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反刍动物(牛、羊)瘤胃功能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养好反刍动物实质上就是养好瘤胃。如何保持瘤胃微生物区系,维持正常的瘤胃内环境,是反刍动物饲养过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保增乐”是一种以曲霉真菌发酵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完全不含药物的调控瘤胃微生物的添加剂。其作用是促进瘤胃微生物增殖,使奶牛肠道中其它的微生物共生,刺激瘤胃制造挥发性脂肪酸,改善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及其活动,可提高粗料的采食量与消化率,进而起到提高泌乳牛产奶量和使干奶期母牛增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应将尿素饲喂给健康的成年牛或育成牛。这是因为犊牛胃肠道内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尚未完全建立,微生物活动还不正常,不能利用尿素。如果给犊牛饲喂尿素,会使其发生胃肠不适甚至中毒。除犊牛外,种公牛、怀孕后期母牛和用氨化秸秆饲料强化育肥的牛,也不能饲喂尿素。另外,产奶量较高(日产奶24千克以上)的奶牛也不宜饲喂尿素。这是因为奶牛在产奶量较高时,  相似文献   

4.
牛蹄叶炎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蹄叶炎是指蹄真皮的弥散性无败性炎症,可分为亚临床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1],本病最常侵害前肢的内侧指和后肢的外侧趾,其它指(趾)也可发病。据统计,蹄病在牛跛行中占到70%~90%[2~4],而蹄叶炎是引起牛跛行的主要疾病[5~9]。虽然真皮的小叶区...  相似文献   

5.
变形蹄是母猪比较常见的蹄病,主要表现在蹄部的形状和结构的改变,如因蹄变形所引起的长蹄、宽蹄、卷蹄、外蹉蹄等,因蹄系部的变化引起的卧系、起系等,因趾部的变化引起的内趾过小、独趾(马蹄样)、多趾和羊蹄样等等。  相似文献   

6.
在诊治牛病过程中,常遇到因饲养管理不善、中毒、久病或久服药物以致有害物质聚积于瘤胃,改变了瘤胃内环境,进而使瘤胃微生物区系遭到严重破坏,引起患牛长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刍减少或废绝。因此,在临床治疗时,除结合药物、手术等方法外,还应用瘤胃液作为瘤胃微生物区系接种,以促进瘤胃消化功能的恢复。多年来,笔者用健康牛瘤胃液,治疗此类有关病牛300余头次、收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养猪场发现了哺乳和断奶仔猪的消化器官疾病和呼吸器官疾病。这些疾病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提高了自身毒力的条件致病性和致病性微生物区系的作用。这就加深了微生物区系的抵抗力和使用药物的强度,因此必须经常扩充化学治疗药物的品种。考虑到这点,研究了吃奶仔猪消化器官疾病和呼吸器官疾病时磺胺甲氧吡嗪的抗微生物特性和治疗效率以及它的毒性和在机体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磺胺甲氧吡嗪是磺胺类的制菌剂,是2-磺胺-  相似文献   

8.
牛霉稻草中毒又称牛烂脚病、牛烂蹄坏尾病和牛真菌中毒性蹄壳脱落病等,是由于牛采食发霉稻草而发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中毒病。以耳尖、尾端干性坏疽,蹄腿肿胀、溃烂,以至蹄匣和趾(指)骨腐脱为主要病变和临床特征。本病可发生于奶牛、黄牛和水牛,但以水牛发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正>牛子宫内膜炎是母牛繁殖配种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在畜牧生产上危害较大。现将临床诊治方法总结如下,供参考。1病因通常是在配种、分娩或难产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而感染,还可继发于胎衣不下、子宫黏膜等产道损伤、子宫或阴道脱出,以及患有结核、布氏杆菌病等。引起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有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其他杆菌  相似文献   

10.
葛根芩连汤加味治耕牛血痢有特效卢天运,赵随河南省沈邱县刘庄店职业高中兽医院(466336)耕牛血痢是当地近几年常发的一种内科病。笔者以往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很不理想,这些药物不管内服或注射,都不同程度地使瘤胃内微生物区系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1.
治疗牛乳房炎的新型碘制剂—拉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场最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据俄罗斯等报道(1997),奶牛罹患的乳房炎,20%-25%为临床型,而50%以上却为隐性型。倘若对牛乳房炎不予及时有效地治疗,就会延续1-2个泌乳期。乳房炎能导致产奶量下降、乳质恶化、乳池萎缩造成的提早淘汰,以及无效性浪费劳力和支付药费等,均给经济上带来莫大损失。乳房炎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侵入乳腺内引起的。已知可分离出的致病性微生物达百余种,但半数以上系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还常发现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假单胞菌、病毒、真菌,甚至藻类等。而当违背饲养管理和挤奶工艺原则时…  相似文献   

