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规模化、集约化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特征,在此背景下大量畜禽粪便集中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大力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实现途径。笔者系统梳理了我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从供给与需求二维度视角分析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畜禽粪便治理工作,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我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工作指引方向和提供制度保障;目前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方式主要有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三大类,其中肥料化是主要的利用方式;影响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处理成本高、收益低,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种养区域布局与规模不匹配,畜禽粪便资源化产品替代品较多,畜禽粪便资源化产品缺乏相关技术标准及种养结合的养分管理制度不健全。鉴于此,提出了加大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畜禽粪便资源化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引导种植户施用有机肥、建立畜禽粪便养分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8年以来盐城市盐都区畜禽饲养状况的有关资料,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日排泄系数估算畜禽粪便量,在此基础上计算盐都区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研究发现,盐都区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及各类污染物数量大,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为10.02 t/(hm~2·a)。本文分析了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畜禽粪便致使我国部分地区面临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畜禽粪便具有较大的资源化利用潜力,可不同程度的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能源及饲料等,实现畜牧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畜禽粪便的不同利用方式各有利弊。本文从畜禽粪便不同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分析了粪便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笔者根据2016年贺州市畜禽养殖统计数据和各类畜禽粪便日排泄系数,计算畜禽粪便量和耕地畜禽粪便负荷量。结果显示,贺州市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461.09万t,耕地畜禽粪便年均负荷量为24.98 t/hm~2,其中,富川县,八步区,平桂区3个县(区)的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已高达50.89 t/hm~2、47.84 t/hm~2和33.41 t/hm~2,超出了耕地承载畜禽粪便适宜范围的上限,具有较高的潜在环境污染风险。笔者还分析了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畜禽养殖集约化对空气、土壤和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就环境污染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对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的几种途径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畜禽粪便的饲料化再利用,畜禽粪便的能源化再利用,畜禽粪便的有机肥化再利用三大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湖南省为例,构建了畜禽粪便沼气处理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DPS统计软件中提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畜禽粪便沼气处理区域适宜性的第一主成分因子为人均畜禽饲养量、单位耕地面积载畜量、人均畜禽粪便资源占有量、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便承载量,湖南大部分地区适宜采用沼气配套模式进行畜禽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7.
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技术,从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的角度,分析了各种资源化技术的优缺点,其中采用热解技术处理畜禽粪便展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不仅具有处理效率高、周期短,可以快速杀死粪便中的致病微生物,有效降低环境负荷的特点,且低成本的畜禽粪污处理后还可以获得高附加值的生物能源。分析了采用热解技术处理畜禽粪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对热解技术处理畜禽粪便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庆市畜牧业现状,分析了畜牧生产所产生的粪、尿数量及畜禽粪便对大庆市环境产生的压力,并对各区县进行了区划分析。分析了大庆市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模式,以及利用程度,提出减少畜禽粪便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庆市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状况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庆市畜牧业现状,分析了畜牧生产所产生的粪、尿数量及畜禽粪便对大庆市环境产生的压力,并对各区县进行了区划分析.分析了大庆市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模式,以及利用程度,提出减少畜禽粪便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养殖场附近的大气、土壤、水源出现质量下降。本文通过对邹平县畜禽养殖户和畜禽粪污处理相关从业者进行走访和调查,分析邹平县目前处理畜禽粪便存在的问题,发现目前畜禽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养殖户未建立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或是设施利用率不高;传统养殖户处理畜禽粪污观念淡薄,乱排乱放畜禽粪便。其原因是养殖户和畜禽粪便经营者无治理能力、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大等。本文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地政策和当地畜禽粪便处理现状,给出几点治理畜禽粪便污染和有效利用畜禽粪便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中国南方蓼科绿肥的肥用价值,分析了22份采于海南等地蓼科绿肥种质的养分含量,并对其进行有机肥分级.结果表明:蓼科绿肥的大量元素含量变异较大,其平均含氮、磷、钾的量分别为2.10%,1.63%,2.19%.22份蓼科绿肥种质均为一级或者二级有机肥,是品质较高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腐熟牛粪施用量对作物根际土壤细菌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盆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验材料,分别添加0%,3%,6%,9%的腐熟牛粪,在添加30 d,60 d,90 d后进行取样,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土壤细菌16S rRNA V3-V4区进行...  相似文献   

