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羊草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盐池县城西滩,以中科2号羊草为材料,研究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再施用不同钾肥处理对羊草干草产量、品质、种子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有效提高产草量及种子产量,施用K2O 180kg/hm2时,产草量最高为15 320kg/hm2,较对照增产6.1%,种子产量为474kg/hm2,增产30.9%,钾肥对种子的增产效果优于产草量的增产效果;施用钾肥有效促进茎叶对氮、磷、钾的吸收,施用180K2O kg/hm2时吸氮量和吸磷量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50.1%和45.9%,施用K2O 120kg/hm2吸钾量最大,高出对照32.1%;钾肥能够显著增加羊草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和无氮浸出物含量,提高羊草营养价值,施用K2O 180kg/hm2时营养价值最高,且该施肥条件下经济效益最高,为34 227元/hm2,较对照增收11.1%。  相似文献   

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轮作制中不同钾肥品种氯化钾(KCl)和硫酸钾(K2SO4)对饲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施用显著提高了苏丹草和黑麦草的产量,整个轮作期内,施KCl肥处理比不施钾(CK)增产60.9%,施K2SO4处理增产63.5%.不同钾肥施用均提高了苏丹草-黑麦草对N、P养分的吸收,与CK相比,施KCl肥处理对N、P吸收量分别增加24.1%和62.5%,施K2SO4处理对N、P吸收量分别增加12.4%和65.5%.钾肥施用有利于提高N、P肥的表观利用率,施KCl处理的N、P表观利用率分别比CK提高11.5%和10.9%,施K2SO4处理的N、P表观利用率分别比CK提高5.9%和11.5%,2个处理的钾肥利用率分别为71.3%和72.0%.  相似文献   

3.
磷肥用量及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米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在江汉平原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磷肥用量及氮、磷、钾肥单施和配合施用对小米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肥基础上,施磷明显促进小米草株高提高,施磷(P2O5)45,90和135 kg/hm2与不施磷相比产量分别增加23.2%,38.3%和36.3%,分别获得纯利润411.7,624.6和427.9元/hm2,说明施磷明显促进小米草生长,并使产量和经济收益提高,在3个施磷水平中以施磷90 kg/hm2效果最好.不同氮钾肥配合对磷肥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以不施氮、钾肥,仅施氮肥,仅施钾肥和氮、钾肥配合施用为基础,施磷分别提高小米草鲜草产量2 401,5 500,2 051和7 900 kg/hm2,磷与氮钾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显著.小米草施氮增产效果极显著,其中在磷钾肥基础上施氮的增产效果达1.79倍.在氮、磷肥基础上增施钾肥,增产显著,但若不配合施用氮、磷肥,钾肥施用没有增产效果.在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产量具有明显正交互作用,其中氮与磷(在施钾基础上)、氮与磷钾、磷与氮钾的交互值达5 000 kg/hm2以上,说明氮、磷、钾只有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养分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施氮对高丹草产量及氮素利用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N0、N90、N180、N270、N3605个施氮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江苏扬州地区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高丹草Sorghum hybrid株高、茎叶比、产量及其不同器官的氮素分配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核算。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可明显增加高丹草种植的经济效益,2008年增收最高达6 046元/hm2;产量与株高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第1茬在处理N360最高,第2茬和第3茬在处理N270时最高,而施肥对茎叶比的作用主要在第2茬;高丹草植株全氮多集中在叶片,高氮处理大于低氮处理,不同器官的全氮含量叶片全株茎叶鞘。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效果及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NPK)的饲草鲜草产量分别比不施氮(PK)、不施磷(NK)和不施钾(NP)增产123.3t/hm2、34.5t/hm2和24.7t/hm2;氮、磷和钾肥显著增加鲜草、干草产量,鲜草增产率分别为313.1%、26.9%和17.9%,干草增产率分别为196.3%、22.2%和9.7%;氮磷钾配施显著促进饲草对氮、磷和钾的吸收,3种养分两季吸收总量分别达到500kgN/hm2、208kgP2O5/hm2和1196kgK2O/hm2;氮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苏丹草和黑麦草的养分吸收比例(N:P2O5:K2O)分别为1:0.37:1.96和1:0.50:3.19;轮作体系中,N、P、K肥利用率分别为60.0%、21.7%和61.6%;氮、磷和钾肥对饲草吸收相应养分的贡献率分别为81.0%、32.7%和23.2%。  相似文献   

6.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0 kg/hm2,钾肥96.0~13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7.
李文西  鲁剑巍  杨娟 《草业学报》2009,18(3):165-170
连续2个轮作周期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NPK)显著提高了苏丹草、黑麦草产量,2005/2006年度2季饲草鲜产总量为1 690.0 g/盆,分别比不施氮(PK)、不施磷(NK)、不施钾(NP)处理增产700.7%,426.4%和15.9%;2006/2007年度,2季饲草鲜产总量为2 091.3 g/盆,分别比不施氮、不施磷、不施钾处理增产1 256.9%,384.5%和4.4%。氮磷钾肥配施明显促进饲草的养分吸收,2005/2006年度与2006/2007年度饲草氮(N)、磷(P2O5)、钾(K2O)总吸收量分别为6.36,1.83,13.91 g/盆和4.91,2.31,7.64 g/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轮作体系中,NPK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2个年度分别为59.4%,33.9%,96.0%和47.4%,39.8%,43.1%,肥料累积利用率分别达53.4%,36.8%和69.5%。  相似文献   

