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硅肥提高草地早熟禾抗旱性的效应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水分处理和不同硅肥浓度处理下研究外源硅对草地早熟禾巴润Poa pratensis cv.Baron 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参与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增施硅肥能够提高草地早熟禾的发芽率,增加植株的高度、叶片数和分蘖数,对草地早熟禾植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均有重要的影响,可增强草地早熟禾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
“神舟”四号飞船搭载多年生黑麦草超级德比(Derby Supreme)干种子在地面种植收获的子1代种子,与未搭载收获的子1代种子为对照,对发芽率、株高、分蘖数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表型有差异的植株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空间条件对多年生黑麦草子1代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对株高、分蘖数影响较明显,且多年生黑麦草子1代植株POD酶在酶谱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5个早熟禾草坪草幼坪期根茎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地上分蘖(枝)数为75.44%时,产生的地下根茎数为53.88%,株平地上分蘖(枝)数与株平地下根状茎产生数之比为1.45∶1.50,地下根状茎平均伸展生长2.66~6.83 cm,说明早熟禾幼坪期地下根状茎的发生与生长是和地上分蘖(枝)同步进行的,根状茎在幼坪期开始产生少量新植株,根状茎新植株产生半径距离可大于6.83 cm,针对西昌冬春有半年干旱的生态特点,这些突出的性状性能使植株快速生长、迅速扩株,增加抗逆性,说明早熟禾是该地区有价值的草坪草可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生长与分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2年对28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生长速度及分蘖动态进行了研究。生长速度测定结果表明,品种间株高及日增长速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可分为4~6级,其中生长最慢的品种为:Baron、Elysee、Miyacie和Pepaya,生长最快或较快的品种为Balin、Bar 5649、Mardona、Monoply、Oxford、Baronie和Wembley,其余品种为中等或较低。分蘖动态结果表明,品种间不同阶段的分蘖数及2龄和3龄的年总分蘖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均可分3级,2龄分蘖数最多的为Fylking和Sydsport 2个品种;3龄早熟禾分蘖最多的为Andante、Balin、Broadway和Elysee等4个品种;2年总分蘖数最多的为Pepaya、Parade、Julia、Fylking和Sydsport等5个品种。大多数品种分蘖高峰期在春季(4~5月),少数延续至6月中旬。依据对平均日增长速度和总分蘖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8个品种生长特性分为强、中等和差等3个类群。  相似文献   

5.
对5个早熟禾草坪草幼坪期根茎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地上分蘖(枝)数为75.44%时,产生的地下根茎数为53.88%,株平地上分蘖(枝)数与株平地下根状茎产生数之比为1.45:1.50,地下根状茎平均伸展生长2.66~6,83cm,说明早熟禾幼坪期地下根状茎的发生与生长是和地上分蘖(枝)同步进行的,根状茎在幼坪期开始产生少量新植株,根状茎新植株产生半径距离可大于6.83cm,针对西昌冬春有半年干旱的生态特点,这些突出的性状性能使植株快速生长、迅速扩株,增加抗逆性,说明早熟禾是该地区有价值的草坪草可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品种男爵(Baronie)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钾处理对根部0~10cm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叶片氮,磷和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施钾肥的情况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越冬前草地早熟禾根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这可能有助于提高植株越冬率,促进返青生长,而在同时施有氮、磷的情况下,碳水化合物含量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草地早熟禾叶片氮、钾含量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通过碳水化合物及叶片氮,磷和钾含量的测定,以N5g/m^2+P20s3.33g/m^2+K2O 6.68g/m^2处理对草坪返青及分蘖最佳。  相似文献   

7.
