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李兵 《南方农机》2023,(10):173-175
【目的】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的农业机械化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出现短缺,特别是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的需求量大,高质量的专业硕士培养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新要求。【方法】笔者对如何完善“农业机器运用管理学”课程目标及内容进行了分析,对新时期“农业机器运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具体为利用慕课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师生角色变换,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质量。【结果】利用慕课、翻转课堂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突破时空限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需要围绕更好提升学生工程创新能力而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探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方法】课题组结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特点,提出“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从“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转变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程教学相互支撑”的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剖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程教学三个阶段。理论教学应注重知识结构完整性,实践教学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工程教学注重问题分析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以工程案例教学和工程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展示其教学要点。同时,围绕创新能力培养,在总结创新能力培养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开拓学生视野并锻炼学生良好思维的方法。【结果】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所学内容,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结论】在机电一体化理论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践,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提升“机电一体...  相似文献   

3.
《嵌入式系统技术与应用》课程是山东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其学习目标是全面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方法.该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驱动力,突出理论应用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从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  相似文献   

4.
改革教学模式,创建有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农业工程课程工农结合多元化教学体系,对农业工程课程及相关教学环节的一系列改革,探索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实施过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农业工程人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实践性、综合应用性和职业性的工程与实际应用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方法】课题组以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简述了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情况、调剂特点、地域特点,从教学体系、实践创新动力、社会需求、企业实践经验和企业导师指导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现存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结果】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招生情况都得到了改善,就业率达到100%(含升学),2023年的全日制录取最高分405分、最低分251分,非全日制录取最高分378分、最低分302分。【结论】改革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最低分都是录取线分数,有时还需要调剂录取;改革后,录取分数线明显提高,且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对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及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洁  卫佳  梁秀英 《农业工程》2021,11(3):128-131
借鉴国际一流大学农业工程专业结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本科生学科专业设置概况,分析各培养环节的设置目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探讨教学实践中各类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应对策略,并思考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推进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途径,以期为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优化和学生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工程测试技术》讲授重点偏理论,应用导向不足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改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围绕具体应用案例,精炼理论讲授;提炼课程知识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探索课程知识点对农业工程实际应用和学术论文写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授课过程;创新课程考核方式。该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显著改善了研究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有助于农业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吴敏  魏青  李栋 《农业工程》2019,9(3):82-88
农产品加工工程是农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突出特点。依据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素质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力和期望度,提出了课程内容优化设计方案,采用多维度教学内容展示手段,建立了“JITT+CBL”教学模式,开展了实践探索研究,总结了改革成效和问题思考,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工程课程建设和农业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普通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分析工程制图类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研究工程制图类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课题组从线上线下知识点重构、教学资源库构建、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思政建设四个方面阐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工程制图类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有益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农业工程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需求,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改革效果,重点分析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编撰和实践基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Information don the shrinkage of grain both in bulk and as individual kernels is important in postharvest processing of these materials. The mass and volume of samples of wheat and canola seeds exposed either to humid or dry air were measured during adsorption or desorption cycles. When the grains were exposed to 90% r.h. at 40°C, the bulk density of wheat decreased almost linearly from 790 to 686 kg/m3as the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d from 8% to 22% w.b. The bulk density of canola descreased by 11 kg/m3, from 672 to 661 kg/m3as the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d from 5% to 19% w.b. The laws of mixtures were used to develop the following equations to predict grain kernel (vk)and grain bulk volume (vb)respectively as functions of moisture adsorption or desorption:vk/vk0=[1-M0/1+(γ-1)M0] [1+(γ-1)M/1-M]andvb/vb0={[1-(M0-M)][1+(γ-1)M]/[1+(γ-1)M0]} (1-ϵ0)/(1-ϵ)wherevkandvk0are the kernel volumes,vbandvb0are the bulk porosities at the kernel moisture contents ofMandM0respectively;γis the dry kernel density and is assumed to be a constant for each grain.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he kernel volumes of both wheat and canola, adequately predicted by the first equation. The second equation gave an adequate prediction of the bulk volume of canola by assumingϵ= ϵ0,but not for wheat unlessϵwas expressed as a polynomial function of kernel moisture content.  相似文献   