13.
牛粪发酵过程中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牛粪在堆肥发酵过程中的物质转化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别对室温、30℃、50℃好氧和厌氧发酵条件下的牛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①好氧条件下有利于牛粪中有机物的分解,随着堆肥的进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均在减少,芳构化程度增强.30℃与50℃好氧发酵与宣温好氧发酵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兔粪堆肥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兔粪堆肥过程中的参数变化,为规模化兔场兔粪堆肥处理提供技术储备。以兔粪和稻草为原料进行室内堆肥,设置兔粪-稻草组、兔粪-稻草翻堆组和兔粪组,在为期55d的堆肥过程中,测定了各堆体温度、水分、酸碱度(pH)、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大肠杆菌和种子发芽指数(GI)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各组高温期温度均能维持5 d以上,能达到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要求,兔粪-稻草翻堆组高温阶段持续时间最长;各组有机质相对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堆肥结束时,有机质均稳定在35%以上;TP和TK总体呈上升趋势;高温期时大肠杆菌数均为0,但随着温度的降低,又出现了少量的大肠杆菌;种子发芽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堆肥37d后均能达到腐熟标准。由此可见,生产中对兔粪进行处理,既可以单独利用兔粪进行堆肥,也可以采用兔粪和稻草按7.4∶1的比例进行混合堆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粪污发酵速度、缩短发酵时间,减少环境对粪污的承载和消纳能力,笔者通过采用塑料大棚模式发酵粪污,以提高粪污内部温度,添加一定的微生物菌剂,采用高温好氧堆积发酵,在西北气候条件下,使小型养殖场(合作社)粪污发酵比常温堆积发酵时间缩短了40~100 d,使粪污尽快得到还田利用,减少了环境对粪污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旨在为研究者深入研究蚯蚓处理粪污技术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通过查阅与蚯蚓处理粪污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出影响蚯蚓处理粪污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蚯蚓品种选择、环境因素、粪便腐熟程度和粪便组合及辅料成分等。其中,爱胜蚓属的太平2号蚯蚓为国内外专家研究使用最多、实际应用中最广泛的蚯蚓品种;使用蚯蚓处理粪便时,温度保持在15-25℃,pH值应该控制在中性范围内;最适宜蚯蚓生长繁殖的畜禽粪便为牛粪,处理其他动物粪便时加入牛粪形成粪便组合进行处理,牛粪所占比例一定最多。关于湿度和粪便腐熟程度对蚯蚓处理粪便效果的影响、辅料的选择,以及对于除环境因素外的其他3项因素(蚯蚓品种选择、粪便腐熟程度、粪便组合及辅料成分)在不同情况下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生猪异位发酵床垫料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酰胺醇类和大环内酯类共54种抗菌药物残留量的LC-MS/MS检测方法,经超低温冷冻粉碎后的垫料样本,以费休氏-库仑滴定法测定水分,用Mcllvaine-Na2EDTA缓冲液和乙腈提取,经亲水亲脂平衡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LC-MS/MS法测定抗菌药物残留量,最终结果以折水后含量表示。方法具有简便、高通量、抗干扰的特点,可以满足生猪异位发酵床垫料中主要兽用抗菌药物残留检测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对12家养殖场垫料样本中5大类兽用抗菌药物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12家养殖场垫料样本中共检出25种抗菌药物,各场垫料样本抗菌药物总残留量在0.7 g/t~28 g/t之间,其中四环素类药物对总残留量的贡献率在91.3%~98.8%之间。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兔粪堆肥过程中的参数变化,为规模化兔场兔粪堆肥处理提供技术储备。以兔粪和稻草为原料进行室内堆肥,设置兔粪-稻草组、兔粪-稻草翻堆组和兔粪组,在为期55d的堆肥过程中,测定了各堆体温度、水分、酸碱度(pH)、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大肠杆菌和种子发芽指数(GI)随时间的变化,并用SAS软件处理数据,用EXCEL作出各种参数变化的趋势图。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各组高温期温度均能维持5d以上,达到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要求,兔粪-稻草翻堆组高温阶段持续时间最长;各组有机质相对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堆肥结束时,有机质均稳定在35%以上;TP和TK总体呈上升趋势;高温期时大肠杆菌数均为0,但随着温度的降低,又出现了少量的大肠杆菌;种子发芽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堆肥37d后均能达到腐熟标准。由此可见,生产中对兔粪进行处理,既可以单独利用兔粪进行堆肥,也可以采用兔粪和稻草按7.4:1的比例进行混合堆肥。  相似文献   

19.
Two feeding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dietary inclusion of specific feed ingredients on manure characteristics and manure odor. In one study, 72 finishing pig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 (DDGS) on pig performance, manure characteristics, and odorous emissions. Three diets containing 0, 5, and 10% DDGS were fed during six 4-wk feeding periods. Week 1 served as a dietary adjustment period. Animals were housed in two feeding rooms (six pigs/room) with one treatment/room. A new group of animals (average initial BW = 85.8 kg) was used for each feeding period. Diets were replicated four times. Rooms were equipped with individual shallow manure storage pits that were cleaned once weekly (d 7). On d 4 and 7 of each week, manure pit samples, for chemical analyses, and air samples, for olfactometry analysis, 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room. Odor dilution threshold was greater on d 7 than on d 4 of manure storage across all treatments (P < 0.01). No 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manure composition were noted. In the second study, weaned pigs (approximately 5 wk old) were fed isonitrogenous diets containing 0, 1.5, or 3% bloodmeal. Pigs were housed by diet (three pigs/diet) in one of four individual feeding rooms. A new group of pigs was used for each of the two, 4-wk feeding periods. During period 1, the 3% bloodmeal diet was fed in two of the four rooms; the 0% bloodmeal diet was fed in two rooms during period 2. Manure samples, for chemical analyses, and air samples, for olfactometry analysis, were collected 2 d per week (d 4 and d 6) from each room during wk 2 through 4. No significant treatme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odor dilution threshold (P = 0.30). Longer manure storage time, 6 d vs 4 d, resulted in a larger odor dilution ratio (P < 0.01). Manure composition was unaltered by storage time. Results suggest that odor intensifies during storage.  相似文献   

20.
我国奶牛粪污产量大、成分复杂、处理效率低、污染风险高,集约化养殖场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效率亟需提升。基于我国奶牛养殖场主要分布区域的3 000 头以上大型集约化奶牛养殖场,开展了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评价研究,对粪污污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权重,进行指标赋值,提出评分标准,开展技术模式评价,因地制宜提出大型集约化奶牛养殖场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最佳技术模式。结果表明,技术指标在指标体系分配权重最高,占比59.36%,其次为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15 个评价指标共赋值203 个,形成评分标准。凝练出6 种“全链条”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其中,以厌氧发酵技术为核心的“干清粪干发酵气肥联产+沼渣肥农田施用”模式、以垫料化技术为核心的“干清粪垫料+粪肥农田施用”模式分别适合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推广应用,而以肥料化技术为核心的“干清粪堆肥+全量还田利用”模式在北方地区都较为适用。该研究可为集约化奶牛养殖场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