“神舟”四号飞船搭载多年生黑麦草超级德比(Derby Supreme)干种子在地面种植收获的子1代种子,与未搭载收获的子1代种子为对照,对发芽率、株高、分蘖数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表型有差异的植株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空间条件对多年生黑麦草子1代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对株高、分蘖数影响较明显,且多年生黑麦草子1代植株POD酶在酶谱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区草地早熟禾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河源区草地早熟禾生长节律的研究,论述了草地早熟禾生育期、分蘖、株高及地上生物量的发育规律和动态。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在海拔3 780m的果洛州玛沁县一般于4月下旬返青,9月上旬成熟,生育期为134d左右;分蘖数与单株分蘖数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分别为240株/0.25m2,7.5个/株,分蘖速率在成熟期最大为0.143个/株.d-1;株高到成熟期达到93.6cm,日均增高在拔节—抽穗期最大为2.33cm;地上生物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为530g/m2,日均增重在拔节—抽穗期达到最大值为7.474g/m2。  相似文献   

9.
采用TP法,用浓度为0(对照)、0.007、0.014、0.028和0.07g·ml-1的雪松叶片水提液分别处理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结果显示,随着水提液浓度增加,3种植物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芽长和根长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雪松叶片水提液对3种草坪草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抑制作用,但对多年生黑麦草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对3种草坪草幼苗生长也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对多年生黑麦草幼苗芽长的影响不显著。表明雪松叶片水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和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强度与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随着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对镉(Cd)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离子吸收情况,采用砂培法育苗,对不同浓度Cd胁迫下的草地早熟禾株高、根长、叶片及根系鲜重、光合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叶片激素水平及离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草地早熟禾生长并造成草地早熟禾萎蔫、失绿,显著减少草地早熟禾光合色素含量,抑制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草地早熟禾叶片CAT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而根系CAT和POD活性增加。另外,Cd胁迫降低草地早熟禾叶片IAA和GA_(3)含量,增加ZT含量。离子吸收方面,大部分Cd富集在根部而较少转移至叶片,且Cd胁迫导致草地早熟禾Zn^(2+)含量降低,叶片Mg^(2+)含量升高,根系Mg^(2+)含量降低。综上,Cd胁迫抑制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离子吸收,可通过调控抗氧化酶活性和激素水平缓解Cd毒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有所作为的能源。芒植株普遍高大、生物质产量高、燃烧品质好,加之其分布广泛、抗逆性强、适宜在广袤的边际土地上种植,成为一种极为理想的生物能源植物。为探明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的表型多态性及表型变异规律,对37个野生居群材料的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各性状特征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干重、单株产量鲜重、分蘖数、旗叶长、旗叶宽、叶宽、茎节数、茎节长度、茎粗、株高和叶长。11个性状特征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叶片长而且宽的芒,旗叶长而宽,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蘖较少,反之亦然。此外发现分蘖数、株高、叶长3项指标对芒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是评价芒单株产量的3项主要指标。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可归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551%,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测定的表型特征。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37个芒野生居群依据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分为3类:植株高大叶片窄长型、植株高大叶片宽长型和植株低矮叶片窄短型。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Marked populations of Themeda triandra tillers were sequentially sampled at fortnightly intervals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nd without moisture stress respectively, covering a period from tiller initiation through to senescence after flowering. Parameters recorded were height of shoot apex, tiller mass, leaf area, leaf number, secondary tiller development and premature tiller mortality. Tillers of irrigated plant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mass, more elevated shoot apices, and produced a greater total number of leaves than those of non‐irrigated plants. Fewer unstressed tillers senesced prematurely than those experiencing moisture stress.  相似文献   

13.
