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邯6208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维军  任爱民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87-87,109
邯6208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棉杂优研究室选育的常规抗虫棉花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虫。2003年和2004年参加冀中南春播棉组区试,皮棉产量分别为1 332.0 kg/hm2和1 396.5 kg/hm2,分别较对照(2003年为新棉33B,2004年为DP99B)增产15.4%和20.6%;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 212 kg/hm2和1 305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6.9%和26.5%。2005年冀中南春播棉组生产试验,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 357.5 kg/hm2和1 297.5 kg/hm2,分别较对照DP99B增产13.2%和16.1%。2005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5 mm,整齐度指数83.1,马克隆值5.0,比强度28.3 cN/tex,伸长率6.9%,反射率75.2,黄度7.8,纺纱均匀指数127。综合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过程及基本性状。该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 185和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 176 kg/hm2,皮棉产量1 745 kg/hm2。该品种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Ⅲ级以上标准,并具有高抗棉铃虫,兼抗枯黄萎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高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苏棉29已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以泗阳298为母本,以泗阳73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多年的系统选育,育成了常规棉花新品种泗阳493。在20142015年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3411.7和1380.5 kg/hm2015年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3411.7和1380.5 kg/hm2,分别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4.2%和4.1%;在2016年江苏省生产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达3391.5 kg/hm2,分别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4.2%和4.1%;在2016年江苏省生产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达3391.5 kg/hm2,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5.5%,皮棉产量为1320.0 kg/hm2,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5.5%,皮棉产量为1320.0 kg/hm2,比CK增产4.1%。泗阳493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28.9 mm,断裂比强度为33.1 c N/tex,马克隆值为4.7;该品种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4.
丰产抗虫常规棉花新品种sGK中30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GK中301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中棉所35为母本,以sGK9708优系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棉花新品种。2011—2012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479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6.2%。2013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486.5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0.9%。枯萎病和黄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5.2和22.0,抗棉铃虫。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过程及基本性状。该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185和1737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176kg/hm2,皮棉产量达1745kg/hm2。该品种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Ⅲ级以上标准,并具有高抗棉铃虫,兼抗枯黄萎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高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苏棉29已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苏棉29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大铃、高衣分、熟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高抗棉铃虫,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达国家Ⅲ级以上标准。在2010—2011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4 185、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2012年生产试验,籽棉产量达到4 176 kg/hm2,皮棉产量1 744.5 kg/hm2。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打顶、适度化控、加强病虫草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晋油9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双低冬油菜新品种,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区域试验3 a平均比对照增产6.07%;生产试验2 a平均产量1 730.85 kg/hm2,比对照晋油7号(1 617.0 kg/hm2)增产7.02%。其品质优良,经检测,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8.64μmol/g;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性强,抗倒伏,耐菌核病。  相似文献   

8.
晋棉4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晋棉10为母本,用抗病、早熟的品种辽101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统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棉花新品种。2004年在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棉花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皮棉产量832.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棉37增产13.96%。经鉴定,该品种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标准,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在特早熟棉区春播,黄河流域棉区夏播。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皖杂棉1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曦结  叶泗洪  添长久  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19-17220
[目的]介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皖杂棉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皖杂棉1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33为母本、TM-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在2007~2008年安徽省区域试验中,皖杂棉11号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533.0、1476.2、1312.7 kg/hm2,分别较对照皖杂40F1增产11.0%、9.4%、6.2%,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虫、抗倒伏、纤维品质优良。[结论]皖杂棉11号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性强,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品种临汾8050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汾8050是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用优质、早熟、大粒冬小麦临汾5064为母本与抗病、丰产、陕76-22为父本采用品种间杂交配制组合和系谱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5-2006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小麦高肥区试平均产量7 084.5 kg/hm2,较对照临丰615增产7.4%。2006-2007度年第二年参加山西省南部小麦高肥区试平均产量7 539.75 kg/hm2,较对照临丰615增产13.5%。2 a平均产量7 312.13 kg/hm2,较对照临丰615增产10.45%。2006-200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313.1 kg/hm2,较对照临丰615增产13.0%。该品种基本保留了双亲丰产、稳产、中抗条锈、叶锈病、早熟、抗寒、抗倒伏等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特征特性,2007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山西省南部冬麦区高肥水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利用棉花远缘杂交技术,用海岛棉(G.barbadense)、野生瑟伯氏棉(G.thurberi)、陆地棉(G.hirsutum)进行杂交,对杂交铃喷(滴)GA3(50ppm)、NAA(40ppm)、杂种胚离体培养,试管内染色体加倍,对获得的种间杂种进行回交较育,南繁北育,异地鉴定选育而成棉花新品种“石远321”。1993~1994年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亩产子棉、皮棉、霜前皮棉均居八个参试品种第一位,其中霜前皮棉产量885 kg/hm2,比对照增产19.7%,是1982~2000年19年间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霜前皮棉增产幅度最大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以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和中熟杂交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丰产性和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棉CG11(华644)籽棉总产和皮棉总产均居第1位,产量分别达3 385.8 kg/hm2和1 381.35kg/hm2,增产极显著,霜前籽棉总产和霜前皮棉总产表现也较好;CG3、CG13产量表现也较高。杂交棉中以ZJ3(岱杂2号)籽棉总产量最高,达3 622.8 kg/hm2,比对照增产4.2%,表现较好的有ZJ3、ZJ13、ZJ14、ZJ18、ZJ2;皮棉总产量ZJ13最高,达1 448.7 kg/hm2,比对照增产8.5%,增产显著,较好的有ZJ14、ZJ3、ZJ2、ZJ4等。调查显示,所有参试品种均高抗枯萎病,抗或耐黄萎病。  相似文献   

