大大增加等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