以扁穗雀麦的9个新品系和2个国审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方差分析方法,估算了21个数量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并结合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扁穗雀麦育种时的选择效果和育种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达到显著水平的17个性状中14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处于极高水平,依次为单株干重、旗叶叶鞘长、旗叶宽、初级分枝数、倒二叶宽、茎粗、单株种子产量、株高、小穗数等,3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或中高水平,其中倒二叶长最低,其次为第1节间长。株高、倒二叶叶鞘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分蘖数、花序数、小穗数、初级分枝数、单株干重和单株种子产量表现出较高的遗传进度,第1节间长、旗叶叶鞘长和小花数为中等,旗叶长和花序节数较低。此外,新品系在单株产量相关性状上总体优于两个国审品种,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叶片宽,茎秆粗壮,基部第1节间较短,分蘖数多,单株干重和种子产量高等特点。第1组(新品系组)内,BCS1103的株高和单株产草量最高,分蘖数较多;BCS1106的叶片最宽,分蘖数、圆锥花序数和小穗数最多,单株产草量和单株种子产量最高;BCS1109的基部第1节间,叶鞘最长,叶片最窄,茎秆最细,初级分枝数最多。第2组内,黔南比江夏表现出更优异的产草相关性状。综合试验结果认为,在注重产草量对扁穗雀麦进行选择时,株高、旗叶宽、分蘖数、倒二叶宽、茎粗和花序数的可靠性较大,选择效果较好。在注重种子产量进行选择时,分蘖数、花序数、单株生物量和株高的可靠性较大,效果较好。另外,本试验中的新品系与供试品种相比,在产草性状和种子生产性状方面均占有明显优势,具有选育出牧草新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刘英  白龙  雷家军 《草业学报》2015,24(12):164-170
为揭示野古草野生居群的表型变异规律,采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采自辽宁省的8个野古草居群的10项形态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10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特征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小穗总数(42.01%)旗叶厚度(27.94%)旗叶长度(26.83%)旗叶宽度(20.98%)叶数(19.64%)茎基粗(19.70%)花序长(19.30%)单枝干重(18.62%)株高(10.19%)花序重(8.16%)。10个形态特征可归成为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9.44%,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的表型性状特征,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花序长、花序干重、单枝干重、小穗总数。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8个野古草居群依据10个表型性状分为3类:株型高大,旗叶长而宽,生物量大;株高中等,茎基粗壮,旗叶长而窄,小穗数量多,生物量较大;植株矮,叶片短、窄,生物量最小。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表型性状的变化与地理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应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抗旱黑麦(Secale cereale L.)种质,本研究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黑麦品系C15,C33,C39,Z7和Z27为试验材料,‘甘引1号’黑麦品种(CK1)和黑饲麦品种(CK2)为对照,通过防雨棚遮雨法控制降雨,于三叶期测定上述材料在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第7 d,14 d,21 d,35 d,49 d,63 d的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天数增加,供试黑麦材料的平均相对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相对株高和叶片数呈上升趋势。7份黑麦材料中,C15的平均相对分蘖数,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最大;C33的平均相对叶片数最多;CK2的平均相对株高最高。从黑麦材料与干旱胁迫天数间的交互作用来看,重度干旱胁迫(第63 d)下各黑麦材料形态指标的相对值与轻度干旱(第7 d)的相对值差异最明显。基于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表明:供试黑麦材料抗旱性强弱依次为:C15 > C33 > CK1 > CK2 > C39 > Z27 > Z7,可见,C15属于强抗旱型,C33属于中抗旱型,CK1和CK2属于中间型,C39和Z27属于干旱较敏感型,Z7属于干旱敏感型。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参试材料C15的抗旱性最强,可作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抗旱黑麦新品种选育和抗旱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主要探讨了在黑麦草属植物中导入高羊茅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FaSAMDC)对转基因植株抗旱耐热性的提高效果,为培育黑麦草抗旱耐热新品种提供种质新材料。选择黑麦草成熟种子为外植体,采用贵州省草业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构建的过表达载体以及黑麦草胚性愈伤组织高频植株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将克隆自高羊茅的FaSAMDC基因转入贵州地区主栽品种多花黑麦草特高和多年生黑麦草四季的基因组内,经抗性筛选、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验证,获得45株特高与44株四季的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分别为2.93%和2.28%。