12.
苎麻纤维剥制技术及剥制加工机械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苎麻规模化种植的剥制加工问题,研制大型专业化苎麻纤维加工设备,对我国苎麻剥麻加工技术及加工机具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作者多年的苎麻剥麻机研究实践,对提出我国苎麻剥制加工机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陈金环 《湖南农机》2013,(3):145-146,14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施工中的机械现代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中仍然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保养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占据了机械设备的大部分寿命周期,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十分必要,它作为企业管理工作当中的基本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对于企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就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一线的养护管理的工作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管理机制不通畅、法规不完善和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并且通过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以3自由度运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3自由度运动与视频的同步记录和同步再现的实现装置及控制方法,以及利用有线通讯来实现运动与视频同步的方法。同步记录与同步再现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其可行性。3自由度运动与视频的同步记录和同步再现技术,可以应用于车辆的新产品测试等多种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6.
质量追溯相关数据通过物联网感知设备采集后添加到区块链,在数据存储环节可以解决数据易被篡改问题从而增强数据可信度.数据直接存储在区块链中会造成系统吞吐量小、响应时间长,利用"数据库+区块链"的双存储设计虽然能大大提高响应速度,但是针对果蔬质量追溯系统,其响应速度依然不能满足要求.基于哈希加密算法的不可逆性、区块链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苜蓿切根补播施肥机气送式集排系统工作性能,利用EDEM软件和Fluent软件对气送式集排系统工作过程进行联合仿真,以管道内部流场压力与速度变化情况、种子颗粒速度与受力情况为指标,分析波纹管和分配头结构参数对集排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了其结构参数。以输种弯管弯径比、波纹管长度和分配头锥角为试验因素,以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仿真试验,获取集排系统最优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弯径比为0.96、波纹管长度为183mm、锥角为123.4°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3.06%,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3.17%。样机大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螺旋输送机输送效率条件下,苇状羊毛种子、固体颗粒肥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8.
理实一体化是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而探索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比单纯的理论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构架、创立背景和优势所在,提出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的构建程序和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下一步完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气缸磨损原因及防止早期磨损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缸是发动机的基础部件,其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决定汽车是否进行大修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气缸主要破坏形式是其表面的磨损。这里主要谈一下它的磨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气缸的磨损原因 1.润滑不良造成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缸上部靠近燃烧室,温度较高,润滑油在高温作用下变稀,使其粘度下降,油膜不易形成,甚至被烧掉。另一原因是进入气缸中的混合气中含有细小的油滴,尤其低温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它不断冲刷气缸壁上的润滑油,这样在气缸的上部造成了严重的干摩擦和半干摩擦,导致了活塞环与气缸壁接触范围内的上部磨损大、下部磨损小,呈锥形。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农场当地当时的复合肥料精准化配料问题,本研究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水肥浓度智能感知与精准配比系统。首先提出现场在线水肥溶液智能感知模型的快速建立方法,利用数据分析算法从传感器实时监测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肥料溶液中挖掘出模型。其次基于上述模型设计水肥浓度智能感知与精准配比系统的框架结构,阐述系统工作原理;并通过三种水体模拟在线配肥验证了该系统原位指导水肥浓度配比的有效性,同时评价了水体电导率对水肥配比浓度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正则化条件下二阶的多项式拟合曲线是表达溶液电导率与水肥浓度的变化关系最优的模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由此模型可得出用户关心的复合肥各指标浓度。三种水体模拟在线配肥结果表明,水体会干扰电导率导致无法准确反演水肥配比的浓度,相对偏差值超过了0.1。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在线水肥智能感知与精准配比系统实现了消除当地水体电导率对水肥配比准确性的干扰,通过模型计算实现复合肥精准化配比,并得出各指标浓度。该系统结构简单,配比精准,易与现有水肥一体机或者人工配肥系统结合使用,可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大田经济作物栽培等环境下的精准智能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