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是对作者在1991年用PAOE技术检测甘肃省大豆(G.max)时发现的SBTi—A2电泳谱带新类型的遗传研究结果之一。对单株上收获的212粒F2种子的电泳检测结果进行了卡方测验,符合孟德尔1:2:1基因分离规律。  相似文献   

2.
甘蔗品种伸长期光合特性及冠层光合量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在活体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7个甘蔗示范品种和对照种闽糖70-611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下+1叶的净光合速率(Pn)、光呼吸强度(ε)、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情况,并对冠层总的同化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甘蔗不同品种+1叶的Pn随变化较大,但冠层总的同化量与单叶的Pn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各品种的光呼吸强度不大,变化在2.2×10^-2-2.5×10^-2μmmol·m^-2·s^-1之  相似文献   

3.
“九二0”施用时期和施用量的结果分析表明:(1)在不同时期施用不量的“九二0”,均能K19A的株高、包颈长和节间长等发生规律性变化。当株高在124cm,包颈长在1cm左右,K19A异交结实率最高。(2)在用量为108g/hm^2时,“九二0”的最佳喷施期在抽穗率22%-26%之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1.9万份大豆(栽、野)种质资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等位基因电泳分析结果指出,98.2%的材料具有T型,1.3%的材料具有T型。在野生材料中发现有T类型。三种基因型出现的频率比例为100:1.3:0.2。未发现不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的ti型材料.栽培种Ti类型单一,野生种Ti类型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孟祥勋  赵述文 《大豆科学》1997,16(2):174-177
对一个杂交组合后代10个稳定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A2)品系及其亲本籽粒化学成分组成进行的分析比较表明,大豆籽粒中缺失SBTi-A2对其蛋白质含量及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有一定影响,表现为缺失SBTi-A2品系显著低于高亲和双亲平均值;而对其他氨基酸和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2在重庆永川用优I63研究了在底肥,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齐穗后15天和收割当天增施磷,钾以对杂交中稻-再生稻的影响。结果是:(1)增施磷肥,头季产量为A1〉A2〉A3〉A4《〉A5〉A6〉,再生稻产量为A1〉A2≈A3≈A4〉A5〉A6,两季总产为A1〉A2〉A3〉A4〉A5〉A6。(2)增施钾肥,头季产量为A2〉A3〉A4〉A1〉A5〉A6,再生稻产量为A4〉A5〉A3〉A2〉A6〉Q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A1,A2等五个红麻品种为材料,测试麻茎,骨的密度(比重),茎节间长,单位长度麻骨重,麻株重心,皮骨比值,叶柄与茎夹角,髓腔径和根重与麻株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A1的麻骨密度0.1518g/cm^3最大,其次A3为0.1473g/cm^3,分别比A5高21.71%,19.34%,茎和骨密度与品种倒伏显著正相关(r=0.931,0.900)。A2茎节间距平均4.561厘米最短;叶夹角小,平均比  相似文献   

8.
红麻留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红麻留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播期,密度,施肥技术和留种红麻高产优质的生育规律,经济性状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红麻留种的适宜播期,直播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移栽在8月上旬。直播定苗1.0-1.5万株/667m^2,移栽定苗1.2万株/667m^2。施肥量氮素20-25kg/667m^2,磷素10-12kg/667m^2,钾素18-20kg/667m^2,施肥原则;前控,攻中,后补。对留种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9.
对甘蓝型油菜异核型雄性不育材料Nca(A1、A2)和保持材料CaN(B1、B2)及其亲本中油821(P1)和埃塞俄比亚芥(P2)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各材料的核型:P1:2n=38=24m+10sm+4st,P2:2n=34=30m+4sm,A1:2n=38=28m+8sm+2st,B1:2n=38=30m+6sm+2st,A2和B2:2n=38=32m+6sm。异核型材料与亲本P1均有较不对称或较进化的“2B”核型,P2有比较对称或原始的“2A”核型。  相似文献   