抗旱耐热试验表明,在30 ℃高温和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特高转基因株系的根冠比比对照组培苗高出7.08%,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比对照高出13.12%,RWC降低幅度比对照少5.49个百分点;四季转基因株系的根冠比比对照组培苗高出6.54%,RWC比对照高出12.54%,RWC降低幅度比对照少6.50个百分点,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证明转入FaSAMDC基因的黑麦草阳性株系的抗旱耐热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形态与生长特征观测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组培苗相比,转基因株系的叶长、株高、主茎节数减小,叶宽、单株分蘖数增加,叶色变深,植株形状趋向于叶片丛生的紧凑型,推测导入的FaSAMDC基因参与了基因表达、细胞分裂等生理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青南牧区不同处理下燕麦生产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不同燕麦品种、施尿素量、行距和播量在青海果洛州达日县进行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燕麦株高的影响均极显著,燕麦生长期间各处理生长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分蘖盛期、拔节盛期和孕穗盛期,最快生长期出现在7月14日至23日拔节盛期。获得最高产草量的最适行距、施尿素量和播种量分别为13.2 cm、250kg/hm2和250 kg/hm2。燕麦在试验地区生殖生长期不足,单蘖穗重占单蘖重的比例较低,而单蘖茎重则成为单蘖重的主要结构成分。与单蘖重关系最显著的是单蘖茎重,其次为单蘖叶重和秆径,而单蘖穗重与之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产量相关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鸭茅的单株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QTL分析,可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选择的效率,同时为鸭茅遗传改良、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倍体鸭茅“楷模”和“01436”为亲本杂交而成的作图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对洪雅、宝兴两个不同生境下鸭茅株高、旗叶长、倒二叶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花序长、分蘖数、单株干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及相关性分析。此外,在已构建的高密度鸭茅分子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MapQTL 5.0进一步对这些性状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在亲本间呈显著差异且都整体表现出连续变异,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多数产量相关性状均与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干重相关性最好的依次为分蘖、株高;QTL分析发现,控制该9个农艺性状的QTL共60个,洪雅38个,宝兴22个,这些QTL分别定位于分子连锁图谱的1、2、3、4、5共5个连锁群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5.7%~24.7%,单个性状QTL个数为2~15个。其中,控制株高、花序长的QTL各12个,控制倒二叶长、茎粗的QTL各4个,控制旗叶宽、倒二叶宽的QTL各2个,控制单株干重的QTL有6个,影响分蘖的QTL为3个,与旗叶长相关的QTL最多15个。  相似文献   

19.
封闭时间对模拟践踏的沟叶结缕草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春季、梅雨季和盛夏季对践踏胁迫的沟叶结缕草草坪进行封闭15和30 d处理,研究封闭对践踏胁迫下沟叶结缕草草坪坪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封闭显著提高了结缕草垂直高度和叶片长度(P<0.05),而梅雨和盛夏季封闭仅分别显著提高了草坪的垂直高度和叶片长度(P<0.05);春季封闭明显提高了草坪的密度和地上活生物量(P<0.05),封闭30和15 d的草坪密度分别比对照提高136.4%和40.3%,地上活生物量分别提高173.9%和42.0%;与盛夏季封闭相比,梅雨季节封闭更有助于减缓草坪密度下降的趋势,且地上活生物量在整个生长季几乎都大于盛夏季节封闭;垂直高度、叶片长度、草坪密度和地上活生物量,封闭30 d的效果均比15 d好;综合各项指标,阶段封闭措施对改善践踏胁迫下沟叶结缕草草坪的坪用质量效果显著,其中春季封闭的效果比梅雨季好,梅雨季比盛夏季好,封闭30 d的效果比15 d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设置温度梯度从物种个体水平研究各功能群主要植物种生长特征与地温的相关性,旨在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矮嵩草草甸各功能群植物种生长特征对地温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莎草科功能群植物黑褐苔草(Carex alrofusca)的高度与地温呈线性关系(P<0.01),而分蘖数、叶片数与地温呈二次函数关系,但不显著;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的分蘖数、叶片数及高度与地温均呈二次函数形式变化(P<0.05)。禾本科功能群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分蘖数、叶片数、高度均与地温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杂类草功能群植物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的匍匐茎数与地温呈二次函数关系,但不显著,而其叶片数、高度均与地温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鸟足毛茛(Ranunculus brotherusii)的花蕾数、叶片数、高度均与地温均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综上表明,不同功能群植物种对地温升高的响应是不一致的,如果地温持续升高对禾本科功能群植物种的生长有利,而对莎草科和杂类草功能群植物种均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