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彦涛  张增艳 《植物保护》2015,41(1):116-121
小麦纹枯病是以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侵染为主的小麦土传病害。为建立检测禾谷丝核菌在寄主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中的相对生物量的可靠方法,促进小麦抗纹枯病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克隆了禾谷丝核菌肌动蛋白基因RcActin的部分(3′端)cDNA,并设计了RcActin的特异引物。该引物不仅能区分禾谷丝核菌与寄主小麦,还能区分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常见小麦土传病害的病原菌,表明该引物能用于小麦纹枯病的分子检测,也能用于相对表达量的测定。利用相对定量法,以RcActin相对于寄主管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作为禾谷丝核菌相对生物量的指标,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准确反映禾谷丝核菌在寄主中的相对生物量和对小麦纹枯病抗性程度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是由死体营养型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亚群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在世界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是限制水稻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虽然国内外学者针对纹枯病菌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该菌寄主范围较广、抗性水稻资源缺乏及其田间抗性鉴定的不稳定性等问题,该病害的研究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挖掘自然界中存在的纹枯病抗源材料,选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控该病害、降低水稻产量损失,从而最大限度保障全球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稻纹枯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分子机制、抗性水稻基因资源挖掘及其抗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机制解析及抗纹枯病水稻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苏玉米纹枯菌的菌丝融合群及致病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纹枯病是江苏省春、夏玉米上近年来发生普遍、危害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是由丝核属(Rhizoctonia DC.ex Fr.)真菌侵染引起的,丝核菌可分为不同的菌丝融合群,不同融合群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在麦类纹枯病菌的研究中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的归属情况, 2015-2017年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17个水稻主产区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 分离获得水稻纹枯病菌214株, 运用水稻纹枯病菌的不同病原菌及融合群的特异性引物对214株水稻纹枯病菌进行病原菌种类和融合群鉴定, 并利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 对供试水稻丝核菌的融合群归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14株水稻纹枯病菌分属于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 菌株数分别为198株和16株, 占比分别为92.52%和7.48%。茄丝核菌菌株分属于2个融合群, 分别为AG1-IA和AG4, 菌株数分别为191株和7株, 占比分别为96.46%和3.54%。水稻丝核菌菌株均属于AG-Bb融合群, 菌株数为16株。不同年份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出现的频率和地域分布无明显变化, 而不同地域间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融合群具有明显的分化特征, AG1-IA融合群在中国东北三省各个水稻产区均有分布且均为优势融合群, AG4融合群在辽宁省盘锦市出现频率最高, 水稻丝核菌AG-Bb融合群在吉林省吉林市、通化市和梅河口市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从类似纹枯病的水稻病株上分离到一种在菌核形态上与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明显差异的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能侵染水稻、玉米和大豆。对该菌的显微形态、生物学特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病菌在30℃、pH为6~9条件下生长表现最佳,属硫胺素自养型菌;营养菌丝与立枯丝核菌相似,菌核球形或椭圆形,数量极多,其平均大小仅为386.4μm×420.7μm;该菌的核糖体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唯一一个嗜水小核菌(登录号为DQ875597)的同源性为99.5%,并且与大多数丝核菌(Rhizoctonia spp.)也有一定的同源性,病菌的28S rDNA-RFLP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该菌在系统发育上与丝核菌类真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比较该菌和几种与水稻纹枯病相关丝核菌核糖体DNA-ITS序列的差异,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S-1和PS-2,能专一地从被该菌侵染的水稻感病组织中扩增出一段约550bp的DNA。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纹枯病又称尖眼斑(点)病,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小麦真菌病害~([1])。引起小麦纹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的第一菌丝融合群(CAG-1)~([2~4])。在自然条件下,病原菌首先侵染寄主植株基部叶鞘,随着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菌及其病害发生消长调查薛德乾(福建省上杭县临城农技站364200)水稻纹枯病是由一种半知真菌的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引起所致,是危害我县水稻高产、稳产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氮化肥施用量的提高,矮杆、宽叶分蘖...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交互致病性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鉴定江苏省几种作物病原丝核菌所属种及菌丝融合群的基础上,进行六种作物病原丝核菌菌株与其寄主的人工交互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六种作物病原丝核菌对各自的原分离作物均表现强致病性。将该六种病菌在六种作物上的病情指数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水稻纹枯病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侵染六种作物,综合致病力最强,平均病指为42、38;第二类为玉米、大豆纹枯病菌及棉花立枯病菌,其致病特性及症状与水稻纹枯病菌相似,但致病力较弱,平均病指分别为31、0,25、80和18、95:第三类为大、小麦纹枯病菌,其致病特性与前两者截然不同,不侵染大豆和棉花,平均病指为28、1和26、53。据致病力划分的类群与菌株所属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另外,本文还讨论了病原丝核菌在自然界中相互侵染的可能性,以及各种作物丝核菌种群的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是由稻曲霉病菌(绿核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农民误认为是丰年征兆,称它为"丰年谷"或"丰收果".稻曲病在世界大多数稻区都有发生,我国亦早有记载.在浙南稻区,20世纪60年代前发生零星,危害轻微,不为人们所注意.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致使水稻部分籽粒发病,造成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一般年份产量损失5%左右,偏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40%以上;同时,米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对水稻优质高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郑州郊区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通过检测郑州郊区几个主要水稻种植区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发现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生丝核菌有AG-1IA和AG-1IC两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1IA是主要致病菌群,检测结果表明该菌群菌株对井冈霉素未产生抗药性;AG-1IC菌群菌株虽出现的频率较低,但其抗药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