8.
红豆草与紫花苜蓿的培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种植豆科牧草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和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的产草量和对土壤肥力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当年红豆草产草量大于紫花苜蓿,分别为3 273.0和860.5 kg/hm2,种植次年产草量均有增加,但紫花苜蓿增加明显,分别为3 548.0和1 454.5 kg/hm2,种植第3年红豆草的产草量开始减少,为2 908.0 kg/hm2,紫花苜蓿继续增加至3 535.0 kg/hm2.种植2种豆科牧草均有培肥地力的作用,种植年限越长,有机质和氮素的积累越多,且红豆草培肥作用强于紫花苜蓿.种植2年后.红豆草和紫花苜蓿的耕层有机质含量分别比试验初增加0.74和0.54 g/kg.全氮增加0.466和0.317g/kg,水解氮增加7.9和5.6 mg/kg.2种豆科牧草种植年限越长,土壤中的磷素越低,种植2年后,红豆草和紫花苜蓿的耕层速效磷分别减小4.1和4.6 mg/kg,因此建议每次刈割后结合中耕适当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9.
闫景彩  陈金龙 《草业科学》2009,26(12):98-102
通过不同的施肥处理方案研究在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Guimu 1的氮、磷、钾需要量及其最佳配比模式。结果表明,在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通过合理的氮、磷、钾配方施肥,能够达到良好的生产效果与效益。实测结果以N2P2K2(氮肥414 kg/hm2,磷肥138 kg/hm2,钾肥276 kg/hm2)试验组的产量最高[(256.81±1.18)t/hm2],与其他低水平试验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无肥处理相比,增产率达到16.6%。通过对各处理进行效应模型的配置与分析,得出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预测最高产量为259 t/hm2,对应施肥量为氮肥414621 kg/hm2、磷肥140 kg/hm2、钾肥204 kg/hm2;预测最佳经济产量为256 t/hm2,对应施肥量为氮肥414 kg/hm2、磷肥140 kg/hm2、钾肥172 kg/hm2。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中科1号羊草为材料,在新疆干旱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羊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配施显著增加羊草干草产量,N3、P3、K2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28.9%、24.6%、21.8%,拟合结果显示施肥量分别为N 303kg/hm~2、P_2O_5378kg/hm~2、K_2O 131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氮肥对营养生长的影响大于磷、钾肥,N3、P3、K3处理株高分别高出对照6.8%、6.2%、6.5%;N3、P3、K2处理叶高较对照分别高出18.3%、15.1%和14.1%。肥料配施增加种子产量,N3、P3、K2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29.4%、31.7%、26.1%;拟合结果显示施肥量分别为N 266kg/hm~2、P_2O_5261kg/hm~2、K_2O 123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粗蛋白含量随氮、钾肥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效果优于磷、钾肥。施肥可显著提升羊草等级,达到一级或特级。本文通过"3414"肥料试验的实施,确定干旱区自然降雨条件下人工羊草地的施肥参数,为羊草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播量与水肥(N、P、K)耦合效应对河北秋闲田饲用谷子(Setaria itlica)产草量的影响,以冀谷18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建立饲用谷子干草产量(Y)与土壤含水量(x1)、N(x2)、P(x3)、K(x4)以及播量(x5)之间的数学模型,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水分、播量、磷肥、钾肥等对产草量有重要影响,其中,水分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播量、磷肥、钾肥;播量与水肥耦合的显著项及其强弱顺序为:水分+播量钾肥+播量氮磷耦合水氮耦合水磷耦合;其他各项没有明显影响。构建了数学模型Y=20 543.756-565.570x1-39.942x2-23.102x3-38.470x4-151.877x5+1.052x1x2+1.604x1x3+12.953x1x5-0.173x2x3+0.737x4x5-2.292x52,其决定系数R2=0.788,显著值Sig.=0.0000.01,差异极显著,FLf=0.464F0.1=2.193,失拟性不显著,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可靠程度较高。明确了以经济效益为考核指标的最优方案:土壤含水量保持10%、饲用谷子播量15kg/hm2。该方案干草产量为14 037.15kg/hm2,经济效益为13 887.15元/hm2,较最优组合增收3 288.98元/hm2,增幅23.68%。为秋闲田饲用谷子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一年生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和30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100、N200和N300)对扬州地区一年生黑麦草产量、分蘖数、株高等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00,200和300kg/hm2时,黑麦草鲜草总产量分别比不施氮增产75%,146%和134%.当施氮量达到200 kg/h...  相似文献   

