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强势品牌一直是每个企业梦寐以求的渴盼。它能给企业带来数量可观的回报,能使企业声名永垂千古。企业在创建强势品牌的过程中要重视运用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能帮助企业成功的建立强势品牌地位。然而强势品牌的地位不是横古不变的,它也需要维护。  相似文献   

2.
对于强势农资品牌而言,跟自己较劲儿的本质是企业永不满足、立足企业自身、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营行为。自我较劲儿能力是农资企业应变精神与应变能力的一种体现,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强势农资品牌跟自己较劲儿应该是强势品牌一项机制化、例行化的工作。而不应是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的事情。那么,强势品牌如何更好地做到跟自己较劲儿呢?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致力于发展成为核心主业突出、国内领先、国际有竞争力、品牌有影响力的综合食品产业集团的光明食品集团,目前拥有"光明"乳品、"石库门"上海老酒、"和"酒、"大白兔"糖果、"梅林"罐头等一批中国、上海名牌产品,但这些品牌尚未形成合力,也没有形成具有显著市场竞争力、占有率与覆盖率的强势品牌群。对于拥有多个业态和产品的集团性企业来说,要同时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只有少数几个强势的产品品牌是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影响下烟台苹果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台苹果是山东省的优势产业,其品牌化发展起步较早,但是近来年逐渐呈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通过对烟台苹果现状的了解发现,企业自有品牌的缺乏是烟台苹果品牌发展的短板,从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面分析了强势企业品牌缺乏的原因,从而在"互联网+"新态势下提出推广烟台苹果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品牌的现状,提出如何打造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必须要加强品牌建设,特别是要与当今社会的互联网背景结合起来,建立强势品牌,促进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农业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研究,为中小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要打造强势品牌,企业需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明确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8.
<正>提升品牌要积极制定稻米品牌发展战略,从实际出发培养和发展稻米品牌,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不断探索和完善运行机制,使优质稻合作组织尽快成为市场的主体,发挥其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桥梁作用,提高水稻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势竞争力的稻米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更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桃江县竹笋产业的基本现状,阐述了桃江县发展竹笋产业的有利条件(产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产品质量优良、交通便利以及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出了桃江竹笋产业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竹笋品类多但没有真正的强势品牌、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和引领作用不强等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竹笋产业化、提升竹笋产业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产业强势品牌、创新营销渠道、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等发展对策,以期为桃江县竹笋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凌云县积极寻求茶叶振兴良策,依靠科技创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优势资源+强势企业+知名品牌"的发展之路,力铸茶叶优质品牌。  相似文献   

11.
黑苦荞是甘洛县具有发展优势的特色农作物之一,介绍了甘洛县黑苦荞产业的现状,分析了甘洛县实施黑苦荞产业化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甘洛县黑苦荞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芦丁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营养成分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蒸、煮、烙、油炸和发酵等加工方式所得传统荞麦制品中的芦丁、槲皮素含量,对其制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荞麦面粉加水调制成面团时,芦丁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槲皮素;传统荞麦制品中,槲皮素含量远高于芦丁含量;不同加工方式对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发酵对荞麦中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大(苦荞面粉中的芦丁含量为6869.1 mg/kg,槲皮素未捡出;而苦荞醋中的芦丁含量为19.8 mg/kg,槲皮素含量为29.2 mg/kg),油炸次之,煮制对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小;不同加工方式所得苦荞制品的甲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发酵制品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而油炸制品最弱。此结果提示人们在加工荞麦制品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加热温度较高的烙制和油炸,可多采用煮制加工,以减少对荞麦制品品质的影响,同时应重视苦荞醋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曹英花 《北京农业》2011,(15):102-103
甜荞是山西省右玉县传统的小宗作物,近年来由于山西佳鑫食业有限公司(左云县)加工一系列苦荞保健产品的带动,苦荞面积逐年扩大。但大多数农民不认识、不了解苦荞,按种植甜荞的方法种植苦荞,常常是事倍功半。为此,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谈谈苦荞与甜荞之区别。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是我国甜荞的重要种植区域,也是红花甜荞的主产区。十三五期间,陕西荞麦产业快速稳定发展,得益于荞麦产品加工对荞麦一产的需求和荞麦产业的市场服务对荞麦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但陕西荞麦加工产业开发深度不够,多局限于大众化传统食品加工,在高附加值荞麦产品方面空白缺位;在荞麦观赏旅游文化方面虽有涉入但融合力度不足,荞麦三产融合路径需要拓展。因此,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打造品牌、文旅结合将成为陕西荞麦三产融合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苦荞加工利用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媚  李谣  黄丹丹  杜木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83-6484,6494
