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小麦倒伏对产量因素的影响及补救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开花期发生倒伏 ,可造成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 ,倒伏程度越大 ,减产越严重。灌浆期发生的倒伏 ,主要使千粒重降低 ,减产幅度相对较小。小麦倒伏后 ,适时叶面喷施粉锈宁和磷酸二氢钾 ,可有效地增加千粒重 ,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2.
鄂北地区近年小麦倒伏现象频发,部分年份倒伏面积大且倒伏程度大,严重影响小麦灌浆成熟,降低穗粒数、千粒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甚至是大幅减产。当地小麦倒伏现象易在灌浆期前后发生,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期、灌浆前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一般减产达20%左右,因此防止小麦倒伏是目前当地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麦倒伏对产量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伏是限制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小麦生产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倒伏现象,通过田间调查取样与测定,对小麦发生倒伏的原因及小麦倒伏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倒伏会致使小麦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最后,根据宝山区实际情况,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选育抗倒品种、适期播种、降低基本苗数、适度拍麦镇压、科学施肥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后期发生倒伏均会造成减产,倒伏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倒伏程度。从倒伏时期来看,处理间减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浆始期开花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减产幅度分别为37.29%、29.36%、10.80%和4.26%。从倒伏程度来看,总体表现为倒伏越严重减产幅度也越大。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降低是倒伏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开花期和灌浆始期平铺处理穗粒数分别比对照减少12.25%和10.04%,倾斜倒伏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4.92%和7.28%。灌浆始期倒伏对粒重的影响最大,灌浆中期和开花期次之,灌浆后期影响最小。除开花期外,同一倒伏时期内倒伏程度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小麦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中,可以将不同倒伏程度的小麦产量损失进行合并分析,倒伏时期可作为评价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已往试验和生产实践证实,冬小麦倒伏一般发生在抽穗扬花期后。人工模拟试验表明,冬小麦倒伏主要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倒伏越早,穗粒数减少越多,千粒重降低也越多,籽粒容重也越低,产量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6.
穗数、粒数、千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三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要夺取小麦高产,在掌握好群体亩穗数与个体穗粒数之间的高产最佳组合结构后,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我们近几年的小区试验和高产示范,对提高小麦千粒重技术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优良品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巧灌灌浆水、防止倒伏、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都能显著提高小麦的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春季小麦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早期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防止后期倒伏,加强病虫害防治.主要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倒伏是夺取小麦高产的一大障碍。倒伏造成的损失,一般在孕穗时倒伏减产约50%以上,抽穗前后倒伏减产30%~40%,灌浆时倒伏减产10%~20%,乳熟末期以后倒伏减产约3%左右。倒伏减产的原因,在抽穗前后倒伏主要影响穗粒数(约减6粒左右)并降低千粒重;灌浆期倒伏,主要影响千粒重,一般降3克。 1 倒伏的征兆 造成小麦倒伏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是小麦倒伏之前都是有征兆的。要做到有效防止倒伏,首先要了解小麦倒伏的一些征兆。据初步观察,倒伏有下面  相似文献   

9.
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和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1999~2002年进行的水稻直播和抛秧、插秧移栽试验调查,直播稻主要生育特点是秧苗素质好、分蘖快、苗峰出现早、有效穗数多。但易发生草害和倒伏,平均每穗粒数少,其增穗部分对产量的贡献大于减粒部分对产量的影响,并且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县部分小麦屡次倒伏,倒伏后,叶片茎秆互相重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植株输导组织遭到损伤,养分和水分运转受阻,正常代谢活动受到破坏,千粒重明显下降.下部叶片和部分单茎因得不到光照甚至引起死亡,影响穗数.所以小麦倒伏后,造成粒少、粒秕,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乙烯利对冬小麦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小麦拔节期喷施0,1000,2000,3000μg/g乙烯利。结果表明乙烯利可以抑制小麦株高和基部第一、二、节间的生长,有利于矮化植株,防止倒伏。但同时也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以致造成减产。在不发生倒伏的条件下,1000μg/g乙烯利可能减产10%左右,2000或3000μg/g则减产更多。另外,试验还分析了乙烯利对小麦籽粒氨基酸组分的影响,初步说明乙烯利可能引起某些氨基酸组分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小麦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2.
小麦风灾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程度的风灾在不同时期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损失,为风险互助的灾害程度认定和补偿金额的确定提供参考数据。试验结果:①小麦开花后不同时期受风灾发生倒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产量损失较为严重;②受风灾时期不同,倒伏造成的损失程度随着开花天数的增加(即倒伏时间越晚)产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受灾时期相同,倒伏倾角越大,产量越低,在所有受风灾的处理中,损失程度最大的是处理9(倾角>80°、开花后10d倒伏),比对照减产267.5kg/667m2,减产72.8%;处理5(倾角>60°、开花后10d倒伏)次之,比对照减产205.5kg/667m2,减产55.9%;受损失最小的是处理4(倾角>40°,开花后25d倒伏)比对照减产25.8kg/667m2,减产7.0%;③从产量构成3要素上分析,开花后倒伏对667m2穗数没有影响,对穗粒数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总的趋势是受灾时期越早,穗粒数和千粒重越低;受灾时期相同的处理,倒伏倾角越大,穗粒数和千粒重越低。  相似文献   