13.
云南湿热地区距瓣豆的铜、锌和锰营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云南省亚热带湿热地区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铜、锌和锰施用对引进优良豆科牧草距瓣豆生长的影响,开展铜、锌和锰的不同施量对距瓣豆干物质产量、种子产量影响的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铜1.2~2.4 kg/hm2和锰3. kg,/hm2的处理比对照距瓣豆干物质产量分别提高58.4%~88.4%和48.1%(P<0.05),种子产量分别提高295.5%~272.7%和80.4%(P<0.01);施铜还可提高距瓣豆氮、钙、硫、铜、锌和锰含量,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距瓣豆对氮的需求量(P<0.01),其次是磷、钾、钙、硫、铜、镁、锌和锰的营养需求量(P<0.05);施适量锰可增加距瓣豆的钙、锌和锰含量,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距瓣豆的钙和锌产量(P<0.01),其次是氮、磷、钾、镁、铜和锰的产量(P<0.05).施用锌虽然对距瓣豆干物质产量和种子产量提高没有显著效果,但是可以提高距瓣豆的钙、锌和锰含量,显著提高单位面积距瓣豆的锌产量(P<0.01),其次是氮、钾和锰的产量(P>0.05),显著的降低距瓣豆对钙(P<0.01)和磷(P<0.05)的吸收量.综合分析,在施磷肥和其他元素肥的基础上,加施铜1.2 kg/hm2或锰3.9 kg/hm2,可获得高产、收益好的距瓣豆优质饲草,同时满足饲养牲畜生产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氮钾配施对青引1号燕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配施对燕麦的穗数、穗长、穗重、穗粒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N75K135时,穗重、穗粒数、穗数和种子产量达最大值,分别为2.95g/穗,37.53粒/穗,625.33个/m^2,6 621.53kg/hm^2;燕麦种籽产量与其各产量构成因子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产量与氮钾肥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5 194.11+25.01N+3.38K-0.135N2-0.028NK(R=0.97**),在N75K135时粗蛋白含量为12.90%,粗纤维为5.78%。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威宁球茎草芦生物学性状、鲜草产量及植株营养成份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其株高、分蘖数和鲜草产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3.21%、18.32%和56.87%。鲜草产量平均增产1 345.31 kg/667 m2,提高了34.24%;粗蛋白质含量随氮、钾肥施用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其中,NPK+1/2N处理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4.83%,提高了38.2%;经济效益每667 m2收入增加186.65~790.25元,提高88.62%~375.15%。  相似文献   

16.
前茬施氮对皖草2号草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前茬施氮水平和施氮方式与后茬皖草2号草产量及全年草产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前茬施氮能增加皖草2号的株高,尤以前茬氮肥分期施用处理最为明显.随前茬氮肥水平的加大,后茬皖草2号的鲜草、干草产量相应提高,其中前茬纯氮肥施用量达225 kg/hm2以上时,后茬皖草2号的鲜草、干草产量达到较高水平.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前茬氮肥分期施用比一次性基施的鲜草、干草产量高.前茬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与氮肥分期施用均能提高小黑麦Triticale cereale-皖草2号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的全年草产量,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前茬纯氮施用量为300和375 kg/hm2且分期施用时,2茬牧草全年干草总产量均可达到较高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配方施肥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对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特高”的产草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评价了其饲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配方施肥1(N450P45K90)和配方施肥2(N540P180K360)均可显著提高黑麦草鲜草产量,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分别增加了2.6倍和3.1倍;配方施肥2处理的产量比配方施肥1处理显著增产12.0%。黑麦草干物质积累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播种后130 d左右,日积累速率达最大值,为223.9 kg/(hm2·d)。施肥提高了黑麦草磷、钙、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降低了无氮浸出物(NFE)含量。配方施肥2与配方施肥1相比,3次收获的黑麦草CP、EE和粗灰分(CA)含量均有所提高,而粗纤维(CF)和NFE含量则略有降低。两种施肥措施均可显著提高黑麦草CP、EE、CA、CF、NFE及总能量(GE)的产出,且配方施肥2对其影响程度要大于配方施肥1处理。  相似文献   

18.
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Qingyin No.1)采用不同施钾处理,探讨不同施钾对其种子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对产量性状和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出最佳的施钾量,为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钾肥能显著提高青引1号燕麦各产量性状的增加。在施N54.75kg/hm2和施P2O551.75kg/hm2的基础上,当施K2O分别为10~20 kg/hm2、20~30kg/hm2、50kg/hm2、30~40kg/hm2、30kg/hm2和60kg/hm2时,青引1号燕麦小花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粒长、粒宽、千粒重达到最大,分别为2.7个、86.7个、2.56 g、1.604 cm、0.318cm和33.50 g。青引1号燕麦在施K2O40kg/hm2时,种子产量及蛋白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6425.3kg/hm2和864.9kg/hm2,其种子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s=5164.65+49.94 K-0.52 K2预计,蛋白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p=618.29+7.00 K-0.050 K2预计。青引1号燕麦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性状间的数量关系可用ys=-19268.1-519.2 Fs+780.6 Ns-219.1 Li-2035.1 Swi+665.5Lg+19047.6 Wg表示。小穗数、粒长、粒宽对种子产量的增加直接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