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造林从整地、翻垦土壤开始.整地方式分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简化了种子处理的目的和措施,论述了撒播、条播、穴播、块播等播种方法.介绍了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插条造林、插根造林、分蘖造林等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湖北省造林特点,基于湖北林业专网,以湖北省林业厅数据中心为核心,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异构空间数据共享、瓦片地图与地图服务联动更新以及在线分析处理等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了湖北智慧造林系统。该系统将各类造林工程信息及核查信息进行了统一管理,建立了以造林小班为主体的全省统一的造林数据库,形成了全省造林数据"一张图",实现了造林业务流程化管理和造林数据的共享与开放,提高了造林数据的权威性与真实性,对造林成果实现了实时快速输出,为湖北造林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人工造林从整地、翻垦土壤开始。整地方式分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简化了种子处理的目的和措施,论述了撒播、条播、穴播、块播等播种方法。介绍了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插条造林、插根造林、分蘖造林等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4.
平泉县采取封造结合造林替代单一飞机撒播造林,探索封山育林辅助人工造林治理模式,综合实施植苗、直播和撒播3种造林方式,有效降低播区造林成本,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阜新市清河门区立地条件特点和杨树植根造林情况的分析,认为植根造林减少了地上部分水分的散失,避免了干旱大风对造林的影响,成活率高,成本低,枝干病虫害少,造林时间充足,根据近年来杨树植根造林的实践,总结了杨树植根造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较差,在造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针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根据近年对高寒山区造林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在高寒山区环境下人工造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结合桉树人工造林的生产实践,就人工林造林密度和株行距与造林效益的关系问题作了探讨。认为郁闭度0.79是造林密度的最大临界值,主张适宜的栽植密度应是成林林分郁闭度在0.7左右。造林密度对造林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认为人工林等株行距造林能最有效地利用地力和营养空间。应根据不同的造林树种选择不同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8.
王龙 《中国林业》2012,(11):34-34
全面推行容器苗造林是树立以质为先、集约经营和培育精品资源的有效途径,是实现造林"活、快、好、高"目标的根本保障。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塞罕坝机械林场更新造林、荒山造林和项目造林的成活率不高,影响了造林  相似文献   

9.
毛乌素沙地沙柳不同季节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论述了沙柳不同季节的造林方式,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和沙柳推迟造林及二次生长的特性。试验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沙柳,在雨季造林较春季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辽西地区荒山造林面临的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困难基础上,对该区域荒山植被恢复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荒山特点,总结提出封山育林、播种造林、植苗造林三种造林绿化途径,并论述了各途径适宜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造林方法、技术措施和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清沿海滩涂围垦区盐碱地造林绿化的试验研究,打破了旧的一套造林模式,采用适合盐碱地特点的造林技术措施,使盐碱地造林绿化获得成功,文章对造林模式和管理办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造林实绩核查抽样精度计算与样本量估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资金要与造林成效挂钩,作为评价造林成效的造林核查结果必须有可靠性和精度作保证;为此,对造林核查精度计算和样本量估算方法做了探讨,认为原规定的2%的造林核查面积抽样比和抽取10%的县作为核查县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开展印度紫檀2种规格(1年生和2年生)苗的山地造林试验,研究和总结了印度紫檀山地造林的技术要点和幼林的早期表现。结果表明:造林42个月,用2年生苗造林较用1年生苗造林的增长量大,用2年生苗造林的平均树高是587.8cm,平均地径是7.65cm,用1年生苗造林的平均树高是431.4cm,平均地径是4.93cm,用2年生苗造林分别比用1年生苗造林的增长量增加了28.5%和52.5%,用1年生苗造林的保存率是74.5%,用2年生苗造林的保存率是89.7%,用2年生苗造林比用1年生苗的保存率高出20.4%。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常见的造林树种油松、侧柏为主,采用容器苗造林。并在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造林初期幼树的生长和缓苗,容器苗与裸根苗的实际造林成本3个方面进行比较。阐述了容器苗造林的效果,提出了容器苗造林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德合作陕西(二期)延安造林项目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树种选择、混交造林技术、造林方法和幼林抚育管理,并对项目实施10年后的造林成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总结了太行山干石山区多年来的造林经验,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具体措施,即选择合理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运用截流聚水、精细整地、发展容器苗、科学栽植等造林技术,明晰产权、实施禁牧、加强抚育管护、防治鼠害和免害等管护措施,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了91%.保存率平均达到了86%。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省山区采取人工植苗、直播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等多种措施,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山区造林绿化工作的深入,造林地立地条件愈来愈差,采用传统裸根苗造林,难以取得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太行山区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仅为30—50%,造林投工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较差,在造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针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根据近年对高寒山区造林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在高寒山区环境下人工造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地区平缓地退耕还林组合造林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旱节水、提高造林效果为出发点,在借鉴单项造林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科学地组装创新了机械大坑整地+打浆造林,机械大坑整地十ABT3号生根粉+植物保水剂+打浆造林。ABT3号生根粉+打浆造林+地膜覆盖,ABT3号生根粉+DJS造林等4种造林新技术组合方法,通过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组合方法显著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当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6.3%、49.2%、23.1%和37.3%。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林业的重要性在社会发展中日益突出,林业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机。国家先后实施和开展了林业六大工程,在造林机制方面,由部门造林开始向社会造林转变,积极探索非公有制造林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造林,非公有制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在一些地方形成一定的规模,发展势头良好。非公有制造林机制的开展,吸引了多方资金造林,为林业建设注入了活力。非公有制造林已成为造林中的主要成分。如何更进一步推进和发展非公有制造林,提高造林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是非公有制造林得以更快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