13.
晋城市旱地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的南端,小麦种植面积95万亩左右,其中旱地小麦占90%以上。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生长发育的灌浆期,本市易遭遇大风、降雨等天气,致使麦田发生局部或大面积倒伏。倒伏后小麦茎叶受到损伤,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养分运输受阻,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一般减产两成左右,严重的可达五成以上),这就是俗话说的"麦倒一把草"。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伏和晚倒伏。早倒伏发生在灌浆初期和中期,受损失较大;晚倒伏发生在灌浆后期,受损失较  相似文献   

14.
倒伏是制约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2017年襄阳市襄州区小麦收获面积10.1万hm~2,受连续降雨和大风影响,小麦倒伏面积达0.67万hm~2。调查结果表明,倒伏小麦平均穗粒数减少3.82粒,减幅为12.75%;千粒重减少3.78 g,减幅为8.78%。倒伏致小麦减产860.62 kg/hm~2,减产幅度为12.83%。分析了引起小麦大面积倒伏的原因,并提出防止小麦倒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产麦田氮肥后移技术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知道:“氮长叶子,磷长果,钾肥多了长柴禾”。就小麦而言,氮素肥料是促进和增加小麦分蘖的重要肥力因素,加之品种的更新,分蘖的增强,小麦冬前群体发展过快、过高已成为后期倒伏、病虫发生、降低667m^2穗数和千粒重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6.
稻套麦田优势杂草对小麦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的发生对小麦的有效穗数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导致小麦产量的下降;杂草的发生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杂草与麦苗共生到次年2月中旬就对小麦产量造成显著损失。因此,杂草防治适期应在苗后早期;经济阈值计算结果表明,我区经济防除指标为89.3株/m2。  相似文献   

17.
倒伏对冬小麦病害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发育中后期倒伏后病害发生情况和进行减产量化评估,采用木棍将小麦小心压倒人工模拟大风造成小麦倒伏的方法进行不同倒伏时间和不同倒伏程度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病害、早衰、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开花期至灌浆期间发生倒伏,主要加重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生,病情均为3级,倒伏时间越早,小麦越易早衰和成熟期提前,病情指数与对照的差异也越显著。平铺和倾斜倒伏都使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质量明显降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对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都是开花期灌浆始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平铺倒伏处理依次减产25.9%、21.1%、10.1%、4.0%,倾斜倒伏处理依次减产9.1%、7.6%、5.0%、1.9%。从倒伏程度对小麦病害、早熟、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看,都是平铺倒伏的影响大于倾斜倒伏。故在小麦中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时,宜将倒伏时间作为重要依据,其次还应结合倒伏程度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稻套麦田优势杂草对小麦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的发生对小麦的有效穗数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导致小麦产量的下降;杂草的发生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杂草与麦苗共生到次年2月中旬就对小麦产量造成显著损失.因此,杂草防治适期应在苗后早期;经济阚值计算结果表明,我区经济防除指标为893株/m2.  相似文献   

19.
以石新828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在小麦齐穗期喷施不同浓度寡聚酸钾泡腾片溶液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齐穗期喷施寡聚酸钾泡腾片溶液,能够提高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防治小麦早衰,小麦成熟后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最终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其中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大于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说明喷施寡聚酸钾泡腾片主要是通过增加小麦穗粒数和穗粒重而使小麦产量提高的。总体来看,在小麦齐穗期喷施寡聚酸钾泡腾片10 000倍液,对防治小麦早衰和提高产量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倒伏后减产的原因,对其倒伏后产量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丰产型品种拉1453-3倒伏后减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穗粒数下降和穗粒重降低,导致其产量下降显著;抗旱型品种克旱19倒伏后减产主要是由于穗粒数减少造成的;喜肥类型品种龙麦26和龙辐麦02-0958,倒伏对其产量三因素的影响微弱,致使产量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