10.
坚尼草高级品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6a中,高级品比试验,结果表明:CIAT6172的年干物质产量和年粗蛋白产量均居首位,分别为16278kg/hm^2和1045kg/hm^2比对照种分别增产42%和34.5%,CIAT6901的年干物质和年粗蛋白产量均居第二位,分别为14789kg/hm^2和987kg/hm^2,比对照种分别增产29%和27%。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部分玉米杂交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东北地区1992年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做了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龙142,哲单10和长单42五点平均产量分别为10509.7kg/hm^2,10625.8kg/hm^2和10523.1kg/hm^2,较对照四单8分别增产12.3%,13.4%和12.5%;较对照龙单9增产分别为14.8%,16.1%和15.0%。且稳定性和适应性好于其它品种,可在各参试占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用5种培养液:1/2MS,1/2MS+IAA,1/2MS+PP333+IAA,ABT1号生根粉及对照,作香荚兰蔓段秀导不定根发生和生长试验。经20d培养,1/2MS+PP333+IAA培养液诱导不定根发生率最高,新根生长最好,试验观察到,PP333和IAA在一定浓度配比下,对香荚兰有明显诱导生根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无毒澄清剂检测甜菜参数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l_2(SO_4)_3与AlCl_3为澄清剂,以Pb澄清剂为对照对甜研5号400个混合样品进行了品质参数分析,结果表明:Al制剂浓度在3‰~4‰间对糖度的检测与对照比绝对误差小于0.2°S,相对误差小于2%;对K、Na的测定结果接近对照(AlCl_3澄清剂测定结果误差略大);使用上述Al制剂浓度测定α-N结果与对照比差异较大(1倍左右)。故在对甜菜品质分析以测糖为主前提下,使用Al制剂为澄清剂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产量优势稳中求高的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杂交水稻威优64和汕优63十年联合区域试验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威优64作早稻区试产量变6180~6900kg/hm^2,平均6456kg/hm^2,变异系数1.16%;作中稻区试6645~7815kg/hm^2,变异系数2.08%,汕优63作晚稻区试5759~6525kg/hm^2,平均6215kg/hm^2,变异系数1.43%,中稻区试7728~8759kg/hm^2平均8304kg/hm^2,  相似文献   

15.
用高抗白粉病品种A552与遗传背景不同的3个感病品种杂交,用4个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15、311、315、373分别对亲本、F1和F2进行室内接种鉴定,结果F2分别呈9:7、3:1、55:9、1:3、7:9和13:3分离,从而可认为A552抗性基因复杂,在不同遗传背景下能将1 ̄3对不等的抗性基因遗传给后代有效控制其抗性表现,是不可多得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6.
老头草水提液利尿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睢大员  王磊 《人参研究》2000,12(3):24-27
目的:观察老头草水提液的利尿作用及急性毒性。方法:以大鼠代谢笼法,观察老头草水提液对尿量及Na^+、K^+、Cl^-1含量的影响。结果:老头草水提液两剂量组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给药第5天达高峰,且作用强度与氢氯噻嗪(40mg/kg)相近。给药第5天,药后1小时达最大利尿强度,药后2小时利尿作用与氢氯噻嗪相近,药后3 ̄5小时利尿作用弱于氢氯噻嗪。此外,老头草提取液可增加Na^+、K^+、Cl^+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给离子束诱变技术在小麦品质育种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N+ (30Kev)注入诱导获得的小偃81突变系M4 代种子为材料,采用SDSPAGE 和APAGE 技术对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3个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缺失系:1Ax1缺失系、1Bx14+1By15缺失系和1Dx2+1Dy12缺失系,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1Ax1>1Bx14+1By15>1Dx2+1Dy12。检测到5种醇溶蛋白变异类型,其中,1Ax1 缺失系有3 种突变类型,1Bx14+1By15 缺失系和1Dx2+1Dy12缺失系各有1种突变类型,ω区变异类型最多,其次是α和γ区,β区没有发现变异类型,在5种变异类型中有一条相同的变异谱带。以上结果说明,N+离子束注入能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变异,并能够在后代中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8.
采用5个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田间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腋芽或薹茎在土壤中易生根成苗。100*10^-6ABT、50*10^-6ABT2、100*10^-6NAA对诱导腋芽在土壤中生根的效果良好,生根率达到83.3%-100.0%。扦插腋芽宜带三叶,苗床土壤须水分充足,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是适宜扦插繁殖的时期,繁殖系数为5-7。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再生稻抛秧栽培高产稳产的实施方案,利用二次回归模型,设计优化技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抛栽综合栽培技术是:每667m^2抛栽1.64万丛,头季施用氮素基肥比例为71%,头季稻齐穗后15d左右每667m^2施25kg尿素作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5d每667m^2施2kg尿素作促苗肥,留桩高度为46cm。  相似文献   

20.
1995年为摸索白皮,大粒小麦新品种绵阳25号的高产潜力,按1994年该品种田间回归设计试验优选的667m^2产500kg综合栽培模式并结合供试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小麦需肥特点,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着重增加肥料的平衡投入,并改进施肥方法,在691.7^2面积上,印证了模式的可行性,每667m^2产量达603.5kg,籽粒粗蛋白含量13.49%,其肥料投入产出比为1:9.68,667m^2获纯利9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