13.
以转双价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播种前施过磷酸钙360 kg/hm2和氯化钾180 kg/hm2做底肥,试验设尿素施用量0(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尿素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实现杂交棉高产的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量≤30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效果明显;施氮量≤39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效果明显。邯杂429高产的经济施氮量为390 kg/hm2,该施肥条件下,杂交棉农艺性状好,产量(4 454.4 kg/hm2)和衣分(37.7%)高,且避免了氮肥浪费。  相似文献   

14.
晋棉12号高产优质抗病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棉12号经1991~1992年省抗病区试多点鉴定,平均霜前皮棉亩产73.69kg,比对照中棉12号增产22.4%;经1992~1993年2年生产示范多点试验,平均霜前皮棉亩产59.98kg,比对照增产15.5%,是一个高产优质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经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参数良好,变异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转基因棉在丰产栽培模式,应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为决策变量,转基因棉产量及构成因素为目标函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剖析了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四项综合农艺措施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分析表明,栽培因子对F1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密度>缩节安>施氮量>施钾量。对F2产量影响大小顺序是:施钾量>施氮量>密度>缩节安。并寻求了定量生产水平下F1、F2的最佳农艺措施,即F1当密度为21500株/hm2、施氮量为450kg/hm2、施钾量为450kg/hm2、缩节安量为75g/hm2,可能取得最佳产量1556kg/hm2,F2密度为15000株/hm2、施氮量为750kg/hm2、施钾量为300kg/hm2、缩节安量为135g/hm2可获得最高的皮棉产量1219.35kg/hm2。  相似文献   

16.
27个棉花育种材料的产量及部分纤维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27个棉花育种材料的产量与纤维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材料间籽棉、皮棉产量差异很大,籽棉产量最高的为3 509.7 kg/hm2,最低的为1 153.0 kg/hm2,皮棉产量最高的为1 410.8 kg/hm2,最低的为475.3 kg/hm2,材料间纤维品质存在明显差异.综合产量与品质指标,27个育种材料中6-3、6-20的纤维品质好,产量性状表现良好,可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7.
抗虫杂交棉川杂1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籽指;增加种植密度将降低籽指和单铃重;施缩节安提高籽指,降低衣分和单铃重.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川杂13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经回归模拟寻优,获得皮棉产量在1650~18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施纯氮332.0~339.6kg/hm2,密度36520~37089株/hm2,缩节安98.0~100.8g/hm2.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不同世代产量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以转基因抗虫棉农杂62,H16,H64的F1,F2,F3为材料,比较了杂种后代的产量优势.结果表明,F1平均皮棉总产量为l296.30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14.38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19.8l%;F2平均皮棉产量为1168.65kg/hm^2,比对照增产86.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8.01%;F3平均皮棉产量为1117.65kg/hm^2,比对照增产35.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3.30%.F1竞争优势最大,其次为F2,f3,F2,f3的衰退率与竞争优势一致,其平均优势衰退率分别下降了12.59%和17.62%.在试验材料中,农杂62的产量最高,F1竞争优势大,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大;H16的产量最低,F1竞争优势最小,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小.在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中,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6962,其次是铃重和衣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10和O.54273;F1,F2,F3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0,0.84119,0.13814,表明杂种的结铃优势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