12.
牛环形泰勒虫病是主要发生于牛的原虫病,虫体经感染蜱侵入牛体后,可寄生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在临床上引起高热、贫血、出血、消瘦等症状,常取急性经过,病牛多在全身出血、毒血症和重要器官机能障碍与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死亡。  相似文献   

13.
母猪肢蹄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猪肢蹄病是母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类型。变形蹄有过长蹄、过宽蹄、卷蹄、卧系低蹄、突系高蹄、外蹉蹄、蹄裂、蹄底增生等几种;变形肢有“X”状肢、“()”状肢等几种;遗传性肢蹄病有外翻腿(撇拉腿,长白和约克夏品种较多)、前肢增粗、屈曲腿、内趾过小、独趾(马蹄样)、多趾、蹄裂、蹄底增生、“X”状肢、“O”状肢等几种;传染性肢蹄病有口蹄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几种;非传染性肢蹄病有变形蹄、变形肢、软组织伤、骨骼伤、神经性肌肉麻痹症、化脓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瘫痪等几种。  相似文献   

14.
羊腐蹄病     
沈海霞 《兽医导刊》2016,(14):137-138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羊只的发展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5.
欧洲已禁止在养猪生产中使用某些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因而很有必要开发一种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来抑制病原菌的新型添加剂。调节猪胃肠道中微生物的发酵来改善猪的健康,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方面的研究很多,不可消化的寡糖(NDO)对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具有性刺激生长作用。这些微生物通过竞争来抑制病原微生物(例如大肠杆菌)的生长,从而维持理想的微生物区系,然而并不能就此认为NDO的添加和猪微生物区系,消化过程及生长性能的改善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大量的NDO在胃和小肠即很快发酵。因而其产物只有消化道前端有活性,并不能在整个消化道都保持活性,有一种假设认为:添加在整个消化道都可降解的NDO可以延长其效果,是猪日粮中一种有效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正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反刍动物采食大量的谷粒或其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或可溶性糖类物质的饲料,在瘤胃内急剧生产大量乳酸,使瘤胃微生物区系失调和功能紊乱的一种急性消化不良性酸中毒。该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病,发病率可达40%~60%,死亡率在80%以上,在全年任何时候都发生、尤其是舍饲牛。本人于2016年3月,在新疆阿克苏市兽医站门诊收诊了一例典型奶牛瘤胃酸中毒病列,通过排除瘤胃内容物,中和胃酸,补液强心及对症治疗后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7.
正牛子宫内膜炎是母牛繁殖配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对养牛生产危害较大,必须引起养牛场(户)的注意。1发病原因牛子宫内膜炎通常是在配种、分娩或难产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而感染,还可继发于胎衣不下、子宫粘膜等产道损伤、子宫或阴道脱出,以及患  相似文献   

18.
一、家畜胃肠道的微生物菌群微生物是微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员。家畜胃肠道微生物区系指在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数量、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家畜胃肠道的微生态区系受家畜种类、年龄、生理变化、饲料、正常微生物群的菌群关系等的影响。仅就种属不同来说,微生物区系就有明显的差异。反刍动物的瘤胃缺乏胃腺,主要靠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消化饲料。瘤胃内有一个庞大的正常微生物区系,在每毫升瘤胃内容物中含细菌数约107~1012,含纤毛虫60~80万个,还有各种酵母菌、螺旋体和放线菌等。反刍家畜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与杂食性家畜相似,肠…  相似文献   

19.
早期断奶仔猪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日粮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对维持健康起重要作用。为预防断奶仔猪消化功能失调和胃肠道疾病,了解早期断奶仔猪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对仔猪消化功能的影响以及潜在的日粮调控胃肠道微生物区系方法作一概述。1胃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区系仔猪出生时胃肠道几乎没有微生物,出生后不久就有微生物不断侵入,直到形成复杂而稳定的微生物区系。这些微生物首先来源于出生过程中母体的感染,继而是皮肤、奶头和母猪的粪便等感染。在仔猪出生后3h,从猪胃和小肠检测到以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链球菌为主的菌群,总数达1…  相似文献   

20.
浑睛虫病又称混睛虫病,为马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的幼虫寄生在马眼房液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虫体长1-5cm。这两种线虫的正常宿主是黄牛和水牛,成虫多寄生在牛的腹腔、胸腔等处,牛、马混养通过蚊蝇叮咬互相传播。幼虫一旦随血液侵入眼前房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