苦荞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体的药食同源的粮食作物。总结了近年来苦荞新型产品的开发现状与新技术的应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苦荞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苦荞肉桂醇脱氢酶(CAD)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为深入研究CAD基因在苦荞果壳形成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苦荞转录组测序结果,从苦荞厚果壳品种云荞1号和薄果壳品种小米荞克隆CAD基因,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AD基因在不同果壳厚度类型(厚果壳苦荞和薄果壳苦荞)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薄果壳苦荞和厚果壳苦荞中均克隆获得2条苦荞CAD基因,且这2条基因序列在薄果壳苦荞与厚果壳苦荞中均完全一致,命名为FtCAD-1和FtCAD-2。FtCAD-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876bp,编码291个氨基酸残基,为疏水性的稳定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FtCAD-2基因的ORF长度为1083bp,编码360个氨基酸残基,为亲水性的稳定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FtCAD-1和FtCAD-2蛋白均具有CAD蛋白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且不具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FtCAD-1与数据库目标蛋白2cf5.1.B的结构相似度为74.74%,而FtCAD-2与数据库目标蛋白5z0c.1.A的结构相似度为63.03%。FtCAD-1与拟南芥的第一类CAD蛋白(AtCAD4和AtCAD5)的亲缘关系较近;FtCAD-2与拟南芥的第二类CAD蛋白(AtCAD2、AtCAD3、AtCAD6等)的亲缘关系较近。FtCAD-1和FtCAD-2基因均在种仁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厚果壳苦荞与薄果壳苦荞间无显著差异(P>0.05)。FtCAD-1基因在厚果壳苦荞叶、花和果壳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高于薄果壳苦荞,尤其是在厚果壳苦荞果壳中相对表达量是薄果壳苦荞的16倍。FtCAD-2基因除了在薄果壳苦荞果壳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厚果壳苦荞外,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厚果壳苦荞高于薄果壳苦荞。【结论】FtCAD-1属于第一类CAD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推测其在苦荞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析苦荞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归纳和分析近 2 0多年来关于苦荞方面的研究成果 ,阐述了苦荞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进展 ,为新世纪江苏地区优质专用苦荞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及其产品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北方苦荞生产中提供合理利用‘晋荞麦2号’的依据,根据2006-2008年度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和2008年度国家苦荞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中和2008年国家苦荞生产试验中,‘晋荞麦2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006.0 kg/hm2和2152.5 kg/hm2,分别比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3%和24.4%;高稳系数分别为39.80%和5.4%,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1.58%和38.85%,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适应度分别为48.7%和100%,均高于对照‘九江苦荞’。由此得出,‘晋荞麦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强的中熟苦荞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品质好,适宜加工各种苦荞保健产品和进行产业化开发,在中国北方苦荞种植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11个甜荞品种和12个苦荞品种为材料,在云南、西藏、山西、内蒙、宁夏、青海6个生态区进行种植,研究了生态因子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荞和苦荞平均产量分别为98.11和138.35 kg·亩-1,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3.49%和10.21%,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0.03%和2.45%。甜荞和苦荞品种不同栽培地点的单株粒重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栽培地点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影响比基因型的影响大。除了甜荞籽粒黄酮含量,甜荞和苦荞各性状在不同栽培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甜荞产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苦荞产量和黄酮含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表明海拔是影响甜荞和苦荞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主要生态因素。本研究发现甜荞和苦荞对环境敏感性都存在着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灼琛  程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72-74,179
[目的]研究压热法制备苦荞抗性淀粉的最优工艺。[方法]采用压热法制备苦荞淀粉,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分析,研究淀粉浆pH、淀粉浆浓度、压热时间、压热温度4个因素对苦荞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压热法制备苦荞抗性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淀粉浆pH 7、淀粉浆浓度60%、压热时间60 min、压热温度110℃,在此条件下的抗性淀粉得率为14.21%。此外,在制备抗性淀粉的同时,有效地提取分离了苦荞黄酮,提取率达到93.50%。[结论]该研究可为